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華容」華容縣所有地名的來歷和傳說!!作為華容人你必須瞭解

梅田湖相傳清咸豐年間,藕池河缺口,支流漫演,留下洲土和湖泊。此時有一位姓嚴名梅田的漁民來此定居捕魚為生。

操軍相傳南宋時岳飛奉命在今操軍鎮範圍內築城練兵,人稱操軍場。

南嶽廟(操軍)舊時藕池河洪水肆虐,人們企盼垸泰民安,乃在此修廟一座,供奉南嶽菩薩,遂以廟名地。此廟1956年拆毀。

宋家嘴古稱黃洋港,澧水昔日入長江之洪道,後為藕池河所奪。

仙人洞位於今插旗鎮境內,古稱鼓樓山,四周為洞庭湖,現成陸地。

白泥湖位於護城鄉境內,古稱白泥窖、楠木窖。

風口位於護城鄉境內,古稱湧口。

新華宋溝位於護城鄉境內,古稱安南港。

東湖古稱思成湖。

黃絲壋湖在終南鄉境內,古稱須臾湖。

赤眼湖在新河鄉境內,古稱長豔湖。

池塘湖在梅田湖鎮,古稱褚塘湖。

三封寺和採桑湖鎮境內的毛家、潘家、六合、方臺、採桑諸湖由古萬林湖淤積後分割而成。

插旗古名渣圻,圻就是垸子。後演變成插旗,傳說宋朝岳飛在官山插旗練兵。

官山(插旗)相傳宋代岳飛曾率官兵在此駐紮。

洪山頭此地有一處伸在長江邊的小山頭,土色為暗紅色,以“紅”諧“洪”。一說山頭建有洪山老祖廟。

磚橋(洪山頭)舊縣誌載,明代以前即有人在大荊湖流入長江的河道上建有磚質拱橋。

塔市驛明以前即為關市,明初名黃家穴水驛站。舊傳江邊建有鎮水塔;又說長江邊彈子山峰如塔。塔、市、驛三者組成鎮名。

萬庾庾為露天倉庫。早在唐時即在此建倉儲糧。宋乾德三年(965),萬庾巡院升為萬庾縣,其地包括今華容縣西北部和今石首市南部,後廢。民國時期,這裡建有10萬擔的積穀倉,1949年10月後建有華容縣第十糧倉,可儲糧80萬擔。

北景港舊為長江分支入洞庭湖的出口。舊志稱“景口”,又名“源港”。一說北岸為北景口,南岸為南景口。另說鎮區原有兩條小港,北為北景港,南為南景港。南景港久廢。

墨山鋪(三封寺)墨山古稱玄石山。玄為黑色。山以石墨黑名之。又傳唐代時山下陳希烈赴京趕考未歸,其妻思之,舔其墨跡成孕,生子名陳墨子,後仙去。舊時這裡是洞庭湖的一大通商碼頭,有很多商鋪。

五田渡(萬庾)相傳舊時人流從華容縣城經此過渡,須經5天才渡一次,人呼“五天渡”,後演變為現名。

五穀廟(萬庾)因附近建有祭祀五穀神靈的廟宇。

宋家咀據史籍記載,隋代在此設有都埠,初為宋姓人戶聚居地。

普賢岡(鯰魚須)舊時建有普賢寺。該崗東西各有一岡,分別稱之東岡、西岡。它因居中亦叫中岡。

三封寺據明萬曆《華容縣誌》載:“此處有一寺,建自東漢,曰‘聖國’,魏曰‘興國’,西晉賜今名”。民間亦傳乾隆南巡,先後三次以“楚有材”、“楚真有材”、“唯楚有材”留下口封。

勝峰該鄉前峰村有一山,舊名扇風嶺。相傳岳飛在此扇風(乘涼),20世紀或上世紀50年代農村合作化中“扇風嶺”演變成“勝峰嶺”。

跑馬嶺(勝峰)清道光年間,太學生劉守毅五子皆中秀才,其中兩個是武秀才,經常在這裡跑馬射箭。原此處建有休息亭和上馬墩,毀於清朝末年。

新河 1949年10月前為開通華容縣城至北景港的水路,在該鄉境內開挖了一條連通赤眼湖和牛氏湖的河道。

縣河口(新河)華容河自三汊河分支由新河鄉經雙堤村流入洞庭湖(古稱赤沙湖),華容河支流入湖口稱為縣河口。此口被後來決口成流的藕池河淤堵,縣河被迫改道東去旗杆咀。

麻裡泗(護城)晉代時此處種有苧麻,距縣城僅四里,又四面環水。

花子墳(護城)相傳明代有一女乞丐(叫花子),病逝後草草掩埋此地。3年後,一羅姓砍柴人挑柴在此歇肩,長吁一聲:“我的媽呀!”後來這砍柴人的兒子中舉獲官。羅某經風水先生指點以為是風水寶地重新把叫花子驗棺厚葬原地。

大乘寺(南山)古時此處山頂上建有大乘寺。早期的佛教為小乘佛教,主要宣傳個人解脫。後期的佛教稱大乘佛教,主要宣傳大慈大悲,普渡眾生。

壩上(幸福)相傳1903年有漁民在此汊河上築壩塞流。

新洲(幸福)近代由洞庭湖淤積成洲。

益稼(幸福)建國前此地為岳陽縣保安堤務局第一甲,建國後以其諧音改為益稼。

七女峰(三封寺)傳說七仙女下凡投胎于山下一漁夫家。該漁夫重男輕女,先後將7個女兒全部丟入七女峰山腳的洞庭湖淹死。七女陰魂不散,變成七蛇,尋父報仇。其父承諾在山上修七女廟終年祭祀。一說山如七個女人之乳,取其諧音。

三郎堰(東山)古時此地出了一名京官,死後埋在堰邊的岡上。一日他託夢其子:要他們挖口堰讓他有水喝,保你們子孫後代當官。兄弟三人就挖成了此堰,後子孫均獲官。

桃花山(東山)天神命幾名大力士從崑崙山上拉山填海,被天井山阻,把山鼻子拉缺了(有缺鼻子山在清竹溝),無法再拉,扔在此處為今桃花山。後來天神為美化光山,趁在王母娘娘那裡赴會的機會帶回蟠桃核種在山上,使桃樹遍山。

「最華容」華容縣所有地名的來歷和傳說!!作為華容人你必須瞭解

天井山(東山)龍王之子見洞庭湖北邊山上可建別墅,就大動土木。後因山上缺水,就打了一口井直通洞庭湖,取名天井,山隨之亦名天井山。

塌西湖(萬庾)相傳龍女因得罪玉帝被貶人間來到華容縣城之西的曹州府一財主家為奴,受盡苦難。龍王知情後便用水淹財主以報仇遂成此湖。因湖在華容縣城之西故名。

鯰魚須塌西湖因為水清柳綠,王母娘娘的小孫女瑤琴等常下凡來此玩耍。她們一天下凡發現此湖被一條鯰魚精霸佔,在湖及其周圍為非作歹,瑤琴遂與眾仙女打敗了鯰魚精,並砍下了它的長鬚,扔在今鯰魚須,擋住了塌西湖水。

魚口(終南)一條大河邊住有三四十戶人家,長期受地主的壓榨,常常以淚洗面,淚流河中。一天,有一個女子勸他們乘船搬到一個無人壓榨他們的自由世界。他們來到一條小河邊,生活雖不太富裕,但以捕魚餬口,自得其樂,人稱魚口。一說此地為漁民下湖捕魚時的進出之口。

狀元街(城關鎮)為紀念明天順丁丑狀元黎淳而命名。此街曾有狀元坊,街旁原有黎文僖公神道碑,1959年拆毀。此街北一里處有黎狀元墓。

石山磯(護城)此處山腳有大石伸入華容河中,形成天然磯頭。

五星坪(護城)本地曾有孔、徐、魯、張、陳五姓聚居,始稱五姓坪。1958年中共華容縣委辦遷此辦公,上空五星紅旗飄揚,更為此名。

牛角尖(護城)華容河流經此地,形狀像牛角。

三汊河(護城)原華容河在此分成兩支。現建有北(景港)三汊河干渠升降船機埠。

軛頭灣(治河渡)此處華容河彎似牛軛頭。

上高橋、中高橋、下高橋(治河渡)此段華容河的上游、中游、下游架有三座木質高橋。

姑姑嶺(三封寺)此地位於三封寺鎮墟場,原系湖邊荒嶺,相傳兩位姑娘來此開荒安家

「最華容」華容縣所有地名的來歷和傳說!!作為華容人你必須瞭解

馬澗橋(三封寺)此橋位於馬澗港嶽華公路線上,始建於1916年,1965年修嶽華公路時改為石拱橋。

松木橋(三封寺)此地原建有松木橋。

車軲山(三封寺)山形如車軲。

五層瓦屋(三封寺)程姓有一幢五進的瓦屋。

話崗(勝峰)相傳古代有一位進士叫毛詩汝,常和朋友在此崗嶺遣興閒話,故稱。

珠頭山(勝峰)此地為“游龍戲珠”之地,岡如龍頭寶珠。

石佛山(勝峰)山麓原刻有關雲長的石像。

十里鋪(勝峰)為元代留下來的驛站,距縣城東約10裡。

分水嶺(東山)嶺處桃花山中段,嶺北之雨水流入大荊湖再入長江,嶺南之雨水入洞庭湖再入長江。

界子口(東山)嶺當桃花山中段,嶺南之水流入華一水庫,嶺北之水流入東山水庫。

大旺廠(東山)相傳古時有兄弟二人在此做生意,希望生意大發大旺。

黃馬潛(洪山頭)據傳說見一人騎黃馬,轉瞬不見。

潭子口(鯰魚須)此地原為洞庭湖邊的一個碼頭,並有出水剅,剅外有一深潭。

一言臺(梅田湖)過去此地有一家鋪子,生意興隆,其物價一言為定。

九斤麻(北景港)相傳首先來這裡開荒的農民,用九斤麻買得開荒權。

十三刀(新河)相傳一百多年前,有十三個人首先到這裡用刀砍除雜草,開墾湖田。

北局(終南) 1903年挽劉濟垸時,設立南北二堤務局。此地為北局。

注滋口當時河道彎曲如鋸齒,又是藕池河入湖之口,故呼為鋸齒口,後演變為今名。

你還知道哪些?歡迎下方留言。

點擊最頂端關注,帶你瞭解不一樣的華容!別忘了點個贊哦~~

喜歡,就點右下角分享出去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