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陵一日還,美名遠揚惟江陵

千里江陵一日還,美名遠揚惟江陵

只要提到“江陵”二字,人們便會自然想到李白的詩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那本《三國演義》更是讓江陵的美名家喻戶曉,享譽海內外。

江陵,因 “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其名。江陵,又名為荊州城,因此地在秦破郢後置江陵縣,作為縣城而聞名。江陵作為地名,歷代而沿用,故有一城二名之說。江陵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目前,有保存較完好的荊州古城牆,城內東西直徑為3.75公里,南北直徑為1.2公里,面積約4.5平方公里。古城牆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現存的古城牆大部分為明末清初建築,是我國古城牆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之一。

江陵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地處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西部,南臨長江,北依漢水,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江陵這一對聖地顯得更加重要。 在1600多年間,江陵的建都有楚,南北朝和五代三段高潮。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繼位後“始都郢”,建城於紀山之南,故名紀南;楚人習慣性稱都城為“郢”,故又名紀郢。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此時楚已穩固地控制江漢平原,成為大國和強國,江陵起始就是大國都城,是當時南方最大的都會。江陵城內的古建築眾多,如有著名的太暉觀、元妙觀、擲甲山、開元觀、點將臺等,如今,這些古蹟成為旅遊的聖地。

千里江陵一日還,美名遠揚惟江陵

江陵因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優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並有三十四位帝王在江陵建都立國,江陵屬長江沖積平原,境內湖泊眾多,物產十分豐富,乃正宗的魚米之鄉,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普遍種植稻穀。楚國鼎盛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始終在這裡。

江陵的歷史悠久,自古人才薈萃,名流輩出,出現許多大思想家、政治家。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使江陵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而輝煌。江陵文化具有鮮明的自身特色,一是堅韌執著。“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驚濤駭浪的荊江水,洶湧澎湃,江河奔流,荊江哺育了江陵人,也培育了江陵人堅韌執著的大無畏精神,“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看準了的就去幹,就去拼,這就是江陵精神,這也是楚人最大特點,“九頭鳥”也因此而揚名。

二是敢於擔當。江陵人擔天下大事,以天下為己任,強悍、剛毅、堅忍、擔當,有不屈不饒的精神。荊江之險培育了荊楚人與自然頑強奮鬥的拼搏精神和風貌,“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驚天”就是江陵人敢於擔當,經受寂寞,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的真實寫照。

千里江陵一日還,美名遠揚惟江陵

三是唯楚有才。江陵歷史燦爛而輝煌,可謂人才濟濟,江陵文化是華夏文化的珍品,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也是獨領風騷,人傑乃名副其實,從屈原,孫叔傲、張居正等無不是江陵之名人,極目楚天,唯楚有才,誰能媲美,惟我江陵。

四是勤勞樸實。提到江陵,人們自然想到是魚米之鄉,其實,大多人把這一功勞歸功於了荊楚特殊地理位置,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等,殊不知,一個地域的富強與人傑有著最為密切相關的聯繫,地靈只是一個基本條件。有道是:天才出自勤奮,江陵人有著勤奮樸實的本質,人傑才是關鍵,這與江陵人的自強、勤勞、執著、樸實密切相關。

1982年國家公佈江陵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此,江陵更加煥發出了古城的青春,以她博大精深的厚重文化迎來了世界各地的客人,為江陵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4年荊州地區和沙市市合併使其行政區劃分有了變更,江陵縣一分為三,西部以原縣城為中心的主體成立了荊沙市荊州區,中部部分鄉鎮併入到原沙市市成立了荊沙市沙市區,東部部分以郝穴鎮為中心成立荊沙市江陵區。1996年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1998年撤區設縣,從此,江陵這個地名就真正從古城荊州遷移到了江陵的郝穴鎮,成為了當今的新江陵縣。

千里江陵一日還,美名遠揚惟江陵

​江陵其名美妙,名之美揚名副其實。今日江陵的遷移還是有些令人遺憾。本來江陵和荊州就是一對孿生兄弟,難捨難分。假如江陵縣城還是設在荊州城內,依然保持一城兩名,那麼,江陵的文化含金量就會更濃,踏進古城的青石板與“古人對話”會更加親切,江陵的名聲也會更加響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