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十多年!西寧湟水河裡的“它們”又回來了

湟水河 動物 黃河 西寧網絡電視臺 西寧網絡電視臺 2017-10-18

湟水河畔的綠道上,我們歡快地騎行著,享受著大水面,感受著“西寧藍”“高原綠”。你可曾想到,還有一些可愛的“小精靈”在陪伴我們一同嬉戲,它們是湟水河中的土著魚類!10月16日,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通過多年持之以恆地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及“清水入城”工程,全力以赴地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全面深化河長制改革致力實現“河長治”,我市的城市生態功能整體提升,生物多樣性有效增加,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以及西納川等均出現條鰍屬魚類。

消失十多年!西寧湟水河裡的“它們”又回來了

圖片來源於百度網

土著“居民”回來了

採訪中,一位從事水資源保護多年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1997年他還在南川河中發現有石板魚,2005年為了解魚類在湟水河的生存狀況,他和幾位同事曾在南川河畔打撈過三四天,結果是失望而歸,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而今年令他們欣喜的是,不僅看到了擬鯰高原鰍,還看到了黃河裸裂尻魚和花斑裸鯉等。擬鯰高原鰍就是湟水河裡的土著居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種被本地老百姓稱作“石板魚”的小傢伙曾活躍在湟水河,曾經它們瀕臨絕跡,而如今在西寧多條河流裡重現它們的身影。它們小小的身影出現,卻帶給我們無限欣喜,因為這說明我市水資源環境不斷得到改善。

據瞭解,在全省分佈的各類水生生物中,魚類有49種,多數種類為我國特有的高原珍稀物種。我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確定對我省大鯢、水獺、川陝哲羅鮭3種國家二類保護水生生物,以及西藏山溪鯢、黃河雅羅魚、青海湖裸鯉、擬鯰高原鰍等14種省級保護水生生物全面實施保護。

一河清水向東流

“春江水暖鴨先知”。水生態環境的改善,最先表現出來的就是土著魚類的現身。

新的理念引領新的思路,新的思路形成新的決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環境綜合治理,主要領導始終關注湟水河治理情況,部署、調研、督導、推動的腳步從未停歇。我市積極創新思路,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於治水興水全過程,以水為源,全面呵護“綠水青山”生態環境;以水為脈,精心打造“城水相依”生態景觀;以水興業,加快發展“親水經濟”生態產業;以水為魂,全力構建“人水和諧”生態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內涵得到進一步充實。

從正本清源,減少泥沙總量;到多措並舉,增加河流水量;到綜合施策,提升景觀質量;再到實現河長制全覆蓋……我們眼前的湟水河終於改變了“膚色”,水清、岸綠、流暢、景美的面貌已經顯現。

西寧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前不久,我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通過國家技術評估。自2013年7月被水利部列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以來,我市以建設幸福西寧為目標,以“一橫、兩縱、三群、四片、五塊”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建設為支撐,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為核心,全面構建健康優美的水生態體系、安全高效的水利用體系、科學嚴格的水管理體系和先進特色的水文化體系,以“三川一水”為紐帶,形成了點線面結合、軟硬工程齊發力、具有顯著高原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空間格局,基本完成了13類42項工程任務,取得了預期成效,達到了預期目標。下一步我市將以實施“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為行動框架,全面構建豐富多樣的陸生、水生和溼生生態系統,為塑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新優勢,夯實“幸福西寧”生態本底做好支撐。(西寧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