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是如何打造數字政府的


華為是如何打造數字政府的


華為是如何打造數字政府的


文|吳俊宇

1700年,德國著名數學家Leibniz把自己的國策想法寫成了一份備忘錄,交給了當時的普魯士腓特烈親王。他建議說,要對全國展開數據調查,以“確定國力”。

一開始這種行為被稱作是“政治算術”,後來德國人覺得這個詞顯得太坦率。於是他們想出了財政學、時事學等不少名詞,最終才將其確定為“統計學”。

統計學在德語中名為“Statistik”——從它的拉丁詞源“ state”就可以看出,統計學是一個以“收集有關國家的重大事實”為主要任務的學科。

可以說,在300年前的德國人Leibniz已經萌生了“數字政府”夢。

從歷史根源來看,人工智能與政府服務密切相關。數字政府天然就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產業的運用場景。

這一次在華為中國生態之行2019·武漢峰會上,華為進一步闡述了其在數字政府上的解決方案、技術優勢以及服務能力。

數字政府因何誕生

數字政府的概念其實來源於美國。

2009年1月17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首份總統備忘案《透明和開放的政府》。

120天后,一個叫做Data.gov的網站正式上線發佈,作為美國政府開放數據的門戶,提供數據、工具、進行研究的材料用於開發網絡及移動應用、設計數據模型等。

Data.gov分為教育、能源、金融、健康等各個板塊,用戶只需要進入各個板塊,就可以搜索到聯邦政府所有公開數據。Data.gov還提供了自動統計和分析功能,不僅可以對聯邦政府部門活動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還是會針對用戶數據需求進行處理。

創建Data.gov的考量是利用數據提高社會運轉的效率,提高政府的透明度——網站的背後,實際上是美國打算用ICT技術全面革新政府管理服務職能。

10年之後的今天,數字政府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進展有了更大的提升。

Gartner在2018年1月曾經公佈一份名為《A Digital Government Technology Platform Is Essential to Government Transformation》(數字政府技術平臺對政府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的報告。

這份報告提到說,政府應該藉助信息化技術建設公民服務平臺、生態系統平臺、IT系統平臺、互聯網及物聯網平臺以及數據分析平臺。

總結來看,這些平臺的價值在於三點。

1、提升民眾對政策的參與度,還能夠量化民眾對公共事務的體驗;

2、可以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收集和處理數據,在跨部門、跨行業的溝通中可以提供數字接口交換數據和服務,清晰瞭解政府和社會的現狀;

3、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分析每一個地理位置的狀況,提升政策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這份報告提倡,各國政府必須解決其不適應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基礎設施問題,積極成為數字政府的參與者。

後來,國內也在不斷倡導數字政府的概念。提出儘量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不求人”的觀念,這是衡量服務型政府建設成效的一個“試金石”。通過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力求全面實現全城通辦、就近能辦、異地可辦,打造“不打烊”的“數字政府”。

數字政府的兩個面

某種意義上說,數字政府天然就是服務型政府。

政府有兩個職能,一是管理,一個是服務。數字政府要達成的目標是,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務體驗。

過去這兩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政府和民眾。

效率問題:過去政府內部協調溝通時效率有時相對較低,在市政部門之間,常常出現信息孤島現象,每個部門的數據不互通,以至於出現決策信息不足的情況,跨部門溝通成本太高。在數據調取時,常常出現卡殼的狀況,使得決策成本提高了。

服務問題:很多審批服務帶來了“門難找”困境,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時有發生,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水、電、氣、暖等公用事業單位及銀行等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效率還有提升空間。普通民眾在政府服務部門辦事的感受並不好。

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多時候並非政府工作人員不想幹,不願幹,而是因為信息化建設能力不足,過去可能每一個部門都需要有一套ICT基礎設施,並且這套設施沒有沒有部署在雲端,技術老舊維護困難,不管是資源還是性能都相對有限,數據和信息沒辦法做到完全開放互通。

以下圖為例,如果能真正打通數據,很多服務就不會遇到阻礙了。

華為是如何打造數字政府的


不過,在今天,中國已經走在了建設數字政府的前端。數字政府建設恰恰是在管理和服務這兩個層面展開探索。華為在幫助湖北建設數字政府,提升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道路上已經積累了一些成功的實踐經驗。

1、提高管理效率

華為幫助荊州市建設了荊楚雲 為基礎設施平臺為政府決策科學化、信息公開化提供服務。在雲平臺的支撐下,政府在做決策時變得更科學、更便捷了。

除此之外,荊州市過去43個政府部門信息化建設相對分散,重複建設嚴重,建設費用高昂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荊州市政府信息化建設費用每年節省約60%。

華為雲服務襄陽基地則是部署著共計44家委辦局,139個業務系統,如財政局大數據綜合治稅應用系統、公安局視頻監控項目、行政審批局多規合一項目、“12345”市長熱線系統、人社一體化項目、智慧旅遊項目,實現了襄陽市電子政務平臺的集約化管理,滿足政府和企業信息化服務需求。

2、提升服務體驗

華為與武漢超算數據中心攜手,為武漢市的電子政務和智慧城市建設,以及生物化學等產業提供大規模計算和海量存儲服務。

這個項目搭建了武漢城市雲,集軟件開發雲、電子政務雲、公共服務雲、金融服務雲、工業雲、災備服務雲、智慧園區雲於一身,落實了武漢市智慧政務、智慧城管、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居家養老以及智慧商貿物流等各個領域的建設。

這個項目落地之後,未來不管是在地企業、普通民眾辦事都將變得更方便了。在地企業可以把更多心思放在企業經營上,一些程序性事務可以稍花心思。普通民眾則是可以享受更安全、有序、便捷的城市生活。

可以說,華為為省內各級政府提供了一個非常豐富的數字化轉型“工具箱”。

從數字平臺的維度看,華為以云為基礎,整合各種新ICT技術,打通各類數據。

向上支持應用快速開發、靈活部署,使能各行業業務敏捷創新。向下通過無處不在的連接,做到雲管端協同優化,從而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打通。

華為的數字平臺既是數字化底座的核心,也是提供數據匯聚、數據智能、實現數據化運營的載體。

從生態夥伴的維度看,華為整合統籌了IoT,大數據、視頻、融合通信和GIS等技術,聚合了40多家解決方案夥伴,100多家雲夥伴共同為政府解決問題。

從數字化的頂層設計和轉型運營都有不同的合作伙伴來負責。生態合作伙伴可以在華為的平臺上發揮自己的服務能力。

這樣一個助力政府數字化轉型的工具箱也得到政府層面的了認可,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廳長王祺揚就表示:

希望華為進一步加大在湖北的佈局和投入,我們將與華為開展深入的合作,加快創新研發和5G等業務發展。

服務型政府的嘗試

過去政府部門辦事難很多時候並不是政府人員不願意辦事,而是確實辦事流程長、審核多,但數字政府對於建設服務型政府天然有幫助。

在今天,服務型政府越來越成為常態。數字政府也正在成為服務民眾的最佳載體。

中國數字政府市場規模正在不斷增長。可以說,華為在湖北省數字政府實踐形成了一套模版。

1、可參考性,其他地方政府可以參考湖北省數字政府去展開數字政府項目本地化嘗試;

2、高安全性,作為國內技術最強的ICT企業,華為“軟硬兼施”,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政府數據安全;

聯合國2018年曾發佈《E-GOVERNMENT SURVEY2018》(數字政府調查2018),這份調查中提到:

現代ICT技術的利用,這個開放式平臺讓更多人能夠更大限度地獲得關鍵記錄。數據獲取的便捷使得公民有機會就公共政策做出明智決定,發現發展機會。最終,開放政府數據能夠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改善服務供應 。


華為是如何打造數字政府的


這份報告在開頭以自然災害防治為例,講述了數字化平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從前期到數據收集,到中期問題發現評估,再到後期的針對性解決方案提出,數字政府可以提供綿密的技術支撐,讓所有問題都可以精確解決。

華為恰恰也是幫助政府在建立這樣一個綿密無縫的服務生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