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我的人生觀

文|胡適

胡適:我的人生觀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人要有正確的人生觀,隨著我們慢慢長大的長大,也許我們需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人生觀,因為人生觀不是一個理想而是理想與現實的總結,人生觀指導我們究竟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怎樣去實現自己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今天為您選讀胡適先生的《我的人生觀》,讓我們和這位思想家來一次跨時空的對話,探討他對人生觀的見解

每個人可以說都有一個“人生觀”,我是以先幾十年的經驗,提供幾點意見,供大家思索參考。

很多人認為個人主義是洪水猛獸,是可怕的,但我所說的是個平平常常,健全而無害的。乾乾脆脆的一個個人主義的出發點,不是來自西洋,也不是完全中國的。中國思想上具有健全的個人主義思想,可以與西洋思想互相印證。

王安石是個一生自己刻苦,而替國家謀安全之道,為人民謀福利的人,當為非個人主義者。但從他的詩文可以找出他個人主義的人生觀,為己的人生觀。因為他曾將古代極端為我的楊朱與提倡兼愛的墨子相比。在文章中說“為己是學者之本也,為人是學者之末也。學者之事必先為己為我,其為己有餘,則天下事可以為人,不可不為人。”

胡適:我的人生觀

這就是說,一個人在最初的時候應該為自己,在為自己有餘的時候,就該為別人,而且不可不為別人。

十九世紀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給一位年輕的朋友寫信說:“最期望於你的只有一句話,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純粹的為我主義,要你有時覺得天下事只有自己最重要,別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於社會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成器。”

另外一部自由主義的名著《自由論》,有一章“個性”,也一再的講人最可貴的是個人的個性,這些話,便是最健全的個人主義。一個人應該把自己培養成器,使自己有了足夠的知識、能力與感情之後,才能再去為別人。

孔子的門人子路,有一天問孔子說:“怎樣才能做成一個君子?”孔子回答說:“修己以敬。”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養、訓練、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釋為慎重。子路又說:“這樣夠了嗎?”孔子回答說:“修己以安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養、訓練、教育好了,再為別人。

子路又問:“這樣夠了嗎?”孔子回答說:“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培養、訓練、教育好了自己,再去為百姓,培養好了自己再去為百姓,就是聖人如堯舜也很不易做到。


胡適:我的人生觀


孔子這一席話,也是以個人主義為起點的。自此可見,從十九世紀到現在,從現在回到孔子時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訓練、培養、教育好。因此個人主義並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輕人確立一個人生觀,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這塊材料培養、訓練、教育成器。

我認為最值得與年輕人談的便是知識的快樂。一個人怎樣能使生活快樂。人生是為追求幸福與快樂的,《美國獨立宣言》中曾提及三種東西,就是(1)生命,(2)自由,(3)追求幸福。

但是人類追求的快樂範圍很廣,例如財富、婚姻、事業、工作等等。但是一個人的快樂,是有粗有細的,我在幼年的時候不用說,但自從有知以來,就認為,人生的快樂,就是知識的快樂,做研究的快樂,找真理的快樂,求證據的快樂。從求知識的慾望與方法中深深體會到人生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人生,去深求無窮的知識,實在是非常快樂的。

兩千年前有一位政治家問孔子門人子路說:“你的老師是怎樣的人?”子路不答。後來孔子知道了,說:“你為什麼不告訴他,你的老師‘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從孔子這句話,可以體會到知識的樂趣。

胡適:我的人生觀

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時,想出瞭如何分析皇冠的金子成分的方法,高興得赤身從澡堂裡跳了出來,沿街跑去,口中喊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這就是說明知識的快樂,一旦發現證據或真理的快樂。英國兩位大詩人勃朗寧和丁尼生有兩首詩,都是代表十九世紀冒險的、追求新的知識的精神。

最後談談社會的宗教說,一個人總是有一種制裁的力量的,相信上帝的人,上帝是他的制裁力量。我們古代講孝,於是孝便成了宗教,成了制裁。現在在臺灣宗教很發達,有人信最高的神,有人信很多的神,許多人為了找安慰都走了宗教的道路。我說的社會宗教,乃是一種說法,中國古代有此種觀念,就是三不朽:立德,是講人格與道德;立功,就是建立功業;立言,就是思想語言。

胡適:我的人生觀

在外國也有三個,就是Worth,Work,Words。這三個不朽,沒有上帝,亦沒有靈魂,但卻不十分民主。究竟一個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到何種程度,我認為範圍必須擴大,因為人的行為無論為善為惡都是不朽的。

我國的古語:“流芳百世,遺臭萬年”,便是這個意思……因此,我們的行為,一言一動,均應向社會負責,這便是社會的宗教,社會的不朽……我們千萬不能叫我們的行為在社會上產生壞的影響,因為即使我們死了,我們留下的壞的影響仍是永久存在的,“我們要一出言不敢忘社會的影響,一舉步不敢忘社會的影響”。

即使在社會上留一白點,我們也絕對不能留一點汙點,社會即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的制裁者。

東西文明差異在人生觀的問題上卻是出奇的一致,古人講到的立德、立功、立言是諸如胡適先生這樣的一代大師終生追求的目標,他們把自己的快樂擴展到為人,為整個社會的求知與奉獻中去,也許我們不一定成為那樣的人被後世所敬仰,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積少成多,做一個胸中有愛,有敬畏,有分寸的人。

胡適:我的人生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