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最容易患6種疾病,爸媽別不當回事

寶寶生病時,該如何照顧?有哪些症狀必須注意與觀察?何時要儘快就醫?如何預防寶寶生病?寶寶需要吃藥嗎?

狀況1、感冒、流感

感冒一般指的是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感冒與流感大多來自於飛沫傳染。感冒病毒有很多種,症狀通常包含咳嗽、流鼻涕、鼻塞等,通常感冒的症狀比較輕微,也不一定會發燒。即使有發燒,通常也是38度多一點,不至於引起高燒。退燒後,食慾與活力通常都還不錯。

寶寶最容易患6種疾病,爸媽別不當回事

流感則是感染流感病毒所致,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皆有可能。流感一般而言比感冒嚴重,大多會發燒,而體溫時常高達39度以上,另外也會有全身倦怠、肌肉痠痛、活動力差等與感冒不同的症狀,小孩子即使在退燒後活動力與食慾通常也不佳。少數人可能會引起肺炎等併發症,並有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基本上,病情的嚴重程度與病毒的致病力以及寶寶的抵抗力有關。如果寶寶雖然感冒,但活動力與食慾仍佳,則不一定要吃藥;倘若感冒影響到寶寶的睡眠與食慾,則建議遵醫囑使用改善症狀的藥物。至於感染流感,倘若病情不嚴重,則不一定要吃抗病毒藥物;如果流感病情較嚴重,則建議早期醫院就診。無論是感冒或流感,改善方式皆為多休息、補充水分,並持續觀察。補充水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脫水。4~6個月大的寶寶,只要開始吃輔食以後,就可以適量喝水;未滿4個月的寶寶如果排尿少、皮膚乾乾的,建議還是多讓寶寶喝奶來補充水分。

至於何時必須儘快就醫呢?如果發燒超過3天、或症狀持續1周以上未改善、或食慾與活動力明顯下降、或嗜睡、或呼吸急促,應立即就醫。預防感冒或流感的方式為:流行期少去人多擁擠處、勤洗手、戴口罩,並以接種流感疫苗來預防得到流感重症。

狀況2、哮吼

哮吼有三個判斷特徵:(1)咳嗽時發出類似狗吠的聲音;(2)聲音沙啞;(3)呼吸困難,吸氣時喉頭有喘鳴聲。哮吼為急性咽喉與聲帶部位發炎、腫脹,大多由病毒感染所引起,以副流感病毒最為常見,主要是由飛沫傳染,好發於6個月~5歲小孩,因為這個年齡層小孩的抵抗力較差(6個月以內因為有來自於母體的抗體,大多不會感染;至於年齡較大的小孩,抵抗力通常較好,即使感染,症狀往往也不會很嚴重)。雖然得到哮吼大多會自行康復,但少數病情較嚴重的寶寶或本身有先天呼吸道異常,如喉頭軟化症者,喉頭太狹窄又腫起來,容易有缺氧、發紺等併發症,應儘快就醫。預防得到哮吼的方法為勤洗手、戴口罩、不接觸生病的人。

一般來說,如果寶寶得到哮吼,要注意寶寶可能因呼吸道狹窄而使呼吸困難,父母要觀察,如果寶寶出現呼吸困難的聲音、或呼吸急促,必須儘快就醫。也要多補充水分,包括可以讓寶寶喝水或吸水蒸氣,皆有助於緩解症狀。此外,也要注意寶寶哭鬧時,喉頭腫脹、狹窄會更厲害,因此儘量避免讓他哭得太厲害,以免病情加重。

寶寶最容易患6種疾病,爸媽別不當回事

狀況3、玫瑰疹

玫瑰疹為飛沫傳染,屬於較良性的疾病,大多不用吃藥,主要為感染人類皰疹病毒第六型或第七型所致,感染後會出現39~40度高燒,伴隨一些不明顯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退燒後活動力與食慾一切正常。好發於6個月~2歲寶寶。發病初期由於除了發燒之外的症狀不明顯,較難早期判斷是否感染玫瑰疹,通常要等發燒3、4天以後,全身出現不會癢的小丘疹,才會比較容易判斷是感染玫瑰疹。2、3天后疹子出現後,通常也會一併退燒。但要注意玫瑰疹是病毒疹的其中一種,感染過玫瑰疹以後,仍然可能感染其他病毒所造成的病毒疹(不是隻要全身出疹子,就是玫瑰疹,例如:腺病毒、EB病毒…等病毒,也可能會出現病毒疹)。

父母在照顧寶寶時,如果高燒造成寶寶不舒服,可讓寶寶服用退燒藥來緩解不適,並補充水分(寶寶一天至少要換6片以上尿布,如果尿量減少,表示水分不足,須補充水分,以免脫水)。感染玫瑰疹雖然不用太擔心,但要與其他疾病鑑別診斷,以免感染了其他疾病,如泌尿道感染,卻誤以為是玫瑰疹而延誤治療時機,如果退燒後食慾與活動力不好,建議要看兒科,以確認是否為玫瑰疹或其他疾病所致。此外,玫瑰疹可能由無症狀的大人傳染給寶寶,因此建議寶寶的照顧者應勤洗手與戴口罩。

狀況4、急性腸胃炎

全部年齡的人皆可能患急性腸胃炎,不過5歲以下如果患急性腸胃炎,症狀往往會比較嚴重,因為寶寶身體水分沒有大人來得那麼多,腹瀉較嚴重時就會比較容易脫水。急性腸胃炎大多是病毒感染,少數才是細菌感染。急性病毒性腸胃炎有很多種,常見包括輪狀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等。

典型的輪狀病毒感染潛伏期小於48小時。常常先有輕度至中度的發燒及嘔吐,接著是頻繁的水狀腹瀉(不會有肉眼可見的血絲)。但每個人的表現可能有些不同,不一定這些症狀都會出現,少數寶寶甚至可能沒有症狀。嘔吐及發燒常常在第二天就慢慢開始好轉,但腹瀉可能持續5~7天。如果嘔吐、腹瀉嚴重,且食慾不佳,體內水分不夠就會開始脫水,而且有時候脫水的程度可能惡化得很快,特別是在年紀小的寶寶。從統計上來看,4個月至3歲的寶寶通常會比較嚴重。

至於腺病毒感染的病程,則是腹瀉的病程較長,常會長達10至14天;諾羅病毒感染的特點則是潛伏期更短(12小時),噁心與嘔吐的症狀會更加明顯,但是諾羅病毒感染的病程通常比較短,大約1至3天。這樣的病程也常會讓人誤以為是食物中毒或吃壞肚子。

傳染途徑大多為糞口傳染,預防的方式為勤洗手、在公共場所手儘量不要觸摸眼口鼻。治療的部分,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情形惡化及治療脫水。目前並沒有特別的抗病毒藥物來治療病毒性腸胃炎。而許多研究也顯示,使用止吐或止瀉藥物並沒有太多的好處,甚至可能造成一些嚴重的副作用。益生菌的使用(例如:乳酸桿菌)僅對於輕症的病患有些幫助,但對於脫水並沒有幫助。對於大部分輕度至中度脫水的寶寶,可以用口服的方式補充水分,建議飲用口服電解質液(但不建議飲用果汁或運動飲料);而嚴重脫水的寶寶,則需立即以點滴注射補充水分。

狀況5、腸病毒

許多人會將腸病毒與腸胃炎搞混,但是其實這兩種疾病完全不同。腸病毒其實不太會造成腸胃道方面的症狀。所有年齡層都可能感染腸病毒,不過年齡越小,感染症狀與影響會越嚴重。腸病毒有很多型別,其中比較會引發重症的是71型,感染過同一型腸病毒,會有大約10年保護力不再度感染,但還是可能感染其他型別腸病毒。年齡越小者,發生重症機率越高,其中又以未滿1歲的寶寶發生率越高。感染腸病毒常見的疾病例如: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等:

皰疹性咽峽炎:臨床症狀包括突發性發燒、嘔吐、厭食、咽峽部出現小水泡與潰瘍,病程4至6天,多數沒有併發症,少數併發無菌性腦膜炎。

手足口病:症狀包括髮燒、口腔潰瘍、身上出現帶有小水泡的紅疹,病程大約7至10天,其中口腔潰瘍常會影響進食,可能需要住院給予點滴(如果寶寶肯喝奶,當然還是優先讓寶寶喝奶,以流質食物為主,固體食物可能比較吃不下)。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眼睛發紅出血、有異物感或疼痛、眼皮腫脹與畏光,病程大約10天,通常由一眼開始再擴散至另一眼。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與飛沫。預防方式為戴口罩、勤洗手(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乾洗手大多是以酒精為主的成分,最好還是以溼洗手來預防),生病時應儘快就醫、在家休息不上學。此外,如果寶寶感染腸病毒,大人要以漂白水清潔被嘔吐物汙染的環境(建議1公升清水加10C.C.漂白水)。

感染腸病毒,必須特別注意以下併發重症的前兆病症,必須儘快就醫:

嗜睡、意識模糊、即使退燒時仍活動力不佳、手腳無力。

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全身肌肉收縮)。

持續嘔吐。尤其是隻有嘔吐而沒有腹瀉症狀,又伴隨嗜睡與活動力下降。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寶寶安靜且體溫正常沒發燒時,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

寶寶最容易患6種疾病,爸媽別不當回事

狀況6、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大多是腸道菌引起的感染,主要來源為大腸桿菌。男寶寶多數泌尿道感染髮生於1歲內,未進行包皮環切術的男寶寶泌尿道感染機率比較高;女寶寶第一次泌尿道感染常發生於5歲內,於嬰兒期及如廁訓練期是高峰。泌尿道感染包括腎盂腎炎、膀胱炎、無症狀菌尿症。腎盂腎炎的症狀及表現為:腹部或下背部或腰部疼痛、發燒、嘔吐、腹瀉(不一定全部症狀都有,也可能只有發燒)。嬰兒可能會表現出餵食困難、躁動不安等症狀。腎盂腎炎可能造成腎臟損傷與結痂;至於膀胱炎症狀為解尿疼痛、尿急、頻尿、恥骨上疼痛。單純的膀胱炎並不會發燒,也不會造成腎臟損傷;無症狀菌尿症則是指尿液細菌培養為陽性,但並無任何感染症狀,也不會造成腎臟損傷。確診方式為驗尿(未進行包皮環切術的男寶寶,收集小便時應將包皮往上拉回,以避免收集的尿液受到包皮上細菌所汙染)。

2個月至2歲的寶寶,若有發燒的泌尿道感染,都應該安排腎臟及輸尿系統的超聲檢查。當檢查有異常時,應考慮安排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檢查。

當寶寶有脫水、嘔吐、未滿1個月的新生兒、或是症狀嚴重時都應該住院,由點滴給予足夠的水分及靜脈給予抗生素治療。萬一寶寶常反覆有泌尿道感染時,應尋找原因,常見的因素包括解尿頻率過少或便祕等。少數寶寶為構造因素影響所致,例如:膀胱輸尿管尿液逆流、尿路阻塞性疾病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