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827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827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54

《逆鐘》的「二月既生霸」: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827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54

《逆鐘》的「二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60

《伯姜鼎》的「隹正月既生霸」: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827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54

《逆鐘》的「二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60

《伯姜鼎》的「隹正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91

月相術語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既望」,如《事族簋》的『三月既望』: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827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54

《逆鐘》的「二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60

《伯姜鼎》的「隹正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91

月相術語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既望」,如《事族簋》的『三月既望』: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4089

前面說了「霸」是「月白髮亮」的部分,古人用「生、死」表示「月亮盈虧」,「既」就是「已經」的意思: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827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54

《逆鐘》的「二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60

《伯姜鼎》的「隹正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91

月相術語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既望」,如《事族簋》的『三月既望』: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4089

前面說了「霸」是「月白髮亮」的部分,古人用「生、死」表示「月亮盈虧」,「既」就是「已經」的意思: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關於「即生霸、既死霸」到底表示哪一天,目前還有些爭議,這裡也就不詳細討論了。我只引用一種說法: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827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54

《逆鐘》的「二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60

《伯姜鼎》的「隹正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91

月相術語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既望」,如《事族簋》的『三月既望』: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4089

前面說了「霸」是「月白髮亮」的部分,古人用「生、死」表示「月亮盈虧」,「既」就是「已經」的意思: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關於「即生霸、既死霸」到底表示哪一天,目前還有些爭議,這裡也就不詳細討論了。我只引用一種說法: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3

因此,大致上可以說「生霸、死霸」這兩個月相大致就是表示「從虧到盈(上半月)」和「從盈變虧(下半月)」,而「望」就是「月圓將要變虧」。


四、「魄」行而「霸」廢,借「霸」而表「伯」

段玉裁認為表示月相「霸」字後來用「魄」來表示,《漢書》引用的古文《尚書》中是「既生霸」,今文《尚書》中寫做「既生魄」:

《說文》段玉裁注:「霸、魄疊韻。〈鄉飲酒義〉曰:『月者三日則成魄』,正義曰:『月初生明為霸』。《漢書》所引〈武成〉、〈顧命〉皆作『霸』 ,後代『魄』 行而霸『廢』 矣。」

顏師古注《漢書》指出「霸」是「魄」的古本字:

《漢書·律曆志下》:死霸,朔也。生霸,望也。顏師古注:霸,古魄字同。

王國維先生也寫過一篇論文叫做《生霸死霸考》討論過這個問題【注4】。

也就是說:「霸、魄」音同而通假,先秦以前用「既生霸、即死霸」,漢代以後則用「既生魄、即死魄」,在表示「月相」之名,漸漸「魄」行而「霸」廢。

後來,「霸」因為與「伯」音近而通假,也就是說:借用「霸」表示「伯」——諸侯聯盟的的首領:

"

一、令人費解的「霸」字

在現代漢語中,漢字「霸」比較常用的意思是「蠻橫、粗暴、強勢」等等,但是,「霸」字從「雨」從「革」從「月」,構字字符完全跟「霸」的常用意義完全不搭邊。

我看到一本叫做《當代說文解字》的書是這樣解釋「霸」的構字意圖:「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由此產生「不可阻擋」之義,從而引申表示「霸主、霸道」。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1,頁446

這個作者也沒有給出證明過程,先不論他憑什麼這麼說,「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這個解釋簡直就是「無厘頭」之極,晴天也不能阻止月相的變化呀?中國古人認為「月相變化」可以「阻止」?

這根本就不合乎邏輯,就是牽強附會的鬼扯!漢字造字一般都是「典型常態,察而見義」,文字才有約定俗成的可能性,不會這麼生硬費解。

宋代名相王安石喜歡「說字」,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王安石說:「波為水之皮」,蘇東坡反脣相譏那「滑為水之骨」?

其實,宋人邵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過王安石在解釋「霸」字的時候,鬧過一個個笑話。

「霸」有個從「西」的「異體字」: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這個從「西」的「霸」其實是「雨」的訛變: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有人問王安石「霸」為什麼從「西」,王安石說「西」在方域中是主「殺伐」的一方,然後滔滔不絕地講了一大堆。

有個人又說:「霸」字從「雨」,不是從「西」。王安石馬上又解釋說:「如時雨化之耳」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2

王安石《字說》極盡穿鑿之能事,鬧過很多笑話,是他學術上的一大敗筆。

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當從「字形」這個途徑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也即「象形、會意」都解釋不通的話,就要考慮從「字形」和「字音」兩個角度去解釋。

正如清代王念孫所言「訓詁之旨,本乎聲音」。如果我們從「字音」和「假借」這個角度去解釋,「霸」字則渙然冰釋。


二、「月白」曰「霸」,「聲化」加「雨」

首先,我們來看「霸」字最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中「霸」字沒有「雨」部,只有「革、月」兩個字符,暫且寫作(革月):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顯然,甲骨文的(革月)就不能用「陰雨天不能阻止月亮變化」來解釋。

我們來看《說文》是怎麼說的:

《說文》:「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從月,䨣聲。〈周書〉曰:哉生霸。,古文霸。」

「月始生霸然也」就是說的「月相」,「月亮中皎潔明亮」的部分就叫做「霸」,簡單一點說就是「月白」吧。

蘇詞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我們知道,月亮的「霸」一直都在變化,有盈虧週期:從月頭的二日、三日開始到月中的十五、六是「從缺變圓」,從月中的十五、六開始到月底是「由圓變缺」,如此循環更替。

《說文》訓「革」為「更也」:

《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革,更也。

那麼,甲骨文的(革月)字造字意圖很簡單了:從「革」從「月」,會「月相變化」之意。

那為什麼(革月)又加了「雨」部成為「霸」字呢?

這就是文字學中所謂的「聲化」現象,將「象形、會意」的漢字改造成「形聲相益」的「形聲字」,這是漢字演變過程中非常明顯的一個趨勢。

(革月)加「雨」部,就變成了「從月,䨣聲」的形聲字「霸」,「䨣」是一個比較冷僻的字,《說文》注音「讀若膊」。所以,「䨣」字是「霸」的聲符。

《說文》:䨣,雨濡革也。從雨從革。讀若膊。


三、月相之名:「既生霸」和「既死霸」

有「月相變更」之意的「霸」字,在先秦經傳和金文中,也引申表示一種「紀月」術語。

《說文》引〈周書〉所說的「哉生霸」,傳世文獻中也有「哉生霸、哉死霸」、「旁生霸、旁死霸」的用法。

「生霸」和「死霸」都是古代的月相之名,表示「月相」的字還有「朔、望、朏」:

阮元《疇人傳.戴震》:「朔、望、朏、霸,紀於月者也。」

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用的是陽曆(太陽曆)和陰曆(太陰曆)相結合的「十九年七閏」的歷法,(詳見:自古以來一年分12個月,為什麼西周金文中會出現「十三月、十四月」?

古人要觀察「月亮盈虧」的分出「十二個月」,也就所謂的「塑望月」,「塑、望」紀月如下圖所示: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既生霸、既死霸」這兩個月相術語在金文中非常常見。

比如《頌鼎》和《呂方鼎》的「五月既死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827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54

《逆鐘》的「二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60

《伯姜鼎》的「隹正月既生霸」: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2791

月相術語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既望」,如《事族簋》的『三月既望』: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集成4089

前面說了「霸」是「月白髮亮」的部分,古人用「生、死」表示「月亮盈虧」,「既」就是「已經」的意思: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關於「即生霸、既死霸」到底表示哪一天,目前還有些爭議,這裡也就不詳細討論了。我只引用一種說法: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3

因此,大致上可以說「生霸、死霸」這兩個月相大致就是表示「從虧到盈(上半月)」和「從盈變虧(下半月)」,而「望」就是「月圓將要變虧」。


四、「魄」行而「霸」廢,借「霸」而表「伯」

段玉裁認為表示月相「霸」字後來用「魄」來表示,《漢書》引用的古文《尚書》中是「既生霸」,今文《尚書》中寫做「既生魄」:

《說文》段玉裁注:「霸、魄疊韻。〈鄉飲酒義〉曰:『月者三日則成魄』,正義曰:『月初生明為霸』。《漢書》所引〈武成〉、〈顧命〉皆作『霸』 ,後代『魄』 行而霸『廢』 矣。」

顏師古注《漢書》指出「霸」是「魄」的古本字:

《漢書·律曆志下》:死霸,朔也。生霸,望也。顏師古注:霸,古魄字同。

王國維先生也寫過一篇論文叫做《生霸死霸考》討論過這個問題【注4】。

也就是說:「霸、魄」音同而通假,先秦以前用「既生霸、即死霸」,漢代以後則用「既生魄、即死魄」,在表示「月相」之名,漸漸「魄」行而「霸」廢。

後來,「霸」因為與「伯」音近而通假,也就是說:借用「霸」表示「伯」——諸侯聯盟的的首領:

漢字源流:「霸」字為何從「雨」從「月」?

注5

比如:「春秋五霸」也作「春秋五伯」,正如《白虎通》所言「霸者,伯也」:

《白虎通·號》:霸者,伯也,行方伯之職,會諸侯,朝天子,不失人臣之義,故聖人與之,非明王之張法。

我在另一篇文章「伯仲叔季考」,也說過「伯(霸)」就是表示「老大」的意思,「老大」當然「蠻橫、強勢」的。由此,「伯(霸)」又引申出「霸道、霸王」等等意思。


五、結論

綜上分析,我們搞清楚「霸」和造字本義和演變過程:

1、「霸」的甲骨文寫作(革月),「革、月」會「月相變化」之意,表示「月白、月光」,引申表示一種「月相」之名。西周開始加「雨」部,改造成從「從月,䨣聲」的形聲字。

2、後來,表示「月白、月相」的「霸」用同音字「魄」來表示,所以,在表示「月光」這個義項上,「霸」為「魄」之本字,漸漸「魄」行而「霸」廢。

3、「霸」字被借用表示「伯」字,又引申出「霸王、霸道」的意思,久借而不歸,職務漸漸固定下來,成為常用義,而「霸」的本義「月白」也就就漸漸隱藏起來。

總結就是:「霸」為「魄」之本字,「伯」為「霸」之本字,他們因為讀音相同而通假,漸漸通假字代替了本字,因為約定俗成而職務轉移。因此,「霸」與「魄、伯」的錯綜複雜的「糾葛史」。

那麼,「霸王」之「霸」為什麼從「月」?答案就是:因為這個字的造字本義就是用來表示「月光」的。

——————————————

參考文獻

  1. 竇文宇, & 竇勇. (2005). 漢字字源: 當代新說文解字. 吉林文史出版社.頁446
  2. 季旭昇 (2010),《說文新證》,福建人民出版社,頁566
  3. 景冰. (1999). 西周金文中紀時術語——初吉、既望、既生霸、既死霸的研究. 自然科學史研究, 18(1), 55-68.
  4. 王國維,生霸死霸考,form:中國思想於文化名家數據庫,http://cnthinkers.com/thinkerweb/literature/20486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1987),《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湖北辭書出版社,頁4344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