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一品鍋

胡適 明朝 蘿蔔 梁實秋 大帥搜食記 大帥搜食記 2017-11-07

胡適一品鍋,徽州山區冬季常吃的火鍋類特色傳統美食。這道菜不僅鄉土風味濃,味厚而鮮,而且濃香撲鼻,誘人食慾。胡適一品鍋的起源和發展都跟徽州的歷代名人有關,是徽菜中有名的當家菜之一。

胡適一品鍋

據傳,“一品鍋”因明代徽州府石臺縣“四部尚書”畢鏘的一品誥命夫人餘氏創制此菜而得名。話說有一回,嘉靖皇帝突然駕臨畢鏘尚書府做客,並指定要在畢府與尚書共進午膳。因為事發突然,根本來不及做大的準備。餘夫人別出心裁,決定在“土”、“特”二字上下功夫,親自操刀下廚。她將家裡現有的香菇、木耳、蕨菜、幹筍、幹豆角、醃雞等家鄉風味菜直接放入一鍋燉煮,最上層再放入醃肉火腿片提味。由於刀工精細、火候到位,吃的嘉靖皇帝胃口大口,龍顏大悅。最後得知這個土菜大雜燴竟然是一品誥命夫人餘氏親手烹製,索性將該道菜命名為“一品鍋”。最終一傳十、十傳百,“一品鍋”便在徽州流傳開來。

胡適一品鍋

另一位與“一品鍋”結緣的名人必須提到胡適。胡適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師從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大師杜威,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作為徽州績溪人,儘管大部分時間都雲遊海內外,但始終與家鄉“一品鍋”相伴。每逢宴請同鄉好友或有貴客上門,肯定要上這道“一品鍋”。在北大擔任校長時,胡適便用“一品鍋”招待過績溪的女婿——梁實秋。後來梁實秋曾專門撰文回憶道:“一隻大鐵鍋,口徑差不多有二尺,熱騰騰地端上了桌,裡面還滾沸,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些蛋皮餃。緊底下是蘿蔔、青菜,味道好極”。胡適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也曾經常以“一品鍋”招待外國貴賓,不僅贏得滿堂讚譽,而且潛移默化的為“一品鍋”塑造國際影響力。最終“一品鍋”和“胡適”融為一體,談到胡適,必想到“一品鍋”,說到“一品鍋”,也就不能不提胡適了。

胡適一品鍋

“胡適一品鍋”一般選用外銅裡錫的特製大平鍋,先在鍋底墊上竹箅,以防食材因長時間加熱與鍋底粘連。食材的擺放很有講究。鍋底一般鋪上幹筍、幹豆角、蘿蔔、冬瓜、青菜、蘑菇之類,以素菜墊鍋。墊鍋之上,依次放入肉、豆腐包、肉丸、蛋餃、雞塊、鴨塊、山珍、野味等。一種菜稱為“一層樓”,樓數越高越好。先用大火燒製,待全鍋燉沸,再轉文火慢燉四個小時左右,在過程中不時將原湯從上而下澆淋,使上部食材持續入味。只有成功燒製的一品鍋才具備油而不膩、爛而不化,熱而不燙,冷而不卻的味覺特徵,堪稱“色香味”完美融合的菜品典範。

胡適一品鍋

“青磚黛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即便是世界上最好的畫筆,即便是最動人的詩篇也難以準確、妥帖的描述徽州的美。不似麗江般文藝,也不像廈門的小清新。只有白牆黑瓦的村落,滿眼金黃的油菜花,還有綿延不絕的竹海,古樸、安靜、簡約。這是中國人夢想的田園詩意生活,這是中國人的理想精神家園。也只有這樣物產豐饒的生活環境,也只有這樣歷史厚重的文化底蘊,才使得以“胡適一品鍋”這樣的經典徽菜走出皖南的山林,走向繽紛多彩的世界。即使跨越重重海洋,胡適的心中依然深藏著對徽州的山水和物產的眷戀,在歙縣人陶行知的眼中,“世界上只有瑞士能與他的家鄉相比”。“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雖然我們不能像胡適和陶行知這般幸運,但一想到不僅能隨時吃到“胡適一品鍋”,還能徜徉和沉浸在徽州的美麗畫卷中,至少要比沒來過徽州的湯顯祖幸福多了。

胡適一品鍋

大帥有話說:聚焦一個省寫文章,真心覺得難度還是蠻大。這篇文章也是卡了很久、換了好幾個主題才出爐的。雖然研究起來更方便,但有時候靈感這東西不來也著實煩人。下一期不管換不換省份,咱們繼續搜美食!

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本文為蔡大帥原創,如您有相關意見或建議,請直接點評或聯繫作者蔡大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