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時期,湖南歷史上出現過三位著名人物:曾三次出任湖南督軍的譚延闓、有著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之稱的陳三立、“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他們共同被稱作為湖湘三公子。

譚延闓(1881-1930)

清末民初湖南最牛的三大名士,有一人生五子個個是名家

譚延闓,字組庵,號無畏、切齋,湖南茶陵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出身官宦家庭,父親譚鍾麟曾做過兩廣總督。他自小聰明異常,被清廷要員翁同龢稱作為“奇才”。1893年,譚延闓考中秀才,1902年,考中舉人,1904年,考中進士,之後他考中會元,這是湖南兩百年曆史上的第一個會元,後來他又被清廷授予翰林院編修。

譚延闓曾一度回到湖南辦學,是湖南立憲派首領,出任過“諮議局”議長。中華民國以後,譚延闓曾任職過湖南軍政府參議院議長、民政部長,1911年,他被推選為湖南督軍,1912年,他正式被北洋政府任命為湖南都督,兼湖南省民政長,並於同年加入國民黨,出任湖南支部支部長。

清末民初湖南最牛的三大名士,有一人生五子個個是名家

1913年,譚延闓參加了二次革命,失利後沒被袁世凱撤職,避居在青島、上海。1915年,譚延闓又參加了討袁的護國戰爭。1916年,譚延闓又復任為湖南省長兼督軍、湖南參議院院長。期間,他推行湖南人自己治理湖南的政策。

1920年,譚延闓被軍閥趙恆惕趕下臺,逃亡到上海。1922年,他投靠了孫中山,並再次加入國民黨,當年6月他被任命為全湘討賊軍總司令。1923年,他被孫中山任命為大元帥府大本營內政部長,建設部長,並第三次出任了湖南省省長兼湘軍總司令。

1924年,譚延闓又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兼大本營祕書長。之後,他還出任了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理廣州國民政府軍事部部長、代理廣州國民政府主席、中政會主席團成員、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等職。1930年,譚延闓因病在南京去世,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

譚延闓書法造詣很高,被稱作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首,有著“近代顏書大家”的美譽,他還精於作詩,著有《組庵詩集》等,對於美食他更是難以抗拒,是組庵湘菜的創始人。他又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地位不低,當年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時,他就是介紹人,他的女兒譚祥,嫁給的是有著“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

清末民初湖南最牛的三大名士,有一人生五子個個是名家

講到宋美齡,順帶提下,孫中山當年曾有意將撮合譚延闓與宋美齡的婚事,譚延闓卻是以不能背叛已經死去的妻子,再娶第二個老婆為由頭給拒絕了,後來譚延闓與蔣介石夫婦的關係倒是不錯。

陳三立(1853-1937)

清末民初湖南最牛的三大名士,有一人生五子個個是名家

陳三立,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人,出身官宦家庭,父親是晚清維新派名臣陳寶箴,被稱作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陳三立幼年時期就在當地很是知名,為人較為灑脫,不太顧忌。1882年,他參加了鄉試,不用時文作答,而是用了散文體,卻是為主考官賞識,考中了舉人。1886年,他又考中會試,之後回到長沙,組建起了碧湖詩社。

1889年,陳三立考中進士,被清廷授予吏部主事,但不久後就去職,在父親的湖北布政使任所任職。1898年,戊戌政變時,因為推行新政,陳三立被清廷革職,隱居於江西。1900年,陳三立移居到南京,無心於政治,專注於社會事業。

1903年,陳三立創辦了思益小學堂,延聘外國教師,成為創建新式學校的先例。1905年,陳三立還與友人創辦了江西鐵路公司。1906年,清廷曾要委派陳三立職務,但是為他所拒絕。1907年,袁世凱想要委任陳三立為參政議員,陳三立還是不肯出來任職。

1926年,陳三立移居到上海。1932年,日軍侵佔上海閘北,陳三立憂心國事而病情加重。在接連目睹日軍在中華大地上的暴行後,陳三立對日本人深惡痛絕,1937年日本人曾一度想要招攬陳三立,為陳三立所拒絕。之後,為表抗議,他竟然連續5天絕食,最終憂憤而死。

清末民初湖南最牛的三大名士,有一人生五子個個是名家

陳三立是近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近代“同光體”詩派的領袖人物,他的家庭教育很不錯,長子陳衡恪是近現代著名畫家,次子陳隆恪是近代著名詩人,三子陳寅恪為知名歷史學家,幼子陳登恪為著名詞人。其孫輩玄孫輩在各個領域皆有不凡成就,堪稱近代湖南第一文化世家。

譚嗣同(1865-1898)

清末民初湖南最牛的三大名士,有一人生五子個個是名家

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出生於北京,出身官宦家庭,父親譚繼洵曾是湖北巡撫,他5歲時曾因得重病而死去,後又病情好轉,所以改名為“復生”。1875年,譚嗣同受瀏陽學者歐陽中鵠影響,開始轉變思想。

1877年,譚嗣同學習中國典籍外,開始接觸自然科學。1884年,他走出書齋,出外遊歷,足跡遍佈全國各省。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譚嗣同極力提倡新學,呼號變法。1896年,譚嗣同來到京城,與梁啟超等人結交。

1897年,譚嗣同完成了重要著作《仁學》,這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同年,譚嗣同回到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大量培養維新人才。1898年,譚嗣同創立南學會,辦《湘報》,宣傳維新運動。

清末民初湖南最牛的三大名士,有一人生五子個個是名家

當年,光緒皇帝宣佈變法,譚嗣同被徵召入京,到京後,他被任命為四品卿銜軍機章京,積極參與到變法中去。9月,慈禧發動政變,廢黜光緒帝,新政被撤銷,譚嗣同本人被捕。他本來有機會離開,卻對身邊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清末民初湖南最牛的三大名士,有一人生五子個個是名家

決心為變法犧牲的譚嗣同,於1898年9月28日,在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當時年僅33歲。臨刑前,在獄中,他曾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詩篇:“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1899年,他的遺骸被安葬在湖南瀏陽城外石山下。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