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傢俱 中國建築 美國 藝術品 正大研習社 2017-07-05

布魯斯·代頓,這位1918年出生於明尼蘇達州的豪門世家的風流少爺,因深愛的自己的妻子露絲(Ruth),也同時愛上了收藏中國藝術品,自23歲起就擔任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的理事,直至97歲去世,幾十年來,夫妻總共向博物館捐贈了2000多件藝術品和7200萬美元。令人稱道的是,他們夫妻的收藏目的從一開始就從未出於個人或者家族的擁有,而是,就打算捐給博物館。

1995年秋天的一個早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裡,布魯斯·代頓(BruceDayton)和羅伯特·雅各布森(Robert D.Jacobsen,時任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亞洲藝術部主任)似乎在商討著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們一會低頭私語,一會又抬頭看看環繞在他們身邊的75件中國明清時期的傢俱。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傢俱館入口

歲月改變了很多東西。幾百年的光陰,讓這些曾經光鮮的木頭,變成了有著斑駁皮殼的“老東西”。幾百年無數次的搬動、磕碰,讓它們不復當年無數次打磨才造就的光滑無暇,但歲月造就的古老皮殼,為它們鍍上一層深邃神祕的光澤。

歲月施加在人身上,結果卻全然不同。幾十年的光陰,把額頭光潔、鼻樑英挺,身軀修長,將一身西裝穿得像T臺模特的布魯斯·代頓,變成了一個滿臉皺紋,髮際線後移,有著肚腩的老頭子。當年的英氣蓬勃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內斂和柔和。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Bruce Dayton

但還是有些東西,是歲月改變不了的。比如,他對藝術品的熱愛,比如,從23歲開始就一直擔任的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理事,比如,他持續幾十年把從拍賣會或者古董商手裡買下的藝術品,直接抬到博物館裡。

他的初衷是:“藝術品只有進了博物館,我才能獲得更大的滿足。因為有更多的人可以欣賞到它們。”

這是一個偉大的西方藏家,值得為之重重書寫。

練太極拳的妻子與中國傢俱

布魯斯·代頓和中國傢俱結緣,與他的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妻子露絲(Ruth)有關。露絲喜歡練太極拳,狂愛中國文化——她甚至獲得了中國哲學研究方面的學位,但卻始終沒有去過中國。

或許是因為成天聽著露絲嘮叨“神祕美麗的中國哲學”,又或許是因為她常年練著的奇怪的“中國功夫”,布魯斯·代頓從沒見過哪種拳法像太極拳這樣,如此動作緩慢但又蘊含著奇妙的韻律感和力量感。還有那些和蒙德里、畢加索、莫奈都完全不同的,由水墨線條組成的中國抽象畫。這些都讓他感到奇妙。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年輕時候的Bruce Dayton和妻子Ruth

但故事真正的開始是由一把官帽椅開啟的,這是布魯斯·代頓收藏的第一件中國藝術品。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看到它的感受——平緩簡潔的線條,似乎透露著它的主人也一定是剋制內斂的,鮮明的曲線、高挑的椅背,似乎有種包豪斯的設計感,又像他最愛的蒙德里安的畫作。明式傢俱美麗的線條,撞擊了他的心絃。

非常幸運的是,他遇上了收藏中國傢俱的最好時期。當時,大量中國傢俱從香港被運往西方,那個時候,古董經銷商手中和藝術市場上,每天都有無數的中國傢俱等待顧客把它們領走,其中有些傢俱品相之完整,材料之珍稀,是如今市場上幾乎見不到的。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17世紀 黃花梨大畫屏

17世紀 黃花梨大畫屏,就在他們進行著“中國房子”計劃時,1996年,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傢俱博物館因為經營不善決定拍出所有的收藏,這個畫屏就是拍品之一。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 Bruce Dayton最終以110.25萬美金拍下了那張珍貴的屏風,創下當時的中國古典傢俱拍賣記錄。並於1999年6月將這個畫屏捐贈給了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成為傢俱館開幕的鎮館之寶。

於是在這些年,布魯斯·代頓和露絲遊走於各藝術市場,開始了他們的中國藝術收藏之旅。

他們喜歡幾乎所有時期、全部範圍的中國藝術品。短短几年,他們就購買了300多幅中國書畫,大量漆器、陶瓷、青銅器,還有經典的佛教繪畫、雕塑,甚至還收集了一組罕見的佛經。

這75件的中國傢俱,就是這些年的收穫之一。他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它們更好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從中國搬一座明朝的房子

沒有什麼比情景再現更有感染力。

布魯斯·代頓和羅伯特·雅各布森想到了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明軒”——一座建於1981年的中國庭院。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 明代客廳樑上掛著一塊寫著“謙益堂”的匾額,這是正房的廳。房子建於17世紀初,原主人姓吳,是清代一個大戶,這廳堂是整個房子唯一剩下的比較完整的結構。

他還記得當時的“大動靜”,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請了中國工程隊來建造這個庭院,甚至連當時的總統尼克松都來視察工程進展。最後呈現的中國庭院,的確是有著幾分他在中國畫中見到的庭院的樣子。但有一點非常遺憾——這個建築是新的,沒有真正古老的中國味道。

布魯斯·代頓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連建築都是完全古老和真實的,比如一座明代的房子,加上明代的傢俱,那麼他們就能真正還原那個時代的生活。這種完全的真實再現比任何解說詞都有力量。

於是,他們決定從中國搬一座真正明朝的房子回來!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1955年,Bruce Dayton(左)和友人在博物館中

一間明代的客廳和一間清代的書房

這個想法雖然聽上去非常不可思議,但並非完全不可行。購買房屋在當時的中國是合法的,他們所要付出的無非是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但如果真的能做到,那將轟動整個藝術界。

於是,羅伯特·雅各布森來到了中國明朝時期的文化藝術中心——蘇州。他知道,許多美麗的中國傢俱都來自於這座小城。這裡應該會有他想要尋找的東西。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果然,他在蘇州東山找到了七座建於明朝或清朝,並且保存完好的建築結構。在拍攝了大量照片和測量了一堆數據後,羅伯特·雅各布森飛回明尼阿波利斯,向布魯斯·代頓報告自己的發現。

最後,他們根據博物館能承載的空間大小,以及75件傢俱的類型,選擇了其中最適合的兩個——一間明代的客廳和一間清代的書房。

房子漂流記:從中國到明尼阿波利斯

購買過程很順利——這些房屋結構在原主人眼裡顯然不是什麼珍貴的文化遺產,一個並不算高的價錢就能把整棟房屋買斷。

麻煩的是怎麼把它們搬回美國。

他們在當地找了13名熟練的木工來拆卸這兩座房子,僅僅這一步驟,就耗了整整一個多月。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建於1797年的清代書房,連鋪在地上、貼在牆上的大理石,都是從中國一片片拆下搬過來的。

那年的冬天,房屋的各個結構件拆卸下來後,被逐一拍照、編號、記錄,而後清洗、修復,裝上集裝箱,登上輪船。自此,離開那片他們佇立了幾百年的土地,漂洋過海運往美國明尼阿波利斯。

次年4月,四位中國木工乘飛機到達了明尼阿波利斯,他們這次的任務是,在三個月內重新把它們組裝起來。數月後,這個歷時三年、花費了將近100萬美元的項目終於完成。

這個美國人把兩座明清時期的老房子搬到了美國,還在裡面放了75件古典傢俱!如今卻成了中國人的朝聖之地!

1998年8月,兩座“中國房子”正式對外開放,成為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館的永久展覽項目。從此,中國建築和傢俱愛好者們多了一個必定前往的朝聖之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