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6月22日電 題:守護湟水河的“清水綠岸”

新華社記者孫少龍、央秀達珍

走進北川河溼地公園,處處綠草如茵、鳥語花香,不時有陣陣清風吹來,人們漫步在湖光山色中,紛紛拍照留念,不斷讚歎:西寧變得越來越美了!

作為黃河在青海省內最大的一級支流,湟水河被青海人民親切地稱為“母親河”。在它的流域內,集中著青海省近三分之二的人口。

然而,以前湟水河流域存在諸多問題:嚴重缺水、汙染物嚴重超標、生活垃圾在河流兩岸堆積……如今的湟水河,她變好了嗎?

近日,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組,走進青海省西寧市北川河溼地公園、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黑泉水庫、湟源縣汙水處理廠等地,實地瞭解湟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情況。

北川河作為湟水河的重要一支,過去受周邊工業、生活汙水和垃圾的影響,渾濁不堪甚至瀕臨斷流。

2014年,西寧市湟水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北川河溼地公園項目啟動,一片富有城市特色的濱水休閒區代替了曾經的汙水與荒灘,一條集生態防護、生態綠地、旅遊景區等功能於一體的綠色景觀生態廊道已初具規模。

據西寧市湟投公司綜合項目辦公室主任馬貴強介紹,北川河溼地公園內的行人步道採用了先進的滲水材料,河流沿線也建設了雨汙水收集管網工程,可以最大程度減少對北川河河水的汙染。

作為西寧市湟水流域綜合治理的一部分,北川河溼地公園不僅改善了湟水河水質,還優化了生態環境。每年遷徙季,斑頭雁、漁鷗、白鷺、赤麻鴨等許多鳥類在這裡“定居”,成為許多遷徙候鳥的棲息地。

長期以來,水資源分佈不均、工程性缺水等問題都困擾著湟水河流域的居民。

作為青海“一號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黑泉水庫的建設工程於20世紀末就已啟動,並於2001年正式竣工。作為“引大濟湟”工程的反調節水庫,黑泉水庫可幫助實現從大通河調水7.5億立方米,從而解決湟水流域日趨嚴重的缺水問題。

西寧市供水集團總工周敏介紹,為保護黑泉水庫水質,近年來當地政府投入2.4億元資金,對水庫附近的3村500餘戶居民進行了搬遷,並於2017年關停察汗河國家森林公園,從而減少生活汙水、垃圾對水庫水質的影響。同時,當地還成立了專職巡查隊,定時對水庫周邊進行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及時處理。

“最讓我們欣慰的是,在鄉鎮幹部走家串戶宣傳引導下,近年來當地群眾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提升,人們的心中已經種下了環保的種子。”周敏說。

在湟水河上游的湟源縣有著一座“與眾不同”的汙水處理廠。走進湟源縣汙水處理廠尾水溼地,90餘畝由香蒲、蘆葦等植物構建成的溼地與湟源縣汙水處理廠無縫銜接,將汙水處理廠排出的尾水進行進一步深度處理。茂盛的水生植物所搭建的生態水域已見雛形。

“湟源縣汙水處理廠尾水溼地每年可深度處理尾水438萬噸,有效改善湟水河水質狀況。在淨化尾水的同時,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環境優美、水質潔淨的休閒場所。”湟源縣汙水處理廠廠長王文成說。

在多方努力下,近年來湟水河干支流水質持續保持穩定向好。2018年湟水河干流國控小峽橋出境斷面1到12月份重點汙染物與上年同期相比,氨氮濃度下降24.7%、化學需氧量下降6.56%、總磷濃度下降56.1%,水質基本達到Ⅳ類水質目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