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近四十

婚姻 三聯生活週刊 時尚 張曼玉 大學 三聯生活週刊 2019-02-27
人近四十

↑點擊上方三聯生活週刊加星標!

今天晚上回到家,收到了網購的染髮劑,我馬上就開始動起手來。實際上,我已經把使用染髮劑的想法一再地推後了,以示對“年輕”的捍衛。在我三十多歲時,就已發現母親的髮色從金黃色到紅色地變化著,我知道,與其說是母親這樣年齡的人在趕潮流,不如說她們是用染色掩蓋那日漸爬滿了頭頂的雪白銀絲。現在我頭頂的白髮也已經發展到飛揚跋扈,拔都拔不過來的地步了。1991年甄妮上春晚唱《魯冰花》的時候,十歲的自己對於“當青春剩下日記,烏絲就要變成白髮”這句歌詞印象頗深,算來我也快四十了。

人近四十

四十歲是什麼概念?去年我到北大去旁聽一些感興趣的課程。秋天的銀杏樹葉一片燦爛,我在年輕的面孔中穿梭,與活躍的思維碰撞,回到校園的感覺是這樣的美好。然而,千萬不要在洗手間外和女大學生並肩使用同一面鏡子,因為我發現了自己的形容憔悴,在陽光側打過來的一面,數目驚人的白髮特別猖獗地在鏡子裡恣意橫竄。

人近四十

圖 | 攝圖網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表達過對耶魯晨跑女大學生的讚美,那是對青春和最無限未來的期許。突然我發現我的年齡幾乎是這群十九、二十歲的學生的兩倍……這就是四十歲。以上的表述太矯情的話,簡單粗暴地說,如果我按時結婚生子,孩子今年都能打醬油了,我也應該是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了。

三十歲要來的時候,我很恐慌,恐慌到在28、29、30那幾年要故意去忘記時間的流逝,不願意記得那一年的生日是多少歲,想要模糊“三十歲”這個節點。當年在看時尚雜誌的時候,看見時光美人張曼玉說三十歲是一個很重要的節點,一定要過渡好了,才能過好後面的日子。

人近四十

就這麼一句告誡,沒有過渡指南,沒有方法論,我更加恐慌了:三十歲是什麼,是一個比“年”更恐怖的怪獸嗎?現在快四十歲了,我還是會欣賞張曼玉,但是已經不再看時尚雜誌了,雜誌裡面照抄國外版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種看似激進自由、張牙舞爪的輕狂想法,能激勵的大多是二十幾歲的姑娘。我已經不再熱衷於時尚雜誌裡面推薦的大牌包包,用LOGO去證實自己的存在,有時候反而覺得滿身名牌的人很是滑稽。有錢,我會理財投資、看書、旅行、給家人買我能提供的最好東西,過實在的日子,不想再活給別人看了。

至於愛情,噢,已經連被八卦的氣息都沒有了。當時看著“齊天大聖”(剩女的幾個階段,剩鬥士、必剩客、齊天大剩)的段子,覺得可樂,而現在都已經到了被坐實這個終極頭銜的時日。至於究竟是剩女還是盛女,我都覺得無所謂。因為我不覺得是在說我。

人近四十

圖 | 攝圖網

在快到三十歲的時候,一個損友讓我去聽Lily Allan的《22》,真是聽得心碎。歌裡講的是一個英國女生,從22歲大學畢業到30歲,從滿眼前途到滿是絕望,一個平凡女生的一生就是得活在男權社會主流價值判斷下,適時找到一個男人結婚生子才是生命所有意義的所在;不然就人生盡毀,不名一錢。

從歌詞看來,在所謂開明的英國社會,以上封建想法也是有市場的。婚姻是很重要,生育是很重要,但是對於像我這些超大齡未婚女,婚姻自然不像及笄之年的女孩一樣易得。我也沒有放棄機會,但是機會會不會來這種事情誰也不會知道。其實Lily Allan想說的是把自己依附在找男人這件事情上才是女人的最大悲劇。快四十了,現在這個階段聽梅豔芳的《孤身走我路》是沉重的,不如聽聽謝安琪的《3/8》,振奮一下精神,珍惜中午的光線。

四十歲最終極的恐慌,與三十歲不同,我開始嘗試面對衰老和死亡。一方面是自己的父母日漸年老,身體出現問題是遲早的事情。我父親在去年就有心臟方面的問題,虛弱了好長一段時間。那段時間我無比焦慮,有時午夜夢迴,會在老父親沙啞喊我的夢魘中驚醒。

人近四十

《我家那閨女》劇照

我沒有辦法,只能求書求智慧。那段時間我讀了阿圖.葛文德的《最好的告別》。這本書講了什麼是衰老,現代醫療手術究竟能不能救助垂死的病人,人是可以選擇如何離世的,以及國內尚未有的“善終護理”等等問題。面對死亡,正因為不明白,不懂得的太多,所以恐懼。讀完之後,好像服過了一劑鎮靜藥湯,整個人對死亡能夠做好一定的思想準備,也對父親的病情階段有了一個判斷。面對日後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我的恐懼感減少了。

在這個看見夕陽會唏噓的年齡,除了對可能出現的至親的死亡,要提前做心理建設,面對自己的衰老,也是不可迴避的現實。衰老就像《春嬌救志明》裡面春嬌演繹的那些情節一樣,尷尬又真實。我所居住的小區,老人偏多,經常在冬日的陽光下,看見他們坐在輪椅上被推出來晒太陽。相比他們,我又是年輕的。

人近四十

圖 | 攝圖網

回想18歲的時候,我對著鏡子驚呼“媽媽,我有皺紋了!”25歲的時候,被問及年齡,總說自己很老了。28、9歲的時候,覺得30歲就是世界末日的老。可現在回頭看看,那時都太年輕了,所以人最年輕的那一刻,真的就永遠是活著的今天。就像《死亡詩社》裡,教詩歌的文學老師約翰·基汀所說的要“Seize the day”, “CARPE DIEM”對於奔四的人同樣受用。

人近四十,有說油膩,有說平庸,有人說老了;我不會解膩,也不知道怎麼樣擺脫平凡,但我想我找到了不老的妙方:學習新事物。根據BBC報道,當人在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因為接觸的是全新的事物,會有第一次置身課堂的感覺,也就是小學第一次上課的感覺,因而會覺得自己充滿活力,年輕了很多。其實,這不是BBC的報道,是我自己的體驗而已。在秋天時候才達到最鼎盛的銀杏樹,就像是四十歲,四十歲的開始,好像也是可以有期許的。

本文為讀者投稿。

如果你對社會熱點話題有敏銳的感知力與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自薦為《三聯生活週刊》微信公號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藝術時尚、影評娛評、美食體育、旅遊地理等任一領域有所專攻,歡迎隨時給《三聯生活週刊》微信投稿!

撰稿人申請與原創投稿皆發至:[email protected]此郵箱長期開放。

來稿請寫明聯繫方式,標題註明“自薦撰稿人”或“投稿+稿件領域”。

稿件字數三千字以內為佳。

一經採用,我們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稿酬,真的特別有競爭力!

期待你的文字。

大家都在看

  • 有了弟弟,我才明白“獨生子女”的含義

  • 生於1960:第91屆奧斯卡的大贏家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未來新工作】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週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