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彈痕

本文為8090軍事獨家縱覽公眾號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如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公眾號8090軍事獨家縱覽及作者信息,並且在公眾號留言轉載,獲得授權,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歡迎朋友圈及微信群轉發本文,無需授權)

彈痕在《溺於過往困於現在的波蘭》系列文中,受篇幅限制並沒有提到二戰中以悲壯著稱的華沙起義。作為二戰中一個非常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事件,華沙起義中的那些是非糾葛遠非三言兩語能夠說清,在長達63天的戰鬥中,20餘萬的華沙軍民為爭取國家獨立解放而獻出了生命。但相較於慘烈的犧牲和悲壯的失敗,政治家們為爭奪權力和利益而進行的一系列勾心鬥角則更加令人觸目驚心。


悲壯與鬧劇交織的華沙起義


1944年6月,西線盟軍發起的“霸王行動”成功的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東線蘇聯紅軍發起了“巴格拉季昂”攻勢,把戰線推到了國境線外。到7月22日,蘇軍解放波蘭東部小鎮赫烏姆,同日,受蘇聯支持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發表宣言,號召波蘭民眾“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收復失地”。在這樣的背景下,旅居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決定搶先發動起義,以此消除“波蘭民族委員會”在波蘭戰後波蘭政府中的影響,為流亡政府回國接管政權鋪平道路。7月26日,波蘭流亡政府正式授權其所屬地下抵抗組織“國家軍”發動起義,國家軍總指揮博爾·科莫羅夫斯基下令國家軍積極開展地下聯絡,準備起義事宜。


悲壯與鬧劇交織的華沙起義


國家軍的設想是在蘇軍進入華沙前12小時內奪取華沙的控制權,為了使德軍儘快撤出華沙,博爾·科莫羅夫斯基下令對於連接華沙和西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不得破壞(此處劃重點,德軍能快速反撲完全有賴於這道命令)。而為了不讓蘇聯和受蘇聯支持的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得知起義的具體事宜,國家軍事先沒有向蘇聯方面和波蘭民族委員會地下組織取得任何聯繫,起義軍的電臺呼號、行動計劃等蘇聯方面一無所知,甚至在起義前國家軍的地下組織還對波蘭工人黨的地下組織進行了破壞(都這會了還沒忘記內鬥)。按照博爾·科莫羅夫斯基的設想,國家軍只要控制住華沙城內幾處要點,駐守的德軍就會撤出城內或者繳械投降。儘管國家軍僅擁有1000支雜式步槍、1700支手槍、60支衝鋒槍、300支各式手槍、7挺輕機槍和35支發坦克槍,但博爾·科莫羅夫斯基依舊對起義計劃充滿信心,因為在他的計劃中起義軍將能通過繳獲的德軍武器和英國方面的空投得到補充。


悲壯與鬧劇交織的華沙起義


同樣在7月26日,蘇聯與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簽訂協議,明確了在波蘭境內作戰的蘇軍與波蘭民族委員會的關係,也就是變相承認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為合法的波蘭政權機構。7月27日,波蘭民族委員會與蘇聯簽訂了關於蘇波雙方以寇鬆線為邊界線的協議。蘇聯和波蘭民族委員會的這些舉動更加引發了英美的關注,丘吉爾也催促波蘭流亡政府儘快發動起義,趕在蘇軍進入華沙前組建政權機構。7月29日,羅科索夫斯基元帥率領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主力抵達維斯瓦河畔的普瓦韋地區,其先頭部隊已經渡過維斯瓦河建立了橋頭堡。7月31日,博爾·科莫羅夫斯基接到報告稱,蘇軍坦克部隊已經出現在華沙近郊,於是下令發動代號為“風暴”的起義行動。起義定於8月1日17時開始,但由於聯絡和協調問題,各區起義行動的時間並不一致。國家軍當時在華沙共有兵力約5萬人,真正投入起義的僅有2.3萬人,且武器彈藥極度缺乏,僅能滿足2-3天的戰鬥所需。


悲壯與鬧劇交織的華沙起義


德軍當時在華沙的駐軍約為1.7萬人,主要包括約5000名國防軍步兵、4000名空軍輔助人員、2000名地方保衛部隊、5710名外籍黨衛軍部隊及約350名黨衛軍特種部隊。起義發起後,進攻政府街區和機場的起義部隊由於缺乏攻堅裝備,未能攻克德軍防禦陣地。僅有沃拉區的起義軍進展順利,在起義當天就控制了了大部分城區,其中包括一個大型德軍兵站。國家軍在此繳獲了大量服裝、鋼盔等軍需物資,後來各區起義部隊均使用除去德軍標識的德軍制服和鋼盔。從8月2日開始,波蘭各左翼黨派和普通民眾也開始加入起義,由於左翼黨派和民眾的參與,到8月4日,起義軍控制了華沙八個區中的五個。但由於博爾·科莫羅夫斯基在起義前下令對於連接華沙同西部地區的交通樞紐不得破壞,德軍於8月5日開始調集增援部隊進行反撲。德軍的增援部隊以華沙附近的幾支黨衛軍旅級部隊為主,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德呂萬格旅、卡明斯基的“俄羅斯民族解放軍”2個營以及包括所謂“阿塞拜疆營”在內的偽軍部隊。這些部隊即使在黨衛軍內部也是聲名狼藉,而其中的代表人物德呂萬格甚至連希姆萊都評價其“毫無人性”。希姆萊是誰?西方哪個國家的冷血殺手能跟這位黨衛軍兼蓋世太保首腦相提並論的?人家可是能跟阿道夫·艾希曼那樣的冷血殺手談笑風生的主,德呂萬格能獲得希姆萊這樣的評價,其為人也可見一斑。


悲壯與鬧劇交織的華沙起義


8月6日,在坦克、重炮和空軍支援下的德軍開始瘋狂反撲,德軍的Ju-87俯衝轟炸機對於起義軍據守的建築物破壞極大。而當天英國皇家空軍的一架B-24轟炸機飛臨華沙上空,為起義軍空投了包括坦克槍在內的補給物資,這是整個華沙起義期間盟軍唯一一次成功的空投補給行動。由於英軍飛機需要穿越德佔區,飛行途中飛機損失很大,所有後期空投改由英軍中的波蘭飛行員參加,但即便如此,空投補給的數量也相當有限。英國政府同蘇聯展開交涉,希望蘇聯同意英國皇家空軍使用蘇聯機場為起義者空投補給,但一方面由於波蘭流亡政府強硬的反蘇立場使得蘇聯對以國家軍為主力的華沙起義者的支援並不積極,另一方面,蘇軍在一個多月的作戰中戰線推進了500多公里,自身的補給壓力也非常巨大,確實沒有足夠的機場能夠供英軍使用。經過雙方不斷的扯皮,一直到9月蘇聯才同意英國方面使用蘇軍機場對華沙進行空投,蘇聯空軍也參與了對華沙的空投。但此時華沙起義者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場地能夠接受空投,這批物資大多落到了德軍手中。


悲壯與鬧劇交織的華沙起義


為了徹底撲滅波蘭起義,德軍甚至調用了600㎜的“卡爾”臼炮和800㎜的“古斯塔夫”巨炮,這兩種火炮對於建築物的破壞效果極大,就連無惡不作的“德呂萬格”旅士兵和卡明斯基手下的惡棍也被它們巨大的破壞力嚇得魂飛魄散。從8月11日開始,起義部隊退守下水道,與德軍展開逐條街巷的激戰。9月9日,博爾·科莫羅夫斯基致函德軍華沙城南指揮官京特·漢斯·羅爾表示準備投降,德軍同意了科莫羅夫斯基的投降請求,並保證所有參戰人員的戰俘權利,但要求波蘭起義軍必須於16日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9月10日,蘇軍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波蘭人民軍第一集團軍一部渡過維斯瓦河並建立橋頭堡,但由於蘇軍大部隊尚未做好進攻準備,孤軍深入的蘇軍和波蘭人民軍不僅沒能擴大戰果,反而在德軍的強大壓力下損失慘重。此時科莫羅夫斯基幻想英軍會派出增援部隊,決定採取觀望態度,但英國方面已經準備將之前承諾派出的波蘭空降部隊投入“市場花園”作戰行動,華沙起義部隊根本不可能得到任何來自英國方面的增援。


悲壯與鬧劇交織的華沙起義


9月27日,德軍向起義部隊發起了最後通牒,科莫羅夫斯基拒絕了蘇軍提出的向東突圍的建議,與德軍聯絡投降事宜。10月2日,科莫羅夫斯基向德軍簽訂投降書,至此華沙起義以失敗告終。戰後,西方媒體將華沙起義失敗的責任全部推給了蘇聯方面,但起義前波蘭流亡政府為了在戰後將蘇聯的影響力排擠出波蘭,不僅未事先通知蘇聯,而且為了趕在蘇軍抵達之前奪取華沙的控制權搶先發動起義,蘇軍即使有心增援也過於倉促。而波蘭流亡政府對蘇聯一貫的敵視態度也導致斯大林在情感上並不傾向於支援波蘭國家軍,而出於民族情感積極向起義軍提供支援的波蘭人民軍在前期得到的則是極其冷淡的迴應。而流亡政府對於起義一方面極力排擠蘇聯的介入,另一方面則對英國援助抱有近乎幻想的依賴,導致國家軍完全沒有制定出合理的起義方案,尤其是起義前不對交通樞紐進行破壞這一點,導致德軍增援部隊幾乎未遇阻攔就進入華沙。


悲壯與鬧劇交織的華沙起義


華沙起義的悲壯失敗,固然有德軍勢力強大、包括蘇聯和英國在內的盟軍救援不力等因素,但最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是,波蘭流亡政府及其所屬的國家軍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對形勢的分析以及對起義的策劃都近乎兒戲一般。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可波蘭流亡政府和波蘭國家軍卻以一個完全說得上天真的計劃來發動一場如此規模浩大的起義,指責別人不盡力援救的波蘭人,面對如此慘烈的歷史,真的就那麼心安理得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