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原創: 行知古鎮楊松 行知古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說到大竹清河古鎮,有一個人物不得不提,他就是老家本地、外號“範哈兒”的抗日將領範紹增(1894-1977年)。四川的朋友大多應該聽說過以他為原型拍攝的幾部四川方言輕喜劇,包括《傻兒師長》(1992年,4集)、《傻兒軍長》(1998年,35集)和《傻兒司令》(2003年,25集)三部。

戲中主角樊鵬舉(傻兒)為國民黨軍人,說話詼諧,做事仗義。劇情主線講述此人由地方軍閥走向抗戰的經歷。幾部戲主角均由巴蜀笑星劉德一出演,可惜劉先生已於2008年去世,此戲從此成為經典。2009年及2014年推出的新劇《哈兒傳奇》和《傻兒傳奇》主角已換為他人,口碑似乎也不及以往了。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紹增(左)與劉德一扮演的“傻兒”(右)。

現實中的範紹增與戲中人物有著類似的經歷,他13歲時因傷人離家出走,進入“袍哥”(舊中國三大民間幫會組織之一,另兩個為青幫、洪門),參加過起義討袁,圍剿過紅軍,抗擊過日寇,與杜月笙拜過把子,在楊森、劉湘等軍閥部隊中先後擔任過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和司令等職務。並在川軍27集團軍88軍任軍長期間屢次擊敗日軍並獲得表彰,後被蔣**任命為第10集團軍副總司令。

解放時他棄暗投明,在三匯鎮率部起義,新中國成立後曾任第50軍高參、河南省體委副主任等職,1977年在鄭州病逝,終年83歲。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紹增在重慶曾經的兩處寓所。(圖片來自網絡)

四川方言中“哈兒”即“傻瓜”之意,這樣一個風雲人物,卻被人冠以“範哈兒”稱號,是何原因呢?原來範紹增自小長在鄉紳富庶人家,卻是性格頑劣,打鳥摸魚、上下賭場,不願讀書,難以教化,祖父用棒打都阻止不了其逃學,大家因此叫他“哈兒”。他有些不學無術,行事卻不落俗套,在為人處事和行軍打仗上圓滑世故、詭計多端,可謂大智若愚。後來這“哈兒”的叫法在當地人中已是對他的一種暱稱,並無貶損之意了。

要知道歷史上還有範哈兒娶了四十多個姨太太的說法,後來證實僅有七位,並且在解放後響應政策大多被其遣散,只剩下葉紹芳一人。不管怎麼說,範紹增在當年確實是官場和情場兩廂得意,這還不算個聰明人?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上圖為影視劇中的“傻兒”妻妾成群,下圖為範紹增與其夫人葉紹芳。

範紹增一生中多數時間漂泊在外,重慶是他的第二故鄉,鄭州為其終老之地,他在老家清河的日子反而不長,卻實實在在辦了一些好事,最為鄉親們稱道的便是改造了今日的清河老街——將軍街,這條街道也成為清河鎮的標誌性建築。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清河鎮歷史可追溯至秦漢,明末清初已成規模。場鎮位於大竹縣北東柳河下游,當年古鎮建場竣工時,郭姓舉人於上下場口柵子門上分別手書“清場雅鎮”、“河引利源”二塊匾額。人們取二聯首字,將場鎮命名為“清河場”。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下場口柵子門。

今日鎮中主要有華農街與將軍街,前新後古,平行而建,並在將軍街首尾兩處交匯。將軍街北直南彎,呈“L”狀,據說其中還有一個典故。街道最初建成時取直線,經常遭遇火災,風水先生說要建成“臥牛型”才利於防火,於是人們將街道南端(牛頭處)向著河水,呈牛飲水之勢,此後這裡就再也未發生火災。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將軍街隱藏在前方高大的建築中。河流盡頭依稀可見雙龍橋。

街道南北、東柳河旁兩端各有一座橋,東北角叫五拱橋,南角叫踏水橋。踏水橋在“牛頭”,因橋上有兩個龍頭又名雙龍橋。雙龍橋橋頭有一棵300多年的黃桷樹,樹根環抱一土地廟。石碑上刻字為:“有水也認清,無水也認青,去掉青也水,添爭便讀靜;有水也是河,無水也是河,清清河水誰不愛,河水再高不淹街”。

“牛尾”的五拱橋建於1920年,橋兩端各兩棵大黃角樹,現存一棵。古人築屋建橋講究風水,從這兩座橋的位置和佈局可以管窺。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踏水橋又名雙龍橋,橋中有兩處龍形雕塑。(圖片來自網絡)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五拱橋。(圖片來自網絡)

這條老街在民國九年(1920)曾由開明士紳範先級等集資拓寬街道,修茸街面。民國二十一年(1932)範紹增升任團長衣錦還鄉之時,要為家鄉百姓做點好事。因他當年被上海外灘的西式建築所傾倒,於是帶回設計圖紙,聯合當地鄉紳共同捐資,再次改造清河老街,融合希臘建築風格,建成了中西合璧的老街。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改造中的上場口柵子門。

改造後的老街建築面積2.9萬平方米,佔地3.3萬平方米。街道全長385.50米,有街房150間。條石鋪地,兩邊各108根歐式圓柱通廊(2.25米寬),街房皆為磚木結構一樓一底小青瓦民居。在底層和二層樓間隔處的圓柱中部均有人物、動物、花草等淺浮雕圖案,圓柱頂部飾有雕花邊,二樓裝有木欄和木窗。舊時二層樓的通廊是聯通的,趕場時男人、女人們分別在下面和上面趕場。今日二樓均已形成隔斷,成為統一的下店上宅形式。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上街後面舊時有範紹增、範楠軒(範紹增侄兒)兩座公館,為木架穿榫走馬轉角三層樓建築,現在為鎮政府所在地,早先的建築已被拆除。倒是四公里外的柏林鎮範南軒所建範氏公館還保存完好,四合院式二層磚木結構建築,佔地1600平方米,亦有中西結合特色。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柏林鎮範氏公館。(圖片來自網絡)

只是範楠軒的結局與範紹增迥然不同,他前期追隨過範紹增,後也官至師長,可惜平日作惡多端,並在解放時負隅頑抗,製造暴亂造成解放軍死傷數人,最終被鎮壓,是範紹增親自執行的槍決。他生前曾捐建的“楠軒中學”解放後改為“中峰中學”,並且範氏公館在那個年代得以保全,也算幸事。

清河老街中原本還建有文廟、關廟和禹王宮三座古建築,街南北兩口各設柵子門和炮樓,以保平安。當時街中住有很多國民黨軍官和富商,煙、賭盛行,經濟繁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這裡當年應該是禹王宮所在之處。

1978年後老街的石板路改鋪為水泥路(今又恢復),三座廟宇被原鄉政府、中心學校、供銷社分別佔用,公館、柵子門、炮樓,以及姚家庵九殿、石子嶺白塔、五拱橋石塔等景觀等皆在文革期間被毀。只有這中西合璧的古街尚保存著基本框架,並於2002年12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去之日兩頭的柵子門正在維修,下場口的柵子門已經在近期粉刷一新,較過去沒有多少改動。而上場口的大門則仍被腳手架所包圍,舊日框架尚在,上面雕刻的文字和圖案卻皆被抹去,不知將作何改動。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早前的上場口柵子門。(圖片來自網絡)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正在修復中的上場口柵子門,貌似加高了一層。

老街清一色白色的圓形廊柱雖宏偉典雅,卻貌似近年之作。尤其廊柱上下恢復的水滸人物浮雕與花草裝飾圖案,工藝較為粗糙,並用螺絲鑲嵌固定,應是金屬材質的現代工藝。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石柱礎的雕刻主要有牡丹、芍藥、梅花和蘭花等。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老街中的108根廊柱上雕有各種水滸人物形象。

街尾的廊柱已不完整,有半邊街被拆;街中段的半邊也被鎮政府和小學佔用,這裡過去都是廟子,現已為新式樓房替代。只有街尾倉庫廠房所在之處還可以找到一些久遠的古建築構件,如石墩與石欄杆,應該是禹王宮遺留之物,可惜主體建築已經改頭換面,看不出一點寺廟的味道了。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禹王宮周邊今日是倉庫和廠房用地。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大概這裡是正殿所在之處。

一位老鄉覺察到我的疑惑,指著頭頂一處弧形窗框的鑲邊讓我細看。原來在白色油漆沒有覆蓋的這一處顯出早期折石刻雕花模樣,這大概便是民國的舊作,只可惜在長長的老街上僅找到一處,其它的不是已被破壞便是被白漆所遮蔽,難尋遺蹟了。

我想,若是能夠由內到外地完整保存民國的風貌,這裡具備成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的條件。可惜文革期間場鎮古建築破壞嚴重,後來的恢復狀況也不甚理想,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在沒有被白色油漆覆蓋的這一處找到一點舊時的痕跡。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天井閣是為數不多保存下來的民居。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開井閣內部。

老街沿路皆為商鋪,有雜貨店、服裝店、小吃店、縫紉店、布店、鞋店、農資店,多為本地人日常所需。平日開門做生意的並不算多,來往的多是過路的行人。最熱鬧的當屬老茶館和老年人活動中心,屋裡屋外都是些打牌、喝茶、抽菸、擺龍門陣的老漢老太,幾間小吃店人來人往,而本地名小吃“哈兒鍋魁”的鋪子前卻門可羅雀,當地人不稀罕,外來客又鮮見,生意並不好做。

清河鎮逢3、6、9趕場,只有這幾天老街才聚得起人氣,有那麼幾分鼎盛時的模樣。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今日場鎮的改造還在不斷進行中,開發一條500米長亦採用中西式廊柱結構的“哈兒新街”,恢復書有“清場雅鎮”和“河引利源”字匾的南、北柵子門;重塑老街廊柱的人物、動物、花草、花邊等淺浮雕圖案;恢復“範公館”,新建將軍陳列室和“範傻兒”雕塑牆等……也許幾年後再來會是另一種模樣。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一公里外有處哨樓灣,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屋牆、屋頂飾有“龍鳳呈祥”等宮庭圖案。傳明朝建文帝朱允炆逃難至此隱居近三十載,在此處修建房屋,形成三道山牆、三處石階、三口古井,寓意“九九歸一”,欲重登皇位。

後建文帝南下渝州為僧後,此處因戰亂被毀。想來這個傳說可信度不高,當年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是死是生還沒有公斷,民間傳其四處流亡的軼事亦有不少。滇桂巴蜀黔各地甚至西洋,似乎都有相關的足跡證據,卻又是各執一詞至今沒有定論。哨樓彎僅憑一些建築的形制便來推論此事,顯然難以令人信服。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哨樓灣。(圖片來自網絡)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有明顯修復痕跡的哨樓。

清末有商人楊志聽聞建文帝曾隱居哨樓灣,便重金買下此處並對屋宇恢復重建,做了自家宅院。後範紹增在此駐軍,增修六層哨樓,並將建文帝“淚滴成泉”的三口古井分別命名為“天恩”、“地福”、“人壽”。

後來哨樓被毀,當地政府對山牆和院落進行恢復重建,並在哨樓內設置展廳,介紹當地文史。

當年周邊有三個場鎮仿照清河古街克隆出類似的老街,只是規模和精美程度都難以和清河媲美。有興趣的話,可去距清河鎮不到十公里的李家鄉,那裡的哈兒街亦為條石鋪地、歐式圓柱通廊,素有“小清河”之稱。

場外不遠處有平灘河節孝牌坊(1886年),是光緒皇帝為表彰節婦李朱氏而下旨修建的。歷經百年仍保存完好,是大竹縣文物保護單位。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範哈兒”與將軍街 | 清河鎮


↑平灘河節孝牌坊。

清河古鎮及周邊的歷史建築算來也有近十處,只是各處相隔都有些距離,自駕遊的話,務須做好功課方不會遺漏,以免留下遺憾。(完)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