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成為大清首富,破產只用1天:胡雪巖的生意經,普通人不能學

​一、

1835年,13歲的胡雪巖跪在堅硬的青石板上,眼前是父親的棺槨。

他正式成為一名孤兒。

瘦弱的身體和搖曳的白燭,隔著棺槨對望,彷彿命運大手撥弄下,兩顆弱小的棋子。

胡雪巖把父親草草下葬,收拾僅有的盤纏外出闖蕩。

他在雜糧店、火腿店當過夥計,也給老闆倒過尿壺,前輩同事的喝罵和數落也承受不少。

在底層打滾的人,能練就堅硬的心腸。

胡雪巖兜兜轉轉,依然回到闖蕩的第一站——杭州。這座富庶的城市,承載了胡雪巖一生的功業,又親手送走他的一世繁華。

1842年,胡雪巖被阜康錢莊的於掌櫃收為學徒。

他辦事精明、心思縝密,恰好於掌櫃沒有兒子,家業財富無人可傳,當時也沒有慈善基金之類的組織。

於是,價值5000兩白銀的錢莊,被於掌櫃親手交給胡雪巖,勉勵他:“好好幹,不要辜負......”

做為人生路上的第一個貴人,於掌櫃把胡雪巖帶出小池塘,讓他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

想要走得更遠,就需要坐車。

幾年後,一輛豪華馬車就來到胡雪巖身邊,車裡的主人對他說:“上車吧,我買票你掏錢。”

那個人,叫王有齡。


30年成為大清首富,破產只用1天:胡雪巖的生意經,普通人不能學


二、

胡雪巖破產後,平生記載基本丟失。

他到底怎麼結交到官府要員王有齡,並沒有詳細資料。

高陽在《胡雪巖》中,演繹了胡雪巖挪用500兩資助王有齡的橋段,全是腦補畫面,看看就好。

1841年,王有齡赴浙江任職,署理新昌縣。

此後10年,王有齡同志努力工作、拼命幹活,經過多個地方崗位的歷練,終於等來了升職機會。

而這10年間,胡雪巖在杭州經營錢莊生意。

一個手中有權,一個手中有錢,有千百種方式促成他們的相識。可能是一次酒宴,可能是一次品茶。

1851年,王有齡升任湖州知府,胡雪巖發跡。

他代理了湖州公庫,用現銀扶持農民養蠶,然後就地購買生絲運往杭州、上海,脫手變現後,再把錢解交浙江藩庫。

胡雪巖不需要支付任何利息,還能從中抽成。

這樣的生意,也不一定非得胡雪巖去做,換一個人照樣發財,還不是因為掌握實權的王有齡,照顧小兄弟嘛。

王有齡榮升浙江巡撫,胡雪巖的財富也日漸膨脹。

錢莊、藥鋪、絲綢......甚至軍工、漕運都在胡雪巖的麾下,那些年,他的商業帝國竟然掌握了一半的浙江財政。

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商人拜入某位官員的麾下,然後在權力籠罩下四面出擊,最終一個取利、一個借勢。

比如,高書記、祁廳長和高小琴們。


30年成為大清首富,破產只用1天:胡雪巖的生意經,普通人不能學


三、

1861年12月29日,太平軍攻破杭州城,王有齡自殺。

可胡雪巖卻逃過一劫。

那年,太平軍攻破蘇州、常州、紹興,糧餉斷絕的杭州已成孤城,而邊境的左宗棠又坐視不理,只等王有齡失敗,再展示神威。

王有齡一面派胡雪巖出城徵糧,一面堅守杭州。

大兵壓境2個月,王有齡最終無力迴天。城破時,他從容整理衣冠以身殉職,成全一世美名,清廷也在浙江設立祠堂祭奠。

如果是一般劇情,應該上演樹倒猢猻散的戲份。

王有齡倒臺,車上的小兄弟們不是隨大哥一起犧牲,就是被歷史進程碾壓,從此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中。

派系鬥爭中的失敗者,只能是犧牲品。

可胡雪巖的身手不錯,他跳車了。

他在外地徵糧時,聽聞王有齡自殺的消息,敏銳的直覺告訴他:想要生存,必須改換門庭了。

凜冽寒風中,胡雪巖一頭扎進左宗棠大營,一如14歲那年背井離鄉時的孤注一擲。

亂世中什麼最珍貴?

金銀書畫、珠寶玉器等寶貝,在生死存亡面前都失去了附加的價值,唯有能果腹的糧食,才是剛需。

王有齡派他徵集的糧食,成為獻給左宗棠的投名狀。

即便左宗棠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他清廉自守、不看重財產,可身處亂世官場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進京打點、軍隊糧餉、甚至給手下發紅包,每一樣都離不開錢。換句話說,他更需要胡雪巖這樣的“白手套。”

絞盡腦汁登上權力的列車,然後利用批條、口令、打招呼的方式大發橫財,大家一起分享勝利果實,這就是胡雪巖們的“生意經。”

很多人都說“經商要學胡雪巖”,學什麼呢?

胡雪巖的模式,恐怕是最差勁的商業模板。


30年成為大清首富,破產只用1天:胡雪巖的生意經,普通人不能學


四、

清軍收復浙江後,軍官們把繳獲的“戰利品”全部存入阜康錢莊,一時間,胡雪巖手中的資金迅速積累。

浙江和楚軍,充其量是左宗棠的大樹根基。

順著枝蔓向上攀緣,胡雪巖看到成片綠蔭,他們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為胡雪巖的商業帝國提供充足養分。

朝廷重臣、王公貝勒,都成為胡雪巖的客戶。

他用這些資金來投資醫藥、茶葉、絲綢、糧食,短短几年時間就積累了將近2000萬兩白銀,成為大清首富。

故事到此很圓滿。胡雪巖可以風光的出入高檔會所,對著媒體大談小目標、中等意思、不愛錢之類的豪言壯語。

可外面的風光是演給別人看,一肚子心酸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因為這樣的首富,沒有任何自主權。

表面上看,胡雪巖的財富全是自己賺的,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可實際上呢,他不過是王公們的儲蓄罐。

一旦左宗棠遭受狂風驟雨,胡雪巖立刻風雨飄搖。

上一次經歷危機是王有齡崩盤時,他幸運的找到“接盤俠”左宗棠,可誰會一次又一次為他接盤呢?

或者說,當胡雪巖的商業帝國膨脹到富甲天下時,誰能接下他的盤?

可他想明白時,已經和另一對CP迎頭相撞:

李鴻章和盛宣懷。


30年成為大清首富,破產只用1天:胡雪巖的生意經,普通人不能學


五、

在晚清有一場激烈的爭論,關於海防和塞防。

李鴻章是海防的設計師,他認為外國敵人主要是從海面而來,用堅船利炮敲開大清國門,所以必須要建設強大的海軍。

左宗棠是塞防的扛把子,受林則徐影響,他對新疆和西部特別關心。那裡是遏制俄國的橋頭堡,也是大清的後方。

這是理念之爭,也是利益之爭。

勝利者將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改造大清,史書也會濃墨重彩的刻畫,李鴻章或左宗棠將享有生前身後名。

他們追求的東西叫“江山。”

而胡雪巖、盛宣懷等小兄弟們追求的,則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朝廷的資源向何處傾斜、海量白銀將經過誰手、陸軍和海軍的地位、軍官的仕途......還有派系的勢力增長。

他們爭奪的實在太大,早已沒有任何安全可言。

不論是身處其中的人,還是遊離在漩渦之外的旁觀者,勝利者將決定所有人的命運。

為了最後的勝利,朝堂內光明正大的辯論之下,早已暗流洶湧。

盛宣懷向李鴻章建議:“倒左先倒胡。”

沒了財主,左宗棠的江山就天塌地陷。

花團錦簇的首富大人,再次捲入派系鬥爭的漩渦,成為李鴻章和盛宣懷的眼中釘、肉中刺。

無關對錯、無關正邪,只有勝負和利益。

二虎相爭,必有一傷,更何況依附之上的皮毛。


30年成為大清首富,破產只用1天:胡雪巖的生意經,普通人不能學


六、

1870年,盛宣懷走入李鴻章幕府。

很快,他就受到李鴻章的賞識,成為其不可或缺的人物。第二年,28歲的盛宣懷升為從四品,和知府平級。

能夠火箭提拔,盛宣懷有兩個優勢。

其一,做為官二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在各地歷練,親眼見識官場規則、學習接人待物,並細心揣摩其中的訣竅,積累了豐富經驗。

其二,他的父親盛康和李鴻章是舊交。按照這層關係,盛宣懷見到李鴻章還得叫一聲“李叔叔。”

有本事的自己人,提拔不快才見鬼了。

盛宣懷在李叔叔的麾下奮發圖強,他沒有選擇治理地方、參軍打仗,而是從事了一項很時髦的事業——

辦洋務,也就是開工廠做生意。

此後多年,盛宣懷除了辦煤礦、開鐵廠之外,還在李鴻章的指使下處理一些不見光的事情。

直到1882年,他已經是李鴻章的左膀右臂。

而前一年,胡雪巖也登上人生巔峰。

他揮舞手中的錢袋子,輔佐左宗棠收復新疆有功,被朝廷授予正三品的布政使銜,還賞穿黃馬褂。

安徽績溪的落魄少年,如今風光滿面。

胡雪巖的“慶餘堂”資本達到280萬兩白銀,和北京的同仁堂交相輝映,號稱“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

可胡雪巖不會想到,不投靠權力的同仁堂,雖然沒有遍地開花,但勝在細水長流,日後更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

很顯然,呼風喚雨的胡雪巖是一座資本大山,遠遠不是盛宣懷能夠撼動的。

可胡雪巖卻在商戰中陷入一場生死劫。

盛宣懷在天津目露凶光,跨越千里緊緊盯著江浙的胡雪巖,時刻準備衝上去一擊致命。

“你的屍體,將成為我的榮耀。”


30年成為大清首富,破產只用1天:胡雪巖的生意經,普通人不能學


七、

1882年,胡雪巖在下一盤大棋。

當時的蠶絲貿易被洋商壟斷,定價權、加工廠都在洋人的控制之下,中國人只有微薄的利潤。

首富大人看不下去,他決心為中國人爭光。

當然,也為自己賺利潤。

他連續多年都派人到長三角各地去收購生絲,從源頭掐斷貨源,然後又耗費巨資在上海開辦了蠶絲廠。商業帝國中的每一個銅板,都被他調動起來。

直到當年夏天,胡雪巖已經囤積了2萬包生絲。

他事先的調查預測,當年的生絲產量將近8萬包。然而直到8月份,長三角的生絲產量也只有6萬包。

控制了三分之一的貨源,胡雪巖有信心打贏這場戰爭。

他邀請中國同行們組成聯盟,一起控制貨源、一起抬高價格、一起拿下定價權,然後一起享受勝利的果實。

當時倫敦的生絲價格,是每包16先令6便士,而胡雪巖定下的價格是17先令4便士,低於這個價格是堅決不賣滴。

天算不如人算。

就在胡雪巖勝利在望之時,歐洲傳來消息:“蠶絲豐收。”本土的原料足夠洋商們使用,也就不必看胡雪巖的臉色。

在上海囤了2萬包生絲的胡雪巖,頓時像個傻X。

1883年,為了挽回些許損失,他不得不把囤積的生絲賤賣給怡和洋行、天祥洋行。這次商戰,胡雪巖損失150萬兩白銀。

如果只是生意上的損失,憑藉多年的經營,過幾年也就賺回來了,可就在此時,盛宣懷出手了。

利刃出鞘,不見鮮血不罷休。


30年成為大清首富,破產只用1天:胡雪巖的生意經,普通人不能學


八、

胡雪巖剛剛在商戰中元氣大傷,恰好,他幫左宗棠籌措的軍費又到了還款日期。

本息共80萬兩,還給外國銀行。

既然是軍費,貸款時就是以朝廷的協餉做擔保,每年按時通過上海道交付胡雪巖,然後還給洋行。

只不過在合同上簽字的是胡雪巖,洋行要錢也只會找他。

這是,盛宣懷千里迢迢來到上海,對上海道臺說:“李中堂希望你遲20天撥這筆錢,不知可否?”

李中堂發話,當然可以。

胡雪巖遲遲收不到錢,洋行又催的緊,只好自己掏腰包先行墊付,等收到上海的錢再填補窟窿唄。

可惜,胡雪巖永遠都看不到這筆錢了。

幾天後,盛宣懷接到線報,胡雪巖已經從阜康錢莊調銀還款了。沒多久,上海街頭就流傳著一個小道消息:

“胡雪巖破產了,存的錢都快取不出來啦。”

於是,錢莊最害怕、最恐怖的事情來了:

擠兌。

在阜康錢莊有存款的客戶紛紛要求提取現銀。資金鍊斷裂、銀庫空虛、再加上擠兌潮,胡雪巖終於支撐不住了。

民間擠兌又引起官場反彈,包括恭親王奕、大學士文煜在內的王公大臣們也害怕蒙受損失,要求提款。

擠兌潮猶如決堤之大河,已非人力可擋。

任憑胡雪巖把自己的存款、房產、田地都抵押出去,也難以滿足提款的人流。

1883年11月,朝廷下令查抄胡雪巖的產業,而最終執行的,正是他的恩主左宗棠。

一代紅頂豪商胡雪巖的商業帝國,就此煙消雲散。

1885年11月,胡雪巖在貧病交加中去世,此前2個月,查抄他的左宗棠也在福州去世。

他在杭州耗費百萬兩營造的豪宅,早被大學士文煜以10萬兩的低價買走,可謂物超所值。

上海的公寓內,盛宣懷冷靜的看著這一切,他知道胡雪巖完蛋了,以後的大清帝國將是自己的舞臺。

1885年,盛宣懷就任招商局督辦。

不知他有沒有想過:

胡雪巖為何會有今日?自己的明天又將如何?

財富大廈中,每層樓都閃耀著權力冒出的寒光,門外,人心的慾望依舊洶湧如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