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婚姻 婚禮 電影 娛樂 獵人之眼 2017-07-06

她家境貧寒,父母早逝,在草原長大的她,帶著蒙族人特有的豪爽,淳樸善良。她在銀幕上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迥異的形象,因為銀幕與丈夫相識相愛,相伴到老,她就是我國首位蒙族女星,楊靜。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楊靜原名德勒格爾瑪,1929年出生在一個蒙古族貧苦的家庭,兄姐6個她最小。可憐的小德勒格爾瑪剛滿週歲還在呀呀學語時,母親便不堪飢餓與病痛的折磨撒手離去。在她6歲時爸爸又去世了。哥哥姐姐苦熬苦掙的把她供完了小學,便再也無力供養她了。14歲那年她勇敢地走出了草原外出求學。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德勒格爾瑪考取了奉天的助產士學校。畢業後她又毅然回到草原,以完成心中那份對草原的承諾。她沒日沒夜地策馬揚鞭為草原牧民送醫送藥,接生雖苦雖累但德勒格爾瑪絲毫不放在心上,她只覺得天如此的高,草原如此的遼闊.連呼吸都從未有過的暢快。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東北解放後,楊靜入東北軍政大學學習,同年留校任文工團宣傳員,演出過歌劇《血淚仇》、《為誰打天下》,話劇《奔向光明》、《群猴》、《鋼筋鐵骨》、《王家大院》、《天下無敵》等。東北地區文藝匯演,在歌劇《為誰打天下》中飾演的地主婆受到好評。1949年入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1950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影片《衛國保家》中飾演女主角陳桂英。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在《衛國保家》中,楊靜飾演女主角村長田桂英。之所以選她擔綱大任,因為陳波兒曾看過她的戲。陳波兒曾是一名上海灘的大明星,她獨具慧眼,認為楊靜具有勞動婦女的純樸氣質且演戲有激情就把她推薦給了導演嚴恭。楊靜不負眾望種地、紡線、推磨、養雞、納鞋底舉手投足活脫脫一個農村婦女幹部的樣子。在拍攝檢討忘本思想`’一場戲時.楊靜從化裝開始就一聲不吭讓自己沉浸在角色之中。在醞釀感情時她調動了全部的情緒記憶自己一個從小失去父母親的苦孩子,正式開拍時她靜靜站到攝影機前隨著導演輕輕的一聲預備開始,她聲淚俱下動情地檢討自己的錯誤,一場戲下來,大家都為她的表演叫好。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楊靜在這部戲中結識了演戰鬥英雄楊德志的於洋.他們演一對戀人在共同的合作中,彼此相知,互有好感。在拍一場在小橋邊談戀愛的戲時一位副導演開玩笑說“於洋,你可別走私呀.’當時弄得他倆一個大紅臉。生活偏偏應了那位副導演的話假戲競然真做。在1952年長影拍攝的《結婚》中.嚴恭導演又選楊靜演女主角楊小青兩個有情人又有機會走到了一起。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楊靜的才華、剛強、美麗和善良,深深贏得了於洋的心他們深深地相愛了愛的那麼甜愛的那麼熱烈。就在《結婚》拍攝結束後,一場更熱鬧的婚禮開始了。在嚴恭導演的主持下,由當時的工會主席葛存壯一手操辦,楊靜和於洋的婚禮進行得隆重而熱烈。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一年以後於洋蔘加《山間鈴響馬幫來》的拍攝時接到妻子來自北京的信。這封信很特別:一張信紙上印著兩個紅色的腳丫,這是女兒於靜江來到這個世界後的第一個印跡。第一次為人父的於洋愛不釋手的捧著這份特別的禮物,開心不已。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生活的浪花》

1955年楊靜入北京電影學院演員進修班學習,在畢業公演的劇目《第十二夜》中飾演的孿生兄妹兩個角色,轟動首都舞臺。1957年畢業後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拍攝過《生活的浪花》、《金鈴傳》、《風暴》、《礦燈》、《革命家庭》、《小二黑結婚》、《紅雨》、《戰地黃花》、《英雄島》等影片。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現在退休在家,楊靜和於洋已是滿頭華髮,卻更加形影不離,恩愛有加。於洋覺得:我們倆都是苦出身,她父母去世的早,我也幼時喪父,共同的感受相似的經歷和相通的觀念使得我們走向現在的新生活,所以我們保護愛情就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

家境貧寒,父母早逝,曾當助產士,首位蒙古族女星,與夫恩愛到老,卻老年喪子

於洋一家合影

可是生活總有不幸的時候,2005年,他們的兒子—電影導演於曉陽因為哮喘病發作突然離開了人世,對他們的打擊很大。白髮暮年的他們,互相扶持,彼此慰藉,依舊認真的對待生活,因為他們還有彼此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