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領略夏商時期冶銅

銅礦的開採與冶鑄是支撐夏商王朝國力的頂尖科技。成熟的青銅器生產包括採礦、冶煉、鑄造三個環節。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對三四千年前的冶銅技術仍知之甚少。

2018年春秋兩季,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及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進行了兩次面積達1100平米的大規模發掘,發現了中原地區已知時代最早、規模最大、專業化水平最高的夏商冶銅遺址。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位於銅礦資源豐富、在歷史上孕育了一大批採、冶銅遺址的中條山北側。在這個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的新石器及夏商周時期的“寶藏”裡,考古隊員們有驚喜發現。

看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領略夏商時期冶銅

西吳壁遺址位置圖

遺址中發現一座10餘平方米的龍山時期半地穴式房址;夏代遺蹟有房址、窖穴、分片堆放冶銅遺物的大型灰坑;商代遺蹟有冶銅爐殘跡、木炭窯、帶多個壁龕的房址以及大量灰坑等。

看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領略夏商時期冶銅

二里岡期冶銅爐殘跡


看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領略夏商時期冶銅

二里岡期與冶銅活動有關的灰坑

最為重要的是大部分夏商遺蹟出土有冶銅遺物:100多斤銅煉渣、殘爐壁、銅礦石等。中國國家博物館文保院專家現場科技檢測表明,西吳壁遺址冶煉的產品是純銅。遺址還出土了帶有明顯使用痕跡的石刀、錘、杵、砧等,以及多件形制簡單用於製作工具的石範。

看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領略夏商時期冶銅

裝柄式石錘

與冶銅遺存同出的陶器和獸骨為斷代提供了依據。陶器的考古學分期為二里頭、二里岡時期,獸骨的碳十四測年區間約在公元前1600餘年~1300餘年間,相當於史書所載的夏和早商時期。


看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領略夏商時期冶銅




看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領略夏商時期冶銅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工匠精神早在夏商時期已經深藏於中華文化的基因之中。西吳壁遺址冶銅遺存的發現填補了夏商青銅器產業鏈中的空白,為解決銅料來源問題提供了答案;同時還為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與控制、開發、利用銅這種戰略資源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並將極大地推進對早期冶煉技術等學術課題的研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