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建築 天池 汾河 考古 一民說 2017-05-15

客家祖地

客家祖地,現為寧化縣西部的一個鎮,位於武夷山東麓。古之石壁,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森林茂密,有“玉屏”美稱。

石壁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地域。許多專家論證,自晉永嘉開始,中原許多漢人為避戰亂(經歷代五次大遷徙),離開河洛祖地,一路向南-,他們翻越武夷山脈,來到寧化石壁繁衍生息,從石壁播衍的客家人地廣人多。

石壁人的品性富有客家人堅韌不拔、刻苦耐勞、守禮節、重道義、好學問、論倫理的特點。同時,石壁人在漫長曆史的演變中,逐漸形成了較獨特的客家文化及民俗風情。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汾陽宮遺址

汾陽宮築於隋大業三年(607年),分外城、內城,環天池的建築有亭、臺、樓、閣等,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隋煬帝曾四度來此避暑遊覽。隋末,劉武周造反起兵,襲破樓煩郡,進取汾陽宮,將宮城焚燬,後再未修復。遺址主殿坐落在天池之南的老馬溝東側,長170米,寬140米,佔地2萬多平方米。柱基石直徑一米左右。

宮城遺址內隨處可俯拾殘磚斷瓦,調查發現陶瓷殘片及建築構件等均為隋代遺物。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萬佛寺

又稱萬佛禪寺,俗稱萬佛洞。背依萬佛梁山,前臨桑乾河支流恢河。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又予擴建,始成今日規模。現存為明、清建築風格。

寺坐北朝南,分前後兩進院落,總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建有牌樓、山門、鐘樓、過殿、正殿、毗盧殿、觀音樓,左右為東西配殿、僧房。現存建築除牌樓、鐘樓在“文革”期間被拆除外,餘皆保存完好。正殿為主體建築,磚石混砌窯洞式無樑殿,寬16米、深8米、高10米,單簷硬山頂。殿前設捲棚抱廈,簷下置仿木構磚雕斗栱,門為石券式,殿頂琉璃瓦覆蓋。殿內塑有釋迦牟尼、彌陀、文殊、菩賢等坐像。主尊佛後壁及左右小龕內立佛像數十尊,高約0.3米。毗盧殿為後院主殿,面寬三間,硬山頂。其後為觀音樓,重簷樓閣式建築,懸山頂,下層為磚砌窯洞式,上層四周設廊,周設欄杆,遊人可憑欄遠眺。寺內保存清碑數通。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寧化古城

地址:寧武縣城西南70公里寧化鄉寧化村

據史書記載:古城初建於隋,唐代以後,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開始向軍事城堡演變。朝廷不時著重兵守衛,曾為山西“臥牛城”(忻州)的“犄角”之一,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正式置寧化縣。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寧化縣升為寧化州。古城建於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後歷代均有修葺。

城池依山而建,由東向西傾斜,西城緊鄰汾河,古城周長約2.5公里,城牆高10.33米,城牆現存大部分完整。保存有古代甕城兩座,一北一南,其平面佈局呈正方型,置有二進重門,是明代在宋舊址上修復並加築而成。

寧化古城歷史悠久,現存文物古蹟十分豐富,除了隋“汾陽宮”宮城遺址之外,還有宋、明、清三代修築的城池建築舊址,明清磚砌城牆遺存及關帝廟,寧化萬佛洞明代石窟寺、朝陽洞、旦板洞等古建築。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萬年冰洞

萬年冰洞在寧武縣城西50公里處的春景窪鄉麻地溝村,處旅遊專線旁,海拔2300米。經中科院地質研究所洞穴專家現場考察認定:此洞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故名萬年冰洞。她的奇特之處在於以本地的氣候條件論,根本構不成結冰的環境,可洞內卻四季冰封。即使三伏炎夏,洞外綠草如茵、百花盛開,洞內卻寒氣逼人、冰雕玉砌,且愈往地層深處冰層愈厚,與越往深處氣溫越高的常規地質情形形成強烈的反差。

專家們稱,該冰洞位列全國一萬多個洞穴中僅有的九個冰洞之首。洞內製冷機制最強、冰儲量最多,現開發近百米。分成上下五層,通過鑽冰洞,下冰樓梯,過冰棧,可到各層觀光。每層可容納數十人。洞內最寬處直徑有20

多米,最窄10多米。洞內四周全是冰。由冰形成的冰柱、冰簾、冰瀑、冰花、冰佛、冰床、冰鍾、冰人、冰菩薩等,千奇百怪、不一而足。洞內大大小小的景緻或玲瓏剔透,或晶瑩奪目,或婀娜多姿,或雄偉壯麗,無不令人驚歎。堪稱一個冰的世界。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馬侖草原

在山西省境內的管涔山頂,有一塊廣袤的高山草甸,這就是省級旅遊景點———馬侖草原。草原坐落於高山之顛,最高海拔2712米。這塊草原不同於內蒙古大草原,這裡的牧草比內蒙古大草原的要高三五倍,色彩鮮嫩翠綠。在這神奇的草原上,盛開著各色各樣的鮮花,當你一踏上去,感覺鬆軟舒適,真像一塊大地毯。

此處海拔2700多米,為亞高山草甸。以蒼茫寬廣為特色。登草原可順便看飛來石、石猴望月、茫茫-、北齊長城、怪鬆園、奇石苑、駱駝峰等,可眺望蘆芽山、虎頭山、荷葉坪等,鮮花鋪滿的亞高山草甸更使你流連忘返。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臺駘廟和支鍋奇石

臺駘廟,又稱昌寧公家廟,在寧武縣城西南60公里石家莊鎮定河村北500米處。據碑文記載,廟建於金泰和八年(1208),明永樂和正德年間均有重修,現存主體建築正殿為明代建築。座北向南,面寬三間,進深兩間,懸山頂。置五踩雙下昂斗拱,明間設斜拱,龍形耍頭。院內古鬆掩映,古色古香。殿內置閣,內塑昌寧公(臺駘)像,衣冠楚楚,表情凝重,保存基本完整。1981年,當地群眾自動集資維修殿宇及舞臺。

支鍋奇石位於樓子山西麓,傳為臺駘的指揮台。此石立於約40°的山坡上,周環綠草野花古柏,背倚蒼蒼管涔,面臨汾水深澗,煞是壯觀。那灰褐色的砂岩,歷經風雪露雨沖刷,歷數千百年而一直巍然屹立。這塊巨石高約3米,闊約2米,竟以兩塊不足一尺見方的小石為柱腳,立於傾斜峭崖邊沿的平滑石面上,那柱腳之間的空隙竟能鑽進三個人。若以一人去推,奇石微動,三人去推,依然如故。倘用一二十個力士合力去推,巨石輕輕晃動,分寸不移。

支鍋奇石所坐落的峭巖,是一塊整體頁岩。在它那高約二丈餘的巖壁上鑿有四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紫塞長城”,字體呈長方形,每字長1.3米,為明正德七年(1512)寧武關兵備張風翊所題,被稱為“摩崖題刻”。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寧武天池

天池古稱祁蓮池,唐代曾在此設立天池牧監,為朝廷飼牧軍馬,故又稱-海。

寧武天池位於寧武縣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m的管涔山麓地-村北,是一處高山群湖,桑乾河和汾河分水嶺上的東莊村附近。這裡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鴨子海、小海子、幹海、嶺幹海、雙海、老師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個,長1.6km,寬1km,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處於海拔1771-1849m之間,蓄水量800萬立方米,水深20餘米。池裡生存著草魚、鯉魚、鯽魚、鰱魚等水生動物。

天地湖群,高山環繞,樹木掩映,湖水清澈,像一塊“晶瑩碧綠的寶石鑲嵌於高山之巔”。

天池的古建築雖已毀沒,然天池的秀麗風景卻與日月共存。當地百姓珍惜這塊神聖的土地,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在天池之濱舉行傳統的古廟會。近年來,寧武縣社會各界集資在天池之濱修復了盛唐時的海瀛寺,修建了直達池濱的公路,在天池增設了遊艇、遊船、垂釣、風景攝影等多種遊樂設施,使之成為一處旅遊勝地。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寧武關

位於寧武縣城區,始建於明憲宗成化年間,是為了抵禦北方蒙古族的入侵而修建的。寧武關原先周長約2公里,成化十一年擴建,周長增至3.5公里,另在其上建了一座城樓,四同增設敵臺炮樓,使關城更加雄偉堅固。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汾河源頭

源頭處是一個水塘,塘上的石壁上刻有四個大字“汾源靈沼”,石壁中雕有一個龍頭,龍口中噴出一股清泉,終年流淌不絕。源頭附近有一座寺廟,名為雷鳴寺,始建於明朝,後被毀。

山西忻州寧武縣旅遊景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