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築大潮湧 綠色稅收是關鍵

建築 綠色建築 節能減排 環境保護 中華建設網 2017-05-13

中華建設網訊 近日,住建部印發《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對綠色建築的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的指示。

規劃稱:今後5年,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建設任務為基礎,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重將達到50%,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40%。

規劃強調推進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包括推動北方採暖地區城鎮新建居住建築普遍執行節能75%的強制性標準;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從使用材料、工藝等方面促進建築的綠色建造、品質升級;推廣建築節能技術;組織可再生能源、新型牆材和外牆保溫、高效節能門窗的研發等。

毫無疑問,從規劃中可我們可以明確的事實是:綠色建築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綠色”正成為建設領域的主旋律。

中華建設網訊 近日,住建部印發《建築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對綠色建築的發展做出了進一步的指示。

規劃稱:今後5年,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建設任務為基礎,全國建築業總產值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的比重將達到50%,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40%。

規劃強調推進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包括推動北方採暖地區城鎮新建居住建築普遍執行節能75%的強制性標準;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從使用材料、工藝等方面促進建築的綠色建造、品質升級;推廣建築節能技術;組織可再生能源、新型牆材和外牆保溫、高效節能門窗的研發等。

毫無疑問,從規劃中可我們可以明確的事實是:綠色建築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綠色”正成為建設領域的主旋律。

綠色建築大潮湧 綠色稅收是關鍵

什麼是綠色建築?

其實,發展綠色建築的目的是實現人與建築、環境自然三者間的高度統一和諧;使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三者相互協調一致;使人類社會、生態環境和國民經濟能夠又快又好的持續發展下去。

那麼,綠色建築究竟是什麼呢?是枝椏環繞窗櫺、綠植填滿屋頂的森森綠意,是木材先於磚瓦、原色代替粉漆的自然生趣,還是光電自動感應、組件自覺節能的新興科技?

據官方解釋: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徵。綠色建築主要是為了讓人們有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並且要有一定的空間進行簡單的活動。同時要求建築師在整個建築物的生命週期裡實現對資源的有效利用。

這些利用包括了節能、節水和節材,建築師們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影響環境的不利因素。因此綠色建築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迴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

綠色建築時代全面來臨

如今,向低碳經濟型轉型,加快推進綠色建築,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綠色建築能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汙染。大力發展綠色建築,不僅順應了時代發展,同時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在國家戰略指引下,綠色建築時代正全面來臨,全國各大城市正在大刀闊斧地走上綠色建築道路。

北京——城市副中心綠色建築70%將達“三星級”

北京市近期發佈了《“十三五”時期民用建築節能發展規劃》,據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王承軍介紹,北京將在城市副中心區域內建設一批高星級綠色建築項目,特別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市級行政辦公區內,全部建築都將達到綠色建築二星級以上水平,其中三星級綠色建築比例達到70%以上。

另外,北京市的綠色建築項目將綜合考慮建築全壽命期的利用效率,優先選用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能源管控平臺、地源熱泵、太陽能光伏可再生能源應用、市政中水雨水綜合利用等技術,大量採用裝配式建造方式,規模化應用綠色建材,通過精心設計、精細施工和優化運營,建成一批具有顯著綠色低碳、高效適用、智慧便捷特徵的精品工程。

深圳——綠色建築達5320萬平方米

作為我國首個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深圳早已開始大刀闊斧地走向了“綠色革命”的道路。

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累計有591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建築面積5320萬平方米,其中36個項目獲得國家三星級、6個項目獲得深圳市鉑金級綠色建築評價標識。

此外,深圳將裝配式建築提升到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戰略高度,並持續探索“裝配式建築+綠色建築+EPC+BIM”的4位一體推進模式,努力打造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築的“深圳模式”,將建築工業化、信息化與綠色建築深度融合,關注建築質量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提升百姓福祉。

南京——今年將新建1500萬平方米節能建築

從2013年起,南京市範圍內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築、新建保障性住房、單體建築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大型公共建築、八大新城區和四個國家級開發區內以及省級以上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示範區內的新建民用建築,都已全面推行綠色建築標準。

近期,江蘇省住建廳印發了《2017年全省綠色建築暨建築節能工作任務分解方案》,其中明確指出,2017年,南京將新建1500萬平方米節能建築。

綠色建築大潮湧 綠色稅收是關鍵

全綠色之下 迷霧重重

綠色建築正在全國各地火熱進行中,全綠色之下,卻仍有重重迷霧。從目前來看,我國的綠色建築技術仍然沒有得到廣泛的運用,各方面均存在諸多問題。

增量成本的制約

綠色建築使用了隔熱性能好的門窗材料等新技術、新材料,從建築的全生命週期看,投入產出比明顯高於傳統建築,在後期使用中,節水、節電、節能等方面將體現出較大的優勢。

雖然5~7年便能收回在建設環節增加的成本,但是因為在建造環節當期投入的增加,房地產開發商考慮到成本的問題,往往不願增加投入,甚至一些開發商還會為了節約成本以次充好。

建築工業化水平有待提高

建築工業化是利用現代的工業生產方式來替代傳統手工業的方式建造房屋,在科學建設的基礎上,要實現標準化設計、工業化設計規範企業的管理。

建築工程的工業化水平高低不僅體現了一個國家建築業現代化的程度,更是嚴重影響著我國綠色建築的發展。目前,我國綠色建築的發展尚處於萌芽階段,和西方國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建築工業化的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環保、節能意識不強

近年來,我國提出了很多綠色建築的標準,說明在政府方面已經足夠的認識到,綠色建築的長期獲益性。但從整個社會來看,綠色環保的意識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建築行業對於節能減排的重要性並沒有引起特別的重視,這種強烈的環境危機意識需要亟待加強。

探尋出路 需多方面發力

綠色建築的諸多問題制約著它的發展,也讓眾多開發商感到困惑,那麼,應該如何解決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的這種制衡難題呢?

提倡綠色消費

從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出發,在居住、出行、娛樂休憩中廢棄追求奢侈豪華,提倡節能、節省資源和減少對環境汙染的生活方式即為綠色消費方式。只有全社會接受並追求綠色建築體系,才能驅動建築市場的需求,才能使市場各方主體去營建綠色建築,推動建築業的可持續發展。

比如在歐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庭趨向選有生態標準的住宅,生態的智能已經成為市場上的買點,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得到了有機融合。

推行綠色建築評估

目前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都設立了適於本國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雖各有差異,但基本思路是相同的。其中美國的LEED評估是民間產生,LEED分別對新建和已有的建築制定了分級的評估標準。評估中可以把綠色建築的定性概念實現定量化,使綠色設計的水平更加清晰。

實踐證明,評估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關鍵在於有一個科學可行的標準、有操作性的技術方法,在過程上,評估工作如果能在項目規劃時開始介入,到設計、建造的全過程,直至竣工驗收,成效將會更大。

加強建築師對工程全過程的控制

在當前國內建設體制下,開發商把一個建設工程分段發包給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包括建築材料和設備的採購,也基本上是開發商說了算。

一般說,建築師往往都是先進理念的代表,但在現行體制下,建築師的權利極為有限,加上設計招投標運作的不規範,建築師往往只能按照投資商的想法追求建築的造型和畫施工圖,談不上對工程全過程的控制。

所以給建築師的創作空間,和控制工程質量的權利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清華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進行生態住宅小區的設計與建設研究,找了北京兩家大的房地產開發公司,歷時4年,設計付出很大,但是開發商以種種理由,一個實際工程都沒得到落實,原因就是開發商急功近利,經濟不合算而不去為之,建築師則無能為力。

因此,在立項時就應該有綠色建築的創意要求,同時擴充現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按照綠色建築體系的要求進行可行性研究。當前有實力的民用建築設計單位應在改革中積極制定向此方向發展的措施,進行以工程項目管理服務(PM)或工程項目管理(PMC)方式為主的工程總承包,發揮建築師對工程的控制作用,將會有力推動綠色建築的實施。

建立綠色稅收制度

產業政策是國家對產業發展的規定和執行的行動準則,它利用金融、財政以及計劃等作為調控手段,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引導和推動產業結構的演進。

綠色建築體系是建築業和房地產業的追求的目標,也必須對其產業政策重新審視,政策改革要配套,通過政府投資、價格和稅收等政策予以誘導,逐步建立起對綠色建築靈活有效的支持機制。

如建立對使用優質材料的減稅、建築洩漏能量多的建築加收使用稅等。如果評估工作能規範的開展起來,對使用不同材料、不同節能水平、不同生態效益的建築,建立起綠色稅收體系完全是可行的。推動生態建築產業的法規與政策體系,必須使各方面管理協同配套,才能有效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

全球綠色建築委員會企業顧問委員會主席孟迪愷曾經說過,“親近自然的渴望被基因深刻地‘編碼’到每個人的基因中。”綠色建築必將在未來的社會中發揮出更大的魅力。

隨著綠色建築市場的不斷髮展,其投資回報也會持續提高,能帶來更高的入住率、租金和轉售價格,這也將進一步加速綠色建築的發展。

當下綠色建築時代正在全面來臨,雖然仍有這樣或那樣的限制,但是撥開迷霧,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全新的生活空間。綠色建築的發展除了要依靠全社會生態意識的提高,依靠建築師對工程全過程的控制,依靠市場機制的驅動之外,政府政策法規的規範與誘導,加快建立綠色稅收制度是關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