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貨車 鬥牛犬 設計 內蒙古 康明斯 貓和老鼠 技術 提加商用車網 2019-09-10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工作臺部分貼的是仿木紋材質的裝飾,臺上許多單獨的儀表透露著滿滿的美式風格,而且車上的工作按鍵都很貼心的貼上了開關名稱,便於駕駛員辨識,不過在當年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這些按鍵的功能都是在使用中摸索出來的。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工作臺部分貼的是仿木紋材質的裝飾,臺上許多單獨的儀表透露著滿滿的美式風格,而且車上的工作按鍵都很貼心的貼上了開關名稱,便於駕駛員辨識,不過在當年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這些按鍵的功能都是在使用中摸索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車內有兩根擋杆,單純看著是很複雜,其實明白了還是很簡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相似的變速器。左面這個圓球的擋杆有5個擋位,就是常規的12345和N擋,右面那個球頭丟了的擋杆有3個擋位,是L,Direct,Rec擋,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低速擋,高速擋和倒擋。

掛擋方式呢,具體我也在MARK論壇查詢了一下,沒想到當年18擋的卡車還多出來一排擋杆,就是說有三排擋杆。言歸正傳,這個掛擋就是先踩離合,假設掛上右面的L擋之後需要再接著掛上左面的1擋,送離合,才能起步,而且每掛一個擋都要補油,要是說換成高速擋或倒擋同理。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和現在的自行車很像?是不是立刻茅塞頓開了!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工作臺部分貼的是仿木紋材質的裝飾,臺上許多單獨的儀表透露著滿滿的美式風格,而且車上的工作按鍵都很貼心的貼上了開關名稱,便於駕駛員辨識,不過在當年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這些按鍵的功能都是在使用中摸索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車內有兩根擋杆,單純看著是很複雜,其實明白了還是很簡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相似的變速器。左面這個圓球的擋杆有5個擋位,就是常規的12345和N擋,右面那個球頭丟了的擋杆有3個擋位,是L,Direct,Rec擋,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低速擋,高速擋和倒擋。

掛擋方式呢,具體我也在MARK論壇查詢了一下,沒想到當年18擋的卡車還多出來一排擋杆,就是說有三排擋杆。言歸正傳,這個掛擋就是先踩離合,假設掛上右面的L擋之後需要再接著掛上左面的1擋,送離合,才能起步,而且每掛一個擋都要補油,要是說換成高速擋或倒擋同理。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和現在的自行車很像?是不是立刻茅塞頓開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設置了雙油箱,左面的油箱容量為55加侖,約208升,右面的因為大梁佈置件少所以稍微大點,容量58加侖,約220升。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工作臺部分貼的是仿木紋材質的裝飾,臺上許多單獨的儀表透露著滿滿的美式風格,而且車上的工作按鍵都很貼心的貼上了開關名稱,便於駕駛員辨識,不過在當年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這些按鍵的功能都是在使用中摸索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車內有兩根擋杆,單純看著是很複雜,其實明白了還是很簡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相似的變速器。左面這個圓球的擋杆有5個擋位,就是常規的12345和N擋,右面那個球頭丟了的擋杆有3個擋位,是L,Direct,Rec擋,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低速擋,高速擋和倒擋。

掛擋方式呢,具體我也在MARK論壇查詢了一下,沒想到當年18擋的卡車還多出來一排擋杆,就是說有三排擋杆。言歸正傳,這個掛擋就是先踩離合,假設掛上右面的L擋之後需要再接著掛上左面的1擋,送離合,才能起步,而且每掛一個擋都要補油,要是說換成高速擋或倒擋同理。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和現在的自行車很像?是不是立刻茅塞頓開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設置了雙油箱,左面的油箱容量為55加侖,約208升,右面的因為大梁佈置件少所以稍微大點,容量58加侖,約220升。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輛車的動力是麥克自家的ME6系列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輸出300馬力,帶渦輪增壓,但是排量以及其他數據是未知的。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工作臺部分貼的是仿木紋材質的裝飾,臺上許多單獨的儀表透露著滿滿的美式風格,而且車上的工作按鍵都很貼心的貼上了開關名稱,便於駕駛員辨識,不過在當年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這些按鍵的功能都是在使用中摸索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車內有兩根擋杆,單純看著是很複雜,其實明白了還是很簡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相似的變速器。左面這個圓球的擋杆有5個擋位,就是常規的12345和N擋,右面那個球頭丟了的擋杆有3個擋位,是L,Direct,Rec擋,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低速擋,高速擋和倒擋。

掛擋方式呢,具體我也在MARK論壇查詢了一下,沒想到當年18擋的卡車還多出來一排擋杆,就是說有三排擋杆。言歸正傳,這個掛擋就是先踩離合,假設掛上右面的L擋之後需要再接著掛上左面的1擋,送離合,才能起步,而且每掛一個擋都要補油,要是說換成高速擋或倒擋同理。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和現在的自行車很像?是不是立刻茅塞頓開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設置了雙油箱,左面的油箱容量為55加侖,約208升,右面的因為大梁佈置件少所以稍微大點,容量58加侖,約220升。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輛車的動力是麥克自家的ME6系列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輸出300馬力,帶渦輪增壓,但是排量以及其他數據是未知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空濾在駕駛室的右側,置頂安裝。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工作臺部分貼的是仿木紋材質的裝飾,臺上許多單獨的儀表透露著滿滿的美式風格,而且車上的工作按鍵都很貼心的貼上了開關名稱,便於駕駛員辨識,不過在當年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這些按鍵的功能都是在使用中摸索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車內有兩根擋杆,單純看著是很複雜,其實明白了還是很簡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相似的變速器。左面這個圓球的擋杆有5個擋位,就是常規的12345和N擋,右面那個球頭丟了的擋杆有3個擋位,是L,Direct,Rec擋,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低速擋,高速擋和倒擋。

掛擋方式呢,具體我也在MARK論壇查詢了一下,沒想到當年18擋的卡車還多出來一排擋杆,就是說有三排擋杆。言歸正傳,這個掛擋就是先踩離合,假設掛上右面的L擋之後需要再接著掛上左面的1擋,送離合,才能起步,而且每掛一個擋都要補油,要是說換成高速擋或倒擋同理。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和現在的自行車很像?是不是立刻茅塞頓開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設置了雙油箱,左面的油箱容量為55加侖,約208升,右面的因為大梁佈置件少所以稍微大點,容量58加侖,約220升。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輛車的動力是麥克自家的ME6系列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輸出300馬力,帶渦輪增壓,但是排量以及其他數據是未知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空濾在駕駛室的右側,置頂安裝。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麥克卡車上的零件都有相應的編號,大到整根車橋,小到油門踏板,如果買件只需要給廠家提供編號即可,在這中間節省了非常多的時間。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工作臺部分貼的是仿木紋材質的裝飾,臺上許多單獨的儀表透露著滿滿的美式風格,而且車上的工作按鍵都很貼心的貼上了開關名稱,便於駕駛員辨識,不過在當年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這些按鍵的功能都是在使用中摸索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車內有兩根擋杆,單純看著是很複雜,其實明白了還是很簡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相似的變速器。左面這個圓球的擋杆有5個擋位,就是常規的12345和N擋,右面那個球頭丟了的擋杆有3個擋位,是L,Direct,Rec擋,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低速擋,高速擋和倒擋。

掛擋方式呢,具體我也在MARK論壇查詢了一下,沒想到當年18擋的卡車還多出來一排擋杆,就是說有三排擋杆。言歸正傳,這個掛擋就是先踩離合,假設掛上右面的L擋之後需要再接著掛上左面的1擋,送離合,才能起步,而且每掛一個擋都要補油,要是說換成高速擋或倒擋同理。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和現在的自行車很像?是不是立刻茅塞頓開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設置了雙油箱,左面的油箱容量為55加侖,約208升,右面的因為大梁佈置件少所以稍微大點,容量58加侖,約220升。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輛車的動力是麥克自家的ME6系列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輸出300馬力,帶渦輪增壓,但是排量以及其他數據是未知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空濾在駕駛室的右側,置頂安裝。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麥克卡車上的零件都有相應的編號,大到整根車橋,小到油門踏板,如果買件只需要給廠家提供編號即可,在這中間節省了非常多的時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這鏽跡斑斑的車牌上能隱約看出內蒙古的字樣。

"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我國進口過的卡車是數不勝數,卡車品牌更是繁多錯雜,像老司機們口中的耶爾奇,布切奇,沙巴煤車,東德依發等等,像這些品牌現在都消失在如今的公路上,但是也有存活的車輛仍保存在某些村鎮道路上或者在被收藏家發現,如得珍寶一般的將車輛翻新,給人們展現它煥然一新的一面。

相比於國內許多在老司機口中耳聞能詳的卡車,有一款車就低調了很多,不過相信還有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是很陌生。若說起馬克這個品牌,大家肯定會想起美國公路上威風凜凜的大長頭卡車,但是文章中介紹的這款Mark的長頭卡車一定是個鮮聞少見的車!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映入眼簾的這款紅色的長頭卡車名為Mark R,即馬克R系卡車,由於這款車在國內的進口數量是極其稀少,然後這些車買回來服役的地區是內蒙古煤礦,惡劣的工作環境和偏僻的地理位置配件無法及時跟進使得這批車不能很好的保存下來,現在還能看到屬實不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款可能大家很陌生的馬克的R系卡車歷史要追溯到於上個世紀60年代,經久不衰一詞,正是對這輛車最好的評價。為了適應當年美國惡劣的路況,馬克B系卡車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運輸狀況,於是質量更好,外觀更漂亮的馬克R系卡車應運而生。

馬克R系卡車誕生,主要針對的是惡劣路況的運輸作業,通過改進了動力系統和底盤使車輛擁有更好的通過性。同時在車輛動力上也開始選裝V8發動機,並且擁有極高的適配性,可以兼容50餘種上裝設備,馬克R系卡車也憑藉著這一點奪得了數年的銷量桂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寬大的車身,較窄的駕駛室和簡易的美式牛欄讓這輛車的外觀讓這輛車的外觀做的非常別緻,經過翻新之後外觀基本看不出歷經了三十餘年風雨的痕跡。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馬克R系列卡車上還延伸出一款車型來,名叫馬克U系列,駕駛室採用偏置設計,能夠擁有更為良好的視線,這個設計是不是和現在港口倒短的單拖很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MACK四個英文字母的材質是塑料,但是很遺憾的是上面的鬥牛犬造型雕像丟失了。

其實這個鬥牛犬也是有一種說法的,這個雕像是馬克卡車的靈魂所在,其出自動畫“貓和老鼠”裡的斯派克,也就是那條鬥牛犬。在馬克R繫上這些鬥牛犬的LOGO分為兩種顏色,一種是黃色,一種是銀色,黃色代表這輛卡車使用的是馬克自己家的動力總成,並且可以選配V8發動機,而銀色則是表示這輛車使用的是其他的動力鏈,比如康明斯發動機,後橋還可以選配瀚瑞森的單級減速橋。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的鬥牛犬雕像也有許多裝飾套件。(圖為北美某運輸公司車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側面看就有一種歷史穿越感,60年代美國人粗獷簡單的設計從這輛車上就能很好的體現,這個單排駕駛室只能說是滿足日常需求,如果說錢到位的話馬克R系牽引車也是可以安裝生活艙駕駛室的,只是當年的生活艙可能遠遠沒有現在的大,也沒有現在的配套設施豐富,但是在信息和科技並不發達的上個世紀,有一個生活艙也可以滿足司機“以路為家”的狀況。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安裝了裝卸更為方便的爪式輪轂,行駛在路況並不理想的地區時如果突發爆胎,那麼使用爪式輪轂再搭配上隨車的工具足以幫助駕駛員更換輪胎,達到方便快捷和高度的可靠。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不過爪式輪轂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生鏽後難取下,必須要定期保養輪轂。再就是在安裝輪爪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氣門芯的位置,不然壓住氣門芯會致其損壞折斷從而無法充氣。從圖中還能得到的一個信息就是這輛車使用的是全車鼓剎,但是在當時馬克R系牽引車可以針工況提供前盤後鼓的制動方式。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卸下輪轂上的輪爪即可拆下輪胎,非常的方便。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紅色的馬克R系列卡車內飾成色有點一般,所以咱換一輛繼續說。

這輛馬克R系列卡車是待翻新的(拍攝圖片時準備翻新,現已翻新完成),生產於1985年2月,這輛車的內飾還算完整一點。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當年可沒有輪減橋那麼一說,所以這輛車的車橋就非常的有意思,整體結構是把車橋給翻轉了一圈,車橋內的結構也是倒置的,後橋殼朝地,這樣做的目的同輪減橋一樣,是為了增加車橋的離地高度,擁有更為良好的通過性。車橋已經倒置了,為了不干涉車橋的離地高度和結構,所以傳動軸就安裝在車橋的最頂端,單獨做了一套傳動機構供傳動。

後面的車橋均採用I型推力杆,但是不像現在的橫銷固定,而是直接將穿過傳動軸從而達到限制車橋位移的目的。

總之馬克R系卡車的生產年代較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結構,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特殊對待,這樣的設計在現在是看不到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駕駛室非常簡陋,加上使用環境不好,內飾已經破爛不堪了。

三幅方向盤造型非常的簡單,中間原本還有個蓋子,底色為黑色,上面寫著MARK四個英文字母。值得一提的是我在這輛車的發動機艙裡面發現了助力油壺,就是說這個車還帶有轉向助力。駕駛室內比較狹窄,主駕駛可以摸到副駕駛的大腿,兩座椅之間的空間緊湊的佈置下了兩排擋杆和液壓頂取力器(這個車是自卸車底盤,曾服役於內蒙古礦區)。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門的最大開啟角度在70度左右,所以上車非常的困難,至於駕駛員開車待遇就更不用提了,當年可沒有帶有減震的座椅,不過好在座椅上的海綿算柔軟,然後還是真皮包裹,坐感能舒適一些。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座椅上還有麥克LOGO上的那條犬,在當年可是有很多司機被這條犬給圈粉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儀表盤這一塊採用真皮包裹,質感極佳。而且這個儀表的計程方式是公里,並非美國所使用的英里。公里數定格在了三萬公里上,但是車況卻非常的不盡如人意,當時的運輸環境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工作臺部分貼的是仿木紋材質的裝飾,臺上許多單獨的儀表透露著滿滿的美式風格,而且車上的工作按鍵都很貼心的貼上了開關名稱,便於駕駛員辨識,不過在當年信息並不發達的時候這些按鍵的功能都是在使用中摸索出來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在車內有兩根擋杆,單純看著是很複雜,其實明白了還是很簡單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找到相似的變速器。左面這個圓球的擋杆有5個擋位,就是常規的12345和N擋,右面那個球頭丟了的擋杆有3個擋位,是L,Direct,Rec擋,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低速擋,高速擋和倒擋。

掛擋方式呢,具體我也在MARK論壇查詢了一下,沒想到當年18擋的卡車還多出來一排擋杆,就是說有三排擋杆。言歸正傳,這個掛擋就是先踩離合,假設掛上右面的L擋之後需要再接著掛上左面的1擋,送離合,才能起步,而且每掛一個擋都要補油,要是說換成高速擋或倒擋同理。

這樣的設計是不是和現在的自行車很像?是不是立刻茅塞頓開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車輛設置了雙油箱,左面的油箱容量為55加侖,約208升,右面的因為大梁佈置件少所以稍微大點,容量58加侖,約220升。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這輛車的動力是麥克自家的ME6系列直列六缸發動機,最大輸出300馬力,帶渦輪增壓,但是排量以及其他數據是未知的。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空濾在駕駛室的右側,置頂安裝。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麥克卡車上的零件都有相應的編號,大到整根車橋,小到油門踏板,如果買件只需要給廠家提供編號即可,在這中間節省了非常多的時間。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從這鏽跡斑斑的車牌上能隱約看出內蒙古的字樣。

上世紀80年代國內引進的美國馬克卡車實拍,據說當年在內蒙運煤

馬克卡車當年在國內也是有過一定數量的,老司機口中說的老馬克,大馬克大多是後期引進的馬克R系後面版本的車型,至於馬克R系卡車,國內運輸史上對它的記載實在是少之又少,如果說這批車沒有被挖掘,或許人們會認為它沒有過進口。

總之經典它多少年都還是經典,國內地大物博,相信還有更多的經典老車在等待著我們的挖掘!

最後,感謝杭州千島湖怡居房車營地王展先生的支持!

圖文:夜玫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