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的“血的教訓”

曾經無所不至,所到之處又常能給人帶來商業繁榮的徽商,為何到了近代,居然衰落了?


文:本刊記者 李靖 責任編輯:王濤

對多數中國人來說,徽商是一個謎團。

曾經無所不至(“詭而海島,罕而沙漠,足跡幾半禹內,其地無所不至”),所到之處又常能給人帶來商業繁榮(“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的徽商,到了近代,居然衰落了。

如果說徽商的崛起和興盛,能給當代企業家帶來大量的啟示,那麼,徽商的衰落過程,以及箇中原因,則更值得反思和咂摸。

為此,《中外管理》在對南開大學卞利教授進行專訪時,特意圍繞徽商的衰落做了大量的探討。

胡雪巖的“血的教訓”


1

這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中外管理》:歷史上的徽商文化雖然燦爛,但到了當代,徽商還是遇到相當大的挫折,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卞利:徽商退出歷史舞臺,逐漸衰落,有幾方面原因。從外因來說,第一是清朝政策的變化。我們從徽商的主要行業來說,比如:鹽商。

徽商中的鹽商基本可以認為是官商,他們靠政治力量走上歷史舞臺。明初實施赴邊開中之法,規定商人輸送米糧到邊塞或京都,將給予其食鹽運銷權,即鹽引(發給商人的領鹽憑單)。由此,晉商和徽商崛起,徽商雖在兩淮經營鹽業,可還抵不過晉商。晉商一開始也是經營鹽業,在北方邊地輕車熟路,徽商跑到冰天雪地則人生地不熟,所以當時勢力不如晉商。

後來到了明弘治五年,1492年時,朝廷把“赴邊納糧”獲得鹽引,改為“納銀”了,商人按照市場糧價交銀子就可以獲得鹽引了。徽商抓住機遇,開始崛起。到了16世紀中期,徽商在鹽業經營中取得了壓倒性優勢。

而到了清朝道光年間,進行鹽業改革,就把鹽業壟斷打破了,各地商人只要繳稅都可以批發鹽,徽商一下子失去優勢,立馬倒下來了。

接下來就是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等動盪,很快兩淮鹽商一敗塗地,一片瓦礫、一片荒涼。

胡雪巖的“血的教訓”


再看錢莊生意,近代銀行業進入中國後,徽商沒能跟上轉變,還在做傳統典當業、傳統錢莊。當時朝廷讓徽商來做銀行,但依然不幹,等現代銀行業崛起,典當行之類就不是對手了。

2

當傳統遭遇“三千年未見之變局”


《中外管理》:以上是國內環境的變化,國外因素是否有影響?

卞利:第二個原因是西方殖民者的競爭。胡雪巖是比較典型例子,胡雪巖在做真絲貿易的時候,因為他信息不靈,歐洲阿爾卑斯山的生絲有一年豐收,所以西方殖民者開始壓價,但胡雪巖不知道價格下降的信息,所以到秋後生絲出不了手,囤積太多。因此,他要去申請借貸維持經營,結果胡雪巖的錢莊裡有很多清朝官員投資,他們不是去救濟胡雪巖危難,而是紛紛把資本抽走。所以各地出現擠兌,導致最後一敗塗地。這是殖民者和封建王朝雙重壓迫下的結果。

徽商的衰落,從外因上來說,第一是國內原因,第二是國外原因,第三就是市場本身的變化。例如:胡雪巖在對歐洲的真絲貿易時,已經不能及時捕捉市場變化的信息。

徽商本身還是在用一種傳統方式經商,遇到“三千年未見之變局”,總體上沒能適應近代中國這樣一種大的社會轉型,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並及時調整經營策略、經營領域。所以失去轉型機遇,很快被歷史大潮所淹沒。

胡雪巖的“血的教訓”


3

致富之後如何獲取轉型動力,是古今難題


《中外管理》:徽商的衰落,除了外因,還有其他因素嗎?

卞利:第四個原因,就是徽商自身的原因,這是內因。

比如:徽商的生意基本在流通領域,或者說消費領域,而不在生產領域。他們主要是第三產業的經營者,涉足第二產業的非常少。但隨著近代工業興起,徽商越來越被動。

但問題是,為什麼徽商沒有完成市場轉型?

其實,我們說一方面說徽商節儉,但一方面又會看到徽商又特別奢侈。對此應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他們起步時,剛剛經營小本生意當然節儉了,致富以後,特別鹽商的奢侈,連皇帝都自嘆不如。雍正皇帝專門斥責兩淮鹽商笙歌曼舞、奢侈無度。

除了本身致富後的奢侈腐化,還有大部分徽商的小富即安心理,導致大量徽商沒有去完成轉型。

胡雪巖的“血的教訓”


比如:木材商。木材沒有了,是否轉型木材加工業呢?但這部分徽商還在做原始的木材運送,所以就退出歷史舞臺,沒能完成產業轉型,及時調整經營方略、經營領域,適應國內外市場環境的變化。

應該說,徽商基本是行商坐賈,擅長長途販運,更多投入在流通領域,而沒有在生產領域投入更多資金。尤其到以機器生產為標誌的近代工業興起時,有部分徽商向近代工業轉型了,但絕大部分徽商沒有轉型。而以寧波商人為首的浙江商人,全線打入新的產業領域,導致徽商很快失利。

所以,徽商沒有完成近代工業轉型,以及企業的轉型升級,還只在流通領域分一杯羹,就很難發展了。因為近代工業轉型的市場機遇,不再是長途貿易,而更多靠技術、資金、人才優勢和近代工業,這些徽商基本上是落伍的。

和晉商一樣,過去十大商幫基本上都是在流動領域形成的,所以很少向生產領域發展。雖然有小部分轉型,但沒形成大勢。

4

胡雪巖的“血的教訓”


《中外管理》:剛才您舉到胡雪巖官商的例子,這方面有值得今人反思之處嗎?

胡雪巖的“血的教訓”


卞利:徽商受於封建專制土壤限制,這是第一要義。但徽商和晉商相比,有兩個特點。晉商比較豪爽,做事情較少用文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他們信仰關公,祭祀下老鄉關公就成交。我們徽商信仰誰?信仰“公關”,所以胡雪巖要做紅頂商人。但把“關公“倆字倒過來,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徽商的經歷對我們今天教訓就是:胡雪巖最後為什麼那麼慘?因為他依託的封建政治勢力倒臺了,所以左中堂一倒臺,立馬依託於此的生意就失去了,跟著胡雪巖失去了他的所有。這是一個血的教訓。

金錢買得了紅頂,保不了性命。我們說徽商好公關,但徽商所好的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一定時期內可能保證源源不斷地獲取暴利,但當達到巔峰或者其他時候,例如:遇到保護傘倒臺時,就可能會萬劫不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