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建文帝 故宮 朱元璋 明成祖 北京昌平 2017-07-17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耳朵裡阿桑的歌聲舒服,獨特又哀傷,

確如寂寞在唱歌。

一如她的名字,音色中泛起淡淡的滄桑感,

讓聽者禁不住閉目聆聽這首《一直很安靜》。

我並不是《仙劍奇俠傳》的粉絲,

但是這個旋律卻很容易讓我想起10多年前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情景。

彼時城郊紫金山麓,滿山的梅花盛開,

從靈谷塔往西遠眺,滿眼是飛紅萬點的壯觀;

站在梅花樹下,撲面是疏影暗香的閒情。

這樣的場景,大抵每年春遊南京的人們都應該不會錯過。

孝陵神道在梅花叢中貌似偶然地露出幾段,朱洪武的吉壤就在毗鄰,

不過此時卻不是欣賞明孝陵景色最好的季節。

大明朝的故事太多,更何況是在南京這樣的古城。

靜謐的十三陵水庫

孝陵移步往西南,順著民國範兒的法國梧桐遮蔽下的大道,會經過一片遺址。

1402年7月,這裡曾發生一場大火,把建文帝朱允炆燒得下落不明。

就在這場大火的發生地—明故宮,我生活學習了兩年,

還沒來得急深刻體會到金陵遺韻,便匆匆來到了北京。

紛繁鋪陳的《二京賦》,讓後世認識到張衡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家。

史學家們在意這篇大賦磅礴的氣勢背後的褒貶之意,

文學家們或許糾結這篇大賦華麗的語彙裡透露出的些許枯燥乏味。

南京,北京,一樣也應該具備抒寫《二京賦》的硬件和素材。

然而這似乎是墨客們的任務。

文字或為文人們專屬,對山水田園的欣賞卻應該不分職業界限。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十三陵水庫邊的花海

2007年8月到北京,第二年趕上奧運會。

由於地利,我親眼目睹了奧運場館的建設過程,

還曾經假扮農民工混進工地觀瞻未完工的鳥巢。

諾大一個北京城中,除卻紫禁城後的景山,

便唯有這奧體公園裡的仰山可稱為山。

一景一仰相對在中軸線上,大概是暗合《詩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

中軸線上天圓地方的奧體公園固然華貴精緻,終究完全是現代製造,

況且也未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傳統中國人對山水田園的理解。

後來搬到昌平,方有復得返自然之感。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鳥巢工地

自然者,第一為山,第二為川。

昌平以北為燕山山脈,以西為太行山山脈。

燕山以北,是內蒙古高原,那便為塞外了。

昌平城區就在燕山南麓,昌平以南,一馬平川。

以昌平為端點往南畫一條射線,沿著地表可以延綿數千公里,

射線再碰到阻隔的高山的時候,已經到湖北境內的神農架了。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昌平南環大橋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七孔橋與繁花

如果昌平僅僅是處在兩種地貌的分界線上,那倒也稀鬆平常,不足為奇。

府學路是昌平最主要的一條街,俗稱政府街。

站在東關往北望去,能看到約三公里之外佇立著一座屏風狀的小山,與政府街平行。

東西橫亙的小山不高,也很秀氣,但是地位卻非同小可。

方圓40公里的明十三陵即是以此山為朝山。

登上此山極目四顧,便能瞭然明白十三陵周圍的山勢。

遠處正對面便是群峰擁聚的天壽山,這是陵區的主山,居北方玄武之位,

天壽山左首是沉鬱雄渾的蟒山,一字橫臥,正合左青龍之意,

右首是陡險桀驁的虎峪山,盤踞欲撲,正合右白虎之意。

溫榆河從東北方的軍都山中發源,蜿蜒從陵區流過,自東南而出,最終成為大運河的源頭。

這樣完美的佈局,堪稱中國傳統風水之道里天人合一的極品“勝境”,最關鍵的是,這是自然之局。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水庫初春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站在朝山上俯瞰十三陵水庫

以天壽山下的長陵為中心,十二座帝后陵寢按一定的佈局排布在周圍。

走在長陵神道上,兩側的石雕居然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走進陵園參觀,黃瓦紅牆錯落有別,明樓寶頂法度森然,

或斑駁,或滄桑,或冥靜,或幽深,

這下恍然明白,這不就是南京梅花山旁的那座陵園的感覺麼?

幾十年前,萬千人力把水源攔蓄起來,修成了十三陵水庫,

陵區旁有一個靜謐的水面,正似孝陵旁也有紫霞湖。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郊遊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踏青

朱棣推翻了父皇親手栽培的接班人朱允炆,並刻意將之與父皇切割,

同時盡力維護父皇的權威,以證明自己繼位的正統性。

因此有明一朝,帝都雖然遷到北京,

但帝陵規制均承襲著南京的孝陵。

青山如黛,昌平城區就在咫尺之外。

有山有水,人口不多,完備的城市功能,

這些原本是我理想中的居住條件,不經意在昌平都備齊了。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南環路街頭

昌平的過去、現在、未來,都與風水密不可分。

當然,如果將風水佈局與個人、家族甚至王朝的命運綁定在一起,就走向了不可取的迷信之道。

在現代社會的文化語境裡,風水更應該是一種中國人文化審美的形式。

一個宜居之所,必然是講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這種和諧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

對於北京這樣快速發展、人口聚居的北方平原大城市而言,何為自然?

當然不會是青山綠水。我想應是分兩層含義,

一是友好的生態環境,沒有沙塵暴,沒有霧霾,不缺水,等等;

二是舒適的生活方式,通過合理的規劃使人更規則有序地生活,使社會系統的熵更小,上班族不必每天穿越南北城疲於奔命,首都不再是“首堵”,等等。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昌平濱河公園

中國的城鎮化仍在快速進行中,三千萬人口的規模當然不會也不應是中國城市容納極限,

紐約、東京的城市模式必定不適合未來的中國。

當代中國對和諧二字的理解,遠未達到古人的境界。

古代的和諧建立在農耕經濟和家族制度的基礎上,

而我們追求和諧,並非是要退回鄉村進行“農家樂”。

未來的和諧應是建立在更發達生產力基礎上,以更高層次的形式存在的。

不變的是天人合一這個終極目標。

每天清晨,去上班的路上我都會特意多望幾眼昌平的的山峰,

沃爾瑪往東有一段視野開闊的路,從這裡經過可以北望天壽山,南眺昌平新城。

北邊是歷史,南邊是未來,

十三陵水庫流出的河水將把昌平大橋一帶的窪地填滿,形成寬闊的溼地公園。

新舊在此交匯,而行色匆匆的我們,每天都要經受兩次耳濡目染的洗禮,

數千年來根植於中華民族血脈裡的文化基因,或將再次被轉錄為顯性。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昌平的傍晚

「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圖說」兩京之後是昌平

END

作者:剛剛好

平平微信號:bjcppingping

微信公眾號:beijingshichangping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