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葫蘆 南渡江 木棉 綠茶 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2017-06-07

來源:白沙農業

你對白沙瞭解多少?

白沙縣位於海南島中部偏西,黎母山脈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東與瓊中縣相依,東南與五指山市交界,南與樂東縣相連,西與昌江縣接壤,北與儋州市毗鄰。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全境南北長63公里,東西寬 68公里,面積2117.73平方公里。白沙地勢陡峻,東南高,西北低。境內及邊界上共有山嶺440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2座,主要有:鸚哥嶺、馬域嶺、斧頭嶺、白石嶺等。其中以鸚哥嶺為最高。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境內有黎苗漢壯等11個民族,人口19萬人,黎族佔總人口55.7%,其他11個民族共佔44.3%。轄11個鄉鎮、75個村委會、417個自然村。

白沙氣候溫和,日照長,光熱充足,具有熱帶山區氣候特徵。雨量主要集中在5 ——10月份,佔全年降雨量的85%。境內水網密佈,主要河流有:南開河、石碌河和珠碧江。 縣城所在地在牙叉鎮。

白沙旅遊情況

主要景點:邦溪坡鹿、白沙隕石坑、仙婆嶺、九架山、紅坎瀑布、江排遊覽區、阜喜溫泉、南美嶺

特色美食:白沙綠茶、魚茶、蕨菜、雷公筍、五腳豬、松濤鱅魚、甜糟(黎家糯米酒)

民俗文化:人形骨簪、黎族渡水腰舟、黎族片陶製作技藝、黎族雙面繡技藝

“水的源頭、雲的故鄉、山的世界、林的海洋”,一個綠色的天堂,被稱為“寶島綠洲”。

行程推薦

1. 自然風光

九架山的晨曦開啟一天旅行的好心情,繼而在隕石坑看那滿山的綠茶,幻想著70萬年前隕石衝擊地球的壯觀場面;松濤水庫的渡船上,讓兩岸的翠綠點綴眼簾;最後在阜喜溫泉洗去一天的疲勞。

上午:從縣城出發 → 登九架山觀晨曦→隕石坑采綠茶

中午:返回縣城附近用中餐

下午:江排水上觀綠 →阜喜溫泉→返回縣城

2. 熱帶雨林

上午觀不同的水,紅坎瀑布的磅礴和南美嶺中南渡江的細水長流;下午賞各異的綠,貌似仙女的絕色山峰和九架山上中翠綠陪襯下的縣城全貌。

上午:從縣城出發→紅坎瀑布→南美嶺

中午:在仙婆嶺用中餐

下午:仙婆嶺 →九架山→ 返回縣城

旅遊體驗 1. 邦溪坡鹿:跳躍的珍貴生靈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邦溪坡鹿自然保護區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境內邦溪鎮,建立於1976年10月,面積357.8公頃,海拔127-170米之間,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海南坡鹿及其生態環境。保護區內主要動物有海南坡鹿、海南兔、蟒、穿山甲、原雞、海南山鷓鴣 等。

交通指南:位於邦溪鎮內,距縣城牙叉鎮約53公里,距海南西線高速公路約2公里。

2. 白沙隕石坑:尋訪“天外來客”蹤跡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白沙隕石坑位於牙叉鎮東南9公里白沙農場境內,直徑3.7公里,是我國發現的第一個隕石坑,也是目前我國能認定的唯一較年輕的隕石坑,更是全世界十幾個伴有隕石碎塊的隕石坑之一。

科學家對撞擊白沙大地的“天外來客”的大小進行了科學估算,認為是直徑380米的隕石,撞擊能量差不多相當於360顆投放在日本廣島上的原子彈。海南白沙隕石坑不但發現有隕石,而且坑形地貌以及撞擊形成岩石變質與震裂構造十分明顯,是一處珍稀的在地表顯現的太空旅遊資源。

置身於隕石坑內,舉目四望,但見鬱鬱蔥蔥,低緩山坡上,茶樹密佈,排列成行,綠意盎然,只有這裡的茶樹才能被譽為“白沙綠茶”。

交通指南:由縣城沿牙細路到白沙茶城(老白沙農場),再往前兩公里到達南渡江大橋(牙細路六公里處)過橋是白沙農場四隊,從四隊路口內進即可前往八隊(路口到隕石坑約三公里)。

3. 九架嶺:晨曦中領略美麗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九架嶺,一條把白沙分割東南兩邊的分界嶺,左右望去,東南邊千山萬壑的五指山區莽莽峰巒,西北部的平原與碧頃無垠的橡膠林海,浩浩蕩蕩著實有著另樣的美麗。

登九架嶺,最好是在天剛朦亮的晨光之中。九架嶺木棉漫山遍野,尤其是在每年的三月,木棉花綻放,如鋪天蓋地的紅雲,真是“漫天錦繡連雲開”。在晨夢之時就登上山頂,遍野的如火如荼的木棉花紅在雲霧之中披上嫵媚柔紗,欲放還羞,煞是動人。引得人們紛紛趕早前來欣賞這一絕色美景。

交通指南:從縣城出發,經牙叉中路,301省道向打安鎮方向行駛經過九架村便可到達。

4. 仙婆嶺:奇霧迷離仙女峰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一到白沙便會聽當地人說有座美女峰——仙婆嶺,酷似一位仰天枕臥的絕色仙女。平時在十幾裡外的縣城就能非常清晰看到仙婆嶺的全貌了。仙婆嶺方圓十餘里,海拔1347米。整個山形非常酷似仙女枕臥,其頭額清晰、長髮飄飄,體態修長,形象逼真。

如今在仙婆嶺已建立了旅遊開發區,同時還有專門的木屋,可供遊客們宿營,當然喜歡露營的朋友在河邊紮下營房,在睡夢中聽溪水潺潺,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交通指南:從縣城出發,經牙叉中路、橋北路、310省道向元門鄉方向行駛,在去南高嶺農場的路上。

仙婆嶺傳說:傳說仙婆嶺原是玉帝遺失在凡間的絕世公主,她呼風喚雨、救世濟民,深得當地黎民百姓的愛戴和崇慕,也由此引起了眾山神的嫉妒和圍攻。她不屈於眾邪神的攻擊,大開殺戒喚來了晴天霹雷,連轟三個晝夜,終於將眾敵鎮服。她則於天昏地暗之際,安詳仰臥,一示平易合群,二是答謝天恩。

5 . 紅坎瀑布: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白沙紅坎瀑布風景區距縣城牙叉鎮24公里。紅坎瀑布源於海拔1101米的紅坎嶺,瀑布總落差為145米,站在瀑布下仰望,一條銀色的巨龍宛如從天而降,一到旺水季節,瀑布聲若雷鳴,震撼群山,氣勢雄偉壯觀,吸引了許多遊人前來觀賞。

紅坎瀑布的下游就是號稱佔地“千畝”的紅坎天然湖,這裡是養生垂釣、運動探險、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交通指南:由縣城出發,經橋南路、元門鄉、沿310省道前行至25公里處有土路入口,沿土路行駛可到達壩區。

6 . 南美嶺:南渡江上源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南美嶺位於縣城西南方向約8公里處,這裡的熱帶雨林保護完好,泉水清澈。俗話說“飲水思源”,生活在南渡江下游的城裡人有機會一定要到海南的母親河—南渡江的上源去看看。

南美嶺擁有10多萬畝天然熱帶雨林和6萬多畝人工加勒比松林,所以南美嶺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海洋,它印證了白沙“寶島綠洲”的美譽,特別適合原始森林戶外探險、地理考察、山地運動和生態旅遊觀光。

交通指南:位於白沙黎族自治縣縣城牙叉往西南方向大約8公里處,南美嶺林區境內。

民俗文化人形骨簪:

骨器是人類繼木器、石器之後又一重要發明,在海南島黎族地區保留著較為古老的制骨工藝,以骨簪、骨梳在骨器中最為精美。黎族骨器製作選用獸骨、牛骨或牛角刻制進行,製作分洗刷去油脂、截料、修整成型、磨製、鑽孔雕刻、裝飾著色等六道工藝進行。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黎族骨器製作藝術水平較高的是“人形骨簪”。“人形骨簪”是潤方言婦女的珍貴頭飾,長15~20釐米,寬1.5~2.5釐米,厚0.7~1釐米的雕側身人形頭像。分三段:上段為人頭頂上的帽飾,形似人佩戴的高帽或纏在頭上高高的包頭或盤得高高的髮結。頂端打幾個小孔,繫上流蘇。

長度佔整個人頭像的三分之 二,上雕花草和幾何紋。中段為人臉部分,即頸項和臉部。頭像有單人頭像和雙人頭像,雙人頭像是脖子以上分開,兩個側面人頭像,兩頂高帽,共同一個下身。下 段(即脖子以下),相當於人的軀幹腿部,佔全長約四分之三,並根據曲線的變化而分成不同的格。每格所雕的花紋都不一樣,雕有各種動植物紋、水波紋、弦紋、 幾何紋、圈點紋等。骨簪造型別致,雕刻精細,紋飾精美,內涵豐富。

骨簪對於研究黎族的宗教、工藝等歷史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黎族骨器製作藝術品是黎族造型藝術中較精采之一,雕刻精緻,圖案精彩,文化內涵豐富,體現了黎族人民的智慧。骨簪是黎族文物中的精品,被定為民族文物一級。

黎族渡水腰舟:

渡水腰舟,又稱渡水葫蘆,葫蘆舟,是黎族先民遷入海南島、在海南島賴以生存的用具之一,至今還在黎族地區保留和使用著。這一古老的渡水工具的存在,印證了人類文明的痕跡,是水上交通研究的“活化石”。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大概在黎族祖先遷入該島時,就有了征服海洋的能力和船隻。定居海南後,又經常與海水、江河打交道,所以必須有足夠的水上交通工具。人們又是怎麼渡過大海的?這就自然讓人們想到竹筏、獨木舟,還有更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它就是渡水腰舟。

黎族渡水腰舟對船隻的發明有重要影響。腰舟是人類戰勝洪水最古老、最簡單的浮具,由浮具又發展為筏具,最後演化為船隻,為研究部分民族的人文歷史、地理氣候、起源分佈遷徙交流等,提供了有價值的實物佐證。

黎族渡水腰舟遊渡時有兩種操作方法:一種是用一隻手臂挾住葫蘆,另一隻手和雙腳划水,類似側泳姿態;另一種是把葫蘆置於頭前,雙手抓住葫蘆上的竹篾或藤網套,雙腿上下交替擊水。黎族的葫蘆腰舟,不單是過河的浮具,也是一種簡單的運載工具。過江時,遊者把怕溼的衣服、乾糧等物裝在葫蘆內,然後加蓋,即使遇到風吹浪打,葫蘆內的衣物也不會受潮。抵達彼岸後,又從葫蘆裡取出衣物,穿上,又揹著葫蘆趕路了。中國南部的一些省份在過往歷史中曾有過眾多民族使用葫蘆渡水,如今卻只有在海南黎族還能找到這種原始的渡水工具。海南島的中南部是黎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該地區高溫多雨,每當山洪暴發時,兩岸之間的交通即告斷絕,這時只有靠抱著葫蘆瓜殼浮水過河比較安全。

近年來隨著葫蘆種植的減少,影響了渡水腰舟的“生存”,製作“腰舟”的老藝人也日見稀少,其工藝技術及使用技巧岌岌可危。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已經開展對黎族原始渡水腰舟資源的普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已開始拍攝民族地區原始渡水工具的製作過程及相關的民俗現象,並製作DVD,收集與此項目有關的歷 史書籍、圖像與實物資料等。還計劃建立培育種植葫蘆基地,建立渡水腰舟製作及使用的傳承者檔案,並培養傳承人。

黎族片陶製作技藝:

黎族片陶製作技藝,是用粘土為原料,專用製陶工具有竹片、木柏、英果仁或貝殼等。以手工泥片、泥滌圍盤製成器物。傳承至今實在是一個奇蹟。尤其是黎族片陶製作在露天燒陶具有獨特技術。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製陶工序為:

一、選料:選擇粘性較強凝結性好的泥土。晒乾泥塊後舂碎成泥粉,用竹篩篩過三至四次,把泥粉用水拌勻成陶泥,反覆揉搓,放過一夜或兩三天,使陶土自生粘性後便可取出製陶。

二、製陶:較原始的製陶方法是捏片法。把泥土捏製成泥片,泥滌,粘貼片陶、泥滌製成各種陶瓷,多餘的然後用頭髮線分割陶杯圓口等。後用竹片、木柏等工具修正內、表面痕跡,光滑表面。製成盆、罐、蒸酒器、鍋等器物後,晾晒幾天便成半成品。

三、燒陶:露天下燒陶。選擇個風和雨順的日子在地上堆放一定量幹木柴水平放置,置晾乾器物於木柴頂面上進行露天燒陶。燒陶時間大約一天便把陶器取出使用。

黎族雙面繡技藝:

白沙旅遊最全指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都在這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