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縣委把會議搬到生態治理現場

環境保護 農業 湟水河 種植業 西寧晚報社 2017-07-17

本報通訊員 佘超龍

6月23日上午,湟中縣多巴鎮北溝礦區,在陽光的照射下,白色的山體格外扎眼,然而,抬眼望去,未開採的山上綠樹蔥鬱,提醒人們這裡也曾是一片青山。一面是滿山蒼翠,一面是滿目瘡痍。面對近在咫尺的兩座山,20多名湟中縣委中心組成員無不痛心疾首。

當天,湟中縣委中心組把集中學習的場所從會議室搬到了生態恢復治理的現場,同時,這次實地察看也是湟中縣委為開好“堅定踐行‘四個意識’,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專題民主生活會組織的一次現場觀摩和集中談心交流。“我們就是要通過現場的這種直觀感受,強化思想認識,進一步認識到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使保護生態在每名縣級幹部頭腦中深深紮根,為開好民主生活會打牢堅實的思想基礎。”縣委主要負責人簡短的開場白點明瞭這次實地察看的目的。

沿著礦區陡峭的高坡徑直而上,大家看到,礦區的生態恢復治理已經開始:1.5公里主幹道路基已整修完成,300米的硬化路、護坡石牆和400米的水渠已經建成,料場周圍設置了抑塵網,礦區平臺進行了階梯式整修,種植了樹苗,埋設了噴灌設施,進行了種草復綠,毀壞的林地內也補種上了樹苗。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企業為什麼不履行責任?政府監管為什麼沒有到位?對於這種破壞式的開採,難道就沒有辦法嗎?下一步應該如何恢復生態……一連串的問題讓大家陷入了沉思,“不要給自己留任何餘地,整改必須馬上進行,有效落實!”縣委主要負責人已經不是在安排工作,而是命令。

之後,大家又察看了湟水河(西寧段)黑嘴橋上游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和西寧市第五水源地生態修復和規範化建設項目。前者在多巴鋪設10.45公里生活汙水管網,封堵22個排汙口,每天截汙7500噸,同時對湟水河湟中段的5條支溝進行生態修復,最終使湟水河水質達到三類以上;後者修復了西寧市第五水源地生態系統,原本深達數十米的3個砂石坑已經被回填,上面種植了楊樹、沙棘等樹木和草坪。

生態文明建設不是“選擇題”,而是地方黨委、政府的“必答題”。如何獲得“高分”甚至“滿分”?湟中縣委中心組成員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在察看中、在返回的車上,大家展開了熱烈交流,思想已經高度統一: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重要講話,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規劃了藍圖,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保護生態是青海最大的責任。湟中必須堅定生態自信、增強生態自覺、實現生態自強,更加自覺地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堅定不移把環境保護好、把生態建設好,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綠色福利、生態福祉,使湟中在藍天白雲和青山碧水中實現穩步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