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縣玉蟾臺道觀


戶縣玉蟾臺道觀


戶縣玉蟾臺道觀位於陝西西安市戶縣城西2公里處的曲抱村。這裡是民間增福財神劉海的故鄉,至今仍有一座稱作“玉蟾臺”的小廟供奉劉海,傳說始建於唐朝。

這裡古稱瓜(刮)牛臺,相傳老子西行經此,用軒轅劍刮洗青牛身上的汙泥,故得名。又傳說劉海曾修道於此,於是改名玉蟾臺。祖庵鎮重陽萬壽宮的碑林中《十方重陽萬壽宮記》碑陰就鐫刻有元代書法家宋渤的行書《劉海蟾詩碑》。

玉蟾臺道觀古樸雅緻,硃紅色廟門坐北朝南,兩側有楹聯:“碧水長流傳道樓臺怡勝景;綠雲環抱吐月納福濟蒼生。”廟門兩側牆上各有兩組垂直排列的相同八卦符號,門左側形狀為黒色的兩短夾一長,門右側為紅色的兩長夾一短。這樣的裝飾在其它道院還從來沒有見到過,經請教懂易經的人士方得知,左側為“坎卦”卦象,坎為水,表現出陽入陰中,內剛外柔的象。坎卦告訴人們,人生難免遭遇艱難阻礙,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動腦筋設法解救。右側為“離卦”卦象,離為火,內空外明,為光明接連升起之表象。離卦告訴人們,人有聰明才智,可以贊助天地的化育,順應天道,就不應該驕狂自大。也有書籍解讀“坎”“離”並排有“水深火熱”之意,告誡人們步入社會須謹慎小心,能經受壓力而不同流合汙。


戶縣玉蟾臺道觀


居中建有三門五間的三清殿,供奉道教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西側為三間五聖宮,東側便是三間劉海殿了。另外還有無極老母殿、丹房等。

劉海殿門前置一長方形香爐,正面刻有“玉蟾臺劉海廟”,供人們奉香祭拜。門外東側廊下有一通石碑,一面刻有劉海像,左右兩行刻著蘇東坡的詩句:“仙根曲抱生劉海,神水渼陂戲金蟾”。另一面刻有劉海戲金蟾的神話故事。走進殿內,只見神臺上供奉有三尊神像,西邊穿杏黃色長袍手持混元球的為神醫華佗,東邊穿硃紅色長袍身坐虎、手戲龍的為藥聖孫思邈,中間穿藍色長袍的就是增福財神劉海了。只見他右手高揚牽著一根金線,身前有一隻蟾蜍,挺身直立,紅舌長伸,身下湧起層層水浪。劉海看著金蟾,心生歡喜,這一尊劉海和別的廟宇中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神像截然不同,表情嘻嘻哈哈,輕鬆活潑,一看就是個樂天派。


戶縣玉蟾臺道觀


這隻三足金蟾大有來歷,被認為是靈物,繫上古厥陰之氣所化生,其身青黑,遍佈金點,白睛金珠,集五行之氣於一身,以天地精氣為食,善嗜咬金而儲,三足乃應三才之數。俗話說:“三隻腳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人有的是!” 說法便源於這個典故。據說劉海廟所在地被稱為“玉蟾臺”,也是因為能吐出金錢的金蟾肚白如玉,故民間呼之曰“玉蟾臺”

玉蟾檯曆經宋元明清,雖飽經滄桑,風景依舊美麗。宋代大哲學家程顥任戶縣主簿之職晚宿草堂寺時,曾寫詩描繪這一帶的風景:“參差臺殿綠雲中,四面篔簹一徑通。曾讀華陽真誥上,神仙居在碧琳宮。”明清戶縣十二景之一有“玉蟾稻塍”,《重修戶縣誌·金石》載有清代吳廷芝《玉蟾稻塍》詩:“井廬溝陰陌阡連,月印塍痕繡錯編。□□返人麥浪滾,飄飄拂袂稻風喧。斜穿石徑依臺榭,曲抱村墟列澗躔。野色蒼茫煙霧起,還將歸路下花田。”邑人楊照林老先生曾撰文回憶,昔日曲抱村的玉蟾颱風景幽美, 一大片亭亭玉立的修竹環抱著這座美景如畫的道家小廟。

玉蟾臺臺高地闊,在今臺南四十餘米處,都是玉蟾臺高起的地域,竹林南面有一道寬約三米的水渠,一股清流環繞竹林四周,然後北折,向東北方向注入渼陂湖中。行人跨越古橋,穿越竹林,就來到一處典雅樸素的院落,南端是九間帶樓的瓦房,北邊緊鄰的兩旁有廂房十餘間。院地中央一座殿宇,當年小學用作辦公室。院中的北部即坐落今三清殿、劉海殿等建築。昔日這裡雖設學校,但道家的諸神塑像卻完整保留,與師生長伴同存。解放初廟院改為學校。文革間竹林巨樹慘遭砍伐,廟宇房舍大多譭棄。在推行 “田園化”時,所有道路東西、南北都得取直。東西生產路正好對準了玉蟾臺,於是大部分臺基被挖掉。因有識之士出面干預,才留下了今日的一小塊勝蹟。後來落實宗教政策,這裡得到集資修葺。

2006年,匡崇然道長率領道眾歷經數載,恢復重建了玉蟾臺道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