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清水小刀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盤點——“那些年被楊紫帶火的男明星”,從《天乩之白蛇傳說》裡的任嘉倫、《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鄧倫,再到最近《親愛的,熱愛的》裡的李現,幾乎每拍一個作品,楊紫都能捧紅對手男明星,其帶戲能力被視為電視劇界的“錦鯉”。與肖戰合作的新劇《餘生請多指教》,還未官宣就引起關注。

但如今轉戰電影圈,楊紫的“錦鯉”體質卻並不奏效。

截止至發稿前,由張家輝、楊紫、任賢齊主演的電影《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39億,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將在2.09億定格,相較網傳的1.4億成本,這樣的成績或將入不敷出。而從另一個維度看,該片豆瓣評分僅5.7分,3.7萬人參與評分,其中77.9%觀眾給出三星及以下評價,標記顯示僅好於11%的犯罪片。

"

文 | 清水小刀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盤點——“那些年被楊紫帶火的男明星”,從《天乩之白蛇傳說》裡的任嘉倫、《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鄧倫,再到最近《親愛的,熱愛的》裡的李現,幾乎每拍一個作品,楊紫都能捧紅對手男明星,其帶戲能力被視為電視劇界的“錦鯉”。與肖戰合作的新劇《餘生請多指教》,還未官宣就引起關注。

但如今轉戰電影圈,楊紫的“錦鯉”體質卻並不奏效。

截止至發稿前,由張家輝、楊紫、任賢齊主演的電影《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39億,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將在2.09億定格,相較網傳的1.4億成本,這樣的成績或將入不敷出。而從另一個維度看,該片豆瓣評分僅5.7分,3.7萬人參與評分,其中77.9%觀眾給出三星及以下評價,標記顯示僅好於11%的犯罪片。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作為一部採用“封閉空間敘事”手法的犯罪動作片,《沉默的證人》在日益模式化、套路化的港式類型片中,算是一次有著成功先例的異質化探索。在今年上影節期間,萬達影視集團發佈的2019年重點項目片單,《沉默的證人》更是作為“華語鉅製”的排頭兵,被寄予了吹響下半年影市衝鋒號的期望。

如今這部電影在商業和口碑上均反響平平,背後究竟是哪些方面出現了問題?對於萬達而言,這樣的成績又將意味著什麼?

“封閉空間敘事”為類型化探索帶來什麼?

常有人說,類型片可以被視為電影行業工業化程度的縮影。但在中國,這條鐵律並不完全適用。《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國際版)》指出,2018年度院線共上映398部國產電影。票房收入主要依賴於喜劇、愛情等輕工業電影類型,以及動作、警匪和懸疑等重工業電影類型。單拎出來哪種類型,都不能片面代表國產電影的工業水平。

之所以呈現出兩極化態勢,根本原因在於,內地電影產業起步較晚,喜劇片、愛情片多根植於本土;而動作片、警匪片、懸疑片,則是從香港北上的成熟工業產品,經過東南亞、臺灣市場的檢驗步入內地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這種港式類型片,具備一定工業水準的同時,也容易被固有模式限制,出現大量故事、結構趨同的作品。

"

文 | 清水小刀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盤點——“那些年被楊紫帶火的男明星”,從《天乩之白蛇傳說》裡的任嘉倫、《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鄧倫,再到最近《親愛的,熱愛的》裡的李現,幾乎每拍一個作品,楊紫都能捧紅對手男明星,其帶戲能力被視為電視劇界的“錦鯉”。與肖戰合作的新劇《餘生請多指教》,還未官宣就引起關注。

但如今轉戰電影圈,楊紫的“錦鯉”體質卻並不奏效。

截止至發稿前,由張家輝、楊紫、任賢齊主演的電影《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39億,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將在2.09億定格,相較網傳的1.4億成本,這樣的成績或將入不敷出。而從另一個維度看,該片豆瓣評分僅5.7分,3.7萬人參與評分,其中77.9%觀眾給出三星及以下評價,標記顯示僅好於11%的犯罪片。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作為一部採用“封閉空間敘事”手法的犯罪動作片,《沉默的證人》在日益模式化、套路化的港式類型片中,算是一次有著成功先例的異質化探索。在今年上影節期間,萬達影視集團發佈的2019年重點項目片單,《沉默的證人》更是作為“華語鉅製”的排頭兵,被寄予了吹響下半年影市衝鋒號的期望。

如今這部電影在商業和口碑上均反響平平,背後究竟是哪些方面出現了問題?對於萬達而言,這樣的成績又將意味著什麼?

“封閉空間敘事”為類型化探索帶來什麼?

常有人說,類型片可以被視為電影行業工業化程度的縮影。但在中國,這條鐵律並不完全適用。《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國際版)》指出,2018年度院線共上映398部國產電影。票房收入主要依賴於喜劇、愛情等輕工業電影類型,以及動作、警匪和懸疑等重工業電影類型。單拎出來哪種類型,都不能片面代表國產電影的工業水平。

之所以呈現出兩極化態勢,根本原因在於,內地電影產業起步較晚,喜劇片、愛情片多根植於本土;而動作片、警匪片、懸疑片,則是從香港北上的成熟工業產品,經過東南亞、臺灣市場的檢驗步入內地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這種港式類型片,具備一定工業水準的同時,也容易被固有模式限制,出現大量故事、結構趨同的作品。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觀察2018年電影票房分佈,年度榜單霸主已經從純喜劇片向多類型變化,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劇情片《後來的我們》、《一出好戲》,都點燃了觀眾的購票熱情。這意味著,中國觀眾對電影的品味正在走出單一的娛樂化認知,觀影喜好朝著多元化發展。如何在現有工業基礎之上進行“異質化”探索,成為當務之急。

當前市場上,大成本預算多瞄準“複合型電影”,包括中國特色的“類型+”電影,即通過兩種電影類型的融合,以求實現票房的疊加,《捉妖記》、《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典型的“奇幻+喜劇”;也包括主旋律題材的類型化改編,《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2》就是成功先例。

而小成本預算,雖然時間和資源有限,但仍然可以變化敘事方式,來豐富影片的層次。故事不變,改編敘事順序,以經典電影《瘋狂的石頭》和近期《灰猴》的環形敘事較為成功;而敘事順序不變,封閉空間敘事,包括《風聲》、《你好,瘋子!》、《幕後玩家》、《一出好戲》,都是在有限的戲劇空間之內,創造出一個有嚼勁的故事。

"

文 | 清水小刀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盤點——“那些年被楊紫帶火的男明星”,從《天乩之白蛇傳說》裡的任嘉倫、《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鄧倫,再到最近《親愛的,熱愛的》裡的李現,幾乎每拍一個作品,楊紫都能捧紅對手男明星,其帶戲能力被視為電視劇界的“錦鯉”。與肖戰合作的新劇《餘生請多指教》,還未官宣就引起關注。

但如今轉戰電影圈,楊紫的“錦鯉”體質卻並不奏效。

截止至發稿前,由張家輝、楊紫、任賢齊主演的電影《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39億,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將在2.09億定格,相較網傳的1.4億成本,這樣的成績或將入不敷出。而從另一個維度看,該片豆瓣評分僅5.7分,3.7萬人參與評分,其中77.9%觀眾給出三星及以下評價,標記顯示僅好於11%的犯罪片。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作為一部採用“封閉空間敘事”手法的犯罪動作片,《沉默的證人》在日益模式化、套路化的港式類型片中,算是一次有著成功先例的異質化探索。在今年上影節期間,萬達影視集團發佈的2019年重點項目片單,《沉默的證人》更是作為“華語鉅製”的排頭兵,被寄予了吹響下半年影市衝鋒號的期望。

如今這部電影在商業和口碑上均反響平平,背後究竟是哪些方面出現了問題?對於萬達而言,這樣的成績又將意味著什麼?

“封閉空間敘事”為類型化探索帶來什麼?

常有人說,類型片可以被視為電影行業工業化程度的縮影。但在中國,這條鐵律並不完全適用。《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國際版)》指出,2018年度院線共上映398部國產電影。票房收入主要依賴於喜劇、愛情等輕工業電影類型,以及動作、警匪和懸疑等重工業電影類型。單拎出來哪種類型,都不能片面代表國產電影的工業水平。

之所以呈現出兩極化態勢,根本原因在於,內地電影產業起步較晚,喜劇片、愛情片多根植於本土;而動作片、警匪片、懸疑片,則是從香港北上的成熟工業產品,經過東南亞、臺灣市場的檢驗步入內地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這種港式類型片,具備一定工業水準的同時,也容易被固有模式限制,出現大量故事、結構趨同的作品。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觀察2018年電影票房分佈,年度榜單霸主已經從純喜劇片向多類型變化,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劇情片《後來的我們》、《一出好戲》,都點燃了觀眾的購票熱情。這意味著,中國觀眾對電影的品味正在走出單一的娛樂化認知,觀影喜好朝著多元化發展。如何在現有工業基礎之上進行“異質化”探索,成為當務之急。

當前市場上,大成本預算多瞄準“複合型電影”,包括中國特色的“類型+”電影,即通過兩種電影類型的融合,以求實現票房的疊加,《捉妖記》、《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典型的“奇幻+喜劇”;也包括主旋律題材的類型化改編,《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2》就是成功先例。

而小成本預算,雖然時間和資源有限,但仍然可以變化敘事方式,來豐富影片的層次。故事不變,改編敘事順序,以經典電影《瘋狂的石頭》和近期《灰猴》的環形敘事較為成功;而敘事順序不變,封閉空間敘事,包括《風聲》、《你好,瘋子!》、《幕後玩家》、《一出好戲》,都是在有限的戲劇空間之內,創造出一個有嚼勁的故事。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電影《沉默的證人》就屬於“密閉空間敘事”的密室逃脫電影。如果說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是在歷史的縫隙裡做文章,那《沉默的證人》就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有限的戲劇空間雖然節約了成本,降低了預算和風險,但同時也對敘事邏輯的嚴謹性、流暢度,以及剪輯節奏等創作層面的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電影《沉默的證人》也是一部變形的“警匪+懸疑”的類型融合電影。首先正面角色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警”一方,而是在人物符號上進行了創新,變成身體文弱兼具查案人物的法醫和法醫助手;其次,電影后半段開啟“狼人殺”反轉,二人利用對“法醫中心”熟悉的優勢和職業習慣,成功從“平民”變身“獵人”,逃出昇天。

電影強情節刺激的同時,實現了對觀眾心理節奏的掌握。

2019年下半場,誰來為萬達吹響衝鋒號?

北京電影學院教師洪帆曾在《今日影評》節目中分析,“這種單一或有限空間是小成本所謂‘高智商’劇本的常見設定方式,對於編劇來說的確挑戰極大。”同樣運用了“封閉空間敘事”的影視劇作品《和平飯店》編劇楊洪濤也有類似感慨,“在規定的封閉環境解構戲劇衝突,這對於編劇的創作能力要求非常高,有點類似舞臺劇的寫法。”

而《沉默的證人》恰恰就是,在一些邏輯和細節上經不起推敲,導致片子本身喪失了成為經典的特質。

"

文 | 清水小刀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盤點——“那些年被楊紫帶火的男明星”,從《天乩之白蛇傳說》裡的任嘉倫、《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鄧倫,再到最近《親愛的,熱愛的》裡的李現,幾乎每拍一個作品,楊紫都能捧紅對手男明星,其帶戲能力被視為電視劇界的“錦鯉”。與肖戰合作的新劇《餘生請多指教》,還未官宣就引起關注。

但如今轉戰電影圈,楊紫的“錦鯉”體質卻並不奏效。

截止至發稿前,由張家輝、楊紫、任賢齊主演的電影《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39億,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將在2.09億定格,相較網傳的1.4億成本,這樣的成績或將入不敷出。而從另一個維度看,該片豆瓣評分僅5.7分,3.7萬人參與評分,其中77.9%觀眾給出三星及以下評價,標記顯示僅好於11%的犯罪片。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作為一部採用“封閉空間敘事”手法的犯罪動作片,《沉默的證人》在日益模式化、套路化的港式類型片中,算是一次有著成功先例的異質化探索。在今年上影節期間,萬達影視集團發佈的2019年重點項目片單,《沉默的證人》更是作為“華語鉅製”的排頭兵,被寄予了吹響下半年影市衝鋒號的期望。

如今這部電影在商業和口碑上均反響平平,背後究竟是哪些方面出現了問題?對於萬達而言,這樣的成績又將意味著什麼?

“封閉空間敘事”為類型化探索帶來什麼?

常有人說,類型片可以被視為電影行業工業化程度的縮影。但在中國,這條鐵律並不完全適用。《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國際版)》指出,2018年度院線共上映398部國產電影。票房收入主要依賴於喜劇、愛情等輕工業電影類型,以及動作、警匪和懸疑等重工業電影類型。單拎出來哪種類型,都不能片面代表國產電影的工業水平。

之所以呈現出兩極化態勢,根本原因在於,內地電影產業起步較晚,喜劇片、愛情片多根植於本土;而動作片、警匪片、懸疑片,則是從香港北上的成熟工業產品,經過東南亞、臺灣市場的檢驗步入內地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這種港式類型片,具備一定工業水準的同時,也容易被固有模式限制,出現大量故事、結構趨同的作品。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觀察2018年電影票房分佈,年度榜單霸主已經從純喜劇片向多類型變化,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劇情片《後來的我們》、《一出好戲》,都點燃了觀眾的購票熱情。這意味著,中國觀眾對電影的品味正在走出單一的娛樂化認知,觀影喜好朝著多元化發展。如何在現有工業基礎之上進行“異質化”探索,成為當務之急。

當前市場上,大成本預算多瞄準“複合型電影”,包括中國特色的“類型+”電影,即通過兩種電影類型的融合,以求實現票房的疊加,《捉妖記》、《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典型的“奇幻+喜劇”;也包括主旋律題材的類型化改編,《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2》就是成功先例。

而小成本預算,雖然時間和資源有限,但仍然可以變化敘事方式,來豐富影片的層次。故事不變,改編敘事順序,以經典電影《瘋狂的石頭》和近期《灰猴》的環形敘事較為成功;而敘事順序不變,封閉空間敘事,包括《風聲》、《你好,瘋子!》、《幕後玩家》、《一出好戲》,都是在有限的戲劇空間之內,創造出一個有嚼勁的故事。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電影《沉默的證人》就屬於“密閉空間敘事”的密室逃脫電影。如果說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是在歷史的縫隙裡做文章,那《沉默的證人》就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有限的戲劇空間雖然節約了成本,降低了預算和風險,但同時也對敘事邏輯的嚴謹性、流暢度,以及剪輯節奏等創作層面的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電影《沉默的證人》也是一部變形的“警匪+懸疑”的類型融合電影。首先正面角色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警”一方,而是在人物符號上進行了創新,變成身體文弱兼具查案人物的法醫和法醫助手;其次,電影后半段開啟“狼人殺”反轉,二人利用對“法醫中心”熟悉的優勢和職業習慣,成功從“平民”變身“獵人”,逃出昇天。

電影強情節刺激的同時,實現了對觀眾心理節奏的掌握。

2019年下半場,誰來為萬達吹響衝鋒號?

北京電影學院教師洪帆曾在《今日影評》節目中分析,“這種單一或有限空間是小成本所謂‘高智商’劇本的常見設定方式,對於編劇來說的確挑戰極大。”同樣運用了“封閉空間敘事”的影視劇作品《和平飯店》編劇楊洪濤也有類似感慨,“在規定的封閉環境解構戲劇衝突,這對於編劇的創作能力要求非常高,有點類似舞臺劇的寫法。”

而《沉默的證人》恰恰就是,在一些邏輯和細節上經不起推敲,導致片子本身喪失了成為經典的特質。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當然,這些問題可以追溯到劇本層面的不嚴謹,也可以歸根於合拍片的水土不服。電影《沉默的證人》雖然港式類型片風格鮮明、主要製作班底也都是香港團隊,但電影本身卻是合拍片。導演雷尼·哈林曾是國際一線動作片導演,進入內地市場後的兩部作品,包括成龍的《絕地逃亡》和王力宏的《古劍奇譚之流明月》,都反響平平。

這樣的背景下,基於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種種因素,導演對於演員表演的指導形同虛設。

要知道,單一空間內推進劇情,不僅考驗編劇能力,也考驗演員表演。每一位性格迥異、表演風格不同的演員之間是否能夠產生化學反應,非常考驗導演在中間的調和能力。而電影和電視劇調度不同,面向演員,所需要的表演方法也不同,楊紫作為電視劇出身演員,顯然在大銀幕上的表演並不如小熒屏自如,這也是演員表演為觀眾所詬病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封閉空間敘事最容易將主題深化到“人性”探討上。薩特就曾通過獨創的“境遇劇”來關注人類在具體境遇中的表現和選擇,在他看來往往是禁閉空間裡的極限境遇最能彰顯人性考驗。電影《一出好戲》也是通過將人物至於困境,讓人性的弱點隨著矛盾衝突而突顯,最終憑藉精彩的敘事在商業上實現了以小博大。然而《沉默的證人》在這方面,則禁不起細細咀嚼。

最後,在發行上,電影《沉默的證人》曾3次改檔,消耗了觀眾和市場的信心,甚至形成了牴觸情緒。最開始定檔2018年暑期檔,但因為同期《我不是藥神》來勢洶洶,後改檔至今年4月4日,不巧的是,《反貪風暴4》同樣極具競爭力,無奈前者再度改檔至8月2日,後又遇上了收割41億票房的《哪吒》,影片又調檔至8月16日,幾乎次次都是面對大片落荒而逃,不僅讓人懷疑片方信心。

"

文 | 清水小刀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盤點——“那些年被楊紫帶火的男明星”,從《天乩之白蛇傳說》裡的任嘉倫、《香蜜沉沉燼如霜》裡的鄧倫,再到最近《親愛的,熱愛的》裡的李現,幾乎每拍一個作品,楊紫都能捧紅對手男明星,其帶戲能力被視為電視劇界的“錦鯉”。與肖戰合作的新劇《餘生請多指教》,還未官宣就引起關注。

但如今轉戰電影圈,楊紫的“錦鯉”體質卻並不奏效。

截止至發稿前,由張家輝、楊紫、任賢齊主演的電影《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39億,貓眼預測其最終票房將在2.09億定格,相較網傳的1.4億成本,這樣的成績或將入不敷出。而從另一個維度看,該片豆瓣評分僅5.7分,3.7萬人參與評分,其中77.9%觀眾給出三星及以下評價,標記顯示僅好於11%的犯罪片。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作為一部採用“封閉空間敘事”手法的犯罪動作片,《沉默的證人》在日益模式化、套路化的港式類型片中,算是一次有著成功先例的異質化探索。在今年上影節期間,萬達影視集團發佈的2019年重點項目片單,《沉默的證人》更是作為“華語鉅製”的排頭兵,被寄予了吹響下半年影市衝鋒號的期望。

如今這部電影在商業和口碑上均反響平平,背後究竟是哪些方面出現了問題?對於萬達而言,這樣的成績又將意味著什麼?

“封閉空間敘事”為類型化探索帶來什麼?

常有人說,類型片可以被視為電影行業工業化程度的縮影。但在中國,這條鐵律並不完全適用。《2019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國際版)》指出,2018年度院線共上映398部國產電影。票房收入主要依賴於喜劇、愛情等輕工業電影類型,以及動作、警匪和懸疑等重工業電影類型。單拎出來哪種類型,都不能片面代表國產電影的工業水平。

之所以呈現出兩極化態勢,根本原因在於,內地電影產業起步較晚,喜劇片、愛情片多根植於本土;而動作片、警匪片、懸疑片,則是從香港北上的成熟工業產品,經過東南亞、臺灣市場的檢驗步入內地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這種港式類型片,具備一定工業水準的同時,也容易被固有模式限制,出現大量故事、結構趨同的作品。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觀察2018年電影票房分佈,年度榜單霸主已經從純喜劇片向多類型變化,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劇情片《後來的我們》、《一出好戲》,都點燃了觀眾的購票熱情。這意味著,中國觀眾對電影的品味正在走出單一的娛樂化認知,觀影喜好朝著多元化發展。如何在現有工業基礎之上進行“異質化”探索,成為當務之急。

當前市場上,大成本預算多瞄準“複合型電影”,包括中國特色的“類型+”電影,即通過兩種電影類型的融合,以求實現票房的疊加,《捉妖記》、《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典型的“奇幻+喜劇”;也包括主旋律題材的類型化改編,《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2》就是成功先例。

而小成本預算,雖然時間和資源有限,但仍然可以變化敘事方式,來豐富影片的層次。故事不變,改編敘事順序,以經典電影《瘋狂的石頭》和近期《灰猴》的環形敘事較為成功;而敘事順序不變,封閉空間敘事,包括《風聲》、《你好,瘋子!》、《幕後玩家》、《一出好戲》,都是在有限的戲劇空間之內,創造出一個有嚼勁的故事。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電影《沉默的證人》就屬於“密閉空間敘事”的密室逃脫電影。如果說熱播劇《長安十二時辰》是在歷史的縫隙裡做文章,那《沉默的證人》就是在螺螄殼裡做道場。有限的戲劇空間雖然節約了成本,降低了預算和風險,但同時也對敘事邏輯的嚴謹性、流暢度,以及剪輯節奏等創作層面的問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此之外,電影《沉默的證人》也是一部變形的“警匪+懸疑”的類型融合電影。首先正面角色並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警”一方,而是在人物符號上進行了創新,變成身體文弱兼具查案人物的法醫和法醫助手;其次,電影后半段開啟“狼人殺”反轉,二人利用對“法醫中心”熟悉的優勢和職業習慣,成功從“平民”變身“獵人”,逃出昇天。

電影強情節刺激的同時,實現了對觀眾心理節奏的掌握。

2019年下半場,誰來為萬達吹響衝鋒號?

北京電影學院教師洪帆曾在《今日影評》節目中分析,“這種單一或有限空間是小成本所謂‘高智商’劇本的常見設定方式,對於編劇來說的確挑戰極大。”同樣運用了“封閉空間敘事”的影視劇作品《和平飯店》編劇楊洪濤也有類似感慨,“在規定的封閉環境解構戲劇衝突,這對於編劇的創作能力要求非常高,有點類似舞臺劇的寫法。”

而《沉默的證人》恰恰就是,在一些邏輯和細節上經不起推敲,導致片子本身喪失了成為經典的特質。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當然,這些問題可以追溯到劇本層面的不嚴謹,也可以歸根於合拍片的水土不服。電影《沉默的證人》雖然港式類型片風格鮮明、主要製作班底也都是香港團隊,但電影本身卻是合拍片。導演雷尼·哈林曾是國際一線動作片導演,進入內地市場後的兩部作品,包括成龍的《絕地逃亡》和王力宏的《古劍奇譚之流明月》,都反響平平。

這樣的背景下,基於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種種因素,導演對於演員表演的指導形同虛設。

要知道,單一空間內推進劇情,不僅考驗編劇能力,也考驗演員表演。每一位性格迥異、表演風格不同的演員之間是否能夠產生化學反應,非常考驗導演在中間的調和能力。而電影和電視劇調度不同,面向演員,所需要的表演方法也不同,楊紫作為電視劇出身演員,顯然在大銀幕上的表演並不如小熒屏自如,這也是演員表演為觀眾所詬病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封閉空間敘事最容易將主題深化到“人性”探討上。薩特就曾通過獨創的“境遇劇”來關注人類在具體境遇中的表現和選擇,在他看來往往是禁閉空間裡的極限境遇最能彰顯人性考驗。電影《一出好戲》也是通過將人物至於困境,讓人性的弱點隨著矛盾衝突而突顯,最終憑藉精彩的敘事在商業上實現了以小博大。然而《沉默的證人》在這方面,則禁不起細細咀嚼。

最後,在發行上,電影《沉默的證人》曾3次改檔,消耗了觀眾和市場的信心,甚至形成了牴觸情緒。最開始定檔2018年暑期檔,但因為同期《我不是藥神》來勢洶洶,後改檔至今年4月4日,不巧的是,《反貪風暴4》同樣極具競爭力,無奈前者再度改檔至8月2日,後又遇上了收割41億票房的《哪吒》,影片又調檔至8月16日,幾乎次次都是面對大片落荒而逃,不僅讓人懷疑片方信心。

《沉默的證人》上映4天票房1.4億,楊紫“錦鯉”體質電影圈失效?

今年年中,萬達電影曾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4.81億元至6.19億元,同比下降55%-65%,去年同期盈利13.75億元。儘管考慮到電影製作行業存在年度內業績實現的不均衡性,導致萬達影視業績波動較大。但不得不提的是,電影《沉默的證人》作為萬達影視暑期檔的“排頭兵”,並沒有在票房成績上有所斬獲。

要知道,暑期檔作為內地三大檔期之一,在影視公司全年票房貢獻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沉默的證人》之外,萬達影視今年已經上映了包括《未來機器城》、《賽爾號大電影7:瘋狂機器城》、《素人特工》、《絕殺慕尼黑》、《如影隨心》、《全職高手》、《沉默的證人》、《一吻定情》、《人間喜劇》、《過春天》等多部電影,但大都反響平平。

《熊出沒6》、《飛馳人生》、《反貪風暴4》、《烈火英雄》雖然票房成績尚可,但也並非萬達主控項目。根據萬達影視集團今年上影節期間公佈的片單,接下來還將有《解放了》、《誤殺》、《唐人街探案3》、《鬼吹燈之天星術》、《鬥破蒼穹》、《摺疊城市》、《尋龍訣2》將上映,但查閱公開信息發現,除了陳思誠監製的《誤殺》之外,其他電影上映時間均顯示2020年。

現在看來,下半年誰為能為萬達影視吹響“衝鋒號”還需拭目以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