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申家的餄餎面

餄餎面 伏羲 香油 小吃 豆芽 大禹 米線 芫荽 蒜茸 元宵 文言峰語愛寫作 2019-05-27
老申家的餄餎面

老申家的餄餎面神祕悠久,與陰陽五行周易八卦結有淵源;老申家的餄餎面富有傳奇,災難年月救過老申家先輩的命;老申家的餄餎面製作獨特,用料別緻味道鮮美;老申家的餄餎面經久不衰,時代變遷卻歷久彌新;老申家的餄餎面鄉情濃郁,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把你帶回申村老家。

那架不知哪年哪代流傳下來的餄餎床子,古樸厚實地橫跨在大鍋之上,全然不顧下面的滾燙蒸騰,裝一窩子塞進去,然後一屁股坐在餄餎床子粗壯橫槓上,褐黃的餄餎面如米線般壓出來,絲絲不粘,線線不斷,任鍋裡煮、笊籬撈、篩子盛。

抓一把綠豆芽墊襯碗底,盛碗後再澆入熬製的辣椒、調好的蒜泥、切好的蔥花、撒上香菜末、醋、香油等各種調料一拌,筷子輕輕一挑,瞬間,餄餎面的香味撲鼻而來,沁人心脾,餄餎進入口中,軟而不黏,脆中有韌,剛中帶柔,回味悠長。

看餄餎,垂涎三尺,吃餄餎,狼吞虎嚥。

老申家的餄餎面

上古伏羲氏時,黃河躍出白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以此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洛河浮出神龜,背駝“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以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後為“五行”之本。《易·繫辭上》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這兩件事。

民以食為天,“河圖洛書”取其關鍵詞諧音“餄餎”,流傳至今,因此餄餎具有神祕色彩。

元代詩人許有壬曾寫道他吃餄餎的感慨“坡遠花全白,霜輕實更黃。杵頭麩退墨,皚齒雪流香。玉葉翻盤薄,銀絲出漏長。元宵貯膏火,燕墨笑南鄉。”詩中“銀絲出漏長”說的就是餄餎,餄餎又具有文學色彩。

老申家的餄餎面

餄餎是中國民間傳統麵食小吃,以蕎麵為主要原料,老申家餄餎面卻不同,以榆面為主要原料,這裡面還有一個傳奇故事。

相傳災害年間,老申家父老鄉親食不果腹、飢餓難忍,老申家一老木匠,人稱“會掌桌”,在做木工時,發現剷下榆樹的內皮細膩柔滑可以食用,就突發奇想磨成細面製做餄餎,就是這源源不斷的榆樹皮填飽了老申家男女老少的肚子,沒有餓死一個人。

從此之後,榆面成為老申家餄餎面的主要原料,並且經久不衰,也權當是對榆面的一種感恩吧。

老申家的餄餎面

老申家的餄餎面

口口相傳中,老木匠“會掌桌”是打製餄餎床子的好手,凡是經他手打製的餄餎床子牢固結實、經久耐用。本家一位大爺是鏟榆皮的好手,走鄉串戶不辭辛苦鏟榆皮,為老申家餄餎面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材料。

老申家餄餎成為營生之初,先在家裡壓制而成,然後推著獨輪車外出叫賣,因為老申家餄餎有他獨到之處,就是壓制出不管多長時間,只要熱水一泡,立馬軟和勁道,很有嚼頭。

改革開放後,老申家餄餎開始趕廟會,此時就需要拉著龐大的餄餎床子到廟會上壓制了。先別說壓出的餄餎有多麼美味,單說餄餎床子往那一架,就是一道風景線,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周邊廟會都知道老申家餄餎色鮮味美,尤其是正月十六安陽廟會,十幾家老申家餄餎分別擺放在廟會的各個位置,只要一架鍋,就忙得不亦樂乎,男人坐在餄餎床子橫槓上,女人盛著餄餎,一碗一碗傳遞到食客桌前,老申家餄餎擦著額角的汗,聽著食客們的誇讚,咧著嘴不停地笑著。

老申家餄餎製作貴在和麵,關鍵在榆面、黃面、白麵等各種食材的比例調配,否則下鍋容易斷。

老申家的餄餎面

火候很重要,壓制餄餎根據火候調整壓制速度,餄餎床子發出“咯吱吱”的聲音,餄餎細細長長墜入滾燙鍋中,然後迅速裝上墊木繼續壓制,直至壓完。一屁股坐在橫槓上看似很簡單,實則是力量與速度的完美結合,沒有一定經驗的人還真做不了這個。

夏天涼拌,冬天澆湯,或涼或熱任由食客挑選,餄餎又細又長,絲滑柔嫩,與豆芽、蔥花、香菜、黃瓜絲攪拌在一起,或浸泡祕製肉湯之中,涼餄餎有涼餄餎的味道,熱餄餎有熱餄餎的口勁,讓人不禁大喊:“老闆,再來一碗。”

老申家的餄餎面


量大味美、價格公道是對老申家餄餎的評價,其實這也是對老申家人的評價,因為賣出去一碗餄餎,就是傳出去一門家風,那一句句口碑,就是對老申家人的認可。

隨著時代的變遷,餄餎床子形式多樣,大小不一,各種型號的餄餎床子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但老申家餄餎依然保持傳統的餄餎床子,以其獨特的味道享譽冀南豫北大地,老申家餄餎與時代同步,不斷開發新的附屬食品,但那厚道的用料、智慧的調製、正宗的味道始終沒有變。

近年來,老申家餄餎也搭上了網絡通道,微信、支付寶無現金支付,甚至還上了美團,食客們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點到外賣,方便快捷。

老申家的餄餎面


老申家餄餎得到了越來越多食客們的喜歡,但在老申家每一個男女老少心目中,卻是血脈的延續、家風的傳承、家鄉的記憶、思念的溫暖。

現如今,春節回家,老申家餄餎成了必不可少的家宴。大年初三上墳祭祖回來,家族中總有人支起餄餎床子,招呼大家前去嚐嚐。

此時,有塞窩子的,有燒火的,有坐在橫槓上壓制的,有熬湯的,有調拌的,一大家子十幾口甚至幾十口,不分你我,無論早來的,晚來的,都能吃上一口餄餎。長輩圍著桌子吃,小輩搬個馬紮坐在院裡吃,還有乾脆蹲在那裡吃,說說笑笑,嘻嘻哈哈,吃的是餄餎,聊的是感情,想的是老申家這個大家庭。

老申家的人口越來越多,口感也越來越多樣化,但祖祖輩輩的老申家始終就愛這一口——老申家餄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