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能被忘卻的皇帝----建文帝

一個被忘卻的皇帝----建文帝

他被夾在“洪武”“永樂”兩個明朝最成功的皇帝之間;在位期間又創立了“建文新政”和一個“秀才朝廷”;最後竟被自己叔叔奪位,以至生死不明。他,一個被太祖.成帝的光芒所掩埋太久被遺忘的皇帝----建文帝。

建文帝(1377—?)即朱允炆,“懿文太子”朱標長子,朱元璋之孫。1392年,38歲的朱標時英年早逝,太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度,朱允炆便於1398太祖去世後年順裡成章繼承皇位,年號建文。

21歲朱允炆正值壯年,登上九五至尊後。因小時受儒家思想影響,其作風頗有儒家風範,治國方針與太祖大為不同,史稱“建文新政”。太祖建年號為“洪武”,朱允炆卻年號“建文”,這一文一武便耐人尋味。

一個不能被忘卻的皇帝----建文帝

太祖一世戎馬生涯,故多少有些右武。洪武年間文官的地位在有所下降,連六部尚書均只有二品。而建文帝卻重新啟用文官。像齊泰,黃子澄,方孝儒等文官,不但官至一品,併成為建文帝的主要智囊,文人在朝廷佔據了大部分江山,故號稱“秀才朝廷”;太祖歷來以剛猛治國,雄性好猜。晚期更是屢興大獄,連續發生胡惟庸,藍玉案,涉及人員上萬人。連李善長這樣的開國功臣也難逃厄運。

而建文帝堅持“仁德治國”,屢次修改,減輕了《大明律》中的刑法,寬刑省獄,使前朝不少冤案得以平反。據統計,建文年間的囚犯比洪武年間少了近三分之二,真可謂是以寬大為懷。建文帝登基後還減輕了昔曰太祖對江浙地區的田賦(當年太祖在與張士誠激戰時,因當地的富紳極力依附張士誠,故太祖在稱帝后當地進行了“復仇”),並對全國減輕賦稅,賑濟災荒等。使剛建立不久的明朝的經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然而,在朱允炆的新政中,一項“削宗藩”政策卻為他惹來了殺身之禍......昔曰太祖建立明朝以後,為加強統治。在位期間三次共封25人為藩王到全國各地。建文帝即位後,面對自己的藩王叔叔們,進行了削藩。

一個不能被忘卻的皇帝----建文帝

三年間,先後消去了周,湘、齊等諸王,惟獨剩下勢力最大燕王朱棣未削平。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燕王朱棣已提前準備,以“清君側”為藉口先發制人(主要指齊泰,黃子澄二人),與1402年攻入首都南京(明朝首都在成帝后才遷都北京),史稱“靖難之役”。大批文臣殉國,建文帝也生死不明(一是自焚說,二是逃逸說,眾家說法不一)。

建文帝朱允炆就這樣結束了他為期4年的皇帝生涯,其後朱棣繼承了皇位,史稱“永樂大帝”。

有人說朱允炆太過柔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如果他像太祖堅持亂世用重典以剛猛治國,給諸王一種威懾力,使其畏之不前,他就不會殉國了。我以為不然,太祖固然成功,可其經常無端發生的殺戮,視人命如草芥。晚期更是做到了劉邦的“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做法實不可取。

一個不能被忘卻的皇帝----建文帝

而建文帝卻對大臣們以禮相待,言必稱師。縱觀歷朝各帝,無人能出其右者,實在難能可貴。昔曰太祖以手中的屠刀讓人屈服,今曰建文帝卻用自己的一顆心讓人臣服。南京被攻破時,多少文人為建文帝殉國方。

方孝儒寧誅十族也不願背棄他;齊泰,黃子澄全家被戮而面無懼色;陳迪被割耳鼻,入油鍋,終不下跪.....敢問太祖,成祖能讓群臣們作到“士為知己亡”嗎?你不覺得建文帝無形的刀的太祖有行的刀更有威力嗎?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齊泰,黃子澄,方孝儒他們真的找到了一個值得託付的皇帝,一個仁慈,善良的皇帝。

他就是這樣一個皇帝,一個在明十六帝中無畫像,無諡號(直到清乾隆元年,乾隆皇帝追諡“恭閔惠皇帝”)連年號都被刪除(朱棣稱帝后將建文元年改為洪武三十二年),一個在人們心中走過場的皇帝。他的功績與太祖,成祖相比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他的名字甚至不如崇禎響亮。

可是他卻有一顆人仁慈,善良,坦成待人的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