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饒陽合方村與姜子牙的傳說

周滅商後,從冀州又分出幽、並二州,饒陽復屬幷州。幷州境內的滹沱河流入獻縣泛區河段,稱子牙河。有一位姜翁經常在河邊釣魚,姜翁釣魚與眾不同,直鉤無餌,釣於水面之上,手舉魚杆,口中唸唸有詞:不釣水中魚,只釣岸上王和侯。商末周初,姜太公經常在子牙河旁釣魚,幷州人民親切的稱他姜子牙。

衡水饒陽合方村與姜子牙的傳說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後來傳到周文王耳朵裡,便派一名兵士去河邊邀請他。姜子牙見兵士走近,頭也不抬,不耐煩地說道:“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周文王聽兵士稟報後,改派一名官員前往。姜太公抬頭看了一眼這位官員,問道:“來者尊姓大名?”官員答道:“本官姓趙名順通,奉王之命,前來邀請大人。”姜子牙手舉魚杆,不理不採地說:“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周文王得知後,認為姜翁不同凡響,整理衣冠,親臨拜訪。兩人相聚,情趣相投,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之後,姜太公扶佐周文王滅商,建立了大周,文王尊稱姜太公為師尚父。姜太公做丞相後,興修水利,開闢交通。官史趙順通被調往幷州,做了合方氏。

現在的合方村所在地,是當時武強到河間,獻縣去深州的必經之路,趙順通主管這一帶的道路交通。他立志修橋補路,使道路暢通,造福一方百姓。他認真負責,血氣方剛,說幹就幹。親自實地考察,特別是對滹沱河與子牙河交界處要建造的大型木橋繪製了圖紙。建這座大橋,要用大量人工和木料,耗資巨大。前兩任合方氏,都因籌資不足,施工半途而廢,落了個勞民傷財的後果。

順通接受任務後,重任在肩,為籌資一事愁的徹夜難眠。一天深夜,他猛地坐起,拍著腦門自語道:“有了!”天沒亮便起身趕往都城,在丞相府拜見了姜太公。姜太公眼力好,記憶強,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見過一面,便終身不忘。他一見是當年在子牙河邊有一面之交的官史趙順通,忙問:“多日不見,近況可好?今日進宮有何貴幹?”順通撲通跪倒,趕忙說明來意,把造橋圖紙呈上。姜太公聽完介紹,看罷圖紙,肯定地說:“你講的情況屬實,建橋位置正是我當年的釣魚臺旁西九里之處,選址準確,交通要道,大橋當建!”說罷,大筆一揮,批下鉅款。並囑咐說:“一定要把大橋建好,只有道路貫通,才能國富民強。”

趙順通叩別丞相,信心百倍,連夜返回。他雷力風行,組織人員,購置木料,正當大橋開工之際,收到家書一封:王官之女,品貌雙全,父母做主,為你定婚。務於下月初九回家完婚,父字。順通看罷,顧不得思考,提筆回書一封:建橋重任在肩,婚期務必推遲,建好大橋之時,便是我完婚之日。他馬不停蹄,請來了能工巧匠,組織了幾百名民工,購進了上等木料。用園木打橋樁,用方木鋪橋板,打夯聲,鋸木聲響成一片,工地上人來人往,一片繁忙景象。聰明的商人們,也都聚了過來,飯館、旅店、雜貨鋪,先後應運而生。

經過240天緊張有序的施工,一座帶有護攔堅固安全,造型新穎的大型木橋建成了。大橋開通那天,是一個風和日麗春暖花開的喜慶日子。趙順通騎著高頭駿馬,領著花轎向大橋走來,沿途的百姓都穿上了五顏六色的服裝,吹打著古老的樂器,簇擁著花轎走上木橋,站在木橋兩側迎接的農工和商人們,同時發出歡快的呼喊聲,把喜日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從那天開始,大橋正式通行了,南來北往的行人車輛絡繹不絕,當地的商戶有增無減,百姓越聚越多,很快形成一個村子。為紀念建橋之事,特把趙順通的官職名稱起為村名,即合方村。

後來合方村,成了饒陽通往三州四縣的必經之地。(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