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時隔一年迴歸熒屏,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終於播出了!第一集就由天后王菲帶著傳奇的“樣式雷建築燙樣”引爆話題。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你知道嗎? 中國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均打上了“樣式雷”的烙印。曾經歐美國家都認為,中國沒有所謂的科學建築, 一切都是工匠隨意為之,樣式雷燙樣是對之最有力的回擊。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樣式雷燙樣,是古代的建築設計師在施工之前做出來的建築模型,是樣式雷家族設計的皇家建築,專門供給皇帝呈覽。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對於學建築的人來說,樣式雷可是個鼎鼎有名的家族。

自康熙二十五年第二代雷金玉至清末民初第八代雷獻彩,樣式雷世家一直作為“樣子匠”供職皇家建築設計專門機構“樣式房”,並長期擔當“掌案”統領設計事務,被世人尊稱為"樣式雷"。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樣式雷家族在清代傳承200餘年,設計了很多皇家建築,甚至有這樣的說法:“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下面這張圖片背景中出現的,就是涉及到的部分建築名稱。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圓明園、故宮、北海、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這些耳熟能詳的建築燙樣都是出自樣式雷家族之手。

有些建築因為戰爭損毀或年久失修,早已不復存在,但有幸於這些留存的燙樣,時隔幾百年,我們得以窺得些許它們當年的風采。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頤和園戲樓樣式雷燙樣

在樣式雷家族的妙手之中,平面的設計圖通過紙、秸稈、木頭等最簡單的材料組合變成立體微縮景觀,這就是按照比例製作、精細無比的“燙樣”。

這些燙樣皆可層層拆卸,打開屋頂,可以看到內部樑架結構,彩畫式樣,以及尺寸標籤。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故宮收藏的81件燙樣,由於在當時主要是為呈給皇帝審閱而製作,因而形象逼真,數據準確,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更是瞭解清代建築和設計程序的重要資料。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圓照園萬字房燙樣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前世傳奇

“樣式雷建築燙樣”的前世傳奇,就發生在民國年間。

當時,中國颳起了一陣歐美風,無數西洋建築拔地而起,而傳統木質建築逐漸沒落,當時的中國傳統建築,在世界舞臺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外國人無法理解中國古建築其中的精巧,妄稱中國建築都是靠工匠的經驗修建而成。

1931年,以中國古建築學家、營造學社創始人朱啟鈐為首,舉辦了一場“圓明園文獻遺物展覽”,與林徽因兩人誓將中國傳統建築的奧祕展示給世人,令其發揚光大。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1931年3月22日,《大公報》天津版對此次展覽進行了重點報道,引發社會的關注。一年後,中國營造學社走遍中國二十二個省,對兩千餘個古代建築進行科學調研,實現了由中國人自己寫中國建築學的夙願,為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今生故事

而要說起真正讓“樣式雷燙樣”走向世界的人,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其亨以及他的團隊,是名副其實的先驅者。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80年代初至今,王其亨研究整理上萬件樣式雷圖檔,將燙樣變成可讀的文獻資料,帶領團隊完成近百次測繪,指導繪製了一萬餘張測繪圖紙。

2007年,通過王其亨團隊的努力,更讓“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1896年影響世界的一本權威著作《比較建築史》中,有一張名為“建築之樹”的插圖,簡述了人類的建築文明的發展史。

在這張圖中,中國建築所處位置離樹根很近,但在外側,在西方建築學者眼裡,中國建築不過是出現的早,但是影響力低下。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中國古代建築的起源很早,從漢朝初期就已有圖樣,到隋朝就開始使用1%比例尺的圖樣,但是史料卻十分缺乏,當時世界範圍就認為中國對建築學毫無貢獻。

樣式雷的研究就是要打破這種“失語症”

樣式雷設計手稿: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建築立樣圖: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室內裝飾陳列圖: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燙樣照片: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到目前的發現為止,樣式雷圖檔很可能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僅有的檔案記載,可以充分說明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也填補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的空白。比如樣式雷家族在勘察完地形後,使用“平格法”在一張畫滿方格的紙上,精準描繪出三維立體地形。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將當時這張圖紙上的座標輸入電腦後,可以直接得出建築的立體圖。上世紀五十年代才出現的DEM數字地面高程模型,核心原理與“平格法”完全一致,可我們老祖宗已經不靠機器,“手動”運用了兩千多年了。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還有這“塔隨人走”的景觀效果。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40年埋頭苦幹終獲偉績,王教授感慨:“我這幾十年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失掉的話語權找回來,把不瞭解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找回來,把中國人的古建築的尊嚴找回來,重建我們自己的建築學,才能夠培養新時代的大國工匠啊!”

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樣式雷登上《國家寶藏》!

中國古建築,處處有設計、處處有巧思。

致敬王其亨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是他們尋回了中國建築史中這段遺失的記憶,也是他們維護了中國古建築在世界上的尊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