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徐建平

【提 要】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江寧行宮的佈局,論證江寧織造署與寧榮兩府在建築佈局上的契合之處。並通過對江寧織造署的大小及一射之地、一箭之路、三裡半大等信息的分析來論證寧榮兩府及大觀園的規模大小。綜合分析論證了江寧織造署與寧榮兩府的原型關係。

【關鍵詞】江寧織造署、寧榮兩府、大觀園、原型、規模大小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自《紅樓夢》問世以來,學界就開始研究寧榮兩府及大觀園的建築佈局、大小面積,這方面論述頗多,爭議很大。更有許多的研究者希望探尋到賈府及大觀園的本相原型,從而提出南京隨園說、北京恭王府說、江寧織造署說等多種原型之說。但這些觀點的不足之處是僅從總體輪廓上或者局部位置上去對比印證,勢必會產生偏差。故筆者以為,弄清寧榮兩府及大觀園的平面佈局,按圖索驥,談此才有意義。否則,“京華何處大觀園”這一問題可能就無法解答。


一 賈府及大觀園的總體建築佈局

學界關於寧榮兩府及大觀園佈局的論述及繪圖很多。通過對這些繪圖的對比分析,筆者深入研究了書中人物的活動軌跡及脂批提供線索,詳細論證了寧榮兩府及大觀園的平面佈局,撰成《賈府建築佈局探論》(以下簡稱《探論》)、《大觀園平面佈局考論》兩文;繪製了賈府建大觀園前後的平面佈局圖(分別見兩文附圖)。限於篇幅,本文對寧榮兩府及大觀園的平面佈局不作詳細論述,只根據筆者所撰上述兩文作一簡單闡明。

賈府為寧國公府和榮國公府。兩府坐北朝南,中間隔一條小巷,巷子東為寧國府,西為榮國府。賈府房式完全是明清北京大型府邸的格局,總體佈局為東、中、西三路並列。寧榮兩府同為國公府,其中路規格完全相同,從大門開始,依次為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正堂、後照房、下人群房、後門。

寧府後照房由賈蓉、秦可卿居住。寧府西路為寧府花園即會芳園,會芳園南北臨街。寧府東路的描述不夠清晰。

榮府正堂即榮禧堂。後照房由李紈居住。榮府西路以賈母院為主,賈母院從南到北有儀門、正廳、垂花門、穿堂、小小的三間廳、五間上房、後樓。東路原為榮府花園,在建大觀園前就已改建為賈赦院、東廊三間小正房、梨香院等。梨香院屬於榮府的東北角。榮府後門、梨香院往南至鳳姐房後、李紈房後這一區域是下人一帶群房。

榮禧堂和賈母正房基本上是相併列的。李紈院和西邊賈母后院之間是南北寬夾道;夾道北邊立著一個粉油大影壁;影壁後是鳳姐院。南北寬夾道的存在,導致李紈院的西院牆和榮禧堂正房大院的西院牆不在一條線上,而是往東挪了;李紈院的東院牆和榮禧堂正堂大院的東院牆在一條線上,李紈院的東西院牆並不對稱。

為迎接元妃省親,賈府建造了大觀園。筆者通過分析書中人物活動描寫,確認作者是把大觀園控制在寧榮兩府之內的;梨香院的南牆外就是大觀園。大觀園的北院牆和梨香院的南牆是在一條線上。鳳姐房後的小過道子往北通著一條南北走向的夾道,夾道的東側就是大觀園西院牆。大觀園還佔用了寧府會芳園及兩府中間小巷的北部一部分;大觀園的東院牆就是會芳園的原東院牆。大觀園的東南方位向南伸成了一個刀把形;這個“刀把”的西邊院牆外是薛姨媽另遷後的房舍,東邊院牆外是賈蓉院,南邊院牆外是天香樓。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李紈院的北院牆成為大觀園南院牆的一部分;李紈院的原東院牆西移,大觀園園門設在李紈院的東邊。李紈院的原西院牆也西移,不再保留南北寬夾道。這樣,李紈院的東院牆和榮禧堂正堂大院的東院牆不在一條線上了,而是往西挪了;而李紈院的西院牆和榮禧堂正堂大院的西院牆挪在了一條線上。

打開大觀園園門,迎門是翠障。翠障的北邊是一池清溪,溪上有沁芳橋。大觀園的東南有怡紅院,西南有瀟湘館。瀟湘館的北邊是藕香榭水池;水池的北岸是省親別墅石牌坊,東岸有暖香塢,南岸有蘆雪廣、紫菱洲,西岸有秋爽齋。暖香塢的東邊是稻香村,二者相近,兩處的東邊是主山。主山北部有蓼汀花淑、蘅蕪苑。大觀園的東北兩座山夾著沁芳閘,這兩座山和主山之間是東北山坳。

大觀園內的水從沁芳閘經東北山坳流向蓼汀花淑、稻香村,在稻香村處開岔,一股水經藕香榭水池流向西南的瀟湘館方向,並經沁芳橋,在怡紅院附近彙總流出大觀園。


二 賈府與江寧行宮建築佈局之契合

前面闡明瞭寧榮兩府及大觀園的平面佈局。結合學者提出的原型之說,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發現寧榮兩府和江寧行宮的建築佈局基本是契合的。

曹璽、曹寅、曹顒、曹頫三代四人任江寧織造監督官多年。康熙帝六次南巡,四次駐江寧織造署。雍正年間,曹家被抄家,家境敗落。乾隆十六年,江寧織造署被正式改建為江寧行宮。乾隆二十七年左右,曹雪芹去世,八十回《石頭記》流傳於世,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佈局、大小隨之爭論不休。江寧行宮也在歷次兵燹站禍兵亂中消失,所幸留下兩份《江寧行宮圖》,見圖1。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1:寧榮兩府及江寧行宮平面佈局比較示意圖



江寧行宮是在原江寧織造署的基礎上改建而來,其主體建築佈局應該是基本保留的,所以我們依據江寧行宮來分析江寧織造署的佈局。從《江寧行宮圖》來看,行宮東邊邸宅部分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為堂寢軸、西路是邸院軸、東路是雜院軸。這和榮國府的總體佈局基本是一致的。

一直以來,學界對寧榮兩府中路的佈局有不同意見。《紅樓夢》書中說明寧府中路依次為大門,儀門,大廳,內廳、內儀門,直至正堂。但沒有明確說正堂後是否有後照房。而榮府中路的描寫不如寧府清晰,沒有明確提到內廳,也沒有說榮禧堂後身是否有後照房。這樣來看,寧榮兩府的中路和江寧行宮中路佈局是不一致的。其實,寧榮兩府同為國公府邸,筆者分析確認其中路規格是相同的,榮府大廳的北邊也是有內廳的。作者在書中總是很少的、淡淡的提到李紈住房,其實李紈住房是作者在兩府建築佈局中設定的一個最大的伏脈;筆者分析確認李紈住房是榮禧堂後身的後照房。由此,寧榮兩府建築佈局的許多爭議就迎刃而解,而且據《江寧行宮圖》及筆者繪製的賈府佈局圖對比分析,江寧行宮中路依次是大門、二宮門、前殿、中殿、宮門、寢宮、照房。榮府中路依次是大門、儀門、大廳、內廳、內儀門、榮禧堂、李紈房(後照房)。兩者正好一一對應。

對賈府和江寧行宮在建築佈局上存在的異同和爭議,王世仁發表了《清朝江寧織造署、局與<紅樓夢>賈府原型關係》(以下簡稱《原型關係》)一文做了詳細分析。王世仁分析:《大清會典》規定,從親王至輔國公,府邸大門均為五間;貝勒以上從大門、正殿、後殿、後寢、後樓(或房)是堂屋五重;貝勒以下減去後寢為四重。而賈府是三間大門,卻是堂屋五重的佈局,與國公府邸的標準不符。《大清律例》規定,“三品至五品官,廳堂五間七架,正門三間五架”。從江寧行宮圖來看,江寧織造署的佈局應符合上述規定。在這一點上,賈府雖名為國公府邸,卻和江寧織造署的佈局是一致的。

江寧行宮中殿以北各個院落的東西院牆是不對稱的,東院牆的位置明顯西移。這是江寧行宮佈局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榮國府中李紈院的西側原是南北寬夾道。建造大觀園後,李紈院的東西院牆都西移,南北寬夾道沒有了。大觀園園門建在李紈院的東邊。而李紈院東院牆的西移,正和江寧行宮中殿以北院落東院牆西移的佈局是相契合的,見圖1。這是江寧織造署與賈府原型關係的最主要證據。筆者認為,這是作者設定南北寬夾道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

寧榮兩府中路從大門、儀門、內三門、內儀門、內塞門等有多道門,在清代王公府邸中應該沒有這種佈局,而且清代王府一般沒有儀門。江寧行宮中的二宮門正可以對應賈府的儀門;或許江寧織造署就是多道門的佈局。

榮府西路是賈母院,依次有正廳、垂花門、五間上房、後樓等。這和江寧行宮西路的北邊部分依次是便殿、宮門、寢宮、照房相契合。據考證,這個寢宮原是曹寅母親的住處。

江寧行宮的最北端是後照房,而榮府內李紈房(後照房)的北邊還有下人群房;鳳姐院、梨香院都在榮府的北邊部分。其實,書中對於李紈房北邊部分的描寫很少;尤其寧府後照房北邊部分從來沒有提到。看圖分析,鳳姐院、薛姨媽院等和江寧行宮東路的幾個小院非常相似;尤其梨香院前廳後舍的佈局和行宮東路的一個兩進小院明顯一致。書中表明作者的想法是將大觀園放在榮府的西邊的,但是出於一些考慮而將大觀園放在了榮府的北邊。把梨香院、鳳姐院等放在榮府的北部,一是通過這些描寫在榮府北部為建造大觀園留下空間,二是通過這些院落的描寫限定大觀園的四至範圍。

作者想把大觀園放在榮府西邊的意圖,在《紅樓夢》中是有多次表達的。書中第二回,賈雨村在敘述賈府金陵老宅時說:“大門前雖冷落無人,隔著圍牆一望,裡面廳殿樓閣,也還都崢嶸軒峻;就是後[甲戌側批:“後”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墮淚,故不敢用“西”字。]一帶花園子裡面樹木山石……”第三回有“進入三層儀門,果見正房廂廡遊廊,悉皆小巧別緻,不似方才那邊軒峻壯麗,且院中隨處之樹木山石皆有。[甲戌側批:為大觀園伏脈。試思榮府園今在西,後之大觀園偏寫在東,何不畏難之若此?]”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去世“另設一罈於天香樓上,[靖眉批:何必定用“西”字?讀之令人酸鼻!] (按:此條所評正文之“天香樓”,靖藏本作“西帆樓”。)”這些脂批告知我們,作者對大觀園的描寫是為了表現江寧織造署的西花園,只不過出於一些考慮將大觀園放在了寧榮府的北邊而已。

其實江寧織造署的西花園一直烙印在作者心裡,在正文中也不時的有意無意的“豆漏”出來。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寶釵笑道:“……我勸你……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賈母院位於榮府的西路,在大觀園的西南方向。香菱從大觀園出來去賈母住處是不用先出東角門的。在江寧織造署中,曹寅母親住處的西邊是西花園,從西花園出來去曹寅母親住處,應該要走東角門。

大觀園是作者嘔心塑造的文筆園林,大觀園內的佈局和江寧行宮西花園內的佈局並不完全一致,但也有許多契合的地方。據說曹寅愛柳,別號“柳山”,西花園也是多植柳樹。而大觀園更是遍植柳樹,園中有柳葉渚、柳堤。怡紅院處“粉牆環護,綠柳低垂”。寶玉在沁芳橋上有詩云“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園中的翠樾棣、曉翠堂、滴翠亭、攏翠庵、翠煙橋中的“翠”都是借柳之翠。

許多人認為正殿應該位於大觀園的中心,但筆者論證,正殿是在大觀園的西北方位;而江寧行宮西花園的北樓就位於西北方位。大觀園內怡紅院所在的的東南方位向南突出,而行宮西花園的西南方位也向南突出。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江寧行宮西花園的南邊是箭亭、箭道。大觀園東南院牆外是天香樓及箭道;筆者發現,如果將大觀園及天香樓、箭道作為一個整體放在榮府的西邊,這和江寧行宮的的整體佈局是非常相似的。而且作者的這種設定還提醒我們,作者還給我們伏脈了另一個主要證據。

在書中第五十三回,賈母從寧府暖閣上轎,回到榮府,“如今不在暖閣下轎了,過了大廳,轉彎向西,到了賈母正廳下轎”。 。江寧行宮的這個佈局和賈母回榮府走的路線是相契合的。從江寧行宮的大門向北走,過了前殿往西拐,就到了行宮西路的便殿前。從便殿北去,過宮門,往北是寢宮。

在第三回中,林黛玉進賈府,“只進了西邊角門。那轎伕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拐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齊全,十七八歲的小廝,復抬起轎子,至一垂花門落下”,隨後來到賈母正房。林黛玉進賈府時年齡並不太大,這個“一射之地”的感覺應該是有生活來源的。

江寧行宮西南方位是個箭亭;如果順著箭亭劃一條東西直線,這條線指向中路前殿的後身。從行宮大門至前殿的後身,大體是“一箭道”的長度。這和林黛玉感覺走了“一射之地”是能夠對應的。與此對應,林黛玉進榮府西邊角門往北走,應是走大廳西邊甬道,到了大廳後身停下,換了小廝抬了轎子轉彎向西,到賈母處垂花門前下轎。從榮府西邊角門到大廳後身停轎處應正是“一射之地”的距離。這清晰的告知我們,賈府的創作原型就是江寧織造署。見圖1。

書中表述江南的甄府曾四次迎駕,脂批點明這是“正題正文”,“甄家正是大關鍵、大節目”,“真有是事”,“借省親寫南巡”;這和曹家曾經在江寧織造署四次迎駕的史實是對應的。書中不止一次的表達了這個以賈映甄、以甄喻曹的主題。筆者有理由相信,《紅樓夢》創作素材的主要來源應是曹家,作者筆下的賈府及大觀園是為了影射江寧織造署及其西花園。

三 寧榮兩府及大觀園的規模大小

段智鈞、王桂祥在《略考》中推測,江寧織造署南北192米,東西約176米。王世仁、雷允陸發表《曹園簡說─江寧織造署為<紅樓夢>榮國府原型推測》(以下簡稱《曹園簡說》)一文中推測江寧織造署的南北144米,東西192米,其中府邸的東西寬度是96米,見圖2。

現存府署實物中,如河北保定原清直隸總督署為三路,東西寬度約130米,南北長約220米;恭王府為三路,東西寬度大約為180米;孚郡王府為四路,東西大約寬250米,南北長201.6米。這都比上述考證的江寧織造署的府邸部分大許多。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2:康熙江寧織造署(《紅樓夢》榮國府)平面推測圖



傅熹年在《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築群佈局及建築設計方法研究》一書中分析了中國古代大建築群組在佈局上的規範,認定明清時期大型府邸和衙署的建築規模是按照方三丈的方格網格(一丈是3.2米,一個方格是9.6米×9.6米)為佈置基準進行控制的。孚郡王府院落即以方三丈的網格為基準進行佈置,見圖3。中軸線上有正門、正殿、後殿、後寢、後照樓五重建築;以王府的後照樓為起點,後照樓院牆的東西兩端點的距離為寬度,向南到南外牆做矩形,矩形的對角線的交點正落在正殿的中部。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3:北京清末孚郡王府平面分析圖



孔府是前衙後邸的佈局,其前衙署部分也是按照方三丈的網格為基準進行佈置得,見圖4。前衙部分南起二門,在中軸線上依次有二門、大堂、二堂、三堂四座建築,形成矩形平面的三進院落,矩形院落對角線交點正落在大堂的中心。邸宅部分自內宅門起,中軸線上依次建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後五間等四座建築;其交點正落在前堂樓上。孚郡王府是一箇中心,而孔府是兩個中心,是因為孔府雖為府邸,但是又有衙署的性質。

從《江寧行宮圖》來看,江寧行宮的中路明顯是以兩個中心為基準佈置的。江寧行宮的儀門、前殿、中殿的中心應該落在前殿的中部。後寢的宮門、寢宮、照房的中心應該落在寢宮的中部。這正和江寧織造署具衙署功能卻實為府邸的性質相對應。

寧榮兩府的佈局並不符合國公府邸的標準,而和江寧織造署、孔府的這種佈局應是相似的。按此分析,寧榮兩府的中路,從儀門、大廳、內廳的中心應落在大廳的中部;內儀門、榮禧堂、李紈房的中心應落在榮禧堂的中部。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4:曲阜孔府官署部分平面分析圖



在《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尤氏從榮府回寧府,書中說“二府之門相隔沒有一箭之路”。經過檢索,筆者沒有找到“一箭之路”的出處,倒是多處有“一箭之地”的表述,比如《水滸傳》第90回,“宋江上得馬來,前行的眾頭領,已去了一箭之地,見宋江和貫忠說話,都勒馬伺候。”《水滸傳》第88回,“那遼國番軍擺列天陣已定……宋江看見,便教強弓硬弩,射住陣腳,就中軍豎起雲梯將臺,引吳用,朱武上臺觀望。”這應該表明,在古代兩軍陣保持“一箭之地”的距離,以防被對方弓箭射到,這個距離應該是弓箭的最大射程,是指一支箭從開弓飛出到落地飛行的距離。朱偉傑在《大觀園到底有多大》文中,根據《辭源》釋義分析,“一箭之路”約合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舊時營造尺以五尺為一步,清初一營造尺等於0.32米;一箭之路摺合192米到240米。儀德剛在《中國傳統弓箭製作工藝調查研究及相關力學知識分析》文中,分析弓的最大射程可達300米以上,有效射程通常在150米左右。

在黃雲皓繪製的《賈府建大觀園前方三丈網格圖》中,寧榮兩府的東西各佔16個格。從孚郡王府的網格圖(圖3)看,其東中西三路佔21個格,201.6米。按照方三丈的網格對比分析,筆者推斷寧榮兩府的中路各佔7個格、東西路各分佔6個格;兩府東西各佔19個格,是182.4米。兩府之間的小巷佔半個格,見圖5。兩府之門位於兩府的中心線上,那麼兩府之門相隔187.2米。這正小於朱偉傑分析的一箭之路192米的距離。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5:賈府建大觀園前方三丈網格圖



直隸總督署內箭道的長度30米,徐州道署衙門箭道約長85米。王世仁、雷允陸在《曹園簡說》中考證江寧行宮箭道的長度是64米,見圖2。

康熙年間,武進士步射的距離為50步,合80米。這是箭從射出到箭垛的距離,這時箭的殺傷力是比較大的。那麼箭道的長度和武進士步射的距離應該是一致的。林黛玉進賈府時的“一射之地”是對應江寧織造署的箭道而來。這表明作者對“一箭之路”和“一射之地”長度的設定是不同的。筆者推斷一射之地就是箭道的長度,約為80米左右。孔府的二門到三堂南北佔11個格,對比分析,筆者推斷榮府的大門到儀門南北佔4個格,儀門到內廳是7個格(比孔府二門至三堂少4個格),內廳後至內儀門前是3個格,內儀門到李紈房是6個格。從大門至李紈房是20個格,192米,見圖5、圖6。這和段智鈞、王桂祥在《略考》中推測江寧織造署的南北192米是對應的,也和北京清代王公府邸的大小基本相符。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6:賈府南北長度分析圖


書中第四回說“這梨香院……西南有一角門,通一夾道,出夾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東邊了。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與王夫人相敘。況且這梨香院相隔兩層房舍……”。這應是指梨香院和賈政、王夫人、李紈等人居住的院落“相隔兩層房舍”,那麼在李紈房的北邊,鳳姐房的位置可算一層房舍;鳳姐院後身、梨香院的南邊下人居住的裙房,算一層房舍,如圖6。鳳姐院為“小小几間房舍”,筆者推斷其南北佔3個格。梨香院前廳後舍,推斷佔4個格。從王夫人、薛姨媽等茶餘飯後可以隨時來往來看,這“相隔兩層房舍”的南北長度不會太長。筆者認為,下人群房所佔的方位可以推斷南北佔3-4個格。但是,大觀園就建在這“兩層房舍”的方位,這部分空間又似乎不會僅佔3-4個格。筆者或許是作者故意的模糊表述,因這一部分被大觀園佔用,這需要結合大觀園的分析繼續論述這一部分的大小。

相對於大觀園原型、佈局的模糊表述,大觀園的基址大小是有明確表述的。在第十六回賈蓉說:“……從東邊一帶,藉著東府裡花園起,轉至北邊,一共丈量準了,三裡半大,可以蓋造省親別院了。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7:賈府為建大觀園丈量基址範圍示意圖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8:周汝昌繪製榮國府院宇示意圖



已經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賈蓉是在鳳姐院說的這番話,這時是給賈璉指出丈量的範圍。這個“東邊一帶”應該是指鳳姐院的東邊,梨香院南邊這一帶。賈府為建造大觀園,丈量了這“東邊一帶”、兩府之間的小巷及會芳園的範圍;“轉至北邊”,可能指梨香院的北院牆並不臨街,梨香院的北邊還有部分空間屬於下人群房;從會芳園過梨香院的北邊延伸至鳳姐院的北邊(也是下人群房),一併丈量進去共是“三裡半大”,見圖7。這個轉至的“北邊”是指鳳姐院的北邊。其實在周汝昌繪圖中,梨香院的北邊就不靠街,而且還有下人裙房,見圖8。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9:賈府建大觀園後方三丈網格圖


我國古代丈量地畝有個說法叫做“步畝圈丈”,“三裡半大”應是指的周長。按照清初的尺寸單位,一里大約為415.8米,三裡半大約是1455.3米。結合圖5分析,所丈量基址的東西寬度應占22個格,211.2米。按照丈量的基址是1455.3米計算,會芳園的南北長度應該約為54個格,516.45米,這也就是寧榮兩府的南北長度,見圖7。

其實細細揣摩賈蓉的話,只是說丈量的基址是“三裡半”,並沒有直接說大觀園就有這麼大。筆者在《探論》一文中論證了大觀園的四至範圍,賈府在實際繪製大觀園圖樣時,應是捨棄了梨香院及北邊的部分,並且捨棄了會芳園及兩府之間小巷的南半部分。筆者推斷梨香院北邊的空間南北方向佔1個格,綜上分析筆者繪製了《賈府建大觀園後方三丈網格圖》(圖9)。從圖9分析,大觀園的南北長度應是32個格,307.2米。由此計算,大觀園的周長是1036.8米,面積是59351.04平方米,約合89畝。從圖9來看,大觀園內各院館間于山水之間,相隔不遠,但錯落有致。正合脂批所說,究竟只在一隅,然佈置巧妙,使人見千丘萬壑,恍然不知所窮。

四 賈府的南北長度及“三裡半大”在理解中的矛盾

針對前面的分析,有人可能會質疑賈府的北半部分不應有如此大的空間,梨香院和王夫人房不應隔得這麼遠。而肯定會有人不認同大觀園大小的分析。這就帶來兩難的選擇;單獨分析兩府北部空間的南北長度與大觀園的大小基本都能講的通,放在一起就不能相容,這才是賈府及大觀園大小分析中的最大問題。

大部分人認為“三裡半大”就是指大觀園的周長。假設大觀園是正方形,按照“三裡半”即1455.3米計算,大觀園的一個邊長約為363.8米,面積是132350.44平方米,約合198.5畝。也有人認為“三裡半大”是指的大觀園的一條斜邊,面積核算為840-990畝;還有人認為指的是3.5方里,核算為1312畝。

故宮的南北深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合1085畝。恭王府南北長約330米,東西寬180餘米,佔地約92畝;其中府邸約為48畝,花園約44畝。大觀園(198.5畝)將約佔故宮的五分之一,約是恭王府的3倍,恭王府花園的6倍。明初的江蘇小城南匯,周長是3400米,按明初度量標準約合7裡。明正統八年,陝西小城神木周長2020米,約合4.2裡。而大觀園如有“三裡半大”都快趕上這種小城了,這還不含寧榮兩府其他部分的大小。

而脂批在書中多次解釋大觀園的面積是不大的。第十七回中脂批:“諸釵所居之處,若稻香村、瀟湘館、怡紅院、秋爽齋、蘅蕪苑等,都相隔不遠,究竟只在一隅。然處置得巧妙,使人見其千邱萬壑,恍然不知所窮,所謂會心處不在乎遠”。“仍是沁芳溪矣,究竟基址不大,全是曲折掩映之巧可知”。第七十六回中脂批:“點明妙!不然此園竟有多大地畝了”。拙政園是蘇州最大的古典園林,與北京頤和園等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也才佔地62畝左右。恭王府花園才44畝。大觀園如果佔地198.5畝,是無論如何不能說“基址不大”的。

大觀園建在寧榮兩府的北部,如果按照其周長是1455.3米計算,即使大觀園的東西寬度和寧榮兩府的東西寬度(約為369.6米)一樣大,南北長也將為358.05米。前面筆者論述大觀園南北有307.2米;而榮府大門到李紈房是192米。不可想象,李紈房的北邊尚有這麼大的空間,這與兩府的大小即不協調,也與兩府國公府的規格不符。

第十一回中,鳳姐出秦可卿房,從西邊便門進會芳園,只見:“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三間臨水之軒”。“遙”望東南,依山之榭應是比較遠的。縱觀西北是鄰水之軒,這可能是說秦可卿房離后街是比較近的,寧府的北部並沒有太大的空間。梨香院“相隔兩層房舍”的表述也說明賈府北部的空間應該不是很大。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筆者在《探論》一文中認為《紅樓夢》的作者對於大觀園四至範圍的設定是非常確定的,上述這些矛盾應該不會是作者的一時疏漏。在甲戌本、庚辰本等版本中對“三裡半”等表述基本一致,這應該不會是抄書人的抄寫錯誤。其實,作者要解決這些矛盾非常容易,只要說明為建造大觀園購買了賈府周邊土地,大觀園位於寧榮兩府之外就可以的。但是,作者卻通過清晰的描寫將大觀園控制在寧榮兩府內部,這些矛盾其實是作者的故意設定,以通過這種設定推動讀者去探尋作者的表達意圖。

段智鈞、王桂祥在《略考》中論證,江寧行宮所處位置應該就在現南京市大行宮地區。在當時,“大行宮地區”應該北至清兩江總督府,即今南京總統府舊址處;南界為西華門大街,是與今南京中山東路基本平行但偏南的東西向大街;西界可能為碑亭巷,即今南京玄武區碑亭巷;東界可能為利濟巷大街,即今南京白下區利濟巷。大行宮地區地塊的實際尺寸,東西寬約150丈,南北窄處長約65丈、寬處長約80丈,週迴大約470丈,約合3.1裡(清裡)。這個尺寸和“三裡半”非常接近。書中所謂“三裡半大”可能就是由此而來。但是兩位先生認為,這並不是說江寧行宮有3.1裡大;江寧行宮只是大行宮地區的核心地區,皇帝在行宮居住,而皇帝出巡,必然帶有許多隨從,這些隨從就住在行宮的周圍,這個周圍大的範圍才是俗稱的“大行宮地區”。

也許,在接到康熙南巡的通知後,曹家為準備迎駕,除了整修江寧織造署供皇帝居住,必然要在江寧織造署的周圍準備皇帝的隨從、護衛居住地方。或許,曹家先人確實說過,江寧織造署的周圍有三裡半大的範圍內,全部用來準備迎駕。在曹雪芹的生活中,也許不止一次的聽到家人敘述當時曹家迎駕的這些細節。書中第十六回鳳姐與趙嬤嬤關於迎駕的對話可能就是這種情形在書中的反映。曹雪芹“三裡半大”的表述,即是對先人這種表述的再現,也通過這些矛盾設置,引導讀者在探索中逐漸獲知作者的表達意願,即作者雖明寫大觀園在賈府的北部,實際卻希望將其設定在榮府的西邊的;目的就是為了影射江寧織造署的西花園。所以,在作者的設定中,建大觀園前後寧榮兩府的北部空間本身就是不一樣大的,而且大觀園也沒有“三裡半大”。

按照上述思路解讀賈府的南北長度及“三裡半大”的表述在理解中的矛盾,如果按照“下人群房”南北佔4個格的推斷,那麼兩府建大觀園前的南北長度佔32個格,見圖5、圖6。結合前面論證的大觀園大小,我們會發現在作者的設定中大觀園與兩府建大觀園前的大小基本是相似的,見圖10。當然以上推導未必完全正確,只是提供了一個解讀的思路,許多問題還有繼續探討的空間。

徐建平|從《江寧行宮圖》看賈府及大觀園的原型、建築規模

圖10:寧榮兩府(建大觀園前)與大觀園大小比較示意圖



綜上,筆者通過對寧榮兩府及江寧行宮建築佈局的分析,論證榮國府與江寧織造署在建築佈局上基本是契合的。在對江寧織造署大小的分析中,通過對一射之地、一箭之路、三裡半大等信息解讀,論證了寧榮兩府及大觀園的大小。這充分說明,《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府應影射了江寧織造署,或許江寧織造署是賈府的原型。但是由於大觀園的佈局和江寧行宮西花園的佈局並不一致,或只能說大觀園影射的是江寧織造署西花園,卻不能簡單的認定西花園就是大觀園的原型。大觀園是清代眾多園林實踐的文學再現,是作者對明清以來中國園林藝術的創造昇華,在現實中或許是找不到與大觀園完全一致園林的。

本文發表於《曹雪芹研究》2019年第1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