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良將系列之黃忠(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黃忠,大家腦海中應該立即能浮現三個關鍵詞,弓箭、老將、定軍山。相比於在民間已經成神的關羽、張飛,以及具有超高人氣的兩大帥哥馬超、趙雲,似乎五虎將中黃忠是最低調、故事最少的一個。甚至當劉備將黃忠封為後將軍而與關羽、張飛、馬超同列時,還激起關羽的強烈不滿,蔑稱黃忠“老兵”。

歷史上的黃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筆者將為您介紹。

"

三國良將系列之黃忠(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黃忠,大家腦海中應該立即能浮現三個關鍵詞,弓箭、老將、定軍山。相比於在民間已經成神的關羽、張飛,以及具有超高人氣的兩大帥哥馬超、趙雲,似乎五虎將中黃忠是最低調、故事最少的一個。甚至當劉備將黃忠封為後將軍而與關羽、張飛、馬超同列時,還激起關羽的強烈不滿,蔑稱黃忠“老兵”。

歷史上的黃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筆者將為您介紹。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一——起於荊州

黃忠(?-220),字漢升(一說為“漢叔”),荊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黃忠的史料留存很少,甚至不知道黃忠究竟是南陽郡哪個縣的人。

《三國志·黃忠傳》載“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

這便是黃忠傳記的開始,便已經是劉表帳下中郎將,跟隨劉表侄子劉磐在長沙郡攸縣駐守。由於黃忠本傳記載極為簡略,我們只能從其他人物傳記中捕捉黃忠的經歷。

《三國志·太史慈傳》載“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昏,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

建安五年(200年)初,華歆投降孫策,自此孫策才進軍豫章郡並分出六縣由太史慈管轄。也就是說,劉磐、黃忠的防區正與太史慈針鋒相對。從“磐絕跡不復為寇”的結果來看,雙方交手是太史慈佔據上風,當然,此時的黃忠職位不高,劉表又胸無大志,所以也沒有施展本領的機會。

這裡稍微需要注意的是黃忠擔任的中郎將一職。有人以此作為黃忠年紀大的佐證之一,筆者在此稍微解釋一下。還是老生常談,在談論官職大小、地位高低時,如果不是同時期的人物,比較起來意義不大。在東漢制度中,武官可分為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並且無戰事時並不常設將軍,在平時中郎將就是專職最高的武官。

甚至戰時將軍號也很少給予指揮官,直到黃巾之亂時,漢靈帝也不過任命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並未授予“伏波將軍”、“蕩寇將軍”之類的將軍號。但隨著天下大亂、諸侯割據,將軍號越來越不值錢,連帶著原中高層級的中郎將也變成中下級軍官的職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類似於北洋軍閥時期“司令”一詞的泛濫,將軍、中郎將也在迅速貶值。

至於“軍師中郎將”、“五官中郎將”等特定職位,篇幅所限就不展開講了,總之普通的中郎將在漢末是中下層軍官,並非真正的將軍。

所以有人認為黃忠在200年之前就做到中郎將,地位不低,以此推斷其年齡較大並不成立。說到這裡,對黃忠的年齡問題筆者接下來還會講到。

根據史料記載,劉磐被太史慈擊退後不再進攻豫章,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黃忠仍然在長沙郡,歸屬長沙太守韓玄統領。

"

三國良將系列之黃忠(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黃忠,大家腦海中應該立即能浮現三個關鍵詞,弓箭、老將、定軍山。相比於在民間已經成神的關羽、張飛,以及具有超高人氣的兩大帥哥馬超、趙雲,似乎五虎將中黃忠是最低調、故事最少的一個。甚至當劉備將黃忠封為後將軍而與關羽、張飛、馬超同列時,還激起關羽的強烈不滿,蔑稱黃忠“老兵”。

歷史上的黃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筆者將為您介紹。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一——起於荊州

黃忠(?-220),字漢升(一說為“漢叔”),荊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黃忠的史料留存很少,甚至不知道黃忠究竟是南陽郡哪個縣的人。

《三國志·黃忠傳》載“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

這便是黃忠傳記的開始,便已經是劉表帳下中郎將,跟隨劉表侄子劉磐在長沙郡攸縣駐守。由於黃忠本傳記載極為簡略,我們只能從其他人物傳記中捕捉黃忠的經歷。

《三國志·太史慈傳》載“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昏,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

建安五年(200年)初,華歆投降孫策,自此孫策才進軍豫章郡並分出六縣由太史慈管轄。也就是說,劉磐、黃忠的防區正與太史慈針鋒相對。從“磐絕跡不復為寇”的結果來看,雙方交手是太史慈佔據上風,當然,此時的黃忠職位不高,劉表又胸無大志,所以也沒有施展本領的機會。

這裡稍微需要注意的是黃忠擔任的中郎將一職。有人以此作為黃忠年紀大的佐證之一,筆者在此稍微解釋一下。還是老生常談,在談論官職大小、地位高低時,如果不是同時期的人物,比較起來意義不大。在東漢制度中,武官可分為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並且無戰事時並不常設將軍,在平時中郎將就是專職最高的武官。

甚至戰時將軍號也很少給予指揮官,直到黃巾之亂時,漢靈帝也不過任命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並未授予“伏波將軍”、“蕩寇將軍”之類的將軍號。但隨著天下大亂、諸侯割據,將軍號越來越不值錢,連帶著原中高層級的中郎將也變成中下級軍官的職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類似於北洋軍閥時期“司令”一詞的泛濫,將軍、中郎將也在迅速貶值。

至於“軍師中郎將”、“五官中郎將”等特定職位,篇幅所限就不展開講了,總之普通的中郎將在漢末是中下層軍官,並非真正的將軍。

所以有人認為黃忠在200年之前就做到中郎將,地位不低,以此推斷其年齡較大並不成立。說到這裡,對黃忠的年齡問題筆者接下來還會講到。

根據史料記載,劉磐被太史慈擊退後不再進攻豫章,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黃忠仍然在長沙郡,歸屬長沙太守韓玄統領。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二——歸降劉備

建安十三年(208),劉表病死劉琮投降,荊州全境也改旗易幟變為曹操地盤。曹操一高興,便對荊州文武官員進行了一次大封賞,黃忠提拔為“假行裨將軍”。假,即代理;行,即行使權力,連起來就是代理行使裨將軍職務,實際職務還是中郎將,可以說這次提拔聊勝於無。

其實也正常,地處荊南的長沙並非戰略要地,自從劉磐與太史慈短暫的交手後這裡已經多年沒有戰爭,黃忠自然沒有戰功,得不到表現機會。加上荊州大族名士眾多,曹操接見這些人都忙不過來,哪裡知道遠在荊南有個無名之輩黃忠?面對整個荊州頭像過來這麼多的官員,到底哪個是貨真價實的人才,曹操也沒有功夫去甄別,估計在花名冊上大筆一揮,全部提拔一下也就完了。

曹操的好運隨著幾個月後的赤壁之戰戛然而止,荊南四郡與北方的聯繫被切斷,只能接受劉備的領導。黃忠這才得遇明主,開啟名將之路。

說道黃忠在《三國演義》的出場,非常有戲劇性。羅貫中特地將史實中此時應該協助周瑜攻打南郡的關羽移到長沙,與黃忠大戰了兩次。正是在此引出黃忠年逾六旬、能開二石之弓的鮮明形象,又是馬失前蹄,又是百步穿楊,最後還引出魏延砍殺韓玄“腦有反骨”的伏筆,可以說非常精彩。城破後關羽派人去請,黃忠還託病不出,最後是劉備親自登門拜訪才請出黃忠,把一個武藝超群、志氣高潔的老將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

但是,以上這些全是小說家言,並非史實。正史中關羽忙著在江陵以北打游擊,韓玄也沒有死,而是投降了劉備。至於還不出名的黃忠,劉備更不可能登門拜訪。

《三國志·黃忠傳》載“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

這裡的委質即臣服、歸降之意,既然太守韓玄都望風而降,做下屬的黃忠哪敢閉門謝客,妄自託大呢。所以說,黃忠跟隨劉備的過程比較平淡無奇。

"

三國良將系列之黃忠(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黃忠,大家腦海中應該立即能浮現三個關鍵詞,弓箭、老將、定軍山。相比於在民間已經成神的關羽、張飛,以及具有超高人氣的兩大帥哥馬超、趙雲,似乎五虎將中黃忠是最低調、故事最少的一個。甚至當劉備將黃忠封為後將軍而與關羽、張飛、馬超同列時,還激起關羽的強烈不滿,蔑稱黃忠“老兵”。

歷史上的黃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筆者將為您介紹。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一——起於荊州

黃忠(?-220),字漢升(一說為“漢叔”),荊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黃忠的史料留存很少,甚至不知道黃忠究竟是南陽郡哪個縣的人。

《三國志·黃忠傳》載“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

這便是黃忠傳記的開始,便已經是劉表帳下中郎將,跟隨劉表侄子劉磐在長沙郡攸縣駐守。由於黃忠本傳記載極為簡略,我們只能從其他人物傳記中捕捉黃忠的經歷。

《三國志·太史慈傳》載“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昏,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

建安五年(200年)初,華歆投降孫策,自此孫策才進軍豫章郡並分出六縣由太史慈管轄。也就是說,劉磐、黃忠的防區正與太史慈針鋒相對。從“磐絕跡不復為寇”的結果來看,雙方交手是太史慈佔據上風,當然,此時的黃忠職位不高,劉表又胸無大志,所以也沒有施展本領的機會。

這裡稍微需要注意的是黃忠擔任的中郎將一職。有人以此作為黃忠年紀大的佐證之一,筆者在此稍微解釋一下。還是老生常談,在談論官職大小、地位高低時,如果不是同時期的人物,比較起來意義不大。在東漢制度中,武官可分為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並且無戰事時並不常設將軍,在平時中郎將就是專職最高的武官。

甚至戰時將軍號也很少給予指揮官,直到黃巾之亂時,漢靈帝也不過任命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並未授予“伏波將軍”、“蕩寇將軍”之類的將軍號。但隨著天下大亂、諸侯割據,將軍號越來越不值錢,連帶著原中高層級的中郎將也變成中下級軍官的職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類似於北洋軍閥時期“司令”一詞的泛濫,將軍、中郎將也在迅速貶值。

至於“軍師中郎將”、“五官中郎將”等特定職位,篇幅所限就不展開講了,總之普通的中郎將在漢末是中下層軍官,並非真正的將軍。

所以有人認為黃忠在200年之前就做到中郎將,地位不低,以此推斷其年齡較大並不成立。說到這裡,對黃忠的年齡問題筆者接下來還會講到。

根據史料記載,劉磐被太史慈擊退後不再進攻豫章,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黃忠仍然在長沙郡,歸屬長沙太守韓玄統領。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二——歸降劉備

建安十三年(208),劉表病死劉琮投降,荊州全境也改旗易幟變為曹操地盤。曹操一高興,便對荊州文武官員進行了一次大封賞,黃忠提拔為“假行裨將軍”。假,即代理;行,即行使權力,連起來就是代理行使裨將軍職務,實際職務還是中郎將,可以說這次提拔聊勝於無。

其實也正常,地處荊南的長沙並非戰略要地,自從劉磐與太史慈短暫的交手後這裡已經多年沒有戰爭,黃忠自然沒有戰功,得不到表現機會。加上荊州大族名士眾多,曹操接見這些人都忙不過來,哪裡知道遠在荊南有個無名之輩黃忠?面對整個荊州頭像過來這麼多的官員,到底哪個是貨真價實的人才,曹操也沒有功夫去甄別,估計在花名冊上大筆一揮,全部提拔一下也就完了。

曹操的好運隨著幾個月後的赤壁之戰戛然而止,荊南四郡與北方的聯繫被切斷,只能接受劉備的領導。黃忠這才得遇明主,開啟名將之路。

說道黃忠在《三國演義》的出場,非常有戲劇性。羅貫中特地將史實中此時應該協助周瑜攻打南郡的關羽移到長沙,與黃忠大戰了兩次。正是在此引出黃忠年逾六旬、能開二石之弓的鮮明形象,又是馬失前蹄,又是百步穿楊,最後還引出魏延砍殺韓玄“腦有反骨”的伏筆,可以說非常精彩。城破後關羽派人去請,黃忠還託病不出,最後是劉備親自登門拜訪才請出黃忠,把一個武藝超群、志氣高潔的老將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

但是,以上這些全是小說家言,並非史實。正史中關羽忙著在江陵以北打游擊,韓玄也沒有死,而是投降了劉備。至於還不出名的黃忠,劉備更不可能登門拜訪。

《三國志·黃忠傳》載“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

這裡的委質即臣服、歸降之意,既然太守韓玄都望風而降,做下屬的黃忠哪敢閉門謝客,妄自託大呢。所以說,黃忠跟隨劉備的過程比較平淡無奇。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三——入蜀作戰,勇冠三軍

建安十六年(211),黃忠隨劉備入蜀。受多方因素影響,進入益州之初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這些創業元老劉備都沒帶,而是以龐統、黃忠、霍峻等荊州本土派為主力。

建安十七年(212),劉備自葭萌關南下,開始進攻劉璋。上一期講到,葭萌關由霍峻鎮守,劉備徑自前往白水關收納降卒,至於南下攻蜀的先鋒,則由黃忠、卓膺擔任。戰爭初期劉備進佔非常順利,黃忠、卓膺直取五百里外的涪城。不久劉備也在此會師,並以此作為攻打劉璋的大本營。

劉璋先後派出劉跂、冷苞、張任、鄧賢等多路人馬反攻,都被黃忠等人擊退。

《三國志·先主傳》: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璋遣劉跂、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三國志·黃忠傳》: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有人說黃忠僅靠定軍山一戰之功官拜後將軍,這是不準確的。從以上史料就能看出,在入蜀作戰中劉備曾分兵交給黃忠帶領,兩支隊伍在涪城會師,這說明在劉備軍中黃忠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地位比長沙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黃忠本傳寫得很清楚“自葭萌受任”,表示戰爭開始時劉備正式任命了黃忠、卓膺兩人的分兵大將地位。我們不妨對比其他荊州將領來看:上一期的霍峻,帶領數百部曲堅守葭萌關,戰後遷為裨將軍;魏延則“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黃忠的記錄則為“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平定益州後被拜為討虜將軍。

霍峻守葭萌之功也只獲得裨將軍,魏延稍好些,得到牙門將軍之位,乍看之下與黃忠的討虜將軍差不多,但“數戰有功”與“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之間還是有明顯差別。

筆者無意在史料缺乏的情況下強行比較黃忠與魏延的表現,結合兩人的事蹟來看,魏延更加全面,側重於指揮全局,黃忠則更像純粹的武人,作戰勇往直前,憑藉過人的武藝斬將破敵。非要比較的話,曹操手下的樂進倒是與黃忠非常像,都是打仗衝在最前面的猛將。

"

三國良將系列之黃忠(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說起黃忠,大家腦海中應該立即能浮現三個關鍵詞,弓箭、老將、定軍山。相比於在民間已經成神的關羽、張飛,以及具有超高人氣的兩大帥哥馬超、趙雲,似乎五虎將中黃忠是最低調、故事最少的一個。甚至當劉備將黃忠封為後將軍而與關羽、張飛、馬超同列時,還激起關羽的強烈不滿,蔑稱黃忠“老兵”。

歷史上的黃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今天筆者將為您介紹。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一——起於荊州

黃忠(?-220),字漢升(一說為“漢叔”),荊州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黃忠的史料留存很少,甚至不知道黃忠究竟是南陽郡哪個縣的人。

《三國志·黃忠傳》載“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

這便是黃忠傳記的開始,便已經是劉表帳下中郎將,跟隨劉表侄子劉磐在長沙郡攸縣駐守。由於黃忠本傳記載極為簡略,我們只能從其他人物傳記中捕捉黃忠的經歷。

《三國志·太史慈傳》載“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昏,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

建安五年(200年)初,華歆投降孫策,自此孫策才進軍豫章郡並分出六縣由太史慈管轄。也就是說,劉磐、黃忠的防區正與太史慈針鋒相對。從“磐絕跡不復為寇”的結果來看,雙方交手是太史慈佔據上風,當然,此時的黃忠職位不高,劉表又胸無大志,所以也沒有施展本領的機會。

這裡稍微需要注意的是黃忠擔任的中郎將一職。有人以此作為黃忠年紀大的佐證之一,筆者在此稍微解釋一下。還是老生常談,在談論官職大小、地位高低時,如果不是同時期的人物,比較起來意義不大。在東漢制度中,武官可分為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並且無戰事時並不常設將軍,在平時中郎將就是專職最高的武官。

甚至戰時將軍號也很少給予指揮官,直到黃巾之亂時,漢靈帝也不過任命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並未授予“伏波將軍”、“蕩寇將軍”之類的將軍號。但隨著天下大亂、諸侯割據,將軍號越來越不值錢,連帶著原中高層級的中郎將也變成中下級軍官的職位。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就類似於北洋軍閥時期“司令”一詞的泛濫,將軍、中郎將也在迅速貶值。

至於“軍師中郎將”、“五官中郎將”等特定職位,篇幅所限就不展開講了,總之普通的中郎將在漢末是中下層軍官,並非真正的將軍。

所以有人認為黃忠在200年之前就做到中郎將,地位不低,以此推斷其年齡較大並不成立。說到這裡,對黃忠的年齡問題筆者接下來還會講到。

根據史料記載,劉磐被太史慈擊退後不再進攻豫章,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但黃忠仍然在長沙郡,歸屬長沙太守韓玄統領。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二——歸降劉備

建安十三年(208),劉表病死劉琮投降,荊州全境也改旗易幟變為曹操地盤。曹操一高興,便對荊州文武官員進行了一次大封賞,黃忠提拔為“假行裨將軍”。假,即代理;行,即行使權力,連起來就是代理行使裨將軍職務,實際職務還是中郎將,可以說這次提拔聊勝於無。

其實也正常,地處荊南的長沙並非戰略要地,自從劉磐與太史慈短暫的交手後這裡已經多年沒有戰爭,黃忠自然沒有戰功,得不到表現機會。加上荊州大族名士眾多,曹操接見這些人都忙不過來,哪裡知道遠在荊南有個無名之輩黃忠?面對整個荊州頭像過來這麼多的官員,到底哪個是貨真價實的人才,曹操也沒有功夫去甄別,估計在花名冊上大筆一揮,全部提拔一下也就完了。

曹操的好運隨著幾個月後的赤壁之戰戛然而止,荊南四郡與北方的聯繫被切斷,只能接受劉備的領導。黃忠這才得遇明主,開啟名將之路。

說道黃忠在《三國演義》的出場,非常有戲劇性。羅貫中特地將史實中此時應該協助周瑜攻打南郡的關羽移到長沙,與黃忠大戰了兩次。正是在此引出黃忠年逾六旬、能開二石之弓的鮮明形象,又是馬失前蹄,又是百步穿楊,最後還引出魏延砍殺韓玄“腦有反骨”的伏筆,可以說非常精彩。城破後關羽派人去請,黃忠還託病不出,最後是劉備親自登門拜訪才請出黃忠,把一個武藝超群、志氣高潔的老將形象刻畫得非常成功。

但是,以上這些全是小說家言,並非史實。正史中關羽忙著在江陵以北打游擊,韓玄也沒有死,而是投降了劉備。至於還不出名的黃忠,劉備更不可能登門拜訪。

《三國志·黃忠傳》載“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

這裡的委質即臣服、歸降之意,既然太守韓玄都望風而降,做下屬的黃忠哪敢閉門謝客,妄自託大呢。所以說,黃忠跟隨劉備的過程比較平淡無奇。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黃忠重大事件之三——入蜀作戰,勇冠三軍

建安十六年(211),黃忠隨劉備入蜀。受多方因素影響,進入益州之初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這些創業元老劉備都沒帶,而是以龐統、黃忠、霍峻等荊州本土派為主力。

建安十七年(212),劉備自葭萌關南下,開始進攻劉璋。上一期講到,葭萌關由霍峻鎮守,劉備徑自前往白水關收納降卒,至於南下攻蜀的先鋒,則由黃忠、卓膺擔任。戰爭初期劉備進佔非常順利,黃忠、卓膺直取五百里外的涪城。不久劉備也在此會師,並以此作為攻打劉璋的大本營。

劉璋先後派出劉跂、冷苞、張任、鄧賢等多路人馬反攻,都被黃忠等人擊退。

《三國志·先主傳》:乃使黃忠、卓膺勒兵向璋。先主徑至關中,質諸將並士卒妻子,引兵與忠、膺等進到涪,據其城。璋遣劉跂、冷苞、張任、鄧賢等拒先主於涪,皆破敗,退保綿竹。

《三國志·黃忠傳》: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

有人說黃忠僅靠定軍山一戰之功官拜後將軍,這是不準確的。從以上史料就能看出,在入蜀作戰中劉備曾分兵交給黃忠帶領,兩支隊伍在涪城會師,這說明在劉備軍中黃忠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地位比長沙時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黃忠本傳寫得很清楚“自葭萌受任”,表示戰爭開始時劉備正式任命了黃忠、卓膺兩人的分兵大將地位。我們不妨對比其他荊州將領來看:上一期的霍峻,帶領數百部曲堅守葭萌關,戰後遷為裨將軍;魏延則“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黃忠的記錄則為“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平定益州後被拜為討虜將軍。

霍峻守葭萌之功也只獲得裨將軍,魏延稍好些,得到牙門將軍之位,乍看之下與黃忠的討虜將軍差不多,但“數戰有功”與“先登陷陣,勇毅冠三軍”之間還是有明顯差別。

筆者無意在史料缺乏的情況下強行比較黃忠與魏延的表現,結合兩人的事蹟來看,魏延更加全面,側重於指揮全局,黃忠則更像純粹的武人,作戰勇往直前,憑藉過人的武藝斬將破敵。非要比較的話,曹操手下的樂進倒是與黃忠非常像,都是打仗衝在最前面的猛將。

黃忠被劉備發掘的經過,及黃忠在入蜀作戰中的重要作用

實際上,儘管劉璋總被人稱作“闇弱”,但益州將士也絕非酒囊飯袋。恰恰相反,劉備入蜀的過程異常艱苦,在張任為首的將領堅決抵抗下,劉備軍損失很大,甚至不得不將張飛、諸葛亮、趙雲緊急徵召助戰。

儘管蜀漢的史料留存不多,但我們可以確定,黃忠最終躋身後將軍、魏延成為漢中太守都是二人戰功積累的結果,劉備正是通過與劉璋的戰爭挖掘提拔了一大批荊州將領,其中黃忠當之無愧排在首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