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藍天凹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藍天凹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下山來到浙基田村。

前百年來,這條古道走出了許多的名人,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兵部尚書、七省總督胡宗憲,明代珠算大家程大偉,文章剛開頭我們提到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還有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胡適……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藍天凹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下山來到浙基田村。

前百年來,這條古道走出了許多的名人,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兵部尚書、七省總督胡宗憲,明代珠算大家程大偉,文章剛開頭我們提到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還有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胡適……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胡適故居

我的旅行常常因為出於對某個名人的喜愛,或者看到了某本喜愛的書,忽然有一種“穿越時光“的衝動,想把書中人走過的路,看到的景色,吃過的飯重新體驗一番,似乎就是回到了那個時代一樣。

千百年來,從這條道路上走出來的有才子,有商人,有官員,但是主流還是那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小商販。一代代的徽州人販運茶葉、山貨,趕著馬匹歷經生死,走出大山,造就了“徽州的繁榮”。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藍天凹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下山來到浙基田村。

前百年來,這條古道走出了許多的名人,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兵部尚書、七省總督胡宗憲,明代珠算大家程大偉,文章剛開頭我們提到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還有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胡適……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胡適故居

我的旅行常常因為出於對某個名人的喜愛,或者看到了某本喜愛的書,忽然有一種“穿越時光“的衝動,想把書中人走過的路,看到的景色,吃過的飯重新體驗一番,似乎就是回到了那個時代一樣。

千百年來,從這條道路上走出來的有才子,有商人,有官員,但是主流還是那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小商販。一代代的徽州人販運茶葉、山貨,趕著馬匹歷經生死,走出大山,造就了“徽州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曾經有一個說法叫做“無徽不市,無徽不街”。

這些小商販起家的人們,再這條古道上走出了中國一個燦爛的文化代表徽州文化。至今,當我們去走徽杭古道時,依然可以看到每天挑著礦泉水、拿著茶葉、山貨、零食在山道上叫賣的大叔和大娘。他們勤勉地在這座大山裡世代生存,對這裡每條小道的熟悉就像是熟悉自己的血脈一樣。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藍天凹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下山來到浙基田村。

前百年來,這條古道走出了許多的名人,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兵部尚書、七省總督胡宗憲,明代珠算大家程大偉,文章剛開頭我們提到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還有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胡適……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胡適故居

我的旅行常常因為出於對某個名人的喜愛,或者看到了某本喜愛的書,忽然有一種“穿越時光“的衝動,想把書中人走過的路,看到的景色,吃過的飯重新體驗一番,似乎就是回到了那個時代一樣。

千百年來,從這條道路上走出來的有才子,有商人,有官員,但是主流還是那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小商販。一代代的徽州人販運茶葉、山貨,趕著馬匹歷經生死,走出大山,造就了“徽州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曾經有一個說法叫做“無徽不市,無徽不街”。

這些小商販起家的人們,再這條古道上走出了中國一個燦爛的文化代表徽州文化。至今,當我們去走徽杭古道時,依然可以看到每天挑著礦泉水、拿著茶葉、山貨、零食在山道上叫賣的大叔和大娘。他們勤勉地在這座大山裡世代生存,對這裡每條小道的熟悉就像是熟悉自己的血脈一樣。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採摘茶葉的阿姨

三、告別之路: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有的人說,我們一生都在學會告別。告別家鄉、告別朋友、告別戀人,最後告別生命。其實,告別何嘗不是一種成長,一種蛻變的方式呢。

對於徽杭古道來說,告別的故事,一直上演,上演了一千多年。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藍天凹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下山來到浙基田村。

前百年來,這條古道走出了許多的名人,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兵部尚書、七省總督胡宗憲,明代珠算大家程大偉,文章剛開頭我們提到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還有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胡適……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胡適故居

我的旅行常常因為出於對某個名人的喜愛,或者看到了某本喜愛的書,忽然有一種“穿越時光“的衝動,想把書中人走過的路,看到的景色,吃過的飯重新體驗一番,似乎就是回到了那個時代一樣。

千百年來,從這條道路上走出來的有才子,有商人,有官員,但是主流還是那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小商販。一代代的徽州人販運茶葉、山貨,趕著馬匹歷經生死,走出大山,造就了“徽州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曾經有一個說法叫做“無徽不市,無徽不街”。

這些小商販起家的人們,再這條古道上走出了中國一個燦爛的文化代表徽州文化。至今,當我們去走徽杭古道時,依然可以看到每天挑著礦泉水、拿著茶葉、山貨、零食在山道上叫賣的大叔和大娘。他們勤勉地在這座大山裡世代生存,對這裡每條小道的熟悉就像是熟悉自己的血脈一樣。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採摘茶葉的阿姨

三、告別之路: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有的人說,我們一生都在學會告別。告別家鄉、告別朋友、告別戀人,最後告別生命。其實,告別何嘗不是一種成長,一種蛻變的方式呢。

對於徽杭古道來說,告別的故事,一直上演,上演了一千多年。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在徽杭古道上,有許許多多亭子。這些亭子成為古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裡是人們休息的地方,也是信息交流的地方。看到這些亭子,你會想到無數離家出走的少年,無數盼著歸家的老者,是怎樣的心情在這裡相遇。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寫道: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一旦人走出了故土,遠赴廣袤的天地之後,那種思念之苦延綿不絕。在一個個長亭和短亭之間,在一個個休息的驛站之間,看到的是無盡的思念之愁。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藍天凹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下山來到浙基田村。

前百年來,這條古道走出了許多的名人,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兵部尚書、七省總督胡宗憲,明代珠算大家程大偉,文章剛開頭我們提到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還有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胡適……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胡適故居

我的旅行常常因為出於對某個名人的喜愛,或者看到了某本喜愛的書,忽然有一種“穿越時光“的衝動,想把書中人走過的路,看到的景色,吃過的飯重新體驗一番,似乎就是回到了那個時代一樣。

千百年來,從這條道路上走出來的有才子,有商人,有官員,但是主流還是那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小商販。一代代的徽州人販運茶葉、山貨,趕著馬匹歷經生死,走出大山,造就了“徽州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曾經有一個說法叫做“無徽不市,無徽不街”。

這些小商販起家的人們,再這條古道上走出了中國一個燦爛的文化代表徽州文化。至今,當我們去走徽杭古道時,依然可以看到每天挑著礦泉水、拿著茶葉、山貨、零食在山道上叫賣的大叔和大娘。他們勤勉地在這座大山裡世代生存,對這裡每條小道的熟悉就像是熟悉自己的血脈一樣。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採摘茶葉的阿姨

三、告別之路: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有的人說,我們一生都在學會告別。告別家鄉、告別朋友、告別戀人,最後告別生命。其實,告別何嘗不是一種成長,一種蛻變的方式呢。

對於徽杭古道來說,告別的故事,一直上演,上演了一千多年。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在徽杭古道上,有許許多多亭子。這些亭子成為古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裡是人們休息的地方,也是信息交流的地方。看到這些亭子,你會想到無數離家出走的少年,無數盼著歸家的老者,是怎樣的心情在這裡相遇。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寫道: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一旦人走出了故土,遠赴廣袤的天地之後,那種思念之苦延綿不絕。在一個個長亭和短亭之間,在一個個休息的驛站之間,看到的是無盡的思念之愁。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古道上的亭子的功能也是經歷了百年的變革。從剛開始僅僅提供遮風避雨,坐下小憩,到後來設置了茶亭,還提供餐飲。人們在這裡修身養性,交流心得之後,從陌生人身上汲取了能量,便繼續勇敢地前進了。

這些亭子選址多半在橋頭、渡口以及山路地分岔口。有的在險峻的半山腰,當人們登山累了口渴難耐時候,他們提供飲品。

在建築設計上,多是敞開式空間。在山路上我們常常看到的是三面敞開,唯有一面是封閉,有的甚至四面敞開,讓四面八方的旅人都能到亭子坐一坐,安撫著一路的風塵。

"

1823年,一個天朗氣清的上午,一位13歲的少年,揹著與自己體重極不相稱的貨物,從績溪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艱難前行。他父親早逝,生活重擔,族人的孤立,都讓小小年紀的他獨自承擔。他決定離開這裡,翻越重重大山,外出闖蕩另一番天地。

後來,這位少年成了紅頂商人、成為當時首富,成為一代傳奇人物。他,就是胡雪巖。

而這條路,似乎成為無數徽州人外出謀生,養家餬口,甚至功名成就的一條“龍門之道”。他們有的是年滿十三四的少年,有的是新婚的丈夫,有的是留下妻子兒女的父親,有的則是耄耋老人……無論什麼身份,他們通過這條路到達了南方大都會杭州,開啟了新的追夢。這條路上充滿著愛恨離別的故事,留下了一代代徽州人的生存記憶。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也是經過這條路,將徽州的文化、戲曲、繪畫、茶葉、建築藝術傳遞了數千年,讓世人知道在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有一個延續了千年的文化傳承——徽州文化。

或許是懷著對這條古道別樣的情愫,在我即將離開生活多年的江南時,決定和朋友一定要去走走這條千年的古道,算是對江南的一種告別……

一、突圍山水:前世不休,生在徽州

曾經在古徽州流傳一句話,“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道出了多少辛酸和無奈!

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這裡山地丘陵佔總面積90%,四周幾乎全部被群山環抱。

《徽州府志》記載: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確,所產至薄,大都一歲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執技藝,或販負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當時徽州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幾乎顆粒無收。為了生存,古徽州人決定“突圍山水“,闖過這天然的屏障,到杭州去找活路。儘管經商在當時為下等人,可是,誰能阻擋一個族群生存的慾望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就這樣,古徽州人為了突圍山水的地理禁錮,他們開闢了幾十條的通往都市的山路、水路,這是一個龐大的古道群,顯示出了古徽州人想要“突圍山水“走向繁華都市,尋找生存之道的決心,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精神血脈——我們的民族,可以為了家族的生存和繁衍,付出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如果要用科考的態度去看待這些古道群的話,我們不能將任何一條古道來概括為“徽杭古道“,只能說是古道之一。但是,為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的興盛,為了讓宣傳讓更多人瞭解徽州文化,現在我們旅人走的古道,被命名為了 “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這條古道如果追溯起來,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三國時期有開鑿陸路的記載,秦代到隋代整個陸路交通開始形成。而到了唐宋這裡已經成為了古徽州人外出經商的通道。明朝萬曆年《歙志》記載:古道出入谷間,無硅步夷曠,險絕處高則架木為棧,低則壘石為塘……“這說明到了明代修正古道的工程依然還在延續。

在《士商類要》中曾經記載有17條出入徽州的陸路,在險峻的山地開鑿出這麼多條古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經商體系通道,同時也就出現了在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徽商,他們憑藉對突破了山水的地理限制的雄心,盤踞了商界三百多年。

徽杭古道,不僅僅是一個經商之道,還是一個移民通道。有學者研究,在歷史上中原地區三次大規模的移民最終促進形成了“徽州文化”。因為這裡有山水環繞,中原遇到戰亂,就會南下翻閱群山躲到徽州地界。南宋、唐末為了躲避黃巢之亂,中原世家舉家南遷到此地,促進了這裡文化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中原文化與山水文化的結合,士族文化與鄉野文化的交融,成為了“徽州文化”的魂。

新安理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建築、徽派版畫、徽派樸學……涉及到了經濟、生活、文學、藝術、工藝、學術等各個方面。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徽派建築

而此時的徽杭古道再也不僅僅為了經商和移民,而是承擔起了中華文化的交融的職責,將燦爛的徽州文化傳播出去。

二、名動天下:人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湯顯祖在《遊黃山白嶽不果》寫了一個序,

吳序憐予乏絕,勸為黃山白嶽之遊,不果。詩曰: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徽州的富人多,很多人都想攀附。雖然我痴情徽州的山水,也絕不會賣字求榮。

雖然這是湯顯祖的批評明志之語,但是卻從側面道出了徽州在當時之富有,是多少名人騷客的夢寐之地。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而讓徽州如此名冠天下的,依然離不開徽杭古道的功勞。

今天,我們到景區所走的“徽杭古道”,起於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止於浙江臨安市清涼峰鎮浙基田村。這條古道從文獻記載來看,建於唐朝,橫穿過白際山脈。當你看到“徑通江浙”四個大字的時候,已經開始了古道的行進。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走過“江南第一關”,一路山勢險峻,旁邊懸崖峭壁,沿著臺階而上,你會想到古人帶著馬匹、託著茶葉,不小心可能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如果僥倖過了懸崖峭壁,繼續前行,還會遇到山石滑落。我和朋友在行走古道的時候,發現很多地方都有落石的警告。在現代對於滑坡泥石流尚且無法阻止,何況在古代呢。最後翻過碼頭嶺、雪堂領。當你看到豁然開朗的藍天凹時,那一路的艱辛便化作成功的喜悅。你會歡快的一路下山來到浙江清涼峰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江南第一關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藍天凹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下山來到浙基田村。

前百年來,這條古道走出了許多的名人,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兵部尚書、七省總督胡宗憲,明代珠算大家程大偉,文章剛開頭我們提到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巖,還有近代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胡適……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胡適故居

我的旅行常常因為出於對某個名人的喜愛,或者看到了某本喜愛的書,忽然有一種“穿越時光“的衝動,想把書中人走過的路,看到的景色,吃過的飯重新體驗一番,似乎就是回到了那個時代一樣。

千百年來,從這條道路上走出來的有才子,有商人,有官員,但是主流還是那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小商販。一代代的徽州人販運茶葉、山貨,趕著馬匹歷經生死,走出大山,造就了“徽州的繁榮”。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曾經有一個說法叫做“無徽不市,無徽不街”。

這些小商販起家的人們,再這條古道上走出了中國一個燦爛的文化代表徽州文化。至今,當我們去走徽杭古道時,依然可以看到每天挑著礦泉水、拿著茶葉、山貨、零食在山道上叫賣的大叔和大娘。他們勤勉地在這座大山裡世代生存,對這裡每條小道的熟悉就像是熟悉自己的血脈一樣。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採摘茶葉的阿姨

三、告別之路: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有的人說,我們一生都在學會告別。告別家鄉、告別朋友、告別戀人,最後告別生命。其實,告別何嘗不是一種成長,一種蛻變的方式呢。

對於徽杭古道來說,告別的故事,一直上演,上演了一千多年。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在徽杭古道上,有許許多多亭子。這些亭子成為古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裡是人們休息的地方,也是信息交流的地方。看到這些亭子,你會想到無數離家出走的少年,無數盼著歸家的老者,是怎樣的心情在這裡相遇。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寫道: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一旦人走出了故土,遠赴廣袤的天地之後,那種思念之苦延綿不絕。在一個個長亭和短亭之間,在一個個休息的驛站之間,看到的是無盡的思念之愁。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古道上的亭子的功能也是經歷了百年的變革。從剛開始僅僅提供遮風避雨,坐下小憩,到後來設置了茶亭,還提供餐飲。人們在這裡修身養性,交流心得之後,從陌生人身上汲取了能量,便繼續勇敢地前進了。

這些亭子選址多半在橋頭、渡口以及山路地分岔口。有的在險峻的半山腰,當人們登山累了口渴難耐時候,他們提供飲品。

在建築設計上,多是敞開式空間。在山路上我們常常看到的是三面敞開,唯有一面是封閉,有的甚至四面敞開,讓四面八方的旅人都能到亭子坐一坐,安撫著一路的風塵。

徽杭古道:悠悠一古道,千年故事腳下生

當我們坐在亭子裡,試想,古代信息傳播不發達,人們在這條路上孤獨行走,當坐下來喝杯茶,和家鄉人說說話,講述自己在外打拼的驚險故事,傳播著徽州人在外地的見聞,傳播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奇聞異事。一個個故事都在這亭子裡誕生了,飄散了,凝固在了徽杭古道人們的腳下。

徽杭古道,是一條有形的文化遺產,也是一條無形的精神傳承之路。這裡,走過中華民族無數勤勞的普通人,走過無數滿腹才華的詩人和畫家,走過無數胸懷天下的的政治家,在他們的腳下,走出了一代代中國人的精神血脈。


歡迎關注【土豆讀書流浪記】,跟隨土豆走遍天下,閱讀歷史往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