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為何定都河內,而不選擇經濟實力更強的胡志明市?

越南地處中南半島東部的沿海地帶,境內有兩個挺出名的城市,一個是南方的胡志明市,一個是北方的河內。南方的胡志明市無論是從市區規模,還是經濟總量上都比河內更勝一籌,但越南卻將首都設在了河內,這是為什麼呢?

歷史因素

越南的政治中心位居以河內為首的北部區,而這種態勢的形成是由其歷史發展脈絡決定的。越南結束北屬後的第一個封建王朝是丁朝,968年,宋太祖冊封開創丁朝的丁部領為“交趾郡王”,自此越南恪守朝貢之禮。之後越南又先後經歷李朝、陳朝、胡朝、後黎朝等朝代,而這些朝代大多是以現在的河內為都城。1010年,李朝開國之君李公蘊將都城遷至升龍(今河內),此即河內成為越南首都之始。當時太祖李公蘊對河內的評價是:位居天地區域之中,盡顯龍盤虎踞之勢,且地形平坦開闊,百姓無受困於水患的煩惱,萬物亦可達到繁盛的頂點,真可謂是四方匯聚溝通的要地,締造萬世功業的理想之都。

越南為何定都河內,而不選擇經濟實力更強的胡志明市?

經過李朝兩百餘年的經營,河內逐漸發展成了物產豐饒、人口稠密和通衢要道匯聚之地,並蛻變為越南核心城市。所以李朝之後的很多朝代都繼續將河內設為都城,即使有些朝代因為某些原因將都城遷至他處,河內仍擔負著第二都城之責。比如陳朝末代的權臣胡季犛(“犛”的發音為“毛”)雖然遷都至清化,但河內仍然為東都;再比如越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雖然將都城設在了越南中部的順化,但其仍宣佈河內為陪都。由此可見,從公元十一世紀起,河內就是越南歷朝歷代公認的政治中心。

地理因素

河內地處紅河三角洲,而三角洲周邊則為森林覆蓋的高地和高原,其中分佈著眾多關隘、險地,比如海拔3143米的越南第一高峰番西邦峰距河內僅兩百餘公里。所以即使河內丟失,越南也可憑藉周邊的險峻地勢組織反攻。在二戰後的抗法戰爭中,雖然河內很快就陷於敵手,但越南民主共和國憑藉靈活多變的戰術和中國的無私援助,在崎嶇難行的西北山區站穩了腳跟。而且當法軍試圖在西北山區的奠邊府定下一枚釘子的時候,越軍已具備了拔除這枚釘子的能力。1954年的奠邊府之戰,越軍取得空前勝利,消滅法軍1.62萬人(其中俘虜1.1萬)。

越南為何定都河內,而不選擇經濟實力更強的胡志明市?

而胡志明市周邊則大多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沒有多少周旋的空間。所以從軍事角度出發,被層巒疊嶂的山地高原環繞的河內更適合成為首都。

經濟發展因素

胡志明市位居中南半島東南的湄公河三角洲之上,這裡盡是密佈的河網,特別適合耕作。湄公河三角洲是在十七世紀末至十八世紀中葉時被越南兼併的,當時越南南部的阮氏政權通過先行移民,然後軍事佔領的方式,從趨向沒落的柬埔寨金邊王朝手中強佔了湄公河三角洲,自此越南收穫一個取之不盡的糧倉。2011年,湄公河三角洲的水稻和漁業產量分別為2318.6萬噸和316.8萬噸,各佔越南總產量的54.8%和58.3%。時至今日,湄公河三角洲乃是越南最富庶之地,在此種情況下,作為該地區核心的胡志明市自然成為了越南最具潛力的城市。

胡志明市雖然只佔越南總面積的0.6%,但其人口卻佔越南總人口的8.34%。除此之外,該市還貢獻了越南國內生產總值的20.25%、工業總產值的27.9%和外商直接投資的34.9%。那麼既然胡志明市的經濟數據有如此亮眼的表現,越南為何還不願意將首都搬遷至此呢?這是因為如果將首都遷至胡志明市,那麼越南國內的河內和胡志明市雙星閃耀的發展模式將被打破,進而不利於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和地區間貧富差距的縮減。越南的發展方向是藉助河內政治中心和胡志明市經濟中心的地位,而著重打造出紅河三角洲經濟帶和湄公河三角洲經濟帶,進而從南北兩個方向輻射全國。

越南為何定都河內,而不選擇經濟實力更強的胡志明市?

綜上所述,無論從歷史情感出發,還是從統籌經濟全局考慮,河內都比較適合成為首都。而且越南的大部分少數民族都生活在北方邊境處的高原山區和河谷盆地,所以從增強民族凝聚力的角度來看,河內也是首都的上佳之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