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川鎮位於平江縣西北部,地處平、汨、嶽三縣交界,與岳陽張谷英鎮、汨羅八景鄉相鄰,距京珠高速公路僅19公里。全鎮共轄11個村、1個居委會、2.1萬人口。是一個人傑地靈、鍾靈毓秀、四面環山的小盆地,形似蜀之天府,被譽為“湖南小天府”。

湖南小天府——平江岑川鎮

岑川鎮民俗古樸,該文化底蘊深厚。以商代青銅器為代表,有唐朝千年古井、李安甫侍郎墓、宋神宗御印黃氏族譜、道光狀元及第匾、李氏宗祠等一批重要文物;以九豐水庫為中心,有九龍巖、天子井、飛來石、百竹園、仙人洞、豬肝吊膽等眾多優美自然景觀。2006年,該鎮被省詩詞協會和省楹聯協會分別授予“詩詞之鄉”、“楹聯之鄉”的稱號。

湖南小天府——平江岑川鎮

岑川鎮風景優美,以九豐水庫為中心,有九龍巖、天子井、飛來石、百竹園、仙人洞、豬肝吊膽等眾多優美自然景觀。

湖南小天府——平江岑川鎮

(1)古橋

1大小水口橋 小水口橋位於新開村瑤華山前面,只有一個石拱,又名王家橋。距縣城八十里,明代凌堅志建。大水口橋距縣城九十里,在岑川水口寺下,雍正中,知縣李鳳生以岑川水口宜建橋,裡紳朱慶旦至乾隆三十年,裡眾修之,並建涼亭,有水口橋記。道光六年,正北強恕堂裡紳李萼重修。橋 有三拱,可承載十噸左右卡車。橋下即汨羅三江湘平村。

2新嘉橋 位於正北去九峰要道,修建於乾隆中,倡修人李應白。

3甘家橋 位於水口村甘家橋,修橋人不詳。

4濟川橋 又名朱公橋,元末朱姓人建。明成化中,朱贊德修,後圮。清乾隆三年,僧醇樸募修,又圮。乾隆四十二年,李文章倡眾重修。

5中立橋 位於新開村紫宵觀前。於喜慶二十一年,邑紳李萼、李棣募修。有中立橋記。

(2)古木

1大義村白沙墈屋有古樟一棵,大數十圍,高十餘丈,夜間有神火。

2正北山京裡南嶽聖廟古樟樹,雖歷千年之久,現仍枝桓重疊,生長茂盛。

3正北強恕堂土地廟古槐樹。

4九峰朝陽坦古松樹。

5高峰村兄弟古杉樹。

6新福五尺塅土地廟古紙皮樹。

7水口橋側古楓樹(與樟樹同蔸,若連理然,瑞物也)。

(3)古寺、觀、廟、祠

1水口古寺 位於水口與郭洞交界處。宋建,毀於文革。解放初期守寺長老張壽坤,傳弟子王其林,寺中“佛法僧寶”銅印至今保存完好。

2青潭寺 位於正北村青潭組,又名雨花寺,康熙中募建,咸豐十一年裡紳李流風等募修,抗戰中被日寇炸燬。

3青隱寺 位於九峰村元新境內。邑人餘興瑞曾題詩曰:不知青隱寺,跌坐問蒼松。流水穿危石,閒雲補斷峰。烏投深樹宿,僧向小溪逢。時有落花至,鏗然聞梵鍾。平江道光知縣俞鳳翰曾下鄉勸捐路宿青隱寺,題詩三首:(一)疏蟬咽響日初斜,清隱禪林小駐車。翠竹千竿陰滿地,西風吹遍鬼燈花。(二)籌捐幾度役風塵,若干豪雄立指困。寇患未紓財力盡,愧無長策累斯民。(三)清隱梵園銀杏樹,體兼數抱勢參天。喬柯旁挺皆千尺,朽質中枵幾百年。慣耐風霜秋剝蝕,不教狐兔夜沿緣。扶持自仗神明力,落葉空山好定禪。

4九峰寺 在九峰枯大屋組境內。唐天寶中,侍郎李安甫建並隱居於此。清舉人李文龍曾來訪寺弔古:祿山亂後遜荒多,明府曾茲隱洞阿。訪寺已無唐代剎,思安猶有李公坡。千秋黃壤存封鬣,一代烏紗委逝波。爭奈雨淋鈴制曲,當年只為馬嵬歌。

5長嶺寺 建於何年失考,位於龍福村。乾隆四十二年有義士吳光普、吳立朝捐田一石,收租谷以供香火併施茶以便來往行人。

6紫宵觀 建於宋代,位於新開村紫宵觀。解放後有道友唐桂蘭、唐仁翹先後在此住觀。觀內象牙朝芴至今保存完好。

7水府廟 即金沙洲瑤華山廟,又名金爹廟,內供睢陽烈將張巡和姚合明二神。原已成糧站,現已復修改址到新開唐賢頭,有復修廟記。解放前每年要在廟中唱戲48本,亦名社戲。

8雷萬春廟 又名萬爹廟。在水口村境內,內供睢陽烈將雷萬春神像。解放前同樣每年要唱戲48本。現已復修。

9巫峰山廟 巫峰山廟建在岑川最高點,海拔600米,內供奉王靈官和真武祖師。神廟始建於明代,毀於文革,改革開放後以後復修,現已重修,水泥路已硬化至絕頂,香火非常旺盛,朝拜者絡繹不絕。

10麻衣廟 始建於明代,地址位於水口與大義兩村交界處。毀於文革,改革開放後,群眾復修,內供奉湖北孝感楊孝子神像。她與巫峰山一樣,香火也同樣旺盛。

11觀音廟 位於高峰村三角湖的曲幽深處。始建於明代,毀於文革,內供奉觀音菩薩。

12李氏宗祠 始建於唐末。該祠子孫系李世民嫡系。李氏族人人口很多,大多遷往外省外市縣。過去四時祭祀,非常熱鬧。40年代民國平江縣參議,談岑鄉長李慶宜在宗祠內創辦新學—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名曰:岑川行健完小,解放後改名為岑川完小,現已納入省級文物保護。

13朱氏宗祠 始建於明代。朱氏子孫是宋大文豪朱熹的嫡系,朱夫子曾孫朱 隆適岑川新南田背屋,現繁衍人丁博士上多萬,多數已遷往外地。解放後朱氏宗祠曾作為岑川下塅的中心小學,被文革拆建工廠,現祠已重建,改址至大義大豐山。

14蘇氏宗祠 建於明代,位於新南村,毀於文革,其子孫是蘇東坡長孫支房。該祠解放初期是新南小學所在地。

15甘氏宗祠 建於水口村,毀於文革。

16戴氏宗祠 建於明代,位於新開紫宵觀。解放初期為是岑川小鄉辦公場所。改革開放以後,戴氏族人兩度維修,祠內有戴蘭芬“狀元及第”的匾額。

17黃氏宗祠 初建於明代,位於九峰自衝組。因該地當北風,生蟻蛀,清乾隆年間,遷址至九峰天心塘,名蓮花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