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為何給博士兒子娶了個鄉下女人?

胡適 胡傳 不完美媽媽 陳衡哲 讀書 每日醉櫻桃 2019-04-20

上期分享了胡適與紅顏知己陳衡哲的故事,胡適溫文儒雅,博學多才,世間傾慕他的女子不少,而他溫文儒雅的品格,與一個平凡的女人分不開,這個人,便是他的母親馮順弟。馮順弟是一個農家之女,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是如何將4歲就失去父親的胡適撫養成大學者的呢?

1

據說,胡適的母親馮順弟,頭髮很長,她身高五尺三寸,約合一米六幾,頭髮卻長達五尺八寸,比身高還長,因此每次梳頭都要站在凳子上,分三段才能梳理好。

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為何給博士兒子娶了個鄉下女人?

民間有句俗語,“頭髮長,見識短”,但長頭髮的鄉村女子胡順弟,對自己的婚姻大事卻有著不同於常人的見解。

馮順弟的父親是一個農民,她是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因為父母想要兒子,便給她起了個“順弟”的名字。

馮順弟果然給家裡帶來了弟弟,除了弟弟,還有兩個妹妹,家裡就變成了六口人,人一多,馮家的日子就艱難起來。

順弟16歲這年,鄰村的親戚來給她說媒,說的是大她32歲、人稱“三先生”的胡傳。

2

馮家覺得倆人年齡相差太大,而且胡傳前面兩個去世的妻子還留下了一堆兒女,就沒有同意,但馮順弟自己卻答應了這門婚事。

她有兩個考慮,一是嫁給做官的胡傳,可以改變家中的經濟狀況,幫助父母實現他們的心願——在老宅上建一棟新屋。

二是,她久聞三先生的大名,也見過三先生,雖然三先生的年齡比她大很多,但三先生的傳奇經歷和博學多才,讓她仰慕在心。

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為何給博士兒子娶了個鄉下女人?

就這樣,17歲的馮順弟成了胡傳的繼室。

胡傳又名胡鐵花,自幼喜歡讀書,還練習武功,25歲考上秀才,以研究邊疆地理為己任,走南闖北,精明幹練,漸漸做上了一方要員。

“面容紫黑,有點短鬚,兩眼有威光,令人不敢看他。”“在萬里長城外住了幾年,把臉晒得像包龍圖一樣。”這是胡適對父親的描寫。

馮順弟嫁給胡傳後,胡傳常在百忙中教她認字讀書,順弟也盡妻子的本份,照顧夫君的起居。

兩年後,他們的兒子胡適出生了,胡適剛滿3個月,三先生就被調往臺灣任職,直到一年後,馮順弟才帶著胡適去到臺灣團聚。

甲午戰爭爆發,三先生託人把妻兒先行送回績溪老家,不想就此成永訣,三先生帶病在戰亂中奔走忙碌,死在了廈門。

3

胡傳的死訊傳回來,馮順弟正坐在老屋前堂房門口的椅子上,聽見讀信人讀到丈夫的死訊,當即連同椅子一起,昏倒在門檻上。

此時,胡適只有三歲零八個月,馮順弟只有22歲出頭,虛歲23歲!

五雷轟頂般的打擊下,馮順弟卻站了起來,因為她知道,丈夫不在之後,還有一個大家等著她去操持,還有她和胡傳唯一的骨肉需要她的養育。

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為何給博士兒子娶了個鄉下女人?

後排左二為馮順弟,後排右二為江冬秀

為了兒子的將來,她對胡適管教很嚴,不顧家中拮据,千方百計履行胡傳的遺囑,送兒子讀書。

“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丟臉、出醜之意)她要胡適學自己的父親,做一個像父親一樣的人。

胡適說錯了話、做錯了事,馮順弟從不在他人面前教訓兒子,但是,她每天清晨都要對胡適私下進行嚴厲的“晨訓”,發現兒子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決不姑息和溺愛。

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為何給博士兒子娶了個鄉下女人?

她年紀輕輕守寡,只有這麼一個親骨肉,按說應該將兒子留在身邊,但是,胡適讀完私塾後,她覺得兒子要有廣闊的天地,要進一步深造,於是,她把兒子送去了上海,勤奮好學的胡適考上了公費留學生,遠渡重洋去了美國。

4

送兒子讀書,送兒子去美國,她還張落兒子的終身大事,為兒子說下了一門親事。

胡適從美國留學歸來,依母之意,與江冬秀成婚。第二年,江冬秀懷孕的消息從北京傳來,積勞成疾的馮順弟,似乎了卻了一生的使命與心願,溘然長逝。

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為何給博士兒子娶了個鄉下女人?

世人都以為這是包辦婚姻,世人都以為江冬秀配不上胡適,但她作為母親,為兒子挑媳婦的眼光自有道理。

江冬秀雖然沒有文化,但江家是名門望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對於一個母親來說,她要的媳婦並不是要多麼的會舞墨弄文,多麼的有文化,她要的是能悉心照顧自己的兒子,為胡家傳宗繼代的人。

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為何給博士兒子娶了個鄉下女人?

從這一點上來說,她的眼光是對的,江冬秀婚後對胡適悉心照顧,體貼有加,讓胡適無後顧之憂,安心去做學問。除去賢惠和能幹,江冬秀人情練達,還有一種處世的氣度、智慧和俠骨。

17歲做繼室,23歲守寡,她為何給博士兒子娶了個鄉下女人?

胡適在《四十自述》中說: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