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佛教禪宗始祖,惠能大師,禪宗南宗的開創者

惠能是中國禪宗南宗的開創者,同時又被奉為禪宗的六祖,一般認為他是中國禪宗的實際創始人。五祖弘忍門下出惠能和神秀,於是禪宗有惠能南宗和神秀北宗兩大派別,惠能被視為禪宗正脈,故稱“六祖”。南能北秀使禪宗的發展進入一個全新時期。一般而言,神秀北宗注重“觀心看淨”,“方便通經”,具有安心守心、借教悟宗等特點,而惠能頓悟新興、不立文字,對隨緣任性、不隨言教作樂創造性的發揮,更具中國特色。惠能作為中國禪史上開一代新風的禪師,從有賴於佛之經教發展到張揚人的主體,即心即佛。惠能在對佛教各派的理論與實踐作樂揚棄之後構建起一個從哲學世界觀到宗教解脫論乃至修行觀都具有中國特色的比較完整的佛教思想體系,從而開創了佛教和禪宗在中途傳播發展的新階段,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佔據重要的一席之地。惠能的禪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壇經》中。《壇經》是唯一一部以“經”命名的中國僧人的著作,可見惠能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壇經》著重介紹了惠能從一個不識字的普通人成長為一代禪宗祖師的經歷,對其主要思想加以概括!

中國名人:佛教禪宗始祖,惠能大師,禪宗南宗的開創者

《壇經》圍繞自心的覺悟而展開,從中表現出惠能對傳統佛教的革新精神。他提出的“無相戒”並不是一種宗教儀式,而是每個人時刻在當下生活中的“念念自淨其心”。惠能從“即心即佛”出發,反對傳統佛教一切外在程式化的修行方式,破除對讀經、出家、坐禪和持戒的執著,在惠能看來,這種破除執著的做法與主張恰恰是重新恢復了原始佛教尋求人的解脫的內在精神。惠能對傳統佛教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也調整了出世的佛教與中國封建國家的矛盾。佛教傳入中國後,其建寺、造像、樹塔、寫經之類花費了大量錢財,其出家修行的方式也與傳統社會倫理準則不合。而惠能提出“世間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並改變了只有佈施、造像等才能積累功德、獲得福報的傳統觀點,這對佛教的中國化以及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都產生了極大影響。一是改變了信徒的修行生活,“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這就解決了一些人既想信封佛教,又想忠孝兩全、不願拋棄世俗生活的心理障礙!

中國名人:佛教禪宗始祖,惠能大師,禪宗南宗的開創者

二是協調了佛教與封建國家的關係,惠能主張即心即佛,不再注重外在的形式和偶像崇拜,而是將修行融於日常亦農亦禪的生活中,不僅解決了寺院經濟來源的問題,而是使信徒的增加不一定非要與封建國家爭奪勞動力。從而使印度禪完成了向中華禪的過渡,印度佛教完全發展成為中國的民族宗教。禪宗隨著歷史的發展滲透到傳統文化的諸多形態之中,特別是引發了文人大夫的好禪參禪,對中國哲學、倫理、文學、藝術、書法,繪畫等產生著持久的影響力。正如錢穆所說:“唐代之由禪宗,從上是佛學之革新,向後則稱為宋代理學之開先,而惠能則為此一大轉捩中之關鍵人物。”惠能從南海經過二三十日的跋涉,到黃梅拜見弘忍大師。弘忍考驗他,說像他那樣的邊遠山村未開化的凡夫俗子怎能成佛。惠能機智而乾脆地回答說,人有南北,佛性卻無南北。弘忍見惠能答語非凡,因而很器重他,但擔心又惡人加害惠能,於是安排他道碓房幹雜貨。惠能在碓房裡隨眾作務,契柴踏碓八月有餘。雖人小力薄,但幹活盡力,不避艱苦,從無怨言。有人開他玩笑,他不以為意,“忘身為道”!

中國名人:佛教禪宗始祖,惠能大師,禪宗南宗的開創者

為了踏碓,他“自嫌身輕,乃系大石著腰,墮碓令重,遂損腰腳”。弘忍到碓米所看望惠能,問他:“汝為供養,損腰腳,所痛如何?”惠能答道:“不見有身,誰言之痛?”惠能三歲時喪父,後隨母遷至南海。老母遺孤,既無家產,又無勞力,生活十分貧苦。惠能年長,便到市上去賣柴,以養母度日。一天,惠能在客棧旁聽一客人誦讀佛經。“惠能一聞,心便明悟”,便問客人讀的是什麼經?客人告訴他,是《金剛經》,又告訴他禪宗五祖弘忍在蘄州黃梅縣(今湖北黃梅縣西北)東山寺傳授佛法。惠能一聽,覺得“宿業有緣”,便想辭親前往黃梅,禮拜五祖,買柴的客人安道誠也勸其前往。惠能面有男色:“緣有老母,家乏缺闕,如何拋母,無人供給。”安道誠遂與惠能一百兩,以充老母衣糧,惠能領得其銀,分付安排老母完畢,便辭前往黃梅。有一天,弘忍為了挑選嗣法弟子,特地把眾門人召集起來,令他們各作一偈。弘忍的得以弟子神秀思慮再三,作出一偈:身世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眾人皆稱讚不已!

中國名人:佛教禪宗始祖,惠能大師,禪宗南宗的開創者

過了兩天,一童子經過碓房,唸誦這神秀所做的偈頌。惠能一聽,便知此偈未見本性。於是也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靜,何處有塵埃。惠能這首偈表達了與神秀不同的意境,表現了惠能頓悟成佛的見解。當時在場的重任看到在碓房裡做雜物的惠能竟能作出這樣一首偈,無不稀奇,而惠能卻又悄悄地回碓房去了。五祖弘忍從此偈即知惠能已悟解了佛法大意,擔心別人加害他,便假說此偈也未見性。實際上弘忍已暗暗決定把衣缽傳給惠能了。弘忍偷偷送惠能下山後,惠能雖混跡於世俗人之間,但念念不忘弘法傳教之事。有一天,他來到廣州的法性寺,正值印宗大師在講《涅槃經》。時有風吹幡動,兩個僧人在一旁爭論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語驚人,眾皆駭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