呼和浩特:老舊小區管治結合帶來“變”

建築 社會 正北方網 2017-04-02

官方既沒護短也沒遮醜,給出了一組令人驚歎的數據:呼和浩特大約有66.3%的小區屬於準物業或無物業管理狀態;準物業舉步維艱,無物業雪上加霜。

數據背後是一連串的調侃與無奈,包括有物業公司的小區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居民割據”的局面,有人用小區名稱編成順口溜揭示現實:“江南小區渣土山,富源小區髒又亂,光明小區不明快,人和小區胡圈佔……”66.3%這個數字已成為羈絆城市品質的藩籬,無論這個數字的形成曾經有多少因素,但目前擺在政府面前的並非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用玉泉區社區辦主任張景平的話說,通過整治,老舊住宅小區必須達到“五有七見”,即有安全防範(有保安、有監控),有清掃保潔(有保潔員、有垃圾清運),有停車管理(有停車線、有人管理),有清運設備(有垃圾車、有垃圾箱等),有設施維修(有公共設施的維修),樓道見白、單元見鎖、門口見警、院面見潔、車輛見齊、路燈見亮、遊園見綠。有專家指出,“五有七見”的目標事實上實現了城市品質的基本要素。

強調一個“管”字

將日月星巷改為單行線後,這裡的14個零散小區22棟樓整合成為日月星綜合小區……3月17日晚,這個消息傳來時,玉泉區興隆巷街道辦事處主任齊敏格外興奮。日月星巷在玉泉區可謂有名,南鄰三裡營路,北接鄂爾多斯大街,在南北長800米的小巷兩側分佈著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二輕樓、統建樓等22個老舊住宅樓,各自為政。緣於私搭亂建,導致原本狹長的巷子最窄處不足兩米,南北兩側隨意進出的車輛常常被堵得水洩不通,亂,是這裡的代名詞。

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在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中,興隆巷街道辦事處在對這裡的100多處違章建築拆除後,在巷子南北兩側建立了大門和警務室,將22棟樓整合成為日月星巷綜合小區,並引進物業公司進行統一管理。

像日月星巷這樣的老舊小區,在首府城區西南處的玉泉區共有357個,大多數是一棟樓或兩棟樓就是一個小區,居民近6萬戶。儘管經過不間斷地綜合治理,條件有所改善,但收效甚微。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因建築年代較早,大多數老舊小區並不是由物業公司管理,而是由產權單位管理,隨著住房政策的制度改革和企業改制,緣於產權單位大量棄管,不少老舊小區淪為“真空”狀態。

記者瞭解到,玉泉區按照市政府下發的《老舊住宅小區準物業管理辦法》要求,專門成立了“社區物業服務領導小組”,成立了9個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和49個社區物業管理服務站,劃分為108個管理區域,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盡最大能力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準物業運行。但是,一方面,由於街道辦事處本身工作繁忙,不能系統地管理落實此項工作;另一方面,由於大多數老舊小區的居民對物業管理是商品的認識不足,繳費意識淡薄,導致物業公司難以維計。

對症下藥才可治病。今年以來針對這種情況,玉泉區政府不斷現場走訪、徵求意見,出臺了《社區治理和老舊小區精細化管理工作指導意見》,提出了“五有七見”管理辦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