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如果,也沒有劇透,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歷史,以古鑑今!

權臣就是掌握朝政大權,能夠左右國家甚至皇帝命運的大臣。權臣如此關鍵,那我們是否只知其一,是否瞭解他們是如何成為權臣、怎樣行使權利、最後結局如何、後人如何評價的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從中也許可以找出所不知道的祕密!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歷史上幾乎每朝每代都有權臣,比如西漢的霍光、王莽,東漢的竇憲、樑冀、曹操,唐朝的李林甫、楊國忠,宋朝的蔡京、高俅,明朝的嚴嵩、張居正,清朝的多爾袞、明珠、肅順等,都是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人物。權臣的出身很複雜,既有皇親宗室、統兵將帥,又有當朝宰輔、皇族外戚等。

權臣的心態也不同,既有安於高官厚爵、不索九錫,心安理得地做“無冕之王”的,如大漢大將軍霍光、明首輔嚴嵩、張居正等等,這些人佔大多數。也有覬覦神器、染指皇位的野心型梟雄,如西漢王莽,篡位奪取西漢皇權,自立皇帝,建立了新朝。也有自己雖然沒有邁出關鍵一步,但是打好了基礎,由兒孫在其基礎上奪取政權的,比如曹操、司馬懿等。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張狂的王莽

今天我們不說奪取皇位的,這個不被封建道德倫理認可,只是談談安居高位的“無冕之王”,這些人起碼是譭譽參半吧。

我們也許只是看到了權臣的高高在上無限風光,而忽視了他們是如何登上高位,有沒有高處不勝寒,是不是得以善終。

這麼多權臣我們也不能一一道來,我們就根據權臣的身份不同找出四個代表,如宗室多爾袞、將帥宇文護、宰輔嚴嵩、外戚霍光,以此等為例分析一下。

一、成為權臣——不走尋常路

1、霍光是漢武帝時期,大司馬霍去病同父異母兄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典型的外戚代表。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後,漢武帝任命霍光升職擔任奉車都尉(皇帝保鏢隊長)、光祿大夫(皇帝身邊顧問)等職位,侍奉護衛漢武帝左右,位列朝臣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深得漢武帝的信任(也有人說,漢武帝是因為霍光長相俊美而寵信霍光的)。漢武帝晚年想把皇位傳給年幼的劉弗陵,命令宮中畫師作《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暗示他準備輔政。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影視作品霍光形象

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臨終之時明確指定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時年八歲的漢昭帝。漢昭帝時期,霍光察覺上官桀父子、桑弘羊、鄂邑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的叛亂意圖,先下手為強平定叛亂。此後霍光成為朝政實際上的決策者,在昭帝時期,霍光得到漢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獨攬大權。

2、宇文護(公元513年—公元572年)是南北朝時期,北周歷史上著名的權臣,也是著名的孝子。宇文護早年跟隨西魏權臣宇文泰(宇文護叔叔)與東魏多次交戰,屢建戰功,歷任都督、徵虜將軍、驃騎大將軍等職。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病逝,臨終將權力移交給宇文護,宇文護接掌國政。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宇文護不負所托,迫使西魏恭帝元廓禪位於宇文泰之子宇文覺,建立北周,被封為大司馬,進爵晉國公,執掌政權。宇文護確實對他叔叔的臨終囑咐十分重視,因為他自己當皇帝完全可以,但是還是說話算話、一諾千金,擁護堂弟宇文覺登基,建立北周。

3、嚴嵩是明世宗嘉靖年間權臣。入仕後,先是不滿劉瑾行事,推病在家,十年後復出,任國子監祭酒。因為寫的一手好青詞,加上善於揣測皇帝心意,深得世宗歡心,任命他為南京禮部、吏部尚書、英武殿大學士,以六十二歲高齡,成為內閣第一首輔。雖然當時大明體制,設有司禮監對內閣權力進行制衡,但是嚴嵩還是很好的控制了整個局勢。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字寫得不錯吧

4、多爾袞是大清開國功臣,清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1643年,皇太極去世,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二、“光輝”事蹟——獨斷朝綱

1、霍光是西漢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霍光常被人與伊尹相提並論,稱為“伊霍”。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主要是指霍光操控漢廢帝(海昏侯)劉賀和漢宣帝劉病己的登基廢立。

漢昭帝駕崩,但是他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漢武帝孫子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天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對外理由是漢廢帝行淫亂之事,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劉賀想獨立執掌政權,任用親信,霍光感到難以控制)。但是沒有皇帝不行啊,於是霍光同群臣商議後決定從民間迎接武帝曾孫劉病已(後改名劉詢)繼承帝位,這就是漢宣帝。

由此可見,漢昭帝之後是劉賀當皇帝還是劉病己當皇帝,都是由霍光決定的。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2、宇文護在北周建立後獨斷專行,三年內連殺宇文覺、拓跋廓、宇文毓三個皇帝,被稱為“第一屠龍手”。這個外號有意思,只要看不順眼,不管你皇帝還是大臣,不管你姓宇文還是拓跋,照殺不誤。最後宇文護升任大冢宰(古代官名,總領百官,掌握國政),總領左右十二軍,掌控軍政大權,一時間權傾朝野,成為北周的實際主宰者。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3、嚴嵩獨攬大權、放縱嚴世蕃胡作非為。1539年後,世宗嘉靖皇帝沉迷道教,二十年不理朝政,嚴嵩作為首輔把持朝政,排除異己,殺害忠臣,對邊境防衛忽視,邊防廢馳,財政枯竭,國家汲汲可危。尤其在70歲後,他因年高體弱,把朝政交給兒子嚴世蕃處理,嚴世蕃比嚴嵩更大膽更貪婪更心狠手辣。

嚴嵩也是四個權臣裡面最被詬病的一個,雖然也有人(主要是嚴嵩老家的)論證嚴嵩對維護統治、驅逐倭寇等方面做了貢獻,但不是主流研究結論,現在大多數歷史研究仍然以奸臣來定位嚴嵩。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4、多爾袞攝政王,與皇位只差半步。順治五年(1648年)末,多爾袞的權勢地位又向前進了一步,變成了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即是說多爾袞不僅實權在握,而且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向皇帝看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而且,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特別是“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於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多爾袞除了沒有皇帝的名分,其他和皇帝沒有區別!

三、悲榮結局——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1、霍光死後超級榮光,但兩年後家族滿門被抄斬。漢宣帝即位之初,霍光表示歸政於漢宣帝(此事真假不明,是故作姿態還是真心還政呢?)。漢宣帝沒有接受,朝廷事務的決策仍先經過霍光過問再稟報皇帝。漢宣帝對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內心十分忌憚,與之同車時“若有芒刺在背”。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後,漢宣帝與上官太后一同到場治喪,將之與漢初三傑之蕭何相比,以皇帝級別的葬儀葬於茂陵。其葬禮上,有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等葬具,以縕輬車,黃屋送葬,諡號“宣成”。公元前66年七月,霍家謀反事情敗露,霍禹被腰斬,霍雲、霍山自殺,霍家一族遭到滿門抄斬。

你說漢宣帝這是發洩情緒還是宣示權力呢?

2、武成二年(560年),宇文護立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為帝。但宇文邕是一個精明強幹之人,不甘做傀儡皇帝。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護從同州回到長安,在含仁殿被宇文邕殺死,其子嗣、黨羽也被逮捕誅殺。建德三年(574年),宇文邕下詔恢復宇文護爵位,諡號為蕩。這難道是才認識到宇文護忠心護主、反被誅殺,心存愧疚嗎!實在是北周皇帝對不起他,因為他要做皇帝的話,誰也阻擋不了!但是畢竟是殺了,人死不能復活,含冤而死也是沒有辦法的!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3、嚴氏父子倒行逆施引發眾怒,嚴世蕃以通倭罪名被判斬首,而嚴嵩被沒收家產,削官還鄉,無家可歸。兩年後病死,終年八十七歲。他死的時候,寄食於墓舍,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弔唁的人。由此可見,惡人自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辰未到。誰能想到一代權臣竟然淪落到這等可憐境地,可以說是死無葬身之地!

4、順治七年(1650年)冬,多爾袞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順治剝奪多爾袞封號,並掘其墓(順治皇帝夠狠,除了權力之爭外,還有當時不足以為外人道的原因,這裡不多講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四、後人評價——褒貶不一

1、蔡東藩(清末民國著名歷史學家,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評價霍光:①光忠厚有餘,而才智不足,誠哉其不學無術乎! ②伊尹能使太甲之悔過,而霍光徒毅然廢立,專制成事,其不如伊尹多矣!然以後世之莽操視之,則光猶有古大臣風,與跋扈者實屬不同。善善從長,光其猶為社稷臣乎?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2、呂思勉(近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評價宇文護:“宇文護雖跋扈,亦不可謂無才,其居相位時,政事亦似未大壞。”

3、張廷玉(清朝名臣)評價嚴嵩: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4、孟森(清末民國著名明清史歷史學家)評價多爾袞:①清之入關創業,為多爾袞一手所為。②清饒天幸,以多爾袞入關成大功......其明達是以聽納正論,然其時能持論者,實無幾人,舊人中唯范文程,降臣中唯洪成疇為有見地,而多爾袞皆能虛受其言。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五、反思權臣之路——前車之鑑,何不借鑑。

1、權臣皆跋扈、妄為、狂傲、專橫,不明進退之理。前車之鑑這麼多,怎麼就沒有汲取經驗教訓呢?

2、權臣能力超乎常人,善用心計,操縱朝局、把控大局,一切皆於股掌之上。不然如何成為權臣。

如果可以劇透結局,不知他們是否會後悔選擇了權臣之路?

3、後人評價不一,霍光、多爾袞功大於過,宇文護功過相當,嚴嵩誤國誤民。

4、結局明顯差異。霍光死後榮光;宇文護慘被殺害,抄家滅族;嚴嵩孤獨悲慘終老;多爾袞死後被掘墓!

正是:獨斷朝綱居高位,不知進退惹禍端;無人知曉身後事,應悔當初任性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