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而在這片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便有著諸多秀美的名山大川,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幾座名山,應該就是“五嶽”了,這五座名山雖然並稱為“五嶽”,但是卻各自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美、恆山的幽靜以及嵩山的奇峻,五嶽之美不僅僅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前去遊覽,同時也是諸多文人墨客筆下最佳的靈感來源。比如杜甫所作的《望嶽》,其中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便是對泰山雄偉之勢的描寫。還有黃庭堅的《衡山》,其中的“萬丈融峰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便是對衡山之秀的表現。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歌頌華山的名作。

"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而在這片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便有著諸多秀美的名山大川,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幾座名山,應該就是“五嶽”了,這五座名山雖然並稱為“五嶽”,但是卻各自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美、恆山的幽靜以及嵩山的奇峻,五嶽之美不僅僅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前去遊覽,同時也是諸多文人墨客筆下最佳的靈感來源。比如杜甫所作的《望嶽》,其中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便是對泰山雄偉之勢的描寫。還有黃庭堅的《衡山》,其中的“萬丈融峰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便是對衡山之秀的表現。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歌頌華山的名作。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行經華陰》

唐代:崔顥

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這首詩是崔顥從中州趕赴長安的途中,路經華陰的時候所寫的一篇佳作,一說起崔顥,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首讓李白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黃鶴樓》,畢竟這是一首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名的作品。雖然這首《行經華陰》的名氣並沒有《黃鶴樓》那麼大,但是也是一首不可多得佳作,全詩的筆觸雄渾,將西嶽華山的奇偉險峻的氣勢表現的淋漓盡致,與杜甫的那首著名的《望嶽》比起來也是不逞多讓。

"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而在這片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便有著諸多秀美的名山大川,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幾座名山,應該就是“五嶽”了,這五座名山雖然並稱為“五嶽”,但是卻各自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美、恆山的幽靜以及嵩山的奇峻,五嶽之美不僅僅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前去遊覽,同時也是諸多文人墨客筆下最佳的靈感來源。比如杜甫所作的《望嶽》,其中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便是對泰山雄偉之勢的描寫。還有黃庭堅的《衡山》,其中的“萬丈融峰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便是對衡山之秀的表現。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歌頌華山的名作。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行經華陰》

唐代:崔顥

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這首詩是崔顥從中州趕赴長安的途中,路經華陰的時候所寫的一篇佳作,一說起崔顥,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首讓李白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黃鶴樓》,畢竟這是一首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名的作品。雖然這首《行經華陰》的名氣並沒有《黃鶴樓》那麼大,但是也是一首不可多得佳作,全詩的筆觸雄渾,將西嶽華山的奇偉險峻的氣勢表現的淋漓盡致,與杜甫的那首著名的《望嶽》比起來也是不逞多讓。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首聯“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便開門見山的表現出了華山的奇偉險峻之勢,從遠處著眼,說在這高峻的華山之上,向下望去,可以俯瞰整個咸陽城,那三座名峰的秀美與險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人力不可創造的。俗話說“站的高,望的遠”,在這裡便是以咸陽城的廣闊來襯托出華山的險峻,站在華山頂上便可以將廣闊的咸陽城盡收眼底,足以說明華山的高峻。而“天外三峰”的描寫則是進一步的對華山險峻之勢的凸顯。

"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而在這片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便有著諸多秀美的名山大川,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幾座名山,應該就是“五嶽”了,這五座名山雖然並稱為“五嶽”,但是卻各自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美、恆山的幽靜以及嵩山的奇峻,五嶽之美不僅僅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前去遊覽,同時也是諸多文人墨客筆下最佳的靈感來源。比如杜甫所作的《望嶽》,其中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便是對泰山雄偉之勢的描寫。還有黃庭堅的《衡山》,其中的“萬丈融峰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便是對衡山之秀的表現。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歌頌華山的名作。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行經華陰》

唐代:崔顥

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這首詩是崔顥從中州趕赴長安的途中,路經華陰的時候所寫的一篇佳作,一說起崔顥,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首讓李白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黃鶴樓》,畢竟這是一首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名的作品。雖然這首《行經華陰》的名氣並沒有《黃鶴樓》那麼大,但是也是一首不可多得佳作,全詩的筆觸雄渾,將西嶽華山的奇偉險峻的氣勢表現的淋漓盡致,與杜甫的那首著名的《望嶽》比起來也是不逞多讓。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首聯“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便開門見山的表現出了華山的奇偉險峻之勢,從遠處著眼,說在這高峻的華山之上,向下望去,可以俯瞰整個咸陽城,那三座名峰的秀美與險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人力不可創造的。俗話說“站的高,望的遠”,在這裡便是以咸陽城的廣闊來襯托出華山的險峻,站在華山頂上便可以將廣闊的咸陽城盡收眼底,足以說明華山的高峻。而“天外三峰”的描寫則是進一步的對華山險峻之勢的凸顯。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頜聯“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則是詩人將目光收回眼前,說武帝祠前的積雲都已飄散,而仙人掌峰剛結束一場小雨的洗禮。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詩人經過華山的時候正好是雨後初晴之時,本身華山就十分青翠,在經過一場雨水的洗禮之後則是更讓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氣息,“雲欲散”與“雨初晴”將華山的秀麗之景勾勒的活靈活現。

"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而在這片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便有著諸多秀美的名山大川,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幾座名山,應該就是“五嶽”了,這五座名山雖然並稱為“五嶽”,但是卻各自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美、恆山的幽靜以及嵩山的奇峻,五嶽之美不僅僅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前去遊覽,同時也是諸多文人墨客筆下最佳的靈感來源。比如杜甫所作的《望嶽》,其中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便是對泰山雄偉之勢的描寫。還有黃庭堅的《衡山》,其中的“萬丈融峰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便是對衡山之秀的表現。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歌頌華山的名作。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行經華陰》

唐代:崔顥

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這首詩是崔顥從中州趕赴長安的途中,路經華陰的時候所寫的一篇佳作,一說起崔顥,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首讓李白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黃鶴樓》,畢竟這是一首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名的作品。雖然這首《行經華陰》的名氣並沒有《黃鶴樓》那麼大,但是也是一首不可多得佳作,全詩的筆觸雄渾,將西嶽華山的奇偉險峻的氣勢表現的淋漓盡致,與杜甫的那首著名的《望嶽》比起來也是不逞多讓。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首聯“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便開門見山的表現出了華山的奇偉險峻之勢,從遠處著眼,說在這高峻的華山之上,向下望去,可以俯瞰整個咸陽城,那三座名峰的秀美與險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人力不可創造的。俗話說“站的高,望的遠”,在這裡便是以咸陽城的廣闊來襯托出華山的險峻,站在華山頂上便可以將廣闊的咸陽城盡收眼底,足以說明華山的高峻。而“天外三峰”的描寫則是進一步的對華山險峻之勢的凸顯。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頜聯“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則是詩人將目光收回眼前,說武帝祠前的積雲都已飄散,而仙人掌峰剛結束一場小雨的洗禮。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詩人經過華山的時候正好是雨後初晴之時,本身華山就十分青翠,在經過一場雨水的洗禮之後則是更讓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氣息,“雲欲散”與“雨初晴”將華山的秀麗之景勾勒的活靈活現。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頸聯“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則是順著詩人的目光繼續延伸向遠處,將華山的險峻之勢進行了表現。函谷關北枕黃河華山,地勢險要,高視秦川;而在這秦川之上卻是一片平原,官道一路直達漢代時期修築的畤臺。(畤臺是秦漢時期祭祀的祭壇)。總得來說前三聯都是對華山的雄偉奇峻和靈秀進行了描寫,而藉著對華山山勢的描寫引出了最後一聯。

"

自古以來我們中國就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而在這片廣袤的中華大地之上便有著諸多秀美的名山大川,而這其中最有名的幾座名山,應該就是“五嶽”了,這五座名山雖然並稱為“五嶽”,但是卻各自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衡山的秀美、恆山的幽靜以及嵩山的奇峻,五嶽之美不僅僅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前去遊覽,同時也是諸多文人墨客筆下最佳的靈感來源。比如杜甫所作的《望嶽》,其中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便是對泰山雄偉之勢的描寫。還有黃庭堅的《衡山》,其中的“萬丈融峰插紫霄,路當窮處架仙橋”便是對衡山之秀的表現。而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首歌頌華山的名作。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行經華陰》

唐代:崔顥

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

這首詩是崔顥從中州趕赴長安的途中,路經華陰的時候所寫的一篇佳作,一說起崔顥,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首讓李白都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黃鶴樓》,畢竟這是一首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名的作品。雖然這首《行經華陰》的名氣並沒有《黃鶴樓》那麼大,但是也是一首不可多得佳作,全詩的筆觸雄渾,將西嶽華山的奇偉險峻的氣勢表現的淋漓盡致,與杜甫的那首著名的《望嶽》比起來也是不逞多讓。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首聯“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便開門見山的表現出了華山的奇偉險峻之勢,從遠處著眼,說在這高峻的華山之上,向下望去,可以俯瞰整個咸陽城,那三座名峰的秀美與險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人力不可創造的。俗話說“站的高,望的遠”,在這裡便是以咸陽城的廣闊來襯托出華山的險峻,站在華山頂上便可以將廣闊的咸陽城盡收眼底,足以說明華山的高峻。而“天外三峰”的描寫則是進一步的對華山險峻之勢的凸顯。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頜聯“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則是詩人將目光收回眼前,說武帝祠前的積雲都已飄散,而仙人掌峰剛結束一場小雨的洗禮。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詩人經過華山的時候正好是雨後初晴之時,本身華山就十分青翠,在經過一場雨水的洗禮之後則是更讓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氣息,“雲欲散”與“雨初晴”將華山的秀麗之景勾勒的活靈活現。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頸聯“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則是順著詩人的目光繼續延伸向遠處,將華山的險峻之勢進行了表現。函谷關北枕黃河華山,地勢險要,高視秦川;而在這秦川之上卻是一片平原,官道一路直達漢代時期修築的畤臺。(畤臺是秦漢時期祭祀的祭壇)。總得來說前三聯都是對華山的雄偉奇峻和靈秀進行了描寫,而藉著對華山山勢的描寫引出了最後一聯。

一首氣勢雄渾的千古佳作,將華山的奇偉險峻表現的淋漓盡致!

尾聯“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是因作者見華山的險峻奇偉從而生出感慨,問周圍那些整日為了營生而奔波勞碌的過往之人,為什麼不就此留在這裡尋訪長生之道呢?雖是問路人,但又何嘗不是詩人的自問,這也是詩人藉由他人之口,表達自身的想法。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壯,乃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圖文/阿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