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建築 藝術 明朝 老舍 聚焦榆林 聚焦榆林 2017-09-14

榆林—塞上明珠,它“長街十里,城扁街寬,堅厚的牆垣,寬敞的庭院,鋪戶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半個多世紀前,曾蒞臨並寫過《綠樹清泉的榆林》的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如此詩句深情地禮讚古城榆林。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榆林城,號稱駝城,雅名榆陽,有“小北京”之美譽。其東依駝山,西臨榆溪,南控烏延,北瞰燕塞,襟山帶水,龍騰虎踞,九邊雄鎮,三秦鎖鑰。《延綏鎮志》記載:古城榆林始建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後歷經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弘治五年(1492年)、正德十年(1515年)三次擴建,史稱“三拓榆陽”,及至清同治年間,始成今日之狀。榆林城內的民居以四合院為基本形式,多建於明清兩代,星羅棋佈、鱗次櫛比的四合院作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核心內容,堪稱歷史、藝術和科學的載體。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四合院因由四棟房屋圍合成院,故稱為四合院,院落多取南北方向或者東西方向,座北朝南、座東朝西為正房,正房一般為5間,兩旁設有耳房,南房、西房則系倒座,左右兩邊各3間曰廂房。兩個以上四合院縱向或橫向串聯而成的是大四合院,院落呈前廳後院二進式、三進式、四進式。自明代中葉以來,九邊重鎮和陝晉蒙寧結合部中心城市的榆林城,文官武將、邊商富賈和手工業者雲集。據統計,明清兩代僅出任武官總兵以上者達83人,文官知縣以上的有33人,其他為都督,僉事、參將、副將、都司暨千總、把總繁不勝數。長街短巷、高牆低簷的四合院便成為各階層人士聚居的處所,其規模與檔次取決於居民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官紳富豪的府邸宅居五脊六獸,穿廊虎抱,庭院寬闊,裝飾精美,巍峨典雅的門樓兩側置有石獅石鼓,有功名者大門外左右樹立旗杆。平民百姓的四合院則多為磚木結構一進兩開的瓦房,單簷平出,因陋就簡。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印象榆林:榆林四合院—正在消失的風景

著名建築學家樑思成先生說:“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了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且讓我們走進榆林四合院的古色古香,領略和流連於明清遺構的魅力和神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