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專家權威解讀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十多個平臺將迎發展紅利

♦♦ 生態宜居 ♦♦

六位專家權威解讀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十多個平臺將迎發展紅利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

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勇

綱要引導三地優化區域

生態、生產和生活資源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領先地區,建設優質生活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示範既是責任和義務所在,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居民一直來的共同訴求。《綱要》清晰地提出了粵港澳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定位、目標及系列舉措。

從篇幅上來看,這個單章內容共4614字,是所有章節中最多的,加上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超過了全篇的1/4。這充分體現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性,也很好地體現了“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的《綱要》宗旨。

從內容來看,既有“共擔責任”,也有“共享榮光”。一方面在環境保護治理和創新綠色低碳發展模式上能夠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示範,充分發揮港澳國際教育和吸引國際高端人才的優勢共建人才高地,能夠為創新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文化、就業創業、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諸多方面很好地迴應了“大門開了、小門不開”、“福利難以攜帶”的問題。

《綱要》提出的諸如“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對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內地就讀的學生,實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交通、旅遊門票等優惠政策”、“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擔任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職務,研究推進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工作”等諸多具體對策,都有利於破解民生合作難題。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既要面對7000多萬常住人口以及海量的國內外商務及旅遊人員便捷往來,還要面對“兩種制度、三個法域”的便捷轉換,因此除了制度上的協調和政策上的支持外,還必須充分藉助現代技術。《綱要》在戰略定位上提出的“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群智能管理,優先發展民生工程”以及建成智慧城市群的有關措施為實現現代技術支持優質生活圈建設提供了方向。相信在《綱要》的指導下,將進一步引導粵港澳三地共同優化區域生態、生產和生活資源,創造更宜人的自然和社會生活環境,提高大灣區的核心競爭力。

出品:南都採編指揮中心

主持:南都大灣區工作室

統籌:南都首席編輯 黃海珊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一所助理技術總監劉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