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報窗口期難擋機構調研的步伐。數據顯示,剛過去的7月機構調研了295家公司,當中84公司被10家以上機構組團調研。從相關公司所屬行業看,化工、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4行業公司較受偏愛。近期表現好於權重股的中小創,在7月機構調研中佔據“主導地位”。

7月機構“探訪”295股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規則, A股上市公司2019年半年報須在7月至8月內披露完畢,這也意味著有些公司在7月即進入了“靜默”期,開始對外“閉門謝客”。即便如此,似乎也檔不住機構調研的步伐。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剛過去的7月機構調研了295家公司。其中,84家公司更是被10家以上(含)機構組團調研。

當中,海康威視(002415)、環旭電子(601231)、樂普醫療(300003)、卓勝微(300782)、海大集團(002311)、中環股份(002129)、勁嘉股份(002191)、滬電股份(002463)、亞太藥業(002370)、美的集團(000333)、利民股份(002734)、眾合科技(000925)、帝歐家居(002798)、宜安科技(300328)這14家公司累計接受了超過50機構的扎堆調研。此外,三隻松鼠(300783)、芒果超媒(300413)、辰安科技(300523)接受了10家機構的調研。

最受關注的是海康威視,公司吸引了包括76家公募基金、51家券商、78家陽光私募、18家險資、59家海外機構及152家其他機構在內的446家機構調研;排第二的是環旭電子,公司被251家機構調研,其中包含47家公募基金及46家券商;樂普醫療則被186家機構調研,排在第三位。此外,卓勝微、海大集團、中環股份3家公司接受了超過100家機構的調研。

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滬電股份(002463)、金風科技(002202)兩家公司被機構調研最為密集,均有7次;長安汽車(000625)、嶺南股份(002717)兩家公司次之,被機構調研6次;而宏達電子(300726)、廣發證券(000776)被調研5次排第三。此外,光威復材(300699)、北新建材(000786)、四通新材(300428)、楚江新材(002171)、泰勝風能(300129)、濰柴動力(000338)等19家公司被機構調研超(含)3次也較為密集。

而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券商的調研最為廣泛,達到了233家,即78.98%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調研131家,位列其後,參與了44.41%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陽光私募106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保險公司和海外機構分別對67家和3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基金、險資、海外機構等密集調研的對象重合度非常高。這反映出在市場中,行業龍頭、藍籌白馬等仍然是機構調研的必選項。目前市場上機構調研的組織形式、方式方法等相當多樣,機構調研中既有流於形式的走馬觀花,也有紮紮實實地調研走訪,投資者需要區分對待。總體而言,調研仍是機構發現機會、排除風險的重要方法,機構調研的熱門個股是當下機構化發展的市場中值得重點關注的對象。

而對於不同的調研機構,業內人士表示其背後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信息並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對象;海外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佈局思路。

偏愛化工等4行業

從被調研公司所屬行業來看,7月機構調研的295家公司主要集中於化工(29家)、電子(27家)、機械設備(27家)、醫藥生物(23家)這4個行業中。此外,計算機、電氣設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有色金屬、建築裝飾、家用電器、公用事業、傳媒這9個行業也有19至10家公司獲機構調研,其他行業被調研的公司不到10家。

數據顯示,7月份被機構調研的29家化工行業公司中,利民股份(002734)、閏土股份(002440)、集泰股份(002909)、長青股份(002391)、浙江龍盛(600352)、藏格控股(000408)、光威復材(300699)、中石科技(300684)、安諾其(300067)、紅寶麗(002165)、高盟新材(300200)這10家公司獲超過(含)10家機構調研。其中,利民股份更是獲得54家機構的抱團調研。

對於化工行業成為機構調研最受歡迎的行業,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作為傳統的強週期行業,化工股的波動較大,其主要的觸發因素就是供給與需求共同作用,從價格端影響上市公司利潤。而環保要求與4月初江蘇化工廠爆炸事件後,各方對於安全生產的從嚴篩查將對整個行業的供求狀態產生深遠影響,相當於化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

歷史數據表明,在化工行業景氣上行階段,如2006-2007年、2009-2011年和2016-2017年區間,代表化工行業龍頭公司盈利能力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是因為在行業景氣上行時,資產規模較大的公司一般有各自所在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市場份額往往也較高,規模效應帶來更低的成本和更強的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創業板指及中小板指領跑大市。而7月機構調研也是最愛中小創。統計數據顯示,7月機構調研的295家公司中,滬市公司只有26只,佔比僅8.81%;深市主板公司稍多,但也只有66只,佔比22.37%,兩者加起來比例也僅31.18%,換言之,三分之二的公司為中小創,中小板公司有124家、創業板公司有80家。

分析人士表示,中小創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雖然大概率仍整體下滑,但相比2018年度和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下滑幅度,半年報下滑的幅度有所收窄。從創業板半年報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速的上下限來看,2019年二季度創業板淨利潤累計同比上下限均值為-4.28%,較一季度跌幅顯著縮窄,即二季度單季淨利潤實現增長,中小創公司也因此成為機構調研的焦點。

7月獲超過(含)10機構調研的公司

"

半年報窗口期難擋機構調研的步伐。數據顯示,剛過去的7月機構調研了295家公司,當中84公司被10家以上機構組團調研。從相關公司所屬行業看,化工、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4行業公司較受偏愛。近期表現好於權重股的中小創,在7月機構調研中佔據“主導地位”。

7月機構“探訪”295股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規則, A股上市公司2019年半年報須在7月至8月內披露完畢,這也意味著有些公司在7月即進入了“靜默”期,開始對外“閉門謝客”。即便如此,似乎也檔不住機構調研的步伐。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剛過去的7月機構調研了295家公司。其中,84家公司更是被10家以上(含)機構組團調研。

當中,海康威視(002415)、環旭電子(601231)、樂普醫療(300003)、卓勝微(300782)、海大集團(002311)、中環股份(002129)、勁嘉股份(002191)、滬電股份(002463)、亞太藥業(002370)、美的集團(000333)、利民股份(002734)、眾合科技(000925)、帝歐家居(002798)、宜安科技(300328)這14家公司累計接受了超過50機構的扎堆調研。此外,三隻松鼠(300783)、芒果超媒(300413)、辰安科技(300523)接受了10家機構的調研。

最受關注的是海康威視,公司吸引了包括76家公募基金、51家券商、78家陽光私募、18家險資、59家海外機構及152家其他機構在內的446家機構調研;排第二的是環旭電子,公司被251家機構調研,其中包含47家公募基金及46家券商;樂普醫療則被186家機構調研,排在第三位。此外,卓勝微、海大集團、中環股份3家公司接受了超過100家機構的調研。

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滬電股份(002463)、金風科技(002202)兩家公司被機構調研最為密集,均有7次;長安汽車(000625)、嶺南股份(002717)兩家公司次之,被機構調研6次;而宏達電子(300726)、廣發證券(000776)被調研5次排第三。此外,光威復材(300699)、北新建材(000786)、四通新材(300428)、楚江新材(002171)、泰勝風能(300129)、濰柴動力(000338)等19家公司被機構調研超(含)3次也較為密集。

而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券商的調研最為廣泛,達到了233家,即78.98%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調研131家,位列其後,參與了44.41%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陽光私募106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保險公司和海外機構分別對67家和3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基金、險資、海外機構等密集調研的對象重合度非常高。這反映出在市場中,行業龍頭、藍籌白馬等仍然是機構調研的必選項。目前市場上機構調研的組織形式、方式方法等相當多樣,機構調研中既有流於形式的走馬觀花,也有紮紮實實地調研走訪,投資者需要區分對待。總體而言,調研仍是機構發現機會、排除風險的重要方法,機構調研的熱門個股是當下機構化發展的市場中值得重點關注的對象。

而對於不同的調研機構,業內人士表示其背後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信息並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對象;海外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佈局思路。

偏愛化工等4行業

從被調研公司所屬行業來看,7月機構調研的295家公司主要集中於化工(29家)、電子(27家)、機械設備(27家)、醫藥生物(23家)這4個行業中。此外,計算機、電氣設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有色金屬、建築裝飾、家用電器、公用事業、傳媒這9個行業也有19至10家公司獲機構調研,其他行業被調研的公司不到10家。

數據顯示,7月份被機構調研的29家化工行業公司中,利民股份(002734)、閏土股份(002440)、集泰股份(002909)、長青股份(002391)、浙江龍盛(600352)、藏格控股(000408)、光威復材(300699)、中石科技(300684)、安諾其(300067)、紅寶麗(002165)、高盟新材(300200)這10家公司獲超過(含)10家機構調研。其中,利民股份更是獲得54家機構的抱團調研。

對於化工行業成為機構調研最受歡迎的行業,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作為傳統的強週期行業,化工股的波動較大,其主要的觸發因素就是供給與需求共同作用,從價格端影響上市公司利潤。而環保要求與4月初江蘇化工廠爆炸事件後,各方對於安全生產的從嚴篩查將對整個行業的供求狀態產生深遠影響,相當於化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

歷史數據表明,在化工行業景氣上行階段,如2006-2007年、2009-2011年和2016-2017年區間,代表化工行業龍頭公司盈利能力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是因為在行業景氣上行時,資產規模較大的公司一般有各自所在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市場份額往往也較高,規模效應帶來更低的成本和更強的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創業板指及中小板指領跑大市。而7月機構調研也是最愛中小創。統計數據顯示,7月機構調研的295家公司中,滬市公司只有26只,佔比僅8.81%;深市主板公司稍多,但也只有66只,佔比22.37%,兩者加起來比例也僅31.18%,換言之,三分之二的公司為中小創,中小板公司有124家、創業板公司有80家。

分析人士表示,中小創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雖然大概率仍整體下滑,但相比2018年度和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下滑幅度,半年報下滑的幅度有所收窄。從創業板半年報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速的上下限來看,2019年二季度創業板淨利潤累計同比上下限均值為-4.28%,較一季度跌幅顯著縮窄,即二季度單季淨利潤實現增長,中小創公司也因此成為機構調研的焦點。

7月獲超過(含)10機構調研的公司

機構7月“摸底”295公司 中小創佔據“主導地位”"

半年報窗口期難擋機構調研的步伐。數據顯示,剛過去的7月機構調研了295家公司,當中84公司被10家以上機構組團調研。從相關公司所屬行業看,化工、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4行業公司較受偏愛。近期表現好於權重股的中小創,在7月機構調研中佔據“主導地位”。

7月機構“探訪”295股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規則, A股上市公司2019年半年報須在7月至8月內披露完畢,這也意味著有些公司在7月即進入了“靜默”期,開始對外“閉門謝客”。即便如此,似乎也檔不住機構調研的步伐。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剛過去的7月機構調研了295家公司。其中,84家公司更是被10家以上(含)機構組團調研。

當中,海康威視(002415)、環旭電子(601231)、樂普醫療(300003)、卓勝微(300782)、海大集團(002311)、中環股份(002129)、勁嘉股份(002191)、滬電股份(002463)、亞太藥業(002370)、美的集團(000333)、利民股份(002734)、眾合科技(000925)、帝歐家居(002798)、宜安科技(300328)這14家公司累計接受了超過50機構的扎堆調研。此外,三隻松鼠(300783)、芒果超媒(300413)、辰安科技(300523)接受了10家機構的調研。

最受關注的是海康威視,公司吸引了包括76家公募基金、51家券商、78家陽光私募、18家險資、59家海外機構及152家其他機構在內的446家機構調研;排第二的是環旭電子,公司被251家機構調研,其中包含47家公募基金及46家券商;樂普醫療則被186家機構調研,排在第三位。此外,卓勝微、海大集團、中環股份3家公司接受了超過100家機構的調研。

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滬電股份(002463)、金風科技(002202)兩家公司被機構調研最為密集,均有7次;長安汽車(000625)、嶺南股份(002717)兩家公司次之,被機構調研6次;而宏達電子(300726)、廣發證券(000776)被調研5次排第三。此外,光威復材(300699)、北新建材(000786)、四通新材(300428)、楚江新材(002171)、泰勝風能(300129)、濰柴動力(000338)等19家公司被機構調研超(含)3次也較為密集。

而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券商的調研最為廣泛,達到了233家,即78.98%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調研131家,位列其後,參與了44.41%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陽光私募106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保險公司和海外機構分別對67家和3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基金、險資、海外機構等密集調研的對象重合度非常高。這反映出在市場中,行業龍頭、藍籌白馬等仍然是機構調研的必選項。目前市場上機構調研的組織形式、方式方法等相當多樣,機構調研中既有流於形式的走馬觀花,也有紮紮實實地調研走訪,投資者需要區分對待。總體而言,調研仍是機構發現機會、排除風險的重要方法,機構調研的熱門個股是當下機構化發展的市場中值得重點關注的對象。

而對於不同的調研機構,業內人士表示其背後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信息並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對象;海外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佈局思路。

偏愛化工等4行業

從被調研公司所屬行業來看,7月機構調研的295家公司主要集中於化工(29家)、電子(27家)、機械設備(27家)、醫藥生物(23家)這4個行業中。此外,計算機、電氣設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有色金屬、建築裝飾、家用電器、公用事業、傳媒這9個行業也有19至10家公司獲機構調研,其他行業被調研的公司不到10家。

數據顯示,7月份被機構調研的29家化工行業公司中,利民股份(002734)、閏土股份(002440)、集泰股份(002909)、長青股份(002391)、浙江龍盛(600352)、藏格控股(000408)、光威復材(300699)、中石科技(300684)、安諾其(300067)、紅寶麗(002165)、高盟新材(300200)這10家公司獲超過(含)10家機構調研。其中,利民股份更是獲得54家機構的抱團調研。

對於化工行業成為機構調研最受歡迎的行業,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作為傳統的強週期行業,化工股的波動較大,其主要的觸發因素就是供給與需求共同作用,從價格端影響上市公司利潤。而環保要求與4月初江蘇化工廠爆炸事件後,各方對於安全生產的從嚴篩查將對整個行業的供求狀態產生深遠影響,相當於化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

歷史數據表明,在化工行業景氣上行階段,如2006-2007年、2009-2011年和2016-2017年區間,代表化工行業龍頭公司盈利能力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是因為在行業景氣上行時,資產規模較大的公司一般有各自所在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市場份額往往也較高,規模效應帶來更低的成本和更強的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創業板指及中小板指領跑大市。而7月機構調研也是最愛中小創。統計數據顯示,7月機構調研的295家公司中,滬市公司只有26只,佔比僅8.81%;深市主板公司稍多,但也只有66只,佔比22.37%,兩者加起來比例也僅31.18%,換言之,三分之二的公司為中小創,中小板公司有124家、創業板公司有80家。

分析人士表示,中小創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雖然大概率仍整體下滑,但相比2018年度和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下滑幅度,半年報下滑的幅度有所收窄。從創業板半年報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速的上下限來看,2019年二季度創業板淨利潤累計同比上下限均值為-4.28%,較一季度跌幅顯著縮窄,即二季度單季淨利潤實現增長,中小創公司也因此成為機構調研的焦點。

7月獲超過(含)10機構調研的公司

機構7月“摸底”295公司 中小創佔據“主導地位”機構7月“摸底”295公司 中小創佔據“主導地位”"

半年報窗口期難擋機構調研的步伐。數據顯示,剛過去的7月機構調研了295家公司,當中84公司被10家以上機構組團調研。從相關公司所屬行業看,化工、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4行業公司較受偏愛。近期表現好於權重股的中小創,在7月機構調研中佔據“主導地位”。

7月機構“探訪”295股

根據滬深交易所的規則, A股上市公司2019年半年報須在7月至8月內披露完畢,這也意味著有些公司在7月即進入了“靜默”期,開始對外“閉門謝客”。即便如此,似乎也檔不住機構調研的步伐。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剛過去的7月機構調研了295家公司。其中,84家公司更是被10家以上(含)機構組團調研。

當中,海康威視(002415)、環旭電子(601231)、樂普醫療(300003)、卓勝微(300782)、海大集團(002311)、中環股份(002129)、勁嘉股份(002191)、滬電股份(002463)、亞太藥業(002370)、美的集團(000333)、利民股份(002734)、眾合科技(000925)、帝歐家居(002798)、宜安科技(300328)這14家公司累計接受了超過50機構的扎堆調研。此外,三隻松鼠(300783)、芒果超媒(300413)、辰安科技(300523)接受了10家機構的調研。

最受關注的是海康威視,公司吸引了包括76家公募基金、51家券商、78家陽光私募、18家險資、59家海外機構及152家其他機構在內的446家機構調研;排第二的是環旭電子,公司被251家機構調研,其中包含47家公募基金及46家券商;樂普醫療則被186家機構調研,排在第三位。此外,卓勝微、海大集團、中環股份3家公司接受了超過100家機構的調研。

從機構調研次數來看,滬電股份(002463)、金風科技(002202)兩家公司被機構調研最為密集,均有7次;長安汽車(000625)、嶺南股份(002717)兩家公司次之,被機構調研6次;而宏達電子(300726)、廣發證券(000776)被調研5次排第三。此外,光威復材(300699)、北新建材(000786)、四通新材(300428)、楚江新材(002171)、泰勝風能(300129)、濰柴動力(000338)等19家公司被機構調研超(含)3次也較為密集。

而從調研機構的類型來看,券商的調研最為廣泛,達到了233家,即78.98%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有券商參與;基金公司調研131家,位列其後,參與了44.41%的上市公司調研活動;陽光私募106家公司,排名第三;以投資穩健見長的保險公司和海外機構分別對67家和36家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

分析人士指出,券商、基金、險資、海外機構等密集調研的對象重合度非常高。這反映出在市場中,行業龍頭、藍籌白馬等仍然是機構調研的必選項。目前市場上機構調研的組織形式、方式方法等相當多樣,機構調研中既有流於形式的走馬觀花,也有紮紮實實地調研走訪,投資者需要區分對待。總體而言,調研仍是機構發現機會、排除風險的重要方法,機構調研的熱門個股是當下機構化發展的市場中值得重點關注的對象。

而對於不同的調研機構,業內人士表示其背後的關注點各有不同。券商作為賣方機構,注重從調研中挖掘信息並加工分享給市場;而公私募機構等更注重調研帶來的投資機會和直接的交易機會;保險和保險資管在當前注重通過調研尋找組合配置的對象;海外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以長線投資和價值投資見長,其調研軌跡代表著市場上長線和穩定資金的佈局思路。

偏愛化工等4行業

從被調研公司所屬行業來看,7月機構調研的295家公司主要集中於化工(29家)、電子(27家)、機械設備(27家)、醫藥生物(23家)這4個行業中。此外,計算機、電氣設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有色金屬、建築裝飾、家用電器、公用事業、傳媒這9個行業也有19至10家公司獲機構調研,其他行業被調研的公司不到10家。

數據顯示,7月份被機構調研的29家化工行業公司中,利民股份(002734)、閏土股份(002440)、集泰股份(002909)、長青股份(002391)、浙江龍盛(600352)、藏格控股(000408)、光威復材(300699)、中石科技(300684)、安諾其(300067)、紅寶麗(002165)、高盟新材(300200)這10家公司獲超過(含)10家機構調研。其中,利民股份更是獲得54家機構的抱團調研。

對於化工行業成為機構調研最受歡迎的行業,行業分析人士認為,作為傳統的強週期行業,化工股的波動較大,其主要的觸發因素就是供給與需求共同作用,從價格端影響上市公司利潤。而環保要求與4月初江蘇化工廠爆炸事件後,各方對於安全生產的從嚴篩查將對整個行業的供求狀態產生深遠影響,相當於化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

歷史數據表明,在化工行業景氣上行階段,如2006-2007年、2009-2011年和2016-2017年區間,代表化工行業龍頭公司盈利能力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是因為在行業景氣上行時,資產規模較大的公司一般有各自所在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市場份額往往也較高,規模效應帶來更低的成本和更強的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創業板指及中小板指領跑大市。而7月機構調研也是最愛中小創。統計數據顯示,7月機構調研的295家公司中,滬市公司只有26只,佔比僅8.81%;深市主板公司稍多,但也只有66只,佔比22.37%,兩者加起來比例也僅31.18%,換言之,三分之二的公司為中小創,中小板公司有124家、創業板公司有80家。

分析人士表示,中小創公司今年上半年業績雖然大概率仍整體下滑,但相比2018年度和今年一季度的業績下滑幅度,半年報下滑的幅度有所收窄。從創業板半年報預告淨利潤同比增速的上下限來看,2019年二季度創業板淨利潤累計同比上下限均值為-4.28%,較一季度跌幅顯著縮窄,即二季度單季淨利潤實現增長,中小創公司也因此成為機構調研的焦點。

7月獲超過(含)10機構調研的公司

機構7月“摸底”295公司 中小創佔據“主導地位”機構7月“摸底”295公司 中小創佔據“主導地位”機構7月“摸底”295公司 中小創佔據“主導地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