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車1.7億罰單令業績承壓 銷量下滑“乘轉新”後招乏力?'

"
"
江淮汽車1.7億罰單令業績承壓 銷量下滑“乘轉新”後招乏力?

文:呂虹 朱耘

ID:BMR2004

"
江淮汽車1.7億罰單令業績承壓 銷量下滑“乘轉新”後招乏力?

文:呂虹 朱耘

ID:BMR2004

江淮汽車1.7億罰單令業績承壓 銷量下滑“乘轉新”後招乏力?

大眾在華的新能源合作伙伴,選擇了江淮,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的明星企業蔚來,也選擇了江淮作為其合作伙伴,在不少人看來,這是為江淮汽車技術的背書。然而,在車市“寒冬”中,江淮汽車日子不太好過。

近日,江淮汽車(600418.SH)發佈了2019年7月份產銷快報:7月份共銷售純電乘用車1738輛,去年同期的銷量是5188輛,同比下跌66.5%;出口方面,7月出口汽車3585輛,而去年同期的數據是12297輛,同比下跌70.85%,等同於腰斬。

相比純電乘用車和出口銷量雙雙腰斬,從報表來看江淮的問題更明顯地表現在各條產品線處於嚴重下滑狀態。乘用車方面,江淮轎車7月份銷量為1071輛,同比下降77.49%。SUV銷量為6691輛,同比下滑44.6%;MPV銷量為2094輛,同比下降41.85%。商用車方面,江淮汽車7月份銷量為27555輛,同比下降27.29%。


"
江淮汽車1.7億罰單令業績承壓 銷量下滑“乘轉新”後招乏力?

文:呂虹 朱耘

ID:BMR2004

江淮汽車1.7億罰單令業績承壓 銷量下滑“乘轉新”後招乏力?

大眾在華的新能源合作伙伴,選擇了江淮,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的明星企業蔚來,也選擇了江淮作為其合作伙伴,在不少人看來,這是為江淮汽車技術的背書。然而,在車市“寒冬”中,江淮汽車日子不太好過。

近日,江淮汽車(600418.SH)發佈了2019年7月份產銷快報:7月份共銷售純電乘用車1738輛,去年同期的銷量是5188輛,同比下跌66.5%;出口方面,7月出口汽車3585輛,而去年同期的數據是12297輛,同比下跌70.85%,等同於腰斬。

相比純電乘用車和出口銷量雙雙腰斬,從報表來看江淮的問題更明顯地表現在各條產品線處於嚴重下滑狀態。乘用車方面,江淮轎車7月份銷量為1071輛,同比下降77.49%。SUV銷量為6691輛,同比下滑44.6%;MPV銷量為2094輛,同比下降41.85%。商用車方面,江淮汽車7月份銷量為27555輛,同比下降27.29%。


江淮汽車1.7億罰單令業績承壓 銷量下滑“乘轉新”後招乏力?



在車市下行的大環境下,作為三十年的自主老品牌,江淮目前的困境很有代表意義。“與其他自主品牌相比,江淮汽車對市場風向的把握應該說是比較有前瞻性的。不論是把握先機開發出國內首款客車專用底盤;抓住國內對大MPV需求激增時機引進了瑞風MPV;還是在乘用車市場迎來井噴時適時切入乘用車市場。”一位接近江淮汽車的業內人士對《商學院》記者說。擁有前瞻意識的江淮汽車,如今的重重危局是如何形成的呢?

國家發改委價格檢測中心工業品價格監測處副處長程曉東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稱:“就江淮銷量下滑利潤下降的情況而言,並非個例,國內車市整體環境偏弱連續負增長,不少車企尤其是本土企業都面臨著較大的經營風險與生存壓力。江淮選擇兩條腿走路,推進商轉乘戰略轉型,之前期的一些負面消息影響,可能短期江淮暴露的問題更加突出一些。”

對此《商學院》記者向江淮汽車公關部致函,對方表示,採訪函中提出的7月產銷快報凸顯的業績下滑問題及相應的後續供應商及經銷商政策、新能源發展規劃等問題,將在8月底公司出爐2019年中報業績之後再做回覆。

業績持續走低 天價罰單雪上加霜

事實上,近兩年來,江淮財報並不好看,在2017年淨利潤同比下滑62.83%至4.32億元后,2018年又同比暴跌282.02%,致虧損達7.86億元,創下其自2010年以來最差淨利。時至今年,江淮汽車的賬面數據並未好轉,今年第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滑69.13%,僅為0.65億元。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高達1.05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7月15日,江淮汽車發佈公告稱,已收到來自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將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當成排放檢驗合格產品出廠銷售違反相關規定,被處以1.7億餘元罰款,無疑加重了江淮汽車今年的業績壓力。“本次罰款將計入2019年公司損益,會導致相應的減少 2019 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對公司 2019 年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對於此次1.7億天價罰單,江淮在公告中稱。

去年4月9日,北京市環境局對江淮生產銷售的江淮牌HFC5043X XYP71K1C2V車型進行了新車環保一致性抽檢。檢驗報告顯示,江淮汽車三輛新車檢測結果中的車載診斷系統(簡稱OBD系統)功能性檢測不符合標準要求。據統計,江淮汽車在北京市場銷售的同型號車輛累計765輛,約佔其2018年載貨汽車銷量的0.29%。在盈利瓶頸難破,旗下產品表現參差不齊、不盡人意下,天價罰單顯然讓江淮的業績更不堪重負。

除了剛繳納了鉅額罰款的商用車領域,江淮汽車的乘用車表現亦顯得難堪大任。“一方面是補貼更少,另一方面毛利率又在下降。”中信建投汽車行業分析師餘海坤錶示。據江淮財報顯示,2017年,江淮乘用車的毛利率還有11.24%,到2018年,毛利率則跌至4.12%。

江淮的困局也受制於整個車市的大氣候。2018年國內汽車行業經歷寒冬,國產自主車企境遇尤其困難。作為國產綜合型汽車廠商,2018年江淮汽車累計產量46.41萬輛,同比下滑6.81%,累計銷量46.24萬輛,同比下滑約9.48%。終端銷量下滑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根據財報,江淮現有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目前公司的年產能為79.7萬輛,而2018年公司的產量合計為45.28萬輛,產能利用率約56.81%。其中重型商用車工廠、乘用車工廠以及客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均不足50%。

對於公司2018年及2019年一季度的虧損,江淮汽車方面表示原因主要有五個:首先,行業不景氣,汽車銷量下滑、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其次,因應收賬款、存貨、專用模具、專有技術等因素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增加;再次,部分合營企業項目正處於費用投入階段,投資收益較上年減少;第四,公司繼續堅持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同比增加;最後,匯率波動和融資成本上升,導致財務費用同比增加。

但多位業內人士對《商學院》分析指出,江淮汽車之所以會出現銷量下滑、業績虧損,外部因素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問題源於自身品牌力和產品力不夠。

廣撒網式佈局,產品業務廣泛卻缺少核心競爭力

江淮汽車作為一家綜合型汽車企業集團,其擁有商用車、乘用車、客車、零部件和汽車服務五大業務板塊。其主導產品包含重、中、輕、微型卡車、多功能商用車、MPV、SUV、轎車、客車、專用底盤及變速箱、發動機、車橋等。

自90年代開始,JAC輕卡及JAC重卡就成為卡車領域的領頭羊,持續十幾年佔據著中國商用車業務的大半銷量。還獲得眾多榮譽:中高端輕卡市場保有量第一、輕卡再購率第一、中高端輕卡出口量連續15年全國第一等等。此外,江淮汽車在MVP、SUV領域也曾一時風光無兩。2002年上市的江淮MPV汽車,2004年就在國內MPV市場取得了第二名,2005年繼續保持領先奪得MPV行業銷量冠軍,以瑞風MPV切入乘用車市場的江淮,彼時賺了個金缽滿盆。2013年又首推小型SUV—瑞風S3,作為國產小型SUV的開山鼻祖,瑞風S3很快火了起來,在激烈的SUV市場蟬聯2015、2016全國小型SUV銷量冠軍。然而好景不長,近幾年瑞風系列MPV車型銷量已持續走下坡路;而隨著SUV品牌的崛起,瑞風S3較高的售價、創新不足的弊端顯露,隨後在SUV浪潮中沉淪。

餘海坤對《商學院》記者稱:“隨著SUV市場逐步進入紅海,江淮汽車產品面臨同質化嚴重、小毛病多、缺乏核心競爭力等問題。江淮推出產品節奏速度過快以致產品亮點不多,又缺少足夠的驗證、測試時間,導致產品問題突出。”中汽協數據統計顯示:江淮瑞風S3在2016年年初的月銷量可達到2.4萬輛,到2017年年底該車的月均銷量僅為5,442輛,2018年5月該車的月均銷量僅為2,029輛,縮水了將近10倍,支柱車型瑞風S3的衰落也直接導致江淮乘用車在SUV市場兵敗如山倒。

從“商轉乘”到“乘轉新” 後招乏力

隨著SUV、MPV銷量在2015年接連陷入低迷,江淮汽車在當年提出了新能源發展戰略,力爭到2025年將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提升至總銷量的30%以上。汽車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變革成為江淮最後一次翻盤的機會,江淮汽車對此洞若觀火,亦提前搶佔佈局。

與江淮汽車傳統燃油車相比,江淮汽車新能源汽車進步神速,這是江淮汽車“由商轉乘”發展路線後的新方向——“由乘轉新”。

“江淮汽車在乘用車市場大熱的時候缺少核心競爭力,難以在眾多知名品牌中讓消費者選中。只有緊跟新能源潮流發展、專研技術才是其穩根固本的選擇。”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有限公司行業協會總監曾國鬆對《商學院》表示。

自2018年以來,江淮汽車先後推出了江淮M3、M4等MPV車型以及首款搭載“安+”系統的瑞風S7超級版和瑞風S4等SUV車型,還有iEVA50、iEV6E和iEV7S等多款新能源車型。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125.28%的漲幅,看起來頗有在新能源領域重回賽道的趨勢,然而時間走到今年,雖然江淮1-7月純電動車銷量同比增長超6成,但補貼退坡執行後的7月份“裸泳”效應明顯,僅賣了1738輛。“補貼少了,市場的消費心理也受到一定抑制,有些消費者乾脆選擇了觀望,等政策明朗再出手。”程曉東表示,“進入競爭更加激烈的新能源和乘用車領域時,江淮在商用車領域的那套打法已不那麼適用,品牌創新驅動和很重要。”

補貼退潮後的“裸泳”

“江淮新能源汽車的興旺和國家政策補貼有著直接關係,但是隨著政策退坡在即,江淮新能源將面臨巨大挑戰。如果在資金和產品力方面跟不上,或將難以為繼。”一位蔚來汽車消息人士對記者表示,此前他曾負責對接江淮汽車為蔚來的代加工事宜。“江淮的盈利構成受政策影響太大了,營利構成並不健康。”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2018年期間,江淮汽車及其子公司合計收到各類政府補貼高達87.18億元,僅2018年江淮就至少拿到了6輪政府補助,總金額約為11.06億人民幣。而就在日前,江淮汽車發佈公告表示,截至2019年8月14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計收到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貼8159.61萬元,該補貼不含公司前期已披露的政府補貼。

而在江淮新能源目前的產品矩陣中,僅有6款產品,包括iEVS4、iEVA50、iEV4、iEV7L、iEV7S、iEV6E,主打中低端產品,靠性價比打天下。在核心三電技術上,江淮部分車型的電機電控零件採用的是與安徽巨一合資開發的零件,部分車型的電池則採用了天津力神的21700三元鋰電池。作為最早進入新能源領域的車企之一,三電技術卻未能“獨立自主”,研發情況滯後頗令外界費解。 無怪乎江淮此前“埋怨”研發成本難控,其在今年6月對上交所問詢的回覆中表示,“新能源乘用車單臺成本約是燃油乘用車單臺成本的2倍,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翻倍增長使得乘用車成本佔總成本比例增加。”

在研發投入過大的同時,關於國家補貼賠償金遲未到賬也使江淮汽車苦不堪言。截止目前,新能源退補階段已正式落實。在無法主靠國家補貼的情況下,315造假風波和1.7億天價罰款背後的江淮汽車,已經走到業績承壓、銷量下滑、旗下產品表現不盡人意,新能源變臉等多重困局的關口,前路撲朔迷離。

江淮能否走出天價罰單的負面效應,對於未來“乘轉新”的發展路線圖又會有哪些破局之路,《商學院》記者將持續關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