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英國零售商樂購撤離中國,宣佈其在華業務被華潤集團收購,;2016年,沃爾瑪出售其中國線上零售業務,以換取京東的股權;2017年11月,阿里巴巴224億港幣拿下中國市場業績排名第一位的大潤發,直接和間接持有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集團36.16%的股份。隨著電商的衝擊,許多跨國商超都以逐漸撤出中國,這周商超市場又爆出了大新聞。6月23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後,蘇寧易購將成為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降至20%。

作為世界知名大型綜合商超,家樂福進入中國已經20餘年,一共開設了210家大型超市及24家便利店,擁有約3000萬會員,對於這樣的大體量綜合商場,此次被蘇寧收購,到底是斷臂賣身還是業務戰略縮減,而對於蘇寧,收購如此大體量的商超,對中國商超市場又會帶來什麼影響,在這裡,我們為您一一道來。

兩年虧損近17億元

數據顯示,其2017年、2018年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歸母淨利等均處於較低水位。其中,2017年營業利潤為-10.44億元,2018年營業利潤為-4.12億元;同時,其2017年歸母淨利潤為-10.99億元,2018年歸母淨利潤為-5.78億元。據此計算,家樂福中國在2017年和2018年合計虧損達16.77億元。

重視門店,忽略基本功

首先我們說說家樂福,近兩年電商崛起,對傳統商超有著不小的衝擊,不少的商超進行了企業轉型,家樂福也不例外,他在北京開過生鮮店冠軍超市、在上海開過便利店,跟騰訊合作智慧零售店等等,但是每一次轉型都以失敗告終,這與他戰略定力不足及公司領導投資風格有很大的關係。作為一家法國公司,家樂福更原意把資本投入到門店這種可以即時產出的地方,但是重視前端的企業,往往就會忽略後臺基本功建設,家樂福的失敗可能也正是如此。

雙方互利互惠

2017年蘇寧易購董事長張近東宣佈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至今,應完成4000餘家蘇寧小店開業、收購300餘家迪亞天天門店,收購萬達百貨37家門店,現在又在自己本身“缺血”的狀態下,以46億元價格對家樂福進行了股權收購,這彰顯了萬達對於發展大快消費品的決心和野心。不過收購家樂福對於蘇寧來說確實是一件雙方互利共贏的事情。

家樂福在華擁有完善的銷售網絡、良好的口碑與知名度,3000萬會員,更為主要的是擁有一條完備的快消品供應鏈體系。這對於目前在積極擴大經營品類、完善線下渠道的蘇寧來說,無疑錦上添花,可以明顯減少蘇寧的時間及財務成本。而對於家樂福來說,出售可以及時套現專供其他新興市場,不用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繼續廝殺,這對雙方都是利大於弊。

國內市場三足鼎立

近兩年,不僅僅是蘇寧,包括阿里、京東、騰訊,都已經提出自己對新零售概念的理解,並在線下門店持續發力。

2017年5月,阿里巴巴宣佈從易果生鮮手裡購入聯華超市18%的股份,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同年11月,阿里巴巴再次宣佈投入約28.8億美元,收購大潤發的母公司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2018年2月,騰訊、京東聯手以8.87億元的收購了商超連鎖公司步步高共計11%的股份,同年6月,騰訊宣佈與沃爾瑪中國結成深度戰略合作;

截至目前,2018年快消連鎖前十分別為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永輝超市、易捷便利店、聯華超市、家樂福、物美超市、崑崙好客和屈臣氏中國。十大快消連鎖企業將半數被阿里騰訊蘇寧控股。

一系列的動作,都說明了互聯網巨頭都在你追我趕的佈局大快消零售。也因為理解不同,各自的玩法不同。蘇寧重收購,可以通過自己的渠道及管理方式對傳統營銷及管理方式進行改造,已達到換血的目的。騰訊則是重視輕型介入,入股一定股權後,保持原有公司結構,在技術上對其進行支持,利用大數據對環境優化,延長生存週期,在其技術應用起來之後獲取相應回報,這一過程中,雙方均可獲益。阿里則重視改造型模式,其在基於自身對零售的基礎認識後,再對收購的品牌門店進行較大的改造,且將線上線下融合儘可能地做到極致。雖然說每家的做法不同,但是其決心是一致的,要做新零售行業的引領者。

目前三巨頭對於新零售的道路跟模式的探索並不完全成功。如阿里對百聯集團的一些線上線下的融合改造,與現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相對契合。但阿里對一些大賣場的改造,包括對部分新零售的一些項目探索,卻走了很大的彎路。最根本的原因是部分商家只看到了線上線下融合及獲得收益的可能性。並未從根本上看到一個核心問題,即零距離、零時差、零渠道是將來商業消費的一個革命性的變化,在此情況下,傳統的實體店不可能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有著三巨頭的介入,未來新零售將會得到快速發展,但是最終會有誰成為行業的引領者,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