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花瓣火炬筒”——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這個火炬筒由204個銅質花瓣組成,象徵著全部的參賽國家。當銅花瓣升起並聚攏成一個巨大的主火炬塔時,即象徵著奧運精神在此刻團結了全世界。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花瓣火炬筒”——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這個火炬筒由204個銅質花瓣組成,象徵著全部的參賽國家。當銅花瓣升起並聚攏成一個巨大的主火炬塔時,即象徵著奧運精神在此刻團結了全世界。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花瓣火炬筒”——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這個火炬筒由204個銅質花瓣組成,象徵著全部的參賽國家。當銅花瓣升起並聚攏成一個巨大的主火炬塔時,即象徵著奧運精神在此刻團結了全世界。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2012年

從業25年來,設計界的多面手托馬斯·赫斯維克從未停止過創新。他總是能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一切的平凡之物轉化為無數令人嘖嘖稱奇的“發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花瓣火炬筒”——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這個火炬筒由204個銅質花瓣組成,象徵著全部的參賽國家。當銅花瓣升起並聚攏成一個巨大的主火炬塔時,即象徵著奧運精神在此刻團結了全世界。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2012年

從業25年來,設計界的多面手托馬斯·赫斯維克從未停止過創新。他總是能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一切的平凡之物轉化為無數令人嘖嘖稱奇的“發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上海復星藝術中心,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無論是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那座“會跳舞的房子”,倫敦泰晤士河上的花園步道(Garden Bridge),還是採用旋轉式開放結構的報刊亭(Paper House),托馬斯始終堅持將建築與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相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花瓣火炬筒”——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這個火炬筒由204個銅質花瓣組成,象徵著全部的參賽國家。當銅花瓣升起並聚攏成一個巨大的主火炬塔時,即象徵著奧運精神在此刻團結了全世界。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2012年

從業25年來,設計界的多面手托馬斯·赫斯維克從未停止過創新。他總是能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一切的平凡之物轉化為無數令人嘖嘖稱奇的“發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上海復星藝術中心,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無論是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那座“會跳舞的房子”,倫敦泰晤士河上的花園步道(Garden Bridge),還是採用旋轉式開放結構的報刊亭(Paper House),托馬斯始終堅持將建築與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相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花園步道設計圖,2013年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就像是一塊海綿,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汲取著關於城市的記憶,定義人們的生存環境。正因如此,托馬斯選擇了通過建築和設計轉化生活中的基本概念,以藝術性的語言反映社會現狀。這也正是建築的普世價值所在,它承載著全人類的喜怒哀樂,不斷為我們提供新的視角和交流方式。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花瓣火炬筒”——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這個火炬筒由204個銅質花瓣組成,象徵著全部的參賽國家。當銅花瓣升起並聚攏成一個巨大的主火炬塔時,即象徵著奧運精神在此刻團結了全世界。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2012年

從業25年來,設計界的多面手托馬斯·赫斯維克從未停止過創新。他總是能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一切的平凡之物轉化為無數令人嘖嘖稱奇的“發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上海復星藝術中心,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無論是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那座“會跳舞的房子”,倫敦泰晤士河上的花園步道(Garden Bridge),還是採用旋轉式開放結構的報刊亭(Paper House),托馬斯始終堅持將建築與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相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花園步道設計圖,2013年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就像是一塊海綿,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汲取著關於城市的記憶,定義人們的生存環境。正因如此,托馬斯選擇了通過建築和設計轉化生活中的基本概念,以藝術性的語言反映社會現狀。這也正是建築的普世價值所在,它承載著全人類的喜怒哀樂,不斷為我們提供新的視角和交流方式。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Paper House(打開),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花瓣火炬筒”——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這個火炬筒由204個銅質花瓣組成,象徵著全部的參賽國家。當銅花瓣升起並聚攏成一個巨大的主火炬塔時,即象徵著奧運精神在此刻團結了全世界。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2012年

從業25年來,設計界的多面手托馬斯·赫斯維克從未停止過創新。他總是能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一切的平凡之物轉化為無數令人嘖嘖稱奇的“發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上海復星藝術中心,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無論是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那座“會跳舞的房子”,倫敦泰晤士河上的花園步道(Garden Bridge),還是採用旋轉式開放結構的報刊亭(Paper House),托馬斯始終堅持將建築與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相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花園步道設計圖,2013年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就像是一塊海綿,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汲取著關於城市的記憶,定義人們的生存環境。正因如此,托馬斯選擇了通過建築和設計轉化生活中的基本概念,以藝術性的語言反映社會現狀。這也正是建築的普世價值所在,它承載著全人類的喜怒哀樂,不斷為我們提供新的視角和交流方式。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Paper House(打開),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Paper Hous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編輯、文/蔡雨彤]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

從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到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備受爭議的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始終不滿足於固定的設計語言。這位履歷光鮮、人生開掛的“當代達·芬奇”,究竟為何拒絕被稱作“建築師”而自詡為“發明家”?

向冰冷的鋼筋混泥土

說“不”!

“這個龐然大物到底是什麼?建築、雕塑還是毫無實用價值的景觀裝置?”、“它和紐約簡直格格不入!”、“這像極了一個巨型垃圾桶!”……伴隨著全社會的批判和質疑,由英國鬼才建築師托馬斯·赫斯維克(Thomas Heatherwick)設計的公共景觀項目“Vessel”(容器)於今年三月正式向公眾開放。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位於紐約哈德遜廣場的景觀項目“Vessel”(容器),2019年 ©Heatherwick Studio

蜂窩狀的樓梯、圓形環繞的臺階、拋光銅色的鋼材骨架——耗資兩億美元的新型地標建築“Vessel”在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拔地而起。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攀爬幾何形狀的樓梯體驗拾級而上的樂趣,還能在迷宮一般的建築內部探尋其自身的魅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內部結構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效果渲染圖 ©Heatherwick Studio

儘管評價褒貶不一,“Vessel”卻在吸引遊客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趣味十足的社交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這裡相遇、交談或相視一笑,在呼吸之間共同體會著紐約的風情。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哈德遜廣場景觀項目“Vessel”(容器)的設計理念 ©Heatherwick Studio

這一切都與托馬斯的設計理念相吻合:這個巨型“容器”既沒有淹沒在周圍的摩天大樓群中,也並非一個死板、單一的靜態雕塑或純粹博眼球的構築物,而是在流光溢彩中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Vessel”(容器)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我希望能設計出人人都可以使用、觸摸且參與其中的建築物。優秀的設計應該與城市和生活息息相關,它理應成為地域文化的象徵和人類情感的承載物”,托馬斯如是說道。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Vessel”(容器)的靈感來源:印度的階梯天井式建築 ©Heatherwick Studio

關注正版“時尚芭莎藝術”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藝術內容,絕不容錯過!

非科班出身的

“當代達·芬奇”

1971年,托馬斯·赫斯維克出生於倫敦的一個藝術世家,但是“根正苗紅”的他卻顯得極其不安分。小時候,托馬斯總喜歡在閒暇之餘拆裝家電一探究竟,活脫脫成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Aberystwyth Artist Studio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正因如此,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自小立志成為“發明家”的他在大學期間毅然選擇了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s)的3D設計專業,渴望將年少時天馬行空的想法轉為現實。

即使非建築專業科班出身,年僅23歲的托馬斯一畢業就自立門戶創辦了“Heatherwick Studio”——眾人眼中的“不正常”設計事務所。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http://www.heatherwick.com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工作室的官網首頁 ©Heatherwick Studio

由於深受珠寶設計師母親的影響,托馬斯認為,不同於城市中大多數用於營造空間、定義場所的建築物,首飾和衣服等小型物件實際上承載著更多情感和記憶。若想打破當下建築發展的固定程式,則必須向設計中傾注人文情懷和創新意識。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實用雕塑Paternoster Vents,倫敦聖保羅大教堂前,2002年

因此,以人本主義精神為導向,托馬斯和他的團隊致力於在單一的實踐中結合建築、設計和雕塑,逐漸形成了一種以“發明和發現”為核心的工作模式。這樣的他正如文藝復興三傑的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一般,始終秉承著藝術無領域的理念,在求真之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上海世博會英國館的“種子聖殿”,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0年,紅遍上海世博會的英國館可以說是托馬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他和團隊從47個競標方案中脫穎而出,甚至擊敗了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而一戰成名。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種子聖殿”的設計手稿 ©Heatherwick Studio

拒絕用表象化的方式展示國家形象,托馬斯從一開始就放棄了大笨鐘、雨傘和雙層巴士這些陳詞濫調般的英國元素。

為了響應當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托馬斯將著眼點放在了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上。他從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城市公園中汲取靈感,設計了外形猶如蒲公英的“種子聖殿”(Pavilion of Ideas)。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種子聖殿”內部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建築的周身插滿了六萬根中空的透明亞克力纖維管,每根管子中都藏有形態各異的種子。當觀眾置身於場館內部時,即會感受到隱藏在“種子聖殿”神祕外表下的內在生命力。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中放置的種子類型 ©Heatherwick Studio

正如設計者本人所說,“種子是孕育著巨大能量的生命之未來”,這座建築又何嘗不是寄託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呢?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亞克力纖維管的細節 ©Heatherwick Studio

從倫敦、上海到紐約,托馬斯的設計項目遍佈全球。讓我們將目光轉向非洲大陸,2011年,他主持設計了位於南非的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Zeitz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frica)。這座建築原本是一座穀倉,被南非人民當作某種精神的象徵而保存至今。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外景,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內部,2011年 ©Heatherwick Studio

為了延續穀倉的歷史價值,托馬斯在保留外觀整體性的基礎上,在內部挖出了大小不一的以穀物為原型的空間,彷彿細胞組織一般向上延伸。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舊址 ©Heatherwick Studio

在營造出一種神聖教堂式美感的同時,引人入勝的內部空間實際上拉近了公眾與藝術的距離,建築改造在此刻又演化成了一次歷史存續與未來創造力的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蔡茨非洲當代藝術博物館設計理念圖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師?不,發明家!

托馬斯·赫斯維克無疑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建築師之一。他不僅被《泰晤士報》譽為“英國當代最具創意的奇才”,還在36歲時就斬獲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菲利普親王設計獎”(Prince Philip Designers Prize),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英國皇家設計師。儘管如此,這位善於打破既定規則的建築師卻更願意被視作“發明家”。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工作中的托馬斯·赫斯維克 ©Heatherwick Studio

圖中這把像陀螺一樣的椅子(Spun Chair)就是托馬斯腦洞大開的產物。這種椅子完全擺脫了傳統座椅四平八穩的形式,看似無法駕馭,實際上完全符合人體工學原理。一旦落座,即可感受360度的對稱式旋轉和搖擺。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設計的陀螺椅,2007年

如果你認為陀螺椅已經是托馬斯最具創意的發明,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方便行人通勤和貨輪運輸,他甚至在倫敦的大聯盟運河上設計了一座能捲起來的橋(Rolling Bridge)。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這座被鋼材包裹、看似冰冷無奇的橋在回縮時會捲成一個極具幾何美的圓形,吸引來去匆匆的城市行人放慢腳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凡之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Rolling Bridg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2015年,受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委託,托馬斯為該校設計了一個新式的學習中心(Learning Hub)。沒有傳統的走廊,該建築包括12個層疊的圓形教室,將教師和學生巧妙放置在了統一的學習環境中。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2015年 ©Arch Daily

托馬斯重新定義了優質學習空間的概念:在增加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同時,日光從頂部傾落至如花園般的大樓中,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不知你是否還記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花瓣火炬筒”——同樣出自托馬斯之手,這個火炬筒由204個銅質花瓣組成,象徵著全部的參賽國家。當銅花瓣升起並聚攏成一個巨大的主火炬塔時,即象徵著奧運精神在此刻團結了全世界。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設計原理圖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奧運火炬筒,2012年

從業25年來,設計界的多面手托馬斯·赫斯維克從未停止過創新。他總是能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將一切的平凡之物轉化為無數令人嘖嘖稱奇的“發明”。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上海復星藝術中心,2010年 ©Heatherwick Studio

無論是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那座“會跳舞的房子”,倫敦泰晤士河上的花園步道(Garden Bridge),還是採用旋轉式開放結構的報刊亭(Paper House),托馬斯始終堅持將建築與特定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特色相結合。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花園步道設計圖,2013年 ©Heatherwick Studio

建築就像是一塊海綿,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汲取著關於城市的記憶,定義人們的生存環境。正因如此,托馬斯選擇了通過建築和設計轉化生活中的基本概念,以藝術性的語言反映社會現狀。這也正是建築的普世價值所在,它承載著全人類的喜怒哀樂,不斷為我們提供新的視角和交流方式。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Paper House(打開),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托馬斯·赫斯維克,Paper House,2002年 ©Heatherwick Studio

[編輯、文/蔡雨彤]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當代最反常規的建築師到底是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