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五禽戲口訣

華佗 解讀中華文化 2017-06-07

五禽戲又稱“五禽操”、“五禽氣功”、“百步汗戲”,相傳為東漢名醫華佗創編的一種健身方法。最早記載見於南北朝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

佗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人身常搖動,則谷氣消,血脈流通,病不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漢時有道士君倩者,為導引之術,作猿經鵄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也。吾有一術,名曰五禽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導引。體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戲,遣微汗出即止,以粉塗身,即身體輕便,腹中思食。吳普行之,年九十餘歲,耳目聰明,牙齒堅完,吃食如少壯也。虎戲者,四肢距地,前三擲,卻二擲,長引腰,乍卻仰天,即返距行,前、卻各七過也。鹿戲者,四肢距地,引項反顧,左三右二,左右伸腳,伸縮亦三亦二也。熊戲者,正仰,以兩手抱膝下,舉頭,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戲者,攀物自懸,伸縮身體,上下一七,以腳拘物自懸,左右七,手鉤卻立,按頭各七。鳥戲者,雙立手,翹一足,伸兩臂,揚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腳,手挽足距各七,縮伸二臂各七也。夫五禽戲法,任力為之,以汗出為度,有汗以粉塗身,消穀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五禽戲功法,剛柔相濟,意力並用。“五禽戲”最初的動作主要是模仿虎的撲動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轉頭頸、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從虎到鶴這五種動物,動作起來,互相兼顧,互相配合,達到統一健身的目的。

目前我存有的口訣:

預備功:調息斂神九口氣,升降開合三口氣,卡腰顛足七口氣。

每個功法之間有一個深呼吸的過渡,手臂配合側平舉由上至下。

正式功:  上山虎 上山猛虎朝前撲,震膀搖脊動鎖骨,神發於目爪生威,強筋壯骨健臟腑。

仰脖鹿 仰身穿掌看天河,左右斜視布輕挪,腰痠腿疼能治癒,生精補血眼神活。

雙臂猿 扭腰轉臉左右看,目光閃動手護面,屈膝縮脖比機靈,補腎治肝還療眼。

單臂熊 斜運馬步膀扛靠,夾臂按手送偏肩,靈活沉穩運真氣,強化臟腑療風寒。

斜飛鶴 飄然降落一身輕,曲頸回顧多安閒,心靜意遠通經絡,舒筋活血治風癱。

尋食虎 上捋下掃風迴雪,斜身屈肋爪生威,俯視遠眺雄姿展,神發雙睛越澗飛。

縮脖鹿 縮脖顫頸屈直步,左右斜視背微駝,平喘祛咳有奇效,清肺理肝氣色和。

摘果猿 藏頭轉腦身拘縮,屈膝捷行手摘桃,通信常在無憂慮,機靈矯健視力好。

雙臂熊 甩髖帶腿雙手按,傾肩屈肋頭臉轉,斜運馬步憨拙態,內氣周流腸胃健。

平飛鶴 舞鶴展翅意悠然,起落翩翩自安詳,仙態雅緻欣脫俗,利肝益肺強背肩。

下山虎 猛虎下山交叉腿,含胸拔背徐收腹,屈膝插掌吐濁氣,按爪轉頭強筋骨。

長跑鹿 縱身飛馳箭離弦,鹿體舒展意悠閒,奮足翻蹄草上飛,陰陽調和腦力添。

望月猿 斜身撇腳上下看,斜頭側腦頻眨眼,攻防機敏手腳快,頭項肩背病不染。

搖臂熊 熊行無骨如豆腐,三隨諧動腿肘臉,名醫難致湧泉熱,翹腳搖臂足不寒。

旋飛鶴 舒腿展翅上青天,開胸理氣眼球旋,驅鬱散悶解煩惱,意致飄然賽天仙。

回頭虎 坐步抓撲平舞爪,瞪目轉臉擬虎嘯,齜牙咧嘴精神震,舌尖三吐心火消。

伸腳鹿 跨步穿掌氣長出,梗脖後坐須開檔,三拍足背一橫掌,強精補腎健膀胱。

獻果猿 弧步側滑身拘蜷,端盤單遞與眉平,腋來腋去雙旋手,縮脖閃目健神經。

晃背熊 立肘夾臂頸微縮,兩步一晃馬步行,彎腰屈肋背脊健,治療風寒強神經。

翔飛鶴 展翅平衡萬里翔,舒足伸頸最剛強,環轉兩眼視野闊,堅固臟腑心境良。

整理活動為兩次,名稱為仙鶴抖羽。

另有五禽急行術,成為獨立體系。

急行虎 虎行有風,目光炯炯,翻掌亮爪,神態威猛。

急行鹿 鹿喜長跑,又善彈跳,翻蹄亮掌,舒展活躍。

急行猿 猿行好動,群居山中,攀枝弄樹,肢體輕靈。

急行熊 形體重滯,性情頑強,行動笨拙,外柔內剛。

急行鶴 行於高空,水陸為家,狂風巨浪,毫無懼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