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林徽因,奈何還有張幼儀

許久以來,一代浪漫詩人徐志摩的詩總讓我心泛漣漪

世人只知林徽因,奈何還有張幼儀

徐志摩,1897年71月15日生於錢塘江北岸海寧縣硤石鎮,就在徐志摩出生的前三個月,五四運動爆發,也會正是這樣一個時代造就了一代爛漫詩人徐志摩。令人稱頌的不止有他那如痴如醉的詩,還有他那一生對愛的追求。

徐志摩自幼聰明乖巧,才氣漸漏。生於富貴人家,在志摩還不會認字的時候,其父就開始口授《三字經》、《古文觀止》,也正是如此,使的文字從小就融進了他的血液。

幼時,志摩目睹了還願的肉心燈,他不禁嘆息,世界太殘酷,連慈悲為懷的神佛,也要把人間的慘痛災禍當做自己的香火禮讚。志摩自幼受佛教思想感染,當心懷眾生,這也成為了他一生追求的愛。

世人只知林徽因,奈何還有張幼儀

光緒三十三年(1907),徐志摩進入了廢科舉後硤石興辦的第一所學堂——開智學堂,他正式從私塾的禁錮生活中解放出來。十四歲的徐志摩以全校最優異的成績從開智學堂畢業。1910年,志摩由沈鈞儒介紹,考進了當時最負盛名的杭州府中。

在這裡,徐志摩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郁達夫,青年的他們,討論家事、國事、天下事,不知已至深夜。

志摩畢業後,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促成的第一段婚姻成為了志摩踏上社會的第一步,其妻是當時名門望族的姑娘叫張幼儀,經過父親的軟硬兼施後,志摩不得不從,接受了這樁婚姻,但是在當時的志摩心中,他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場愛情賭博,投入了一次生命的冒險。

世人只知林徽因,奈何還有張幼儀

1915年10月29日,志摩與幼儀婚成於硤石。由於張家是名門望族,很快徐家實現了家庭的復興,而張家也以得到才華橫溢的佳婿志摩為榮耀。

在這段婚姻開始的時候就已經被上海浸信學院錄取,在婚後第二天,志摩就離開了,臨別時,他想吻一下幼儀,最後卻沒有。究竟是誰讓愛情帶上了煩惱之結。

1918年農曆三月十二日,張幼儀在志摩老家為其生下長子徐積鍇。

也正式這個孩子讓志摩遠赴他鄉追求自己的人生,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志摩出國留學,而幼儀直到晚年才依靠積鍇去了美國安享晚年,享年88歲。

志摩赴美留學後又輾轉去了英國,在英國,結識了林長民,也結識了他這一生的牽掛林徽因。因為林徽因父親的通情達理,志摩與林徽因之間的愛情迅速如野火般燃燒起來。

此時的張幼儀想遠赴重洋陪伴志摩,奈何遇到五四運動,自己又恰似籠中鳥,徐志摩表示,要向傳統宣戰,做中國第一個離婚的男子。

世人只知林徽因,奈何還有張幼儀

一年後,幼儀遠渡重洋來到徐志摩在的這片天空下,但是久別重逢後的第一次相見,志摩流露出的不耐煩,卻讓幼儀心涼不已。

之後,徐志摩與張幼儀在倫敦居住了一段時間,張幼儀每日孤單單的在房子,徐志摩也忙於在劍橋大學進修,即使匆匆回房也只是取東西,對張幼儀十分冷漠。

雖然在當時,男人三妻四妾很平常,但是林徽因決不會屈居第二位,他告訴徐志摩,要談婚論嫁,就必須先與張幼儀離婚。對於林徽因的許諾,使得徐志摩更加堅定與張幼儀離婚的決心。

就在此時,幼儀發現自己又有了徐志摩的骨肉,但是很快徐志摩就不告而別,後來他拖七哥來信問她是否願做徐家的媳婦而不是徐志摩的妻子,張幼儀心中頓時恍然大悟。

在在徐志摩的強大壓力下,幼儀最終還是同意了與之離婚,這段封建婚姻就此結束,同時這段婚姻也成為史上第一樁離婚案。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