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歷史沿革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南部,東北與宣城市相連,西北與池州市為鄰,東南與浙江省毗連,西南與江西省交界。總面積9807平方千米。總人口148萬人(2013年)。轄3個市轄區、4個縣:屯溪區、黃山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市政府駐屯溪區昱東街道天都大道1號。

地處皖南山區南部,黃山橫亙北部。蓮花峰海拔1873米,為最高點。東有天目山、白際山,南有懷玉山。山間散佈有歙縣、屯溪、休寧、黟縣等盆地。黃山南麓諸水匯入新安江,北麓諸水注入太平湖。西南隅之閶江流入江西鄱陽湖。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5~16.4℃,年降水量1395~1712毫米。

全國重點旅遊區和茶葉產區,為全省林業基地之一,有屯綠、祁紅、太平猴魁、黃山毛峰等名茶。特產香菇、香榧、彌猴桃、蜜棗、雪梨、枇杷、貢菊等。皖贛鐵路、杭瑞高速、京臺高速、205國道等穿境,境內有黃山機場。新安江屯溪口可通木船,深渡至千島湖通汽輪。旅遊資源有西遞古村落、宏村古村落、黃山3處世界文化遺產,黃山、齊雲山、花山謎窟-漸江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徽州國家森林公園、太平湖世界公園、古牛降國家地質公園,歙縣、黟縣兩歷史文化名城,等等。北宋置徽州。元為徽州路。明、清為徽州府。

1949年設徽州專區,屬皖南行署區,專署駐屯溪市,轄屯溪市及歙縣(駐徽城鎮)、旌德(駐旌陽鎮)、績溪、休寧(駐海陽鎮)、祁門、黟縣(駐碧陽鎮)等6縣。1952年徽州專區屬安徽省領導,原池州專區所屬太平、石埭2縣及宣城專區所屬寧國縣劃入徽州專區。1953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轄。1955年屯溪市劃歸徽州專署領導。1956年撤銷徽州專區,屯溪市改由省直轄,將寧國、旌德、績溪、歙縣、休寧、黟縣、祁門、石埭、太平9縣劃歸蕪湖專區。1959年將屯溪市交由休寧縣領導。

1961年復設徽州專區,專署駐屯溪市,原屬蕪湖專區的歙縣(駐徽城鎮)、績溪、旌德(駐旌陽鎮)、寧國、休寧(駐海陽鎮)、祁門、黟縣(駐碧陽鎮)、太平(駐甘棠鎮)等8縣劃入徽州專區。1961年1月撤銷屯溪市,改設為屯溪鎮,劃歸休寧縣領導;同年8月恢復屯溪市。1962年屯溪市改由省直轄。1963年撤銷屯溪市,併入休寧縣。1971年徽州專區改稱徽州地區,地區駐休寧縣屯溪鎮,轄休寧(駐海陽鎮)、太平(駐甘棠鎮)、旌德(駐旌陽鎮)、寧國(駐河瀝溪鎮)、績溪(駐華陽鎮)、歙縣(駐徽城鎮)、祁門、黟縣等8縣。1974年將太平縣劃歸池州地區。1975年復設屯溪市,屬徽州地區領導。地區駐屯溪市。

1987年11月27日,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屯溪市、黃山市,設立黃山市(地級);撤銷徽州地區,所屬的歙縣、休寧縣、黟縣、祁門縣劃歸黃山市;石臺縣劃歸安慶地區;旌德縣、績溪縣劃歸宣城地區;設立黃山市屯溪區,以原屯溪市為其行政區域;設立黃山市黃山區,以原黃山市為其行政區域;設立黃山市徽州區,以歙縣、休寧縣各一部分為其行政區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黃山市常住總人口1370377人,其中,屯溪區155233人,黃山區159845人,徽州區91122人,歙縣454593人,休寧縣242260人,黟縣93919人,祁門縣173405人。

2004年末,黃山市轄3個市轄區、4個縣,共有6個街道、50個鎮、56個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黃山市常住總人口1358980人,其中,屯溪區217637人,黃山區147620人,徽州區95529人,歙縣409247人,休寧縣250457人,黟縣80722人,祁門縣157768人。

2014年末,黃山市轄3個市轄區、4個縣,共有6個街道、55個鎮、46個鄉。

2015年7月,將徽州區巖寺鎮長源村、仙和村和西溪南鎮長林村(3村總面積約15平方千米,總人口約0.7萬人),休寧縣萬安鎮蕉充村、霞高村、陳坑村、甌山村(4村總面積約20平方千米,總人口約0.6萬人)劃入屯溪區新潭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