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醫說》及其影印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醫說》及其影印

南京圖書館藏書主要來自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中央圖書館的舊藏,新中國成立後又補充了蘇南文管會藏書,以及朱希祖、過雲樓等舊藏。現藏古籍160萬餘冊,目前已整理100萬餘冊,含善本10萬餘冊,包括宋元刻本近200部,明刻本近7000部,收藏量僅次於中國國家圖書館與上海圖書館。其中,最為珍貴的收藏主要傳承自杭州丁氏八千卷樓,南京圖書館藏十大珍本中半數以上為丁氏舊藏,《醫說》即是其一。

《醫說》是宋代名醫張杲所撰的一部“醫話”著作。其書中所集皆關乎醫事,如評述醫家人物,記錄醫方醫案,發揮諸家醫理等等,內容生動有趣,形式靈活,今人分類例歸入醫學之綜論。

《醫說》始刻於宋代,然傳於今者皆有殘。民國間,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據八千卷樓舊藏宋本為底本,以明本配補影印,始有較精之足本廣泛傳播。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醫說》及其影印

《醫說》十卷 宋張杲撰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 顧定芳刻本

張杲及其《醫說》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醫說》及其影印

張杲(約1149—1227),字季明,宋新安(今安徽歙縣)人,家世業醫,其伯祖張擴,受知於範純仁,得當時名醫龐安時之傳,名動京洛間。其祖張揮,為人溫靜,亦以醫名。其父張彥仁,尤以醫術高超名世。張杲即成長於這樣的儒醫世家,自幼承繼家學,而又雅好讀書,博覽廣集,“凡書之有及於醫者必記之”,得醫學史料、典故,各種見聞與傳說,驗方祕方等,整理分類,定為十卷。其書初稿成於淳熙十六年(1189),後又歷三十五年之增補修訂,於嘉定十七年(1224)定稿並刊刻。馬端臨《文獻通考》誤“張杲”為“張景”,以後明刊本有沿其誤者,亦有不誤者。國學圖書館影印此書時,雖諸宋、明人序跋,柳詒徵跋文皆不誤,而版權標籤頁上,仍題作“宋新安張景季明撰”,可知一事一字,一旦謬誤流傳,則糾之也難。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醫說》及其影印

《醫說》十卷 宋張杲撰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 刻本

全書十卷四十九門。卷一依次介紹歷代名醫,上追伏羲,下迄唐代的王冰,共一百十六位醫家。卷二分醫書、本草、鍼灸、神醫四門,下列書目。卷三介紹一些方劑診法和症候,卷四至卷七分列內外科數十種疾病的療法和食忌。卷八內容含服餌並藥忌、疾證和論醫,其實收錄內容龐雜,亦有醫案、醫論和醫學文獻考證等。卷九主要收養生類和婦科產科的內容。卷十收兒科和瘡、五絕病、疝癉痺這些常見症疾,最後收錄醫功報應作為全書之收尾。全書脈絡清晰,引用文獻皆一一註明出處,非但有利於後人覆查考證,甚至還保存了若干亡佚書籍的部分內容。其書取材豐富,廣收博採,遠追神農、黃帝,近取作者經驗之方,細大不捐,點滴成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對此書和作者如是評價:“取材既富,奇疾險證,頗足以資觸發,又古之專門禁方往往在焉。三世之醫,淵源有自,固與道聽途說者殊矣。”

作為醫話類著作,此書雖輯自眾典,但整體仍能保持文風通暢,令人讀之有味。其中一些經驗方,如:其中卷四“鼻衂吐血”題下,教人用山桅子燒灰存性,流鼻血時吹灰入鼻腔,可以止血。又教人飲白蘿蔔汁,清涼降火,想來皆有利無害,似可如法施行。而書中談陰功報應者,亦寓勸人向善、勉勵醫者常懷仁心行仁術的意味,亦未可一概否定。

南京圖書館藏

宋刻本《醫說》

《醫說》在成書之後即刊刻行世,宋刻今存世有三:一為南圖所藏,有舊鈔補頁。一為北大圖書館所藏,此書曾經鄧邦述群碧樓、李盛鐸木犀軒所藏,缺卷二、卷七部分。一為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所藏,僅存九、十兩卷。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醫說》(以下簡稱“南圖本”)為丁氏八千卷樓舊藏,《善本書室藏書志》卷十六著錄,敘述頗詳,備錄如下:

3

《醫說》十卷,宋刊本,黃蕘圃、汪閬源藏書。《經籍訪古志》載《醫說》第九、第十兩卷,宋槧本,左右雙邊,九行,行十八字。版心下有刻手姓名。卷末載嘉定甲申彭方跋、嘉定甲申李以制跋、開禧丁卯江疇跋、寶慶丁亥徐杲跋。此本行款悉合,只存彭、李二跋及江疇跋七行,後皆說。前存目錄,第十葉起至三十葉前亦脫。末有黃蕘圃手題,雲:“餘向觀書華陽顧氏,見有殘宋本。復借餘校本傳錄一本。去冬,顧氏原本歸餘。中多缺失,版心有莫辨處。又從香巖借傳校本勘之,知餘校本多訛,而香巖承之。謹就宋刻存者,一字一句細校,方可謝餘前過,而益信書之不可不藏宋本也。此時覆本不多見,故用校宋者,乃明刻本。明刻亦有二。向用為校宋者取明刻之差勝本,然中多謬誤,校時不及檢點,故承之也。此書鈔補之處,皆不可信。萬一再有全宋刻出,始可補此殘缺。不則,此殘宋刻本不已為希世寶物耶?餘故樂得而收之,又樂得而裝潢之。丙子仲春復翁。”有“迪安堂書畫印”“長洲汪士鍾”“閬源氏印”“觀察使者”“三十五峰園主人所藏”諸印。

丁氏跋文基本將此宋刻本的存缺、行款、收藏源流敘述清楚了,其雲《經籍訪古志》載者,即今日本宮內廳藏本。然其中亦有可補充及有誤者。如黃丕烈手跋為節錄,故相關敘述有不清之處。“餘向觀書華陽顧氏,見有殘宋本。復借餘校本傳錄一本。”一句中多未抄,原文為“餘向觀書華陽顧氏,見有殘宋本《醫說》,曾借歸手校一過。彼時周丈香嚴有覆宋本,復借餘校本傳錄一本。”又“觀察使者”當作“觀察使章”。另外,此本殘缺者尚不止丁氏所言,今核原本,一一述之。卷前羅頊序,系補抄,然亦不全,則所據之本亦是不全之本。卷二第三十葉後脫。卷三第八葉前脫。卷四第三十七葉脫、第三十八葉後脫。卷五第八葉前脫、第四十三葉脫。卷六三十七葉後脫。卷七第一頁脫。卷八第三十三葉脫。卷九第七葉前脫。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醫說》及其影印

《醫說》十卷 宋張杲撰 宋刻本

明代以後,《醫說》被廣泛傳播,刊行十數種版本之多,其中較精善者如: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顧定芳刊本,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張堯德刊本。清代修《四庫全書》,收《醫說》即以張堯德本為底本,後四庫文淵閣本在民國間多有影印。然宋刻本終未見一全者。

國學圖書館

影印《醫說》

丁氏書歸江南圖書館後,館內同仁積極利用這批藏書,為之編目、整理,並將罕見之書影印出版,《醫說》就是其中之一。民國二十二年(1933),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將宋刻本《醫說》影印出版,柳詒徵親撰跋文。此跋對了解《醫說》流傳及影印經過有重要價值,不煩錄之。

3

張杲《醫說》十卷,四庫著錄。自明以來翻刻改訂者有嘉靖癸卯鄧正初本、嘉靖甲辰顧定芳本、嘉靖丙午瀋藩本、萬曆己酉張堯直本、朝鮮活字本、翻印本、周恭續編本。其宋刊原本見於著錄者只此黃堯圃、汪閬源、丁鬆生舊藏,今在盋山書庫之十卷。及群碧樓鬻之中央研究院之九卷,《經籍訪古志》所載九、十兩卷,今存日本圖書寮者耳。鄧正闇得於廠肆者無第二卷,以明刻配補,固不逮丁書之具足十卷。丁書亦有殘損,嘗以它本鈔補,字跡既劣,與目錄亦不盡合。丁氏嘗以瀋藩十行本與此宋本對勘,惜其未見顧定芳本,不能推見諸刻遞嬗之跡也。今年春,館中又購得顧本,其行格一準宋本。參校三書,得失具見。爰就宋本闕字依顧本補寫,其全頁均脫者,以顧本配之,亟付影印,以餉學者,儻亦黃、丁諸先生所欣許乎?杲之家世見第三卷“太素之妙”條,可補《宋史方伎傳》。是書取材之富、槧印之精,《提要》及《訪古志》言之綦詳,固今日治國醫、研故書者所當胝沫。抑吾聞時賢盛倡抽印四庫珍本之說,妄謂閣書迻錄校勘率未精宷,似宜依據《提要》訪求公私藏庋初刻精印為之流佈,當瘉於四庫鈔胥之本。謹舉此以為先河雲。癸酉夏五月鎮江柳詒徵。

南京圖書館藏宋刻本《醫說》及其影印

《醫說》十卷 宋張杲撰 宋刻本(影印) 柳詒徵跋

據柳跋,知影印本以顧定芳刻本補足宋刻本殘葉,然館藏顧本實亦未為全本,其缺者仍用舊抄。計國學圖書館補抄者為:羅頊序,目錄第四至十一葉、卷二之末、卷三之首、卷四之末、卷五之首、卷六之末、卷七之首、卷八之末、卷九之首、宋人跋文。其未能補者,目錄一至三。此影印本用顧刊本配葉時還對行格作細微修改。經此一番補足,此影印本洵為完善,傳播至廣。

今日的影印及版本獲取條件已經遠較柳詒徵時為便,若其後影印《醫說》,可參互今存三宋本以補足,或可聊慰黃氏“萬一再有全宋刻出,始可補此殘缺”之憾。

來源:圖書館報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